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落鳳坡被射死的是諸葛亮而不是龐統,蜀國會怎樣?

河北薛之謙


士為知己者死,龐統可以講做到了這一點,可以預見,如果蜀國由龐統主政,一定是另外一個樣子。第一內修國政,不會容忍宦官專權,定會除之而後快。第二不會讓關羽朝綱獨斷,在荊州搞得不可收拾。第三不會容忍劉備伐吳。不然就是挽救了蜀漢,不然就是被劉備罷免。而劉備一定會重用他。


興海亭


龐統號鳳雛,諸葛亮號臥龍,當年劉備落魄訪賢時,曾找到了諸葛亮的好友“水鏡先生”——司馬徽。

當時司馬徽說“我老了,不中用了,我向你推薦兩個人吧”。劉備說:“多謝”。於是司馬徽對劉備說:“得臥龍鳳雛一人可安天下”。

劉備最後把諸葛亮和龐統都收到了麾下,二人都成了他的軍師中郎將。

然而就在公元214年,龐統以軍師的身份跟隨劉備奪四川,在和劉璋死磕時,龐統被敵人亂箭射死,龐統臨死前大呼“此乃天意也!”原來他死的這個地方叫“落鳳坡”。



當時諸葛亮沒在劉備身邊而是留守大本營荊州,諸葛亮在龐統出發前叮囑他不要急於冒進,龐統認為諸葛亮怕他搶了頭功,所以沒聽諸葛亮的提醒,急於求成所以被敵人射殺。

假如在落鳳坡射死的是諸葛亮而不是龐統,你覺得蜀國會怎樣呢?

假如“落鳳坡”射殺的是諸葛亮而不是龐統,換言之留下龐統輔佐劉備和後主劉禪,我認為劉備死得更快,後主劉禪也不會統治蜀國三十多年,興許亡得更快。

其原因就是龐統的暴脾氣不會籠絡人,像諸葛亮這樣好脾氣的人他都懷疑,要知道龐統還是諸葛亮推薦給的劉備,龐統小肚雞腸認為諸葛亮和他爭功。




講真龐統沒有諸葛亮那樣的胸懷,也沒有諸葛亮鞠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風格,龐統急功近利被眼前的利益衝昏頭腦。從他不顧實際情況貿然進四川這件事來看,劉備後來為關羽報仇討伐東吳他也不會阻攔。

諸葛亮如此精明和能掐會算,尚且六出祁山功虧一簣,何況龐統胸懷狹窄,他更加不能做好後方的安排。就憑龐統的暴脾氣,他和同樣是劉備肱骨之臣的劉巴和法正必定合不來。

劉巴和法正都是曠世奇才,諸葛亮對二人尊敬有加,龐統就未必對二人感冒。尤其劉巴自視清高,一般人他還真看不上,當初劉備都不入他的法眼,只是後來沒辦法才投降了劉備。




劉巴對諸葛亮還是很佩服的,他和諸葛亮、法正等人一起制定了《蜀科》,它是蜀國的第一部法律。試問龐統有這樣的胸懷嗎?想想他是怎樣對待諸葛亮的?

諸葛亮乃百世一出的奇人,他尚且無法逆天行事,無法改變蜀國滅亡的最終結局,難道龐統比諸葛亮更厲害嗎?

其實水鏡先生早就看透了時局,他對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意思是說二人只能得一人才能得天下。他接著又說了下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劉巴字子初,法正字孝直)。意思是說劉巴和法正死一人,漢室難興,後來他倆先後去世,因此諸葛亮沒有了後援和幫手,所以六出祁山無寸功。這都是劉禪聽信宦官黃皓之讒言所致。



綜上所述,龐統不比諸葛亮更高明,也不如諸葛亮平易近人,諸葛亮不能完成的使命,龐統同樣改變不了蜀國滅亡的宿命,你覺得呢?


秉燭讀春秋


如果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而不是龐統,那麼蜀國享國的時間會更長一點,不會短短几十年就滅亡的。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麼臥龍和鳳雛誰更厲害一點呢?


我認為,論軍事,龐統勝過諸葛亮;論治國,諸葛亮勝過龐統。這一點,從劉備攻打益州,讓龐統作第一軍師,而把諸葛亮留在荊州鎮守能夠看出來。

在劉備的心目中,龐統的軍事能力要遠遠勝過諸葛亮的,否則打益州如此重要的戰役,怎會把諸葛亮晾在一邊,單單帶著龐統出征呢!

司馬懿曾對手下說:“諸葛亮素來謹慎,不喜弄險。”司馬懿與諸葛亮打了一輩子交道,對諸葛亮算是相當瞭解的,這句話直接道出了諸葛亮的作戰風格。


諸葛亮打起仗來,四平八穩,如何擺陣,如何調兵,如何退兵都有一套既定流程,這樣打仗雖然不至於全軍覆沒,但是太過呆板,不夠靈活。

“兵者,詭道也!”,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戰場形勢千變萬化,必須隨機應變,這一點諸葛亮做的很不好!

魏延曾經靈感突發,提出了子午谷奇謀,“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結果諸葛亮認為“此計懸危”棄之不用,令無數後人深表遺憾。

區區五千人,讓魏延放手一搏,有何不可呢?諸葛亮太過謹小慎微,又有些固執己見,固然不會同意魏延的奇謀。



反觀龐統,要比諸葛亮靈活多了。

龐統曾經提出了鴻門宴的計策,在劉備與劉璋宴會之機,“趁席間殺之”,但是劉備念同宗之情,不忍殺之。

後來,龐統又給劉備提出了上中下密計:上計,挑選精兵偷襲成都;中計,假裝回荊州,誘騙劉璋大將,將其斬殺,隨後進攻成都;下計,打道回府,回荊州。

劉備思考再三,認為上計太過冒進,中計不急不緩,於是採納了中計。



可惜的是,龐統大業未成身先死。假如龐統不死,那麼劉備會怎麼樣呢?

首先,蜀漢同樣會建立。龐統已經制定了戰略,劉備按照戰略實施,一定能打下益州。取了益州之後,再一路向北打,攻取漢中,劉備就可以稱帝了。

其次,夷陵之戰不會慘敗。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傾全國之兵攻打吳國,身邊只有黃權和程畿兩個三流參謀,倘若龐統活著的話,劉備應該會帶著龐統出征的。

憑龐統的軍事才幹,絕不會犯聯營七百里這種低級錯誤,所以陸遜火燒連營也不會發生,劉備也不會白白損失七十萬人馬的。


如果龐統打的好,或許能把荊州取回來;就算打的一般般,或許能分得荊州幾個郡。

最可能的情況是,雙方勢均力敵,打了幾場之後,各有勝負,劉備意識到吞併吳國不可能,孫權發現打敗蜀國很難。最後雙方各讓一步,坐到了談判桌旁,經過一番唇槍舌戰,決定平分荊州。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三國鼎立將持續很長時間,蜀漢也不會這麼快滅亡的!


一半秋色


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是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其實在劉備的陣營裡,有一個人的智謀才華絲毫不比諸葛亮遜色,不僅如此,他的個性張揚,喜歡冒險,正好能夠與諸葛亮謹慎的個性形成互補,這個人就是龐統。

在沒有出山之前,龐統就是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他的能力得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首肯。他的主要能力體現在軍事上,作戰指揮是他的強項,這一點在他歸順劉備之後,幾次指揮作戰中,都有所體現。

只可惜天不假年,龐統絕命於落鳳坡之下,出師未捷身先死。在這裡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如果將龐統與諸葛亮的命運互換,將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眾所周知,劉備的兒子劉阿斗,沒有太大的能力,一應朝政都由諸葛亮安排,諸葛亮在實權上基本上已經取代了劉阿斗。

為了不辜負劉備的囑託,為了實現中興漢室的夢想,諸葛亮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國家勞心勞力,勵精圖治,在穩固內政的情況下,六出祁山討伐魏國。但是由於諸葛亮謹慎的性格,再加上兩國懸殊的國力,諸葛亮六出祁山,未建寸功。

如果諸葛亮代替龐統,死在了落鳳坡,龐統在劉備死後成為了蜀漢帝國真正的話事人,很有可能整個三國的局面將會發生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可否認,龐統的軍事才能比諸葛亮更強,他的個性更喜歡冒險,喜歡出奇兵,這些特質運用在戰場上,比起謹慎的諸葛亮更適合處於弱勢的蜀漢集團。

如果魏延向龐統而非諸葛亮獻上子午谷奇謀,等待魏延的結局很有可能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子午谷奇謀相當的冒險,正是因為看到了它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生性穩重的諸葛亮否決了這個提議。同樣正是因為它存在太多的變數,生性喜歡冒險的龐統,很有可能採納這個提議。

龐統這個人從來就是喜歡走捷徑,絕不會像諸葛亮那樣瞻前顧後,只要有60%的把握,他就會果斷的去幹。所以如果換成龐統帶兵,龐統很有可能為我們見證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

而且龐統的個性比較隨和,給人一種容易親近的感覺,而諸葛亮用現在的話說比較高冷,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不容易親近。

這給他帶兵打仗,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度,而龐統能夠很好的和大頭兵打成一片。由他率軍北伐,在同樣的條件之下,他取得的成績,相信不會亞於諸葛亮。


歷史評說


這個問題換一種說法,那就是打下益州以後,沒有諸葛亮只有龐統的蜀漢,到底會變得如何?諸葛亮是蜀漢尤其是後期蜀漢的頂樑柱,如果讓他在攻打益州的時候,就去世的話,那麼蜀漢後來會怎樣呢?龐統能夠做的比諸葛亮要好嗎?

龐統在軍事上見長,治國未必就是諸葛亮的對手。

在軍事上來說,龐統的確是一把好手,劉備進入四川以後,吩咐諸葛亮駐紮在荊州,而帶上了龐統作為自己的頭號軍師。

所以說龐統在劉備心目中,分量是相當重的。在順利擊敗了張魯大軍以後,龐統便為劉備謀劃奪取西川的辦法。他分析出了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興夜殺去成都,逼迫劉璋投降。中策殺掉劉璋大將,隨後再奪取成都。下策則是退回白帝城,再想辦法慢慢奪取成都。

這三個辦法劉備選擇了中策,下策劉備覺得太慢,而且選擇下策的話,那這趟入川就白來了。上策則顯得太著急,因為人心未定,就擅自殺掉劉璋,這不利於劉備統治西川。

所以劉備選擇了中策,也正是因為中策,龐統才戰死在了路上。不過龐統的策略是十分全面的,可見軍事上他的眼光十分獨到。但是我們看不到龐統的治國能力,反觀諸葛亮,在奪取荊州以後,能夠迅速穩定荊州局面。

在奪取益州以後,又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幫助劉備穩定益州人心。甚至在劉備奪取漢中的時候,諸葛亮這邊居然能調動全成都的百姓前往漢中支援。可見諸葛亮的治國能力實在是太強悍了。

所以龐統的治國能力比不上諸葛亮,但是軍事能力要優於諸葛亮,以這個作為大前提,我認為劉備集團的未來會是這樣的。

龐統帶領大軍攻打漢中,因為後備不足,多次退回益州。

龐統的領軍能力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出征漢中的時候,劉備就不會帶上法正了,所帶的一定是龐統。龐統進入漢中以後,雖然在戰場上會有大的突破,可是後援糧草供應不上,這是非常致命的問題。

對於劉備集團來說,剛剛征服益州集團,人家都還不服氣呢!你現在讓人家無償貢獻糧草給你,這件事並不現實。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人選坐鎮益州,才能調動糧草。

可惜諸葛亮在落鳳坡就戰死了,所以現在成都能夠充當此任的人,或許只有法正。我們知道法正也是以軍事見長,對於內勤方面的事務,他並不懂。

這個時候的龐統在多次斷糧以後,只能選擇撤軍。漢中之地,將會再次落入曹操之手,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這件事跟後來諸葛亮北伐的遭遇是一樣的,諸葛亮北伐因為常常供應不上糧草,所以總是半途而廢。負責供應糧草的李嚴,顯然能力不足,所以貽誤了戰機。

這個時候劉備和曹操將會因為漢中之地,展開各種殊死爭奪。而漢中還沒打下的時候,荊州就已經丟了,這對劉備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從此劉備就只剩下了益州這一塊地盤。



龐統打下漢中,但是蜀漢已經無力北伐。

在多年的辛苦戰鬥下,恰逢曹操去世的時機,龐統終於打下了漢中郡。從此擁有了漢中的土地和百姓。這個時候漢中的百姓應該不會被曹操遷走,畢竟這裡還是曹魏的地盤。

所以這個時候的蜀漢實力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提升,因為他們得到了漢中的土地和軍民。可這個時候五虎上將也相繼離世,跟隨龐統的將領們都是不怎麼出名的將領,戰鬥能力上要差很多。

所以龐統如果執意要北伐的話,我覺得成功的幾率並不大。因為輸送糧草是一個問題,沒有優秀戰將是另外一個問題。蜀漢就是因為缺少人才,所以才會在北伐的時候處處碰壁。

多次北伐無望後,龐統也只能回到朝中。但是他不甘心一直在家吃喝等死,一定還是要想辦法北伐。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蜀漢內部被掏空,不用外人來打,蜀漢自己就崩潰了。

這就跟後來姜維一直揚言要北伐是一樣的,北伐的確對曹魏有威懾力,但是同時也在大量消耗蜀漢的經濟。

總結:龐統北伐失意,可能會走上自立的道路。

天底下之所以只有一個諸葛亮,那就表明諸葛亮的人品是獨一無二的。史上那麼多有能力的權臣,最後都謀朝篡位了,但是諸葛亮沒有,他甚至想都沒有想過這件事,從他培養兒子就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龐統不一樣,他未必就會有諸葛亮那種赤誠之心。龐統在多次北伐失意以後,如果不打算北伐了,那麼就會窩在蜀漢內部,大權獨攬之下,龐統會做些什麼呢?

很可能會跟東吳的諸葛恪一樣,成為架空皇帝的權臣。劉禪就會成為龐統的傀儡,即使龐統不會謀反,但是劉禪也不會擁有權力。

發展到最後的話,龐統會成為曹操那樣的人物,這麼一來蜀漢不用等到司馬昭來討伐,內部就會像東吳一樣,出現各種內亂。

東吳的內亂是他們逐漸衰弱的重要原因,所以龐統可能會直接將蜀漢帶向滅亡。如果龐統沒有這麼做的話,那麼自古權臣也是沒有好下場的。

劉禪在龐統死後,重新掌握大權,一定會對龐統進行清算,而龐統的黨羽大多數都遍佈在軍中,一旦清算起龐統的黨羽,那對蜀漢來說又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畢竟蜀漢內部壓根經不起這種折騰,結果很可能會導致像李傕郭汜那種小人物,成為了蜀漢的掌權者,最終再次架空劉禪。

劉備辛苦打下來的天下,從龐統弄權開始逐漸走向衰敗,一直到龐統被清算以後,走向了四分五裂的狀態。這個時候只要曹魏或者東吳保持穩定,那麼蜀漢一定還是第一個滅亡,而且速度比現實中還要快得多。龐統成了蜀漢的劊子手,這也是說不準的事情。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


江湖小曉生


龐統一死,劉備斷了一臂;諸葛亮要是死了,劉備就丟了心。

靠著張飛等人的努力,可能益州最終還是能打下來,但是,之後呢?

劉備千辛萬苦打下益州,益州是他稱霸的基業,打完仗以後,需要有人治理,誰來治理?只能是諸葛亮,這是諸葛亮最擅長的,換成其他人,都不如諸葛亮。

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龐統這個人,打仗應該是挺厲害,但是,面對亂糟糟的蜀中局勢,如果讓龐統來治理,恐怕不會像諸葛亮這樣,短時間內穩定局勢,那樣的話,劉備爭奪漢中時,後方不一定能夠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未必能爭得過曹操。


歷史都付笑談中


落鳳坡下失臥龍,五丈原前是鳳雛,三國爭霸誰能統,疑是大魏長久治。

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臥龍的意思就是沉睡的龍,鳳雛的意思就是初生的鳳凰,一個是龍,一個是鳳,龍而前而鳳在後,龍和鳳在世人心目中,孰重孰輕自有答案。

龐統之才與諸葛之才有很大的區別,龐統之才顯得非常張揚和外露,諸葛亮之才顯得更加沉穩和低調,早年龐統的名聲遠超諸葛亮,龐統成名於襄陽名士司馬徽的一句話:南中士子沒有人可與龐統相比。

司馬徽之所以推崇龐統,是因為龐統主動上門與司馬徽交談並顯示出的博學與口才,當然了,司馬徽在說這話時,並不認識諸葛亮,當年輕的諸葛亮還在隆中耕讀時,僅僅年長諸葛亮2歲的龐統已經開始出名了。

很少有人知道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其實是親戚關係,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龐統的堂兄,同時也是龐德公兒子的龐山民,雖然民間流傳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從諸葛亮與龐統的個人經歷來看,兩個人的關係並不好。

諸葛亮的好友是徐庶、孟建、石韜與崔州平,龐統的好友似乎沒有明確的記載,也許東吳的陸績與顧劭算兩個吧,雖然諸葛亮與龐統都被劉備任命為軍師中郎將,但是兩人的分工是完全不同的。

諸葛亮投靠劉備後的第一個任務是作為使者出使東吳,促成孫劉聯盟,壙葛亮圓滿完成任務,併為劉備建立與孫權平等的同盟關係。

龐統投靠劉備後的第一個工作是出任耒陽縣令,結果龐統在任上不理縣裡的政務,居然還被免官,後來還是在魯肅和諸葛亮的聯合保薦下,並且經劉備與龐統親自交談後,劉備才重用龐統,任命他為治中從事,這可是刺史的高級佐官。

當諸葛亮成為劉備的後勤部長,為劉備足兵足糧食,充實賦稅之時,龐統則更像一個謀士為劉備謀劃戰術,在劉備西進川中奪取益州之時,龐統起到了舉重輕重的作用。

不僅在劉備與劉璋會面時要求劉備拿下劉璋,一舉定成都,可被劉備拒絕,之後龐統再次為劉備提出奪取益州的上、中、下三計,劉備在權衡利弊後選擇了中計,之後奪取整個益州更是龐統計謀的延伸。

但是龐統作為一個謀士,居然把自已給戰死了,這可是極大的諷刺,一個不能保護自已的謀士,又怎麼能指望他保衛這個國家呢?放眼整個三國,在戰爭中戰死的武將倒是不太,戰死的謀士恐怕就是龐統一人了。

三國演義中龐統是被劉璋手下大將張任伏擊而死,作為一個謀士,居然被人伏擊而死,這謀士的水平實在不怎麼樣。

如果說諸葛亮是一個各方面綜合能力均較強的均衡生,那龐統就是一個偏科生,龐統也許是一個類似於郭嘉的天才謀士,但他除了謀略,恐怕也做不了什麼?做縣令或不理縣務,一個不能把小事做好的天才,也註定做不成大事。

龐統其實有點像曹魏陣營的郭嘉,不過正史中郭嘉的謀略似乎強於龐統,郭嘉謀略雖強,但是除了謀略之外,郭嘉似乎也沒有別的特長了,治事內政沒有經驗,行軍打仗更是不行,龐統也是這樣。

如果在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而不是龐統,那麼將是蜀漢的大不幸,而是魏國的大幸,如果諸葛亮去世,劉備託孤還能託給誰呢?當時法正也去世了,關羽、張飛都去世了,也許託孤大臣算龐統一個吧,也許還有李嚴、魏延、吳懿等人。

如果將龐統的能力與諸葛亮的能力作一個數字對比的話,我認為會是這樣:

智力:諸葛亮98分,龐統95分

內政:諸葛亮100分,龐統60分

軍事:諸葛亮95分,龐統90分

謀略:諸葛亮90分,龐統95分

為人處事:諸葛亮100分,龐統90分

很難想像一個不願意管一縣事務的執政大臣會將一個國家管理得好,龐統如果執政一定比諸葛亮執政要差得遠,除了執政能力之外,沒有諸葛亮的蜀漢將面臨一個權力分配的問題。

諸葛亮在,以法治國,重用荊州士人,拉攏東州武人,打壓益州豪強,才是保證蜀漢的長治久安,當然三國之中都有內部鬥爭問題,只要不損害根基,也不致於在龐統手上亡國。

對於北伐,這可是劉備時代確定的國策,包括劉禪在內的蜀漢掌權者,都是貫徹執行這一國策的,沒有諸葛亮的蜀漢北伐,是凶多吉少,武將方面只能依賴魏延,謀主則是龐統。

如果龐統與魏延兩個人的冒險主義抬頭的話,那將是蜀漢的災難,蜀漢國小力弱,經不起一場關乎國運的戰爭,歷史上因為一場戰爭而導致亡國的例子多的是,如果子千谷奇謀這種謀略能夠讓魏延與龐統冒險的話,那麼蜀漢註定會亡國在這一場戰爭中。

如果龐統與魏延失敗,蜀漢就會亡國,蜀漢一亡國,東吳必定唇亡齒寒,遲早還是會敗給曹魏而亡國,那麼曹魏肯定會統一天下,而且必定是在魏明帝曹睿手中,如果曹魏統一天下,那麼就沒有所謂的司馬代魏。

因為司馬懿是在與諸葛亮的戰爭對峙中強大起來的,而成為曹魏實際上的最大的權臣,曹睿晚年的曹魏,只有司馬懿一個人能對外征戰,而且百戰百勝,除此之外,曹魏再無人才。

歷史就是這麼無奈,往往一個人的生死,就會影響歷史的走向,比如諸葛亮,比如龐統,臥龍若是遊天下,哪有鳳雛展翼飛?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演義中,龐統跟隨劉備入川作戰,戰死於落鳳坡,使劉備的軍隊遭到重創,不得不讓荊州諸葛亮支援。諸葛亮入川,輔佐劉備,統一益州,佔領漢中,在劉備白帝城病故後,六出祁山。那麼,如果落鳳坡被射死的不是龐統,而是諸葛亮,蜀漢將會如何呢?這個假設的前提是劉備入川初期諸葛亮入川作戰,龐統與關羽留守荊州,即諸葛亮和龐統對調。

個人認為如果龐統活著,蜀漢可能更有前途,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首先,蜀漢仍然會建立。

在劉備與劉璋決裂後,龐統為其提供了上、中、下三個計策。其中上策為劉備輕裝簡行,率領騎兵,直取成都,一舉拿下劉璋,中策為假裝回荊州,誘騙劉璋大將,將其斬殺,奪取涪城,隨後向成都進發,下策為劉備完全撤出益州,打道回府,回荊州。劉備思考再三後,認為上冊太激進,不得民心,下策毫無意義,因此選擇了中策。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玄德曰:“軍師上計太促,下計太緩,中計不遲不疾,可以行之。”

在制定戰略的龐統死去,劉備也按照這個策略,奪取了劉璋的益州。如果龐統沒死,也應該會嚴格貫徹這個戰略方陣,打敗劉璋,佔領益州。

其次,荊州可能還會丟失。

如果諸葛亮戰死在益州,劉備為了奪取益州,就會調荊州的龐統入川。這沒什麼兩樣,只是兩人互換而已。從中可知,荊州還是由關羽坐鎮。劉備不會因為諸葛亮和龐統的不同,而改變荊州的坐鎮人選,因為關羽是鎮守荊州的最佳人員。

關羽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也不會因此而改變。他還是那麼盛氣凌人,孤芳自賞。因此,關羽還是可能在公元219年伐魏,同時,他與江東孫權的關係也不會太好。最後,關羽的下場還是和演義中的一樣,他丟失荊州,身首異處。

再次,蜀漢劉備可能不會在夷陵之戰中慘敗。

如果龐統在世,他可能會跟隨劉備,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雪恨。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龐統軍事能力比諸葛亮強。諸葛亮和龐統,都是不世出的能臣,一個是臥龍,另一個是鳳雛,兩人齊名。可是,諸葛亮的優勢是地方治理,而龐統的長處在於軍事。因此,如果龐統還活著,劉備是會帶著他,討伐東吳的。一代軍事家龐統,是不會犯低級錯誤的,是不會被小年青陸遜火燒聯營七百里的。

因此,如果龐統在世,即使劉備沒有在夷陵之戰中取得大勝消滅東吳,也不會遭到慘敗,血本無歸的。最有可能的是,蜀漢與江東勢均力敵,劉備糧草不濟,最後無奈撤兵,兩家握手言和,共同伐魏。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蜀漢和東吳兩方勢均力敵,如果血拼到底,都會元氣大傷,而讓曹魏漁翁得利,這是雙方誰都不想看到的結果。最後的結果,可能是雙方罷兵,握手言和。

最後,蜀漢可能伐魏成功,統一中原。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沒有遭到慘敗 ,蜀漢實力還是非常強大。此時的蜀漢,是有實力、有能力和曹魏叫板的。再加上龐統的軍事水平比諸葛亮高,伐魏更加順風順水,取得的戰績也可能比諸葛亮及姜維六出祁山大。

龐統不像諸葛亮一樣謹小慎微,他還可能採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分兵兩路,討伐曹魏。事實證明,像諸葛亮那樣,一步一個腳印,一個城池一個城池地攻打,猴年馬月也復興不了漢室,打不到洛陽。蜀漢要想伐魏成功,也只有採用兵出子午谷之類的奇謀。如三國後期鄧艾偷渡陰平、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都是兵行險招、出奇制勝的。

這樣的奇謀,生性謹慎的諸葛亮拒絕了,而敢於冒險的龐統,是會欣然接受的。如果龐統活著,他批准魏延的奇謀,讓其帶領數千精兵,從小路繞道進入長安城下,出其不意,可能一舉拿下長安,控制隴右及關中平原,為下一步伐魏奠定基礎。

總結:如果落鳳坡射死的是諸葛亮,不是龐統,蜀漢將會在軍事奇才的龐統指揮下,比諸葛亮六出祁山取得更大的成效。這是最大的不同。龐統善於出奇制勝,在他入川作戰,即可看出。他在宴會上,想要讓魏延刺殺劉璋,一勞永逸,奪取西川。如果不是仁慈的劉備攔截著,估計那次鴻門宴之後,劉備就是益州的主人了。


魁哥說歷史



在回答問題之前,末將先為大家簡述一下關於真實的龐統之死與演義的幾個區別。

  • 龐統並非死於落鳳坡,而是葬於落鳳坡。該地本不叫落鳳坡,只因龐統埋葬於此,才改名為落鳳坡。
  • 龐統戰死於雒城。也不是因為龐統之死,劉備才調諸葛亮等入川。益州之戰打響的時候,諸葛亮、張飛、趙雲就已經從川東南地區兵分三路入川。


我們開始正面回答問題,這是個假設性問題,我們各抒己見。末將在這裡先抒為敬:

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諸葛亮和龐統各自的能力是什麼?

演義中的諸葛亮、龐統都是全能型,所以感覺誰死誰活差不多。

真實的諸葛亮真實能力在於政治方面,而龐統在於軍事方面【也不代表諸葛亮的軍事水平差或者說龐統的政治能力差。只是相對不那麼強項】

入川之戰,即使是諸葛亮戰死。劉備依舊能拿下益州,因為之前相關的問答中為也說過,入川之戰的劉備佔了大勢(士族支持、民心支持)

但是拿下益州之後問題就來了。因為劉備拿下益州之後,但凡大戰都是劉備親自指揮,諸葛亮坐鎮後方已穩定後防線以及保障前線補給支援【諸葛亮政治頭腦、手段高明】但是換成龐統就不好說了,因為龐統統兵作戰肯定沒問題,但要他負責政治管理,可能就不能像諸葛亮那樣遊刃有餘了。尤其是劉備死後,那時的蜀國幾乎面臨崩潰,全靠諸葛亮才能扶起這座即將坍塌的國家。如果換成龐統肯定做不到諸葛亮那麼好【要知道,諸葛亮治蜀的策略及手段是很少能與之相提並論的】



所以,入川之戰死的若是諸葛亮,那後面的蜀漢會持續面臨一個政治局面不穩的情況。政治局面都不穩定,縱使你龐統軍事水平再高也難得取得成就。蜀漢極有可能會提前被吞併,這裡說的被吞併不僅是受外敵的威脅,還有就是內部的動盪引起。


左將軍


如果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那估計劉備會坐在那裡邊哭邊想,真不該這麼做作啊,一開始就打不就完了,自己搞這麼多事,你說以後怎麼辦啊,剛想完,就嚎咆大哭,暈死過去。等他醒過來後,立刻傳令,來人,隨我殺將進去,呀呀呀,此時的劉備,那是無比的憤怒,無比的厲害,感覺沒人能夠攔住他,一路奔向了死亡!!!!!!

突然他醒了,原來他在馬背上打了個盹!此時,前方傳來了軍師龐統在落鳳坡遇襲的消息,劉備呼出了長長的一口氣,過了一會,反應過來,他坐在地上嚎嚎大哭,哭聲那是掌聲如雷,震得山林鳥獸到處亂撞,聽得敵方將領膽戰心驚。有的都尿褲子了。哭完之後,右手擦拭了眼淚,晃晃悠悠的站起來,拔出寶劍,大喊一聲 ,殺!!!突然,從遠處飛來一支箭來,只說那箭速度急快,正中,劉備的胸口,劉備大喊一聲,啊!!!

劉備從床上醒來,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他在床上大汗淋漓,回想起剛才夢中的一切,慢慢的坐起來,半響說了一句,還是放不下之前的包袱啊!心裡發誓到!再也不會發生這種事了!此時門外軍士大喊一聲,報!!! 關將軍在麥城被呂蒙剁了!!!

劉備坐在床上大哭起來!!突然他不哭了!他拿起寶劍,思索了一下!對著自己看了下去,!!!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