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長子縣,位於山西省上黨盆地長治市,一個縣擁有1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法興寺和崇慶寺保存有宋代泥塑的精品,而布村玉皇廟和小張碧雲寺是全國僅存的九座五代建築之二!

長子,歷史悠久,傳說長子縣城為丹朱所築,故稱“丹朱城”,今天長子的縣治為丹朱鎮,縣名也因此而得名。長子縣城西約 25公里處有座山,山名叫“發鳩山”,上古時期,共工和顓頊爭奪帝位,共工發怒後頭觸“不周山”使天柱折,共工頭撞的“不周山”就是發鳩山。而發鳩山上有一種鳥,叫“精衛”,精衛填海的故事,我想中國人應該是都聽過的。

上古的神話故事,太過久遠,已真假難辨,但是,五胡十六國時,慕容永據長子稱帝,長子為西燕國都,這是有據可考的。今天位於縣城北側的西燕國都遺址尚清晰可辨,是山西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離縣城約七八公里,僅僅十來分鐘車程,有村子叫小張,在村口,有一座古廟,叫碧雲寺。小張碧雲寺,一個漂亮的名字。山西還有一座古廟的名字很喜歡,位於陵川西溪村的二仙廟,稱之為西溪二仙廟,很有詩意。

寺宇坐北朝南,南面是倒座戲臺,近幾年在原址復建,戲臺左右各有兩間二層房屋,東側一層有磚砌拱券式寺門。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小張碧雲寺戲臺及寺門 王猙攝

寺宇從南到北,依次抬升,將寺宇分為三層平臺,一二層左右各有配殿數間,一層院落東西五間廊房是近年新建,二層平臺左右各有三間廊房,四間廂房,是翻修的。三層平臺之上,僅有正殿一座,是碧雲寺最重要的建築,也是碧雲寺的看點。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長子小張碧雲寺 郭靜攝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小張碧雲寺新建的廊屋 王猙攝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小張碧雲寺正殿及配殿 郭靜攝

正殿面闊、進深均為三間,略呈方形。柱頭卷殺明顯,僅有額闌,沒有普拍枋,闌額不出頭。特別的是鋪作的作法,在櫨鬥之上直接承柱頭枋一層,不是常見的櫨鬥承泥道拱,柱頭枋上隱刻泥道拱。鋪作柱頭鋪作為一跳四鋪作,四簷均有補間,補間為一斗三升。柱頭鋪作是單昂一跳,昂為批竹式昂,昂面有起稜。出跳的昂之上用交互鬥承昂式的耍頭及令拱,令拱看面抹斜,令拱之上承替木,替木承撩風槫。在出跳的昂之下,有一個類似華頭子的,較為特別,是山西晉東南地區元以前建築的孤例。碧雲寺斗的欹䫜的作法,多種多樣,皿鬥,燕尾式鬥,都是早期建築具有的特點。而拱頭卷殺明顯的可以看到與五臺山南禪寺相似的五瓣內䫜,無疑是早期作法。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柱頭卷殺,無普拍枋,欹部內䫜 郭靜攝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斗拱一跳單昂四鋪作,昂式耍頭 王猙攝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補間鋪作為一斗三升 王猙攝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小張碧雲寺斗拱 王猙攝

殿內樑架結構,通簷用四椽栿,有兩根內柱,內外柱等高。四椽栿之上承平梁,平梁上蜀柱、叉手承脊槫,沒有丁華抹頦拱。四椽栿與平梁之間用斗拱隔架。

關於小張碧雲寺的建造年代已無法考證,在這座殿內,找不到任何幫助斷代的題字,而寺內也沒有可供參考的碑刻等物,府縣等志書也沒有記載,所以,只有通過殿宇的作法來推斷,現在,我們將它斷代為五代建築,是可能性最大的,在沒有更重要的證據之前,我們認為小張碧雲寺正殿是一座五代建築。這樣,山西的五代建築達到了七座:

平順龍門寺西配殿 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

平順天台庵彌陀殿 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

平順大雲院正殿 五代後晉天福五年940

平遙鎮國寺正殿 北漢天會七年963

潞城原起寺大雄寶殿 五代不詳

長子布村玉皇廟前殿 五代不詳

長子小張碧雲寺正殿 五代不詳

加上福州華林寺大殿(北宋乾德二年(964)(十國吳越國))和河北正定文廟大成殿(建造年代不詳),

我國的五代建築共計九處。

小張碧雲寺看點:

1、華頭子的雛形;

2、和南禪寺相似的拱頭五瓣卷殺,拱瓣均有明顯的內䫜;

3、斗的欹部作法多樣,早期建築特徵明顯;

4、與平順天台庵、龍門寺西配殿相似的泥道拱隱刻的作法,是國內僅存的三處實例。

小張碧雲寺用材:

拱的用材,高17~20釐米,寬12~18釐米,尺寸較為混亂,反映了早期建築用材的不穩定性,表明宋代以前材份制度尚未成熟;材高大多為19釐米,寬取中間值15釐米,按照澤潞地區常見的營造尺1尺=30.6計算,為7寸*5寸,約在《營造法式》的四等材至五等材之間,四等材,7.2寸*4.8寸,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五等材,6.6寸*4寸,殿小三間、廳堂大三間用之,較營造法式用材略高。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山西又增加一座五代建築,我國五代時期建築達到九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