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及配套指引,本資料僅面向華創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不是華創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資料中的信息。
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執業證號:S0360518090001
聯繫人:張瑜(微信 deany-zhang) 楊軼婷(微信 cathyyangyt)
報告目錄
報告正文
1 2020年1月降準v.s. 2019年1月降準
2020年1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對比央行2019年的1月降準,此次降準在方式、放量、對銀行利潤支持上有何異同?
1、從方式上看:2020年同樣採用了普遍降準,但暫且還未實施對普惠金融的獎勵降準(2018年、2019年春節前均有操作)。未來繼續關注春節前是否會另外實施普惠金融獎勵。
2、從放量上看:綜合考慮降準、MLF與TMLF操作,假設2020年一季度TMLF到期以TMLF或MLF形式續作,2020年降準較2019年釋放資金規模相當,都在8000億元左右。但實際上若考慮2020年春節提前、地方專項債發行前傾、以及銀行存量換錨工作待開啟,2020年開年的資金缺口較大。
3、對銀行利潤支持上看:2020年1月降準降低銀行付息成本150億元。2019年1月降準降低銀行付息成本200億元,兩次支持力度相當。
2 彌補多少資金缺口?
1月份臨近春節(現金需求增加),同時疊加企業繳稅、地方債發行等因素,往往出現資金緊張,需要流動性補充。綜合各項因素看,1月份基礎貨幣缺口在3萬億左右。
首先,從春節現金需求看,大概存在流動性缺口1.8萬億左右。春節前居民和企業的現金需求較大,將對銀行的流動性管理形成壓力,根據過往兩次1月春節的現金需求看,規模1.8萬億左右。
其次,從繳稅因素看,1月是傳統繳稅大月。依據過去幾年經驗,因繳稅因素1月財政存款或新增6000億元左右。
再次,從繳準因素看,2020年開年銀行面臨利率下行趨勢,仍具備信貸前傾意願,新增貸款放量或帶來繳準存款增加。但同時1月信貸投放還面臨元旦、春節雙節假期的干擾,繳準存款的增加還面臨1月份專項債提前大額髮行、財政存款增加的干擾(財政存款不繳準)。預計2020年1月繳準存款將增加近2-2.5萬億左右,需增加法定準備金2000億元左右。
另外,從地方債發行工作配合看,11月27日,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萬億元,並且要求各地儘快將專項債額度按規定落實到具體項目,早發行、早使用,預計大部分將在2020年一季度完成發行。假設1月份地方債發行規模在5000億元左右,從2019年的認購情況看,地方債有近75%由商業銀行持有,則這部分資金缺口或有3500億。
最後,從配合銀行存量貸款換錨工作看。12月29日央行宣佈進一步推動存量浮動利率貸款的定價基準轉換為LPR,轉換時間為2020年3月1日-2020年8月31日。假設企業在存量換錨過程中,平均利率調降10bp,則2020年3月-2020年8月,企業部門利息支出有望收縮近500億,銀行利息收入將減少500億。從負債端看,降準相當於給銀行提供了一筆低成本資金,對比當前上市銀行計息負債2.32%的利息,法定準備金的機會成本1.62%,降低了70bp。根據央行統計,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約150億元。
綜上幾個因素,預計1月流動性缺口或達3萬億左右,較2019年同期擴大近8000億,而兩次降準所釋放的流動性相當。同時考慮到一月份公開市場操作仍有8000億左右資金到期,我們預計額外的資金缺口,或待央行以更多“小動作”做調節,或增加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或新增MLF投放、或續作TMLF。新增MLF投放概率較大,此舉在補充流動性的同時,還可以彌補1-3月MLF到期空白的缺陷,為未來央行及時調控政策利率創造條件。
3 降準資金的三重功效:補資金缺口、助逆週期發力、輔換錨進行
最直接的,降準資金在雙節期間有利於平抑資金的波動。從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看,12月淨投放貨幣7265億元(不考慮國庫現金),其中14天逆回購自12月下旬以來集中投放流動性6000億。從12月最後一週資金價格來看,隔夜資金利率調降,但跨年資金利率較為平穩。存款類金融機構質押利率隔夜、7天、14天分別較上週變動-76bp,+28bp,-9bp。從金融機構融資行為來看,銀行融資力度加碼。12月銀行同業存單、金融債券淨融資規模環比走高,但在流動性呵護下,1個月同業存單發行利率自26日以來持續回落。前期公開市場操作投放流動性+降準提供低成本資金,有利於銀行平穩跨年。
另一層作用,是幫助銀行配合一季度財政發力和信貸開門紅的需求。一方面,一季度財政前傾,銀行資金仍將是增持地方債的絕對主力。另一方面,一季度銀行仍有信貸前傾意願,配合專項債發行後的資金配套需求,預計1月份信貸仍將放量,或與去年同期相當。考慮到2019年下半年以來,金融數據對於“穩增長”的回應,已經由前期靠票據,轉向後期靠基建。保證銀行一季度銀行信貸發行,亦是保證基建資金儘快到位,形成有限基建投資的必要條件。
額外的,是幫助銀行順利完成存量換錨工作,謹防換錨中出現信用分層。在借款人角度,非住房貸款的借款人在換錨時可自行與銀行協商,進行貸款利率的再定價,這意味著企業議價空間打開。對於強勢國有企業,其5年期內的信用債發行利率甚至低於1年期LPR,在換錨時預計能進一步打破貸款定價的隱性下限。而對於弱勢民營企業,其在換錨過程中議價能力較弱,通過再定價壓低貸款利率的空間相當有限。甚至民營企業有接受平價換錨的可能,即便民營企業換錨前後貸款執行利率不變,但只要儘早實現換錨,就意味著企業在2021年能夠儘早的通過第二次再定價享受到LPR調降的好處。我們預計,存量貸款換錨將幫助企業在2020年節省利息支出500億元左右,有助於拉動M1近0.1個百分點。
在銀行角度,存量貸款換錨對總量經濟影響雖然暫且不大,卻是銀行真金白銀的讓利。迫於息差空間收窄的壓力,銀行LPR報價已現猶疑之勢,LPR的下調依賴於央行率先下調MLF利率。三季度LPR雖下調10bp,但一般貸款平均利率卻保持平穩,亦反映出利率傳導渠道在執行端仍存在阻滯。因此,若在換錨過程中,缺乏對銀行資金的支持以呵護其息差空間,銀行的風險偏好可能下降,恐將看到信用再次分化,銀行系統的讓利或為國企所侵佔。
4 貨幣政策展望:關注點從“大動作”切至“小動作”
展望2020年貨幣政策,寬鬆方向不變,但2020年8月前MLF及LPR調降概率進一步走低。未來政策或以降準主動配合逆週期需要,以降息被動防風險、穩預期。上半年貨幣政策工作重點仍在存量貸款換錨,以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的傳導渠道。
短期貨幣政策關注點已經切換,從央行大動作(降準降息)轉向央行小動作(公開市場操作)。 一月份各種公開市場操作到期仍多(約8000億),央行是否通過逆回購、MLF等貨幣政策工具額外投放流動性、釋放多少流動性值得關注。後續公開市場操作方向及力度更能體現對利率的引導方向。
長期看,貨幣政策攻守兼備,以降準主動可為、降息被動防守。明年上半年通脹整體居高不下,8月前CPI或將長期居於3%以上,本就對降息節奏形成掣肘。同時考慮到存量貸款換錨工作的開啟,LPR若繼續調整將對銀行的貸款重定價工作形成干擾,也會擾亂企業、居民的降息預期,不利於風險管理。再次,在存量貸款換錨工作完成之前,短期內快速降息,亦可能造成存量貸款和增量貸款定價的分裂。更重要的是,全球負利率浪潮下,名義利率空間尤其珍貴,美國不惜前置擴表來節約降息空間。而中美關係短期對抗雖有緩急,長期博弈趨勢難改。因此儘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以維護長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亦是關鍵。
但同時,降準空間亦需且行且珍惜。我們認為2020年或還有0.5%-1%左右的調降空間。此次降準後,我國法定準備金率平均水平約為10%,相較於發達國家,我國法定準備金率仍有下調空間(歐盟1%,日本0.79%,韓國7%),但從經濟發展階段來看,韓國的法準率水平借鑑意義更大,其實僅剩三個點左右。我們應注意到,發展中國家在特殊階段有保留一定法定存準率的特殊需求,對比發達國家更多使用利率工具來進行流動性調控,發展中國家常通過法定準備金率進行貨幣和信貸的調控。我國目前進行調控,仍然比較依賴法準率,一則利率走廊搭建和利率市場化還未完成,二則以利率作調控,對匯率、資本流動的擾動也比較大,三則外匯佔款有慢回落趨勢,也需準備金對沖。因此面對外部不確定性、內部經濟下行壓力以及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降準空間亦需且行且珍惜。
5 對於資本市場有何影響?
符合預期的降準在符合預期的時間以符合預期的方式落地,從“面子”來看,並無任何超預期,後續需要 關注央行小動作來明確“裡子”的內涵(2019年9月降準就是有面子無裡子,降準後流動性未見明顯寬鬆)。無論配合財政前傾還是資金缺口角度,8000億降準並不夠,後續公開市場操作投放的配合力度才是影響利率走勢的關注點。
因此債市短期仍將震盪,通脹壓力之下,需要經濟數據的明顯回落才可觸發波段機會,否則也難有體量行情。權益而言,各種機制落地與開放利好不斷,有降準總比沒有好,2020年經濟大概率呈現“總量慢回落低波動+結構亮點突出”的特徵,出口和汽車鏈條的修復逐步進入數據驗證期,中游補庫值得期待。
具體內容詳見華創證券研究所1月1日發佈的報告《貨幣政策關注點從“大動作”切至“小動作”--1月1日央行降準點評》。
華創證券研究所定位為面向專業投資者的研究團隊,本資料僅適用於經認可的專業投資者,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華創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本資料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公司的客戶。普通投資者若使用本資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讀服務而對報告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
本資料摘編自華創證券研究所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若對報告的摘編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須注意的是,本資料僅代表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華創證券研究所後續發佈的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華創證券的其他業務部門或附屬機構可能獨立做出與本資料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本資料所指的證券或金融工具的價格、價值及收入可漲可跌,以往的表現不應作為日後表現的顯示及擔保。本資料僅供訂閱人參考之用,不是或不應被視為出售、購買或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約或要約邀請。訂閱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華創證券不對使用本資料涉及的信息所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有關的其他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閱讀更多 總是餓的研究員張瑜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