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電影《繡春刀》中,沈煉等兄弟三人率領錦衣衛攔住了正要潛逃海外的魏忠賢,千鈞一髮之際,魏忠賢妄圖用黃金換取一條生路,並且對沈煉說了這樣一段話:

“崇禎那小兒為何要殺我啊?是我惡貫滿盈?那你把皇上想簡單了……別的沒剩下,錢我有的是,西北匪患,遼東又有皇太極,皇上缺的是軍餉,我的錢就是軍餉,拿不到我的錢你們要怎麼交差啊?”作為一個掌握朝廷大權的宦官,魏忠賢對軍政外交的事自然瞭如指掌,他這段話說出了真正的戰爭哲學。那麼識字不多的魏忠賢是如何通過錢來參透大明帝國的呢?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繡春刀》魏忠賢劇照

一、屢次對外戰爭

明帝國的對外戰爭可以說超越了歷代,從朱棣要接受帖木兒帝國的挑戰開始一直到鄭成功收復臺灣,明帝國的戰爭原則一直就是“名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但是打仗就需要強大的軍費開支,明帝國的軍費支出是個什麼情況呢?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帖木兒畫像

歷史學家認為明朝的滅亡的動因可以追溯至萬曆年間,清朝官修《明史》就是一例,它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神宗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四十八年,功過參半。他參與締造堪稱整個明朝最為富庶的萬曆王朝,又親手毀掉了它。他在位期間發動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明朝在大廈將傾的時候依然保持了宗主國的地位。但從實際看來,明朝後期從隆慶和議到張居正改革,其根本目的離不開一個“錢”字。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某種意義,拖垮明帝國的軍費,是明帝國始終都在承擔的一筆費用。無論這筆費用以怎樣的形式、通過怎樣的渠道付出,但這筆費用顯然是無法省下的。帝國後來之所以被之筆錢拖得焦頭濫額,僅僅是因為相關的經濟資源都被各種利益群體侵蝕殆盡了。《明本傳》中記載:“明時期;陸續設置障礙有17個都司,3個行都司和一個留守司,392個衛,65個守禦千戶所,全國軍隊約在180萬以上。此外,明還在京師附近安置精銳重兵,陸續設置了48個衛,有20多萬人,稱為京軍。”換言之,明帝國初期在冊兵力遠遠超過一百萬。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明太祖朱元璋

《皇明經世文編》中徐光啟有兩段話:“乃諸人實有父母妻子。目今月糧六鬥。銀六錢。僅足餬口。無暇及於內顧。每年贍家銀六兩。必不可少。而此銀又將取給於加編新餉。就而計之。每人每月。共享銀一兩一錢,米六鬥”(1.1兩銀子加六鬥米)“餉六錢六鬥。給其衣食。又分以贍家。而能使之安心練習。奮勇敵愾。此則情理之所必無。非臣所敢任也。”(一兩多點銀子,不足以士兵安心當兵)都下貧民傭工一日得錢二十四五文,僅足給食,三冬之月衣不蔽體。臣故言新兵日用最少者。必須四分。(最低士兵一個月1.2兩銀子)這兩段大約都是在在說,一個士兵一個月最少得月餉一兩二錢銀子(甚至更多);我們以這個最低的費用計算;100士兵一年得需要1442萬兩白銀。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從袁崇煥統率十五萬軍隊、有戰馬八萬匹;熊庭弼要求十八萬軍隊、戰馬九萬匹的歷史事實上;我們可以知道帝國軍隊通常是平均兩個人一匹馬的;但這是最前線的軍隊,普通軍隊大約沒有這麼多的馬匹,我們假設他們是三四個人一匹馬的;那100萬軍隊就需要30萬匹馬;這30萬匹馬一年消耗多少銀子呢?
《皇明經世文編》中熊庭弼曾說:“又每馬日給豆三升、九萬匹該豆九十七萬二千石、草重十五斤者、日給一束、歲除四個月青草不計外、計八個月該二千一百六十萬束、小束倍之”。一石豆子當時值3.4錢銀子;324萬石豆子110萬兩兩白銀。一束草值0.19錢銀子。7200萬束草值136萬兩銀子。不要說養120萬、180萬軍隊;養100萬軍隊,一年人吃馬喂就得一千六七百萬兩;更何況軍隊還得有其它消費,無論這消費有多少,一旦平均在100萬這樣大的基數上,就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戚家軍

而明帝國軍隊一個士兵、一個月全部費用平均下來;實際上也是遠高於上我們面數字的。從《明史、梁庭棟傳》中相關記錄可以看出來,五十萬軍隊一年僅軍餉就是一千五百萬兩;《明史、袁崇煥傳》的相關記錄可以看出來,十五萬軍隊一年的費用是四百八十萬兩、甚至是六百萬兩。這樣算來一個士兵一個月的費用,平均下來是2.5銀子。如果按這種數目去計算,那明帝國不要說養兵180萬、120萬了;就是養兵100萬;一年軍費方面的支出就是三千萬兩白銀了!帝國軍隊實際上遠高於100萬軍隊,那兩三千萬兩白銀,豈非是無法減少的。養活一百萬的軍隊,一年的費用總也得保持在兩三千萬兩白銀。平均在近百萬的軍隊裡面,一個士兵一個月全部費用平均下來為二兩銀子。(這二兩的銀子包括餉銀、馬匹、兵械、糧草、建築、軍官等各種消耗)而僅僅是在明末這筆錢開始無可遏制的年年增加,最終成為一筆拖垮帝國的開銷。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袁崇煥

“正統朝時兵餉數萬,萬曆朝時不過三百餘萬。而今兵餉二千餘萬”;至於明之時,更宣稱“朕養兵百萬,不耗百姓一粒米”帝國固有的、供養軍隊的經濟基礎,在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漸漸被挖空了。現在再想供養足夠的常備軍隊,帝國政府就需要一年想法弄出兩三千萬的白銀做軍費。
這樣一筆似乎突然冒出來的、天文數字般的軍費,就足以把明帝國拖入無可救藥的危機之中。帝國為了供養軍隊,開始不得已向社會新徵收大筆的賦稅;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帝國軍隊欠餉也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的事。

二、資源流失導致軍費不足

帝國後期仍然擁有一二百萬軍隊;但這恐怕只是帳面上的,實際上到底有多少軍隊,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了;至於他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到底有多少,那恐怕更只有上帝知道了。最經典的是吳襄對皇帝說的話,“臣罪萬死,臣按冊兵力八萬。核其實三萬餘人,非幾糧食不足以養一兵,此各邊通弊,不自關門始。”
“若三萬人皆戰士,成功何待今日?臣兵不過三千人可用耳。”

《綏寇紀略補遺》。
更主要的是供養這軍隊的經濟保障系統已流失殆盡了;明帝國最初供養軍隊的主要經濟基礎是:大量的、專門用於供養軍隊的國有田地(數千萬畝、甚至接近一億畝的軍屯田地)食鹽賣買的壟斷權力(以此換來大量的商屯)。而這種政府控制的、供養軍隊的經濟基礎,最後逐步被各種利益群體侵蝕殆盡了。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宣德窯

明太祖吹噓的“朕養兵百萬,不耗百姓一粒米”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這種事實的逐步形成、越來越嚴重,明帝國中央財政註定是要破產的!因為後來帝國“養兵百萬,不耗百姓一粒米”的時代已越來越成為遙遠的神話故事了,帝國政府為軍費開支,開支不斷的向社會增加新稅,而且越來越多。
“難道二三百年來,並無一兵;到皇上才要設兵?難道本無兵餉,到皇上才要加餉?”

帝國早就有兵,帝國早就有兵餉。但供養他的經濟基礎早已殘破不堪了,現在帝國政府只有重新構建這一切;但這樣龐大的工程,對一個衰朽的帝國而言,無論如何是負擔不起的。
帝國中央財政與軍費的開支相比,實在是相差的太遠了;我們知道,明帝國中央財政最多時也不過四五百萬兩銀了罷了;而帝國的軍費開支呢?前文提過,最保守的估算也需要兩三千萬兩白銀的。從這兩個數字上我們可以看出來,如果讓帝國中央財政去擔負軍費開支,那是註定無力承擔的。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萬曆首輔張居正

帝國政府加稅,自然是不對的;問題是:不加稅如何修補軍事系統出現的這個天大的窟窿呢?帝國官員們顯然都開始含糊其詞了;因為他們哪有這種本事呢?當然了,他們似乎都有意無意的暗示,如果皇帝肯拿出私房錢來,就可以修補這個窟窿了。動了皇帝的蛋糕,就等於給自己掘好了墳墓。
帝國在和平時期,軍事系統常遭到各種利益群體驚人的侵蝕;因為軍事系統在和平時期彷彿只是擺設;各種利益群體無休無止的侵蝕帝國軍事系統的資源,並不會對帝國造成明顯的危害;因為在和平時期,帝國軍隊只要保持強盛時期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就足以實現自己的全部職能;所以人們對這種系統的被侵蝕,常會變得麻木不仁;但真正戰爭將要興起之時,帝國殘破的軍事系統已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職能了。於是帝國想改變這種狀態,但這實在已超越了帝國政府的能力了。事實上,這一切幾乎是無法改變的,軍事系統的經濟資源此時一片狼籍,但你想查吧,這都是幾十年,甚至一二百年來逐步造成的事實;這是普遍官員、將領、普通百姓都參與的事。弄來弄去,你也只有默認這種既成事實。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薩爾滸之戰

三、拿破崙的戰爭法則異曲同工: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國王都很有錢,和明王朝一樣,歐洲的國王日子並不好過。自從中世紀以來,歐洲的國王在財政方面就非常弱勢。雖然實行君主專制,但國王根本無法享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快感,無法享有國家財富。這是因為王國的許多領地屬於貴族封地,國王直接管轄的土地並不多,稅收也有限。尤其是中世紀的歐洲戰火頻頻,打仗本就最花錢,可即使國王臨時加稅,也很難得到貴族的支持,光靠自己直轄土地那點增加的稅收,哪裡能應付得了戰爭開銷?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拿破崙加冕

所以,歐洲的國王們早就習慣於向商人借錢。問題是借多了,國王也沒錢還,所以常有國王宣佈破產,以一種耍賴皮的方式不償還債務。但開支要維繫,就得繼續借錢,可是因為賴賬問題,又很難找到借款人,於是就得答應各種苛刻條件才能借到錢,算是不折不扣的惡性循環。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同樣與王室的巨大財政壓力有關。因為歷代法國國王時有欠賬,法國民眾的稅負也相當沉重。可即使如此,法國財政仍然捉襟見肘,深陷債務危機,也因此無法繼續借錢。到了路易十六的時代,由於此前路易十五時代參加戰爭所引發的高債務,壓力更是沉重。法國一年的財政收入,償還外債利息後就已所剩不多。1777年,路易十六提拔瑞士銀行家雅克·內克爾擔任法國財政總監,希望利用其豐富人脈和能力,獲取瑞士金融界的幫助。但上臺後的內克爾,大刀闊斧改革讓法國陷入“有錢人更有錢,窮人更窮”局面的徵稅承包制度。遭到法國特權階層反對後,他又公佈了法國政府的財政報告,這也是世界上首次有國家公佈財政報告。報告中展示的法國王室的龐大開銷,引發了民眾的如潮批評。加之路易十六對內克爾的任免,終於引發了法國大革命。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路易十六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迅速崛起於法國政壇,併成長為歐洲最具統治力的人物。拿破崙的果決強悍,法國的紛亂時局,人們對傳統英雄的渴望,都是重要因素。還有一個現實的關鍵,則是拿破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錢的問題。

拿破崙的解決辦法是在歐洲率先實行徵兵制。徵兵比僱傭兵的費用可就降了很多,甚至只需要個零頭。法國的錢袋子寬裕了,也可以擁有更為龐大的軍隊。面對歐洲各國對法國大革命的恐懼,以及由此發生的聯合反法,拿破崙用徵兵制解決了問題。1793 年,法國國民公會頒佈《法國全國總動員法令》,規定18-25 歲的所有男性公民參軍。1798 年,法國頒佈了正式的徵兵制度,並擊退了反法同盟。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拿破崙戎裝像

拿破崙推行徵兵制,更多是從人手層面考慮,希望擁有更大的兵力,財政方面的受益只是附帶,或者說無心插柳。從拿破崙的人生來看,他從來都不是理財好手。軍費仍是拿破崙的痛。之所以說拿破崙“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錢的問題”,是因為徵兵制只能短期省錢,卻不能長久解決問題。或者說,徵兵制可以解決防守問題,卻無法徹底解決進攻問題。儘管拿破崙的軍隊曾馳騁歐洲,但背後的軍費問題一直是一座沉重大山。一旦涉及全歐作戰,武器、糧食和運輸的花費就是一筆天文數字,但拿破崙對此可沒有任何解決辦法。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世界小史:從金錢暗流中看懂國家興衰》中提到,其實只要拿破崙有一點經濟頭腦,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要知道,在當時的法國附屬國中,恰恰有大名鼎鼎的荷蘭王國,王國中的阿姆斯特丹就是當時的世界金融中心。只要運作好,阿姆斯特丹就可以為拿破崙的帝國提供足夠財源。但拿破崙不但沒這樣做,還對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家們施以高壓,導致許多人逃往倫敦,使得倫敦成為新的金融中心,也奠定了英國的未來。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逐漸繁榮的倫敦

拿破崙搞不了金融,就只能靠一些笨招。先是向領地收取賠償金,但一來杯水車薪,二來得罪人。跟著又把法屬北美殖民地以1500萬美元的低價賣給了美國,這塊土地涵蓋了當下美國的15個州,相當於美國國土面積的23%。這樣還不夠,拿破崙只能再恢復被法國大革命廢止的鹽稅。與此同時,拿破崙最大的敵人——英國人又在靠什麼攢軍費?稅制改革、發行國債。簡直是高下立判。

在大航海時代後,法國作為內陸國家被歐陸爭霸所牽絆,無法像英國人那樣專注海外擴張和貿易,本就失去先機。而且,因為歐洲各國錯綜複雜的關係,法國的爭霸成本極高,回報卻低。即使以拿破崙的天縱之才,一次次帶領法國獲勝,但在與反法同盟的車輪戰面前,終究有被拖垮的一天。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大航海時代

相比之下,英國人的情況好得多。有數據顯示,17世紀末的一百年裡,其實法國的稅收是英國的兩倍,但在稅收之外,法國人唯一的辦法就是借款。英國人則不同,理財手段多樣,僅僅是英格蘭銀行,就比對岸的法蘭西銀行早誕生了一百多年。

《繡春刀》裡魏忠賢的臺詞有何深意?這裡告訴你答案

英格蘭銀行

拿破崙並非不知道英國人的財政優勢。他曾推行“大陸封鎖”政策,“要用陸地的力量征服海洋”,但他的“大陸封鎖”政策,固然使得英國遭遇沉重打擊,1811年的棉紡織業縮水四成,英格蘭銀行儲備金大減,但對於歐洲其他國家來說同樣是沉重打擊,以至於反法同盟日漸擴大。拿破崙的名言:“戰爭,第一是錢,第二是錢,第三還是錢。”早在明末時期,魏忠賢就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