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詩經》裡的謙謙君子,總有一款是你的男神

我既然看到了你,怎能不心生歡喜?

你從詩三百中緩緩走來,

是我一眼不能忘卻的歸人。

雖然中間隔了很多個世紀,

君子如玉隔雲端,我還是能長作相思。

君子”一詞在《詩經》中共出現183次,是除了一般人稱代詞“彼”“其”之外出現頻率最高的具體稱謂。這明白無誤的反映出周人對“君子”的偏愛。

《詩經》中出現的眾多“君子”主要有以下幾類:

周王或各國諸侯,所謂“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大雅·洞酌》);

有德行的貴族青年,是謂“顯允君子,莫不令德”(《小雅.湛露》;丈夫或情人,像《鄭風.風雨》“風雨悽悽,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就是以“君子”作為丈夫的愛稱;

當政者(一般有諷刺意味,如《魏風.伐檀》中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帶兵出征的將軍,這最後一種君子形象在《詩經》那為數不多的戰爭詩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詩經》裡的謙謙君子,總有一款是你的男神

先秦時代,正是中華民族不斷凝聚走向統一的時代,人們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樣一個時代,人們自然把希望寄託在聖君賢相、能臣良將身上,讚美他們,實際上是表達一種生活的嚮往。

古人讚美君子要麼委婉含蓄,要麼簡單直白。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頗有“陌上顏如玉,公子世無雙。”的感覺在裡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國風·衛風·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

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這是《詩經》中典型讚美男子形象的詩歌。全詩三章,每章九句。

詩採用借物起興的手法,每章均以"綠竹"起興,借綠竹的挺拔、青翠、濃密來讚頌君子的高風亮節,開創了以竹喻人的先河。

《淇奧》反覆吟頌了士大夫幾個方面的優秀之處:

首先是外貌,這位官員相貌堂堂,儀表莊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齊華美。看來好看的皮囊也很重要,起碼第一印象得讓人印象深刻。

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學問很好。

然後是行政處事的能力,至於"猗重較兮"、"善戲謔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際能力,詩歌從撰寫文章與交際談吐兩方面,表達了這君子處理內政和處理外事的傑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頌了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寬兮綽兮",意志堅定,忠貞純厚,心胸寬廣,平易近人,的確是一位賢人。

《毛詩序》也說:《淇奧》,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於周,美而作是詩也。

從內心世界到外貌裝飾,從內政公文到外事交涉,這位士大夫都是當時典型的賢人良臣,獲得人們的稱頌,是必然的了。

可見,君子之美應該是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都具有。

《詩經》裡的謙謙君子,總有一款是你的男神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風雨》

風雨悽悽。雞鳴喈喈。

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

既見君子,雲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在一個“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早晨,這位苦苦懷人的女子,“既見君子”之時,那種喜出望外之情,驟見之喜,歡欣之情,真可謂溢於言表。

難以形容,唯一唱三嘆而長歌之。三章疊詠,境單純,自可想見。

《毛詩序》曰:“《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鄭箋申發之曰:“興者,喻君子雖居亂世,不變改其節度。……雞不為如晦而止不鳴。”

這樣,“風雨”便象徵亂世,“雞鳴”便象徵君子不改其度,“君子”則由“夫君”之君變成為德高節貞之君子了。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雞棲於塒。

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雞棲於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無飢渴?


《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戰爭為題材,寫一個婦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丈夫服役遠在異鄉,遙遠無期不能用日和月來計算,什麼時候才能又相會,又讓妻子如何停止思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思念也無濟於事,不如不去思念吧。但這又怎能做得到呢?她是那樣愛著自己的丈夫,時刻都在惦記著她。

最後,在無可奈何之中,她只能以“苟無飢渴”來寄託自己對丈夫的深情。這首詩風格細膩委婉,詩中沒有一個“怨”字,而句句寫的都是“怨”,它從一個側面寫出了繁重的徭役給千百個家庭帶來的痛苦。

整首詩用了不著色澤的、極簡極淨的文字,在一片安寧中寫思,而最不可釋懷的依戀,不正在那動人心魄的生存的呼喚中麼?

在國家危難面前,有了多少離別的人,但是“君子”選擇了保家衛國,哪怕是有嬌妻在家等待,亂賊不平,何以為家。

可見,真正的君子是胸懷國家的人,有舍小我,為大家的情懷。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首就比上面那一首顯得大氣,有魄力,他們身上有著建功立業的崇高抱負,他們有著意氣風發的氣度,他們崇德尚義,他們不嗜殘殺,他們身上有著一種珍視生命的仁義。

君子最重要的是內質美,即君子要有仁德操守,簡單來說就是要仁惠愛人守德不移。

《詩經》戰爭詩就是以溫柔敦厚的“君子”作為拯救生命與平息戰爭的英雄。將領作為英雄所體現的就多是這一人格美,即“君子”之美。

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

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併,夷狄交侵,社會處於動盪不安之中。

但是君子,他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撫人或使人安定。

看來,君子不僅要有良好的心態,還要懂得為他人著想。

《詩經》裡的謙謙君子,總有一款是你的男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君子與佳人的故事廣為流傳,自古而然。

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以下各章,又以採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

全詩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君子追求伊人,把求之不得表現得淋漓盡致,原來,君子也是有兒女情長的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飾,那個衣領青青的美男子形象,總在眼前和腦海裡,刻骨銘心,憂思難忘,忍受不住,去那城樓盼望,彷徨徘徊,反倒更見出心情的急迫。

這位君子,應該是一位小鮮肉,才能讓人“一日不見,思之如狂。”

看來,君子是有學問的人,白丁則就難以成為君子了。

《詩經》裡的謙謙君子,總有一款是你的男神

淑人君子,懷允不忘


《鼓鍾》

鼓鍾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

淑人君子,懷允不忘。

鼓鍾喈喈,淮水湝湝,憂心且悲。

淑人君子,懷允不回。

鼓鍾伐鼛,淮有三洲,憂心且妯。

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鼓鍾欽欽,鼓瑟鼓琴,笙罄同音。

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鐘鼓齊鳴的輝煌,掩蓋不住內心的憂傷;歡樂喜慶的盛況,同樣抹不去銘刻在內心深處的沉重。

遙想善良的君子,深切懷念永難忘,德行正直且無邪,美德傳揚垂千秋。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

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是事業的正當性。

看了這麼多款君子,君子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一定要有高尚的品格,不管是衣袂飄飄的美男子,還是做官為民的執政者,都應該具備這一特點。

《詩經》裡的謙謙君子,總有一款是你的男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