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20萬年前,你祖先在青青大草原上遭遇了一頭兇殘的大灰狼,在極度恐懼之下,他扭頭就跑,才僥倖逃生。
20萬年後,作為他好不容易留下的後代,你卻深夜點開一部恐怖片,裹在被子裡瑟瑟發抖,罪惡的享受著顫慄的恐懼感。
今天小印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恐怖片裡的那些事。
小印前排提醒:今天雖然講的是恐怖片,但圖片都是小印精心挑選過的,不會引起不適哦~
又怕又愛看恐怖片?
在百度上你能查到,人類之所以喜歡看恐怖片,是因為他們享受被驚嚇後還能享受重回現實的快感。
但小印覺得,這不就跟你把頭故意往牆上撞完後說 “啊!我終於撞完了,我好爽啊!”
一樣扯嗎???
喬爾科恩曾做了一個87人觀看相同恐怖片段的實驗,裡面有一半的人是主動追求恐懼感,另一半的人則是刻意迴避恐懼感的。
最後數量顯示兩組人的大腦恐懼感幾乎是相同的,但追求恐懼感的大腦卻更加快樂,而回避恐懼感的大腦則很少愉悅感。
所以喜歡看恐怖片的人,並不是為了追求情緒落差,而是他們看片的時候,是真的在怕,卻又快樂。
為什麼女鬼更嚇人?
每次當你想起恐怖片,貞子姐姐,美美子姐姐,伽椰子姐姐,浮現出腦海裡的往往都是恐怖電影中的各大著名小姐姐。
那為什麼鬼片中都是女鬼居多?
最簡單的一個原因之一就是女鬼更嚇人,因為女鬼通常比男鬼恐怖的多了。
恐怖大師洛夫克拉夫特曾說過“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緒就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就是來自對未知的恐懼”。
而恐怖片中的女鬼常常都是長長的頭髮把臉遮住,根本看不到面部及表情,所以它的未知感就更加的強烈。
而像“貞子”這類披著頭髮從電視機裡爬出來的,你會覺得恐怖。
是因為大部分人類天生對著向自己爬行的東西有一種恐懼感,像蛇啊,蜈蚣啊,蟲子什麼的。
(貞子在打棒球)
還因為“貞子”的頭髮完全遮住,這種對未知的深度恐懼加上天生的本能恐懼,所以恐上加恐。
小印就曾經半夜被一個用頭髮完全遮住臉的朋友給嚇到了,是真的可怕。
但如果你想象下,從電視機裡爬出來的是一個光頭壯漢,一個像《一拳超人》的男人,時不時頭部還給你反光一下。
這好好一部恐怖片咋就變成了搞笑片了??
就算是一個有頭髮的男人來演鬼片,卻怎麼也感覺不協調,感覺哪裡怪怪的,還有點憨憨的。
《吸血鬼》,《瑞士軍刀男》,《溫暖的屍體》這些很好看的鬼片中。
裡面的男鬼都不太恐怖,因為他們很難喚醒人們內心的那種恐懼。(可能是因為太帥了吧)。
就像《閃靈》的這張劇照中,就算演技再高超的男主,他最多隻能給人一種發狂的憤怒的感覺,遠遠沒有被追殺的女主恐懼時的面孔嚇人。
所以男性角色通常都是演一些吸血鬼或者殭屍,幾乎恐怖片中的男鬼,不是恐怖喜劇片,就是殭屍溫情片。
而如果恐怖片非要以男性角色來演的話,一定會加很多視覺細節,最常見的就是像《電鋸驚魂》中的戴面具了。
另一個更恐怖的原因則是女性角色有著更加強烈的反常性。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女生通常都是比較溫柔,溫順,缺乏攻擊性的。
所以當女生化身成女鬼,她所造成的預期違背會大大的刺激我們的神經。
《昆池巖》和《最後一次驅魔》中的女性角色,他們在被鬼附身前,都是非常單純可愛的樣子。
但是被附身後,他們瞬間引起極大的反差感,蒼白的臉色,恐怖的瞳孔,猙獰的面孔。
(驅魔時很恐怖的,尺度原因,唯美一些)
這種與她們生前美好的對比讓我們產生了極大的衝擊力,特別是《昆池巖》中的那個被附身的女孩,真的把小印嚇到了。
從一個柔柔弱弱的女子,瞬間被鬼附身開始唸咒,然後突然轉過臉對著你變成一個“大眼睛美女”,
小印到現在都還有心理陰影。(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百度下《昆池巖》圖片)而且被鬼附身後的女子通常柔韌性極好,各種高難度的折體動作都能做。
骨頭跟脆脆棒似的,什麼反身走路,旋轉360度都有,十分驚悚,這要是換成男的來演,就跟只柯基似的。
比女人更恐怖的是小孩?
而同樣的造成反差的小孩,也常是恐怖片的驚悚擔當,他們的驚悚程度一點都不亞於女鬼。
他們不僅帶給人一種強烈的反差感,更是給人一種異樣的心理恐懼。
就像《孤兒怨》中的“小蘿莉”。
小孩本是世界上最純真,最善良的代表,但就在他們變成“鬼”的那一刻起,整個世界的善良都隨之破碎。
《孤兒怨》是一個看似9歲小蘿莉,實則33歲惡女的故事。
她是個侏儒症孤兒,曾多次被領養,但卻因為勾引養父不遂就要殺掉全家的病態“小孩”。
這部電影是現實題材,不存在鬼,給人感覺非常真實,十分驚悚。
這種心理恐懼比一般的鬼片更加高級,因為它不單單是“嚇你一跳”,它還會引起你內心深處的顫慄。
導致於在看完《孤兒怨》的那段時間裡,都有點害怕家中的小孩。
想象下,如果你家中的小妹妹,天真可愛,但轉眼間因為得不到糖就去廚房拿刀捅你,是多麼可怕。
甚至《孤兒怨》引發思考至,小時候是否有那麼一刻,因為爸媽對你的打罵,對他們產生了恨意,甚至在那瞬間,希望爸媽可以永遠消失?
這才是《孤兒怨》真正的神來之筆。
而且像《孤兒怨》這種故事還有真實版,美國有一對夫妻就收養了一個孩子。
但後來卻把“孩子”獨自留在印第安納州,潛逃至加拿大。
原因是收養的女孩看似天真可愛,實則是一位試圖殺死他們的侏儒症成年騙子,實在是細思極恐。
而通常,因為小孩子給人的感覺比大人更容易被鬼上身。
而且小孩子特別喜歡作死,很多恐怖電影中的小孩都喜歡嫌著沒事找鬼玩。
小孩往往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招惹鬼上,有著神奇的可塑性。
另一個原因則是,小孩比成人更加的脆弱。
《驅魔人》中有經典一幕, 一個小女孩被鬼上身了,不僅僅有一種反差的恐怖感,還有一種緊張感。
(尺度問題,請自行想象)
電影中,當小女孩被惡鬼折磨,把頭180度扭過來,還用指甲將自己抓的滿身是血。
她讓觀眾感覺到,她隨時都要碎掉了,為什麼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子需要遭受這樣的痛楚,讓觀眾產生恐懼的同時又感到一種不可名狀的扭曲。
但其實這些小孩子雖然在拍這麼恐怖的電影,但他們在拍攝的時候是不知道真正的劇情是什麼。
家長也會在旁邊觀看拍攝,有些恐怖片童星甚至是長大20歲之後才知道,自己小時候拍的原來是恐怖片。
在眾多恐怖電影中,他們都用著小孩的形象去製作反差感,增加電影的恐怖性。
但唯獨有一部電影,小孩讓靈異變得溫情。
《靈異第六感》這部高分電影是一個小男孩和靈異鬼魂的故事,一開始以為這是典型的恐怖片,其實是一部帶有靈異色彩的溫情故事。
鬼魂大多隻是因為在人世間的牽絆而導致無法輪迴。
小男孩天生擁有陰陽眼,能看到鬼魂,從一開始的被他們驚嚇,到後面勇敢幫助死去的鬼魂完成一個個心願。
過程實在令人感動,其實鬼魂並不一定是惡,只是我們先入為主的恐懼,認為鬼魂可怕。
而其實選用小孩來詮釋陰陽眼這種角色也是有所依據的。
傳說中小孩子比大人更容易見到鬼,是因為他們還是剛剛投胎回來的純粹靈體,還沒被為成長所帶來的人間氣息所影響。
所以才有機會看到灰色地帶。
媽媽孩子亂入恐怖世界?
(電影:哭泣女人的詛咒)
在恐怖電影中的爸爸,大多不是早早掛掉了就是跑路了,或者就是變成鬼要砍人,只留下母親和孩子獨自在家。
這才讓鬼有機可乘,大大的增加了只剩下媽媽和孩子的無助感,也讓電影更加的刺激。
不過電影中這樣的設定,一大部分是因為,媽媽保護起孩子來大多比爸爸有著異於常人的野性和保護力。
就像美國一位母親,在一次意外中,為了救出被壓在車下的孩子,徒手將汽車舉了起來。
這種超人的保護力,往往因為母親的十月懷胎,生下我們時更是抗著鬼門關。
早早孩子對母親來說就是一體了,誰不會去救自己珍貴的生命呢?
所以往往恐怖電影中,媽媽往往都不顧一切的去保護自己的孩子,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辭。
但有一部恐怖電影,即讓觀眾感受到母親保護孩子的偉大,卻又讓人感受到細思極恐的大反轉。
《鬼書》這部爛番茄新鮮度98%的恐怖電影,故事發生在一個只有媽媽和孩子的家庭,一天夜裡,兒子拿起了一本故事書讓媽媽給自己講睡前故事。
不料,一系列靈異的事情就隨之發生了。
在受鬼書的折磨下,從一開始處處保護孩子的媽媽,心智慢慢開始變化。
從一直向自己的精神做抵抗,到最後的精神崩塌,最後一個大反轉,讓這位媽媽最終拿起刀向自己的孩子下手。
這部恐怖電影更像是映照出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電影中的小孩有時候也很像我們自己,惹的媽媽很生氣,都非常的皮。
因為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以自己為中心,覺得全天下的人都應該圍著自己轉。
他們覺得父母就是自己的奴僕,他們想要什麼父母就必須給他什麼。
這種孩子是最會讓人崩潰的,在情緒極度不穩定的情況下,媽媽也可能會因為一時的衝動就有讓孩子永遠消失的念頭。
小印其實更喜歡《鬼書》這類有質感的恐怖電影,它整部下來其實沒怎麼出現突然“嚇你一跳“的鬼,反而是靠著詭異的音樂和演員們的表現所營造出來的心理恐怖。
整部電影的氛圍不僅讓人覺得很驚悚,還帶有著一種思考性的現實恐怖。
一部好的恐怖片不單單只是讓恐怖迷在害怕的同時顱內高潮。
真正的恐怖來源於人性深處被掩蓋的未知黑暗,挖掘出那黑暗並能挑起你思考黑暗的恐怖片,才是真正的恐怖片。
閱讀更多 經典老劇梧桐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