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王阳明“心学”精华——让你的人生不迷惘

王阳明是与孔子、孟子、朱熹并列的“四圣”之一,成就甚至超过之前三位,后世杰出的人才领袖曾国藩、陈独秀、胡适、毛泽东、蒋介石都对王阳明推崇备至,把阳明心学作为“枕边书”。

王阳明“心学”精华——让你的人生不迷惘

王阳明“心学”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良知四句教”——阳明“心学”的总纲要

阳明“心学”提出自己的善恶观:“无善无恶心本体,有善有恶意在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就是心学的体系精华——良知四句教。认为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善恶是意动,是心灵受蒙蔽后的产物。同时四句教也给出了解决修身处事的良方“格物致知”、“致良知”。良知不假外求,生而知之,心灵与良知密不可分。

王阳明“心学”精华——让你的人生不迷惘

二、“存善去恶,净化心灵”——阳明“心学”如何实现自我提升?

(1)保持本心,虚灵不昧。

心之本体,原自不动。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也就是要我们保持平常心、清静心,恬淡适己,宁静致远。有事时省察作为存养心性的机会,无事时存养作为对心性的省察。不意动,不躁动。清净心,方避境由心生,不要自寻烦恼与老子提倡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相契合,无所为才能无所不为。

(2)至诚为人,善待他人

至诚是跟自己心灵对话,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内心坦荡,心气平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管什么性格的人,诚心实意的为人处事,真心实意的与人为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心宽体胖,心体廓然大公,就能公正无私,就能得人心。至诚源自内心良知,就是遵循天理,就是大道。得道之人得天下。

(3)严于律己,知足常乐

朱熹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阳明认为修身就要“去人欲、存天理”,即减少人的私心贪欲,去傲气,待人以宽、律己以严,看淡荣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知足常乐,常快活便是功夫。

王阳明“心学”精华——让你的人生不迷惘

三、“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阳明“心学”要怎么做?

(1)王阳明说:用功到精处,愈加不得言语。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曾国藩早期抵抗太平军屡战屡败,三次要自杀,后经高人指点,一改旧习,严肃木讷、寡言少语,逐渐走向权利的顶峰。

(2)慎思之,笃行之。

心之所想,力之所行。格物方能致知,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身体力行,避免夸夸其谈,脱离实际。曾国藩传给弟子李鸿章第一条处事之道就是“躬身入局”,只有自己去做,入了局,才有主动权,才有发展的机会。

(3)知行合一。

这是王阳明首次提出的观点,王阳明经历人生最大的一次挫折,被贬贵州龙场,九死一生。后经龙场悟道,大彻大悟,创立阳明心学,后来战无不胜,传道授业,终成一代圣人。他认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真正知道,就一定会去行,不行就不是真知。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极力提倡教育中要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是认知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给现代教育学和成功学指明了方向。

王阳明“心学”精华——让你的人生不迷惘

有一种养心方法是放下,人生达命自洒脱。阳明“心学”其实就是解决了人生古老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来做什么,我该怎么做?用好阳明“心学”大可立国安邦,小可安身立命,让你的人生不迷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