03.03 農民種植這種雜草的草根,每畝產量高達8000斤,增收2萬元


地黃玄參科地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0釐米,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莖紫紅色。直徑可達5.5釐米,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葉脈在上面凹陷,花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花冠外紫紅色,內黃紫色,藥室矩圓形,蒴果卵形至長卵形,花果期4-7月。

地黃在我們這裡叫“小媳婦喝酒”,但是不要小瞧它啊,看似普通的尋常之物,卻在公元前718年的周朝,就被列為了皇帝的貢品。《神農本草經》上將地黃列為上品,說地黃“久服輕身不老,生者優良”。

性味:鮮地黃:甘、苦,寒。生地黃:甘,寒。 熟地黃:甘,微溫。將地黃作為食品,在民間已有悠久歷史。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原地黃產區群眾就將地黃“醃製成鹹菜,泡酒、泡茶而食之。”人們仍把地黃切絲涼拌,煮粥而食。

功能主治:地黃性涼,味甘苦,具有滋陰補腎、養血補血、涼血的功效。凡陰虛血虛腎虛者食之,頗有益處。此外,地黃有強心利尿、解熱消炎、促進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根莖繁殖為主。種子繁殖多在培育新品種時應用。種用根莖來源於倒栽法、窖藏及春地黃露地越冬等,但以倒栽法的地黃種產量高、質量好。目前也有人工養殖的,因為地下的根莖部分是黃色的,才取名叫地黃。中藥用的地黃一般在秋天時候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和泥沙,直接食用或者泡製後再用。


依照炮製方法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乾地黃與熟地黃,同時其藥性和功效也有較大的差異,按照《中華本草》功效分類:鮮地黃為清熱涼血藥;熟地黃則為補益藥。全國每年需求量達20000多噸,且需求量還在追年增長中。

地黃為重要藥材。有一個農民伯伯說,他家種了4畝地的地黃,畝產就達到了近8000斤,市場價每斤6毛多,今年可以增收近20000餘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