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九皋山之戰:僕人出身的與驛卒出身的硬碰硬,鹿死誰手誰知道

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秋,朱由檢任命祖寬為援剿總兵官,率領三千關寧鐵騎趕往關內。

九皋山之戰:僕人出身的與驛卒出身的硬碰硬,鹿死誰手誰知道

朱由檢

對於這個命令,祖寬並沒有太多的牴觸情緒,反正祖寬經常乾的就是衝鋒陷陣、馳騁疆場的事情,在遼東是這樣,在關內也是這樣,在關外還是在關內幹又有什麼區別呢?而且這次到關內圍剿流寇,既能升官,又能發財,傻子笨蛋才不去呢?

祖寬接到朱由檢的命令以後,不但沒有傷心難過,而且還很快樂高興,馬上就收拾包袱,告別家人,率領三千關寧鐵騎朝關內奔來。

盧象升有了祖寬這個猛將以及他手中三千驍勇善戰、所向披靡的關寧鐵騎,膽子大了不少,信心也增加了不少,盧象升決定徹底剷除流寇,讓他們從大明絕跡!

專挑硬骨頭

盧象升也知道,流寇的隊伍眾多,混的差的就有幾萬人,混的好的更是多達幾十萬人,而且他們還沒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四處漂泊、四海為家,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就憑盧象升手中的幾萬人,要想將流寇一支支地消滅乾淨,恐怕真的要等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了!

盧象升是個聰明人,自然能夠想出一條省時、省力、省物、省人的解決流寇的辦法。盧象升想到的辦法就是集中全部力量,先徹底消滅流寇隊伍中實力最強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支。

解決了實力最強大,影響最深遠的流寇隊伍,其他流寇隊伍就會嚇得屁滾尿流、魂飛魄散,知道跟大明政府作對,不過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或者是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這樣他們就會乖乖地歸降大明政府了。

流寇隊伍中實力最強的,影響最深遠的先是神一元、神一魁兄弟,接著是王嘉胤,後來是王自用,而這些人早就被明軍千刀萬剮、碎屍萬段,送去了陰曹地府,徹底成為了過去完成時。如今流寇隊伍中實力最強的,影響最深遠的應該是高迎祥。

高迎祥部隊的優越性

我們不要看高迎祥是泥腿子出身,就瞧不起他,其實高迎祥懂得的東西非常多,其他流寇首領手中的部隊都沒有經過什麼規劃,基本上你來時穿什麼衣服,帶什麼武器,就是什麼衣服,什麼武器,而且也不會經過什麼軍事訓練,除了扣了一頂“流寇”的高帽子之外,跟農民也沒有什麼兩樣。可是高迎祥的部隊就不一樣了,高迎祥的部隊有統一的制服鎧甲,而且他的鎧甲比大明正規部隊的鎧甲都還要精良。大明正規部隊用的都是皮甲,而高迎祥的部隊用的卻是鐵甲。

儘管如此,高迎祥還嫌不夠,他還給每一名士兵都配備了戰馬,而且還不是一匹,而是兩、三匹,這匹戰馬跑得筋疲力盡、癱倒在地了,還可以換另一匹。高迎祥部隊的行軍速度是相當快的,據說一天跑七、八百里路是沒有一丁點問題的。

高迎祥的部隊鎧甲有了,戰馬也有了,這儼然就是歐洲的重騎兵,用來打家劫舍、姦淫擄掠已經綽綽有餘了,按理說,高迎祥應該滿意了吧,可是高迎祥卻並不滿意。高迎祥的目標不是打家劫舍、姦淫擄掠一輩子,而是要推翻大明王朝,建立新的王朝,成為萬人之上、呼風喚雨的一國之君,高迎祥需要的是一支所向無敵、戰無不勝的勁旅。

為了讓自己的部隊成為一直所向無敵、戰無不勝的勁旅,高迎祥經常將自己的部隊拉出來集中訓練,我們暫且不說高迎祥組織的軍事訓練系不繫統,規不規範,光說這些部隊出來摸爬滾打,劈砍擊刺,也應該稱得上是長期堅持體育鍛煉了。

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人,無論是體質還是力氣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高迎祥的部隊無論是體質還是力氣都強於其他流寇隊伍。這也為高迎祥成為流寇隊伍中實力最強,影響最深遠的首領奠定了基礎。

儘管高迎祥的部隊是流寇隊伍中實力最強,影響最深遠的,軍隊就多達二十幾萬人,是盧象升的七、八倍。可是盧象升並不害怕,因為他手中還有祖寬率領的三千關寧鐵騎,這支軍隊不要說以一當十,就是以一當百,都沒有多大的問題,可是過了幾十天,盧象升就變得有點擔憂害怕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盧象升等了幾十天,也沒有等到祖寬率領關寧鐵騎前來與自己會合。

陳必謙和湯開遠的如意算盤

祖寬和他率領的關寧鐵騎都是泥腿子出身,既沒有接受過什麼義務教育,也沒有自學過,絕對不可能邊走邊停,欣賞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吟吟詩、作作對,早就應該進入關內與盧象升會合了!可是為什麼沒有呢?那是因為祖寬和他的關寧鐵騎被河南巡撫陳必謙和監紀推官湯開遠攔下了。

陳必謙和湯開遠都是很喜歡佔人便宜的人,即使是幹黃豆,也能夠讓他倆多榨出二兩油來。如今祖寬率領關寧鐵騎從他倆的管轄範圍經過,他倆不讓祖寬幫助自己圍剿一下河南的流寇,簡直就是最大的資源浪費。

九皋山之戰:僕人出身的與驛卒出身的硬碰硬,鹿死誰手誰知道

關寧鐵騎

陳必謙和湯開遠兩人不顧一切地攔下了祖寬,又是給他們準備飯菜,又是給他們安排住宿,還隔三差五地陪祖寬等將領築會長城,打會小牌,把祖寬等人照顧得舒舒服服、巴巴實實的。祖寬等人從出生到現在,就沒有過過這種逍遙自在、驕奢淫逸的生活。如今過上了,自然有種雲裡霧裡,快活似神仙的感覺,受到同等待遇的還有左良玉。

這樣的好日子過了幾天以後,陳必謙和湯開遠兩人主動找到了祖寬、左良玉,先問了他倆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自己照顧得有沒有不周到的地方,緊接著就是請求他倆幫忙收復靈寶。

祖寬和陳必謙最近這段時間,吃的是陳必謙和湯開遠的,住的也是陳必謙和湯開遠的,玩的還是陳必謙和湯開遠的,如今陳必謙和湯開遠兩人有點請求,祖寬和左良玉這兩個人又怎麼好厚著臉皮拒絕,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軟”,祖寬和左良玉兩人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就答應了陳必謙和湯開遠的要求。

祖寬和左良玉都不是言而無信、食言而肥的人,他倆答應別人的事情,都會去做,即使事情再困難,再麻煩,他倆也會毫不猶豫、義無反顧地做。換句話說,就是為了答應別人的事情,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如今祖寬和左良玉既然礙於情面答應了陳必謙和湯開遠,那麼他倆就會去做。祖寬和左良玉率領各自的部隊奔赴靈寶,而他倆要對付的,就是流寇群體中頗有實力和影響的張獻忠。

祖寬和左良玉雖然都同時率領部隊從同一個地方出發,但是由於祖寬率領的部隊是關寧鐵騎,是正宗的騎兵部隊,而左良玉就沒有那麼好的條件了,他率領的多是步兵,因此到了後面,祖寬率領的關寧鐵騎就將左良玉統率的明軍遠遠拋在了後面,換句話說,就是祖寬率領的關寧鐵騎成了前鋒,而左良玉率領的部隊則成了後援,說得難聽一些,也就是替補。

整個封建社會時期,生產技術都比較落後,而通訊技術則更加落後,可是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不重視通訊技術,比如說張獻忠,就非常重視通訊技術。為了能夠及時瞭解明軍的動向,以作出相應的決策,張獻忠專門組建了一支精銳的騎兵小分隊,這支騎兵小分隊不是用來馳騁疆場、衝鋒陷陣的,而是用來收集情報的。張獻忠能夠在眾多的流寇隊伍中脫穎而出、獨領風騷,這支騎兵小分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祖寬率領關寧鐵騎向靈寶奔來的時候,張獻忠就獲得了消息。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張獻忠不但沒有打算逃跑,而且還擺好了陣勢,一副要與祖寬決一死戰,有你沒我的模樣。

這沒有什麼意想不到的,關寧鐵騎驍勇善戰、所向披靡,張獻忠是知道的,可是他們再怎麼驍勇善戰、所向披靡,也僅僅只有三千人,而張獻忠有十幾萬大軍,基本上是幾十個人打一個。張獻忠認為自己是勝利在望,勝券在握,自然不可能將祖寬的三千關寧鐵騎放在眼裡。

可是在戰爭中,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不要說以一當十,就算是以一當百,甚至以一當千,都是稀疏平常、司空見慣的事情。關鍵是看統兵的將領有沒有智謀,軍隊勇不勇猛,正所謂“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嘛!

既然張獻忠沒有選擇從靈寶跑路,而祖寬又率領關寧鐵騎在向靈寶挺進,雙方發生一場遭遇戰在所難免。

出乎張獻忠意料的事情發生了,祖寬率領三千關寧鐵騎衝向張獻忠陣營的時候,自己的部隊不但沒有抵擋住關寧鐵騎的猛烈衝擊,而且還一擊即潰,被打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張獻忠知道,再這樣下去,不要說自己有十幾萬軍隊,就算自己有一百萬部隊,也遲早要報銷在這裡。就在這個危急的關頭,張獻忠作出了一個極其明智的選擇,跑路。看來張獻忠已經明白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句話的真諦!

捲土重來

就在張獻忠選擇跑路的時候,更加出乎他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張獻忠率領殘兵敗將抱頭鼠竄、落荒而逃,可是逃了沒有多久就不逃了,也真不知道張獻忠跑迷糊了,還是腦袋瓜子進水了,這麼危險都不逃,這不是找死嘛。其實張獻忠既沒有跑糊塗,腦袋瓜子也沒有進水,他之所以不跑了,是因為他遇到了老熟人高迎祥和李自成。

張獻忠與高迎祥、李自成兩人匯合後,手中掌握的軍隊多達三十萬,這麼多的軍隊不要說對付三千關寧鐵騎,就算是對付再多幾倍的關寧鐵騎也是綽綽有餘、小菜一碟。有這麼強大的實力和後盾,除非是腦袋瓜子撞了牆或者是腦袋瓜子進了水才會逃跑,張獻忠不但沒有繼續逃跑,而且還打算主動進攻。張獻忠等人選擇的目標就是閻鄉。

閻鄉不過是個荒蕪偏僻、人煙稀少的窮鄉僻壤,連居民都沒有多少,更不用說有多少守軍了。明軍哪裡抵擋得住張獻忠、高迎祥和李自成的三十萬大軍。寫到這了的時候,本人想到了現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這句話就是“有困難,找民警”。其實在明朝也有一句類似的話,就是“有流寇,找領導”。因此閻鄉的官員馬上向陳必謙和湯開遠求救。

陳必謙和湯開遠得到閻鄉官員的求救信,就有如一團烈火燒進了加油站裡,轟地一聲兩人的憤怒都被點燃。可是憤怒歸憤怒,憤怒以後事情該解決的,還是要去解決。於是陳必謙和湯開遠馬上命令祖寬和左良玉趕往閻鄉,圍剿流寇。

本人在前面就已經交代過,祖寬率領的關寧鐵騎全部都是騎兵,而左良玉統率的多是步兵。如今是去救援閻鄉,而不是到閻鄉去觀光旅遊,自然要拼盡全力趕路了。結果幾個時辰下來,祖寬率領的關寧鐵騎都要跑到閻鄉了,左良玉率領的明軍還在離出發地點不遠的地方放悠。

高迎祥不論是智商還是能力,都遠遠高於李自成和張獻忠,他馬上認識到這是打敗祖寬關寧鐵騎的最好機會。高迎祥於是抽調部分精銳騎兵,越過祖寬的關寧鐵騎,攔住了左良玉的去路。現在祖寬和左良玉都是孤立無援、獨自作戰,真的是到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地步了!

如果這個時候,高迎祥能夠糾集李自成和張獻忠,集合全部軍隊,去圍攻左良玉和祖寬的話,將左良玉和祖寬一網打盡、趕盡殺絕根本就不是什麼難題,可是高迎祥並沒有這麼做,他只派出了少量的軍隊去攔截祖寬率領的關寧鐵騎,而他自己則夥同李自成、張獻忠跑去攻打陝州城。我出來混不過是想做點沒有本錢的買賣,發點橫財罷了,當然什麼時候,都要以撈錢為重了哦!

結果高迎祥和李自成、張獻忠將陝州城攻下來以後,正在攻打河南軍事重鎮洛陽的時候,祖寬和左良玉也將阻攔他們的流寇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朝洛陽狂奔而來。

九皋山之戰:僕人出身的與驛卒出身的硬碰硬,鹿死誰手誰知道

李自成

高迎祥和李自成、張獻忠是很想攻下洛陽,可他們現在卻不得不停下來,他們如果再不停下來,等到祖寬和左良玉率領大軍趕到了,他們就將被內外夾擊、腹背受敵了,自己的部隊如果遭到這樣的折騰,就算不死也得脫層皮,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傻事情,高迎祥、李自成以及張獻忠是絕對不會做的,他們再次選擇了跑路!

這次高迎祥、李自成以及張獻忠吸取幾次跑路的教訓,思考出了一條不太可能被明軍追上全殲的妙計,這條妙計就是分開跑。祖寬和左良玉這兩個傢伙再厲害,畢竟手中也僅僅只有幾千人,他們絕對不可能分兵追擊,只會選擇一路追擊。

這就要看運氣了,誰平時狗屎踩得多,祖墳葬得好,就不可能會被追擊;相反的,誰的祖墳沒葬好,平時又沒有機會踩狗屎,喝涼水都會被嗆著,放屁都能砸著腳後跟的人,那是註定會被明軍追擊的。可是這也怪不得人家,誰叫你運氣不好呢,正所謂“命苦不能恨家人,倒黴不能怨政府”嘛!

高迎祥、李自成以及張獻忠經過商議以後決定,張獻忠獨自一個人率領自己的部隊逃命,而高迎祥、李自成則率領自己的部隊朝另一個方向跑路。其實這個決定也無可厚非,李自成本來就是高迎祥的小弟和跟班,不跟到高迎祥混,跟到誰混?

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這三個人這次估計錯了,祖寬和左良玉認為,高迎祥、李自成、高迎祥這三個傢伙都是頗具能力,頗具影響的人物。對大明的威脅不可忽視。無論放過哪個,都會對大明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祖寬和左良玉這兩個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識一個的大老粗也聚集在一起開了個小會,總結了一下教訓,交流了一下經驗,分配了一下今後的工作。最終決定由左良玉去追擊高迎祥、李自成;而祖寬則率領三千關寧鐵騎前去圍剿張獻忠。

祖寬這幾天人不卸甲、馬不卸鞍地追趕流寇,早就累得腰痠背痛、頭暈目眩了,現在哪裡還有精力和力氣去追擊流寇啊!祖寬決定先回家洗個腳,搓個澡,好好地睡一覺,養足了精神,明天再去追擊流寇,可是祖寬的膽子又比較小,又沒有什麼脾氣,生怕自己今天不去追擊流寇,會受到領導的怪罪和處罰。祖寬決定先讓副將祖克勇頂替自己一天,代替自己前去追擊流寇。

祖克勇這幾天也是跟在祖寬的屁股後面東奔西跑,早就累得筋疲力盡、頭暈目眩了。如今聽說祖寬又讓自己去追擊,祖克勇雖然氣不打一處來,但是還是乖乖地接受了任務,率領關寧鐵騎追擊流寇了,誰叫人家祖寬是領導,而自己是他的部屬呢?正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嘛!

祖克勇這個政府公務員還是挺恪盡職守、精忠報國的,接到祖寬的命令以後,就開始不要命地追擊流寇。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祖克勇的不懈努力,終於於黎明時分在葛家莊附近追上了流寇。祖克勇一看見流寇就氣不打一處來,自己本來現在在家裡抱著老婆睡大覺的,就是因為這些流寇,害得自己現在都還在荒郊野外、風餐露宿。

祖克勇二話不說,就下達了進攻的命令,關寧鐵騎玩命地趕了一個晚上,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氣,無處發洩,現在正好發洩在流寇身上。關寧鐵騎此時比老虎還兇,比野牛還猛地衝向流寇,一接觸就將流寇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活著的流寇也被打得哭爹喊娘、遍體鱗傷,流寇現在哪裡還有鬥志,再次選擇了跑路,真正地將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程度。

關寧鐵騎這次非常仁慈善良,眼睜睜地看著流寇丟盔棄甲、落荒而逃,連一點追的意思都沒有,其實這也不能夠怪關寧鐵騎。關寧鐵騎跑了這麼久的路,又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早就累得滿頭大汗、筋疲力盡,想追流寇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九皋山戰役

流寇終於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逃到了嵩縣的九皋山,準備在這裡養精蓄銳、招兵買馬,重新來過。祖寬會給流寇這個機會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祖寬是沒有讀過什麼書,可是“宜將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這些大道理他還是懂得的!

雖然祖寬很想將九皋山上的流寇一網打盡、趕盡殺絕,但是這卻是相當困難的。流寇不僅佔據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九皋山,而且流寇人多勢眾,規模龐大,不要說祖寬僅僅只有七千兵馬,就算再給祖寬幾萬兵馬,祖寬也不一定能夠強攻下九皋山。既然不能夠力敵,那就只有智取了。

在祖寬這個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識一個的粗人的精心策劃下,一場誘敵深入的戰役拉開了序幕。

一天,九皋山上的流寇發現了一個情況,這個情況就是一支由數百明軍組成的隊伍在山澗中穿行。

九皋山之戰:僕人出身的與驛卒出身的硬碰硬,鹿死誰手誰知道

九皋山

九皋山上的流寇最近幾個月一直被祖寬的關寧鐵騎追著打,用“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這些詞語來形容他們的處境恰如其分。

現在流寇是躲在了九皋山上,可是他們還是有種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感覺,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找不到地方發洩,如今好不容易讓他們發現了一個發洩怒火的機會,他們自然不可能輕易錯過。

九皋山上的流寇都紛紛拿起兵器衝下了山,準備將這支明軍打得哭爹喊娘、跪地求饒。可是衝下山的流寇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這支明軍看到成千上萬的流寇朝他們撲來,不但沒有被嚇得屁滾尿流、落荒而逃,而且還矗在原地,面帶微笑地注視著他們。流寇納悶了,難道這些明軍都活得不耐煩了,想早些到陰曹地府去報到,重新投胎做人?

就在流寇納悶的時候,埋伏在四周的關寧鐵騎衝了出來,流寇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哪裡還有心情和勇氣打仗,紛紛丟盔棄甲、抱頭鼠竄。關寧鐵騎現在不但不仁慈善良,而且還變得心狠手辣,基本上達到了見人就砍,遇人就殺的程度,沒過多長時間,九皋山上就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在這一戰中,有九百多名流寇成為了關寧鐵騎的刀下亡魂,登上了去西方極樂世界的航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