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瓦岗大佬是怎样炼成的?看农民起义专业户李密的上位之路

自隋炀帝即位以来,修东都,建长城,开运河,大兴土木;为了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他多次下江都,云游四方,极尽奢华之能事;三征高丽,更是置天下百姓的生死于不顾,将帝国的兵力、民力、国力耗费殆尽。直到隋朝末年,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一时间百姓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社会矛盾的激化也越发严重,暴乱接踵而来。


瓦岗大佬是怎样炼成的?看农民起义专业户李密的上位之路

李密


而在那场农民起义的风暴中,有一个人,可以说是资深的农民起义者,从杨玄感到后来的瓦岗寨,从军师到大佬,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李密的故事可谓是隋唐的传奇。但他的身上仍然存在着许多谜底等待我们去揭开,李密是如何走上起义之路的?李密的瓦岗军又是如何覆灭的?他自己又为何落了个身死的下场?这些谜底就让我们一一去揭开。

1.从牛角挂书到义军智囊

李密,字玄邃,陕西人。说起李密的家世,不得不说是十分的显赫,他的曾祖父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弼,他的父亲李宽则是隋朝的上柱国、蒲山公,这样的家世,在当时可谓名重一时。

有着这样的家庭背景,李密的前途可谓光明一片,早年便凭借祖上的功绩当上了宫里的御前侍卫,可没想到皇宫也是一个看脸的地方,李密就因杨广的一句“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丢了官职。李密也只好听从“君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

的建议,开始发奋读书,并拜入名士包恺的门下,学习《史记》、《汉书》以及各类兵书。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的神奇,一次偶遇,一次相识,一次相交,两个历史人物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就可能摇撼一个国家的根基,可要说故事的开始,还得从一个典故说起。

李密在求学期间,曾在一次骑牛访客途中,将一册《汉书》挂于牛角之上,一手拉着系牛的革带,另一手持书阅读,整个人端坐于牛背上,旁若无人,浑然忘我,这时宰相杨素乘马瞧见,赶上前去,并与其攀谈起来,交谈之后愈发觉得李密见识深远,怀有大才。回家后,便对儿子杨玄感说:“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听罢,杨玄感便主动与李密交好,两人也成了莫逆之交。


瓦岗大佬是怎样炼成的?看农民起义专业户李密的上位之路

李密“牛角挂书”


隋末年间,学有所成的李密本以为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可没想到隋炀帝对自己的才华自负异常,知识分子在他的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提,他所需要的只是那些能给他编书、颂德的死板学士,而不是李密这种熟读兵书,胸有谋略的人。

才华满腹却无处可用,熟读兵法却无人能识,内心的郁闷与日俱增,接下来路在何方,一直折磨得李密夜不能寐,饭不能食,他的脑中不断回想着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当官被杨广给炒了,这条路是没指望了,归隐呢,自己怀才不遇,心里始终不甘心,思来想去,又恰逢自己的好兄弟杨玄感“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拥众造反,毫无着落的李密,也就被逼到了造反这条路上。

公元613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很快就拉起一支十几万人的队伍,而李密的加入,更是如虎添翼,随后便提出了谋取天下的上、中、下三策。按照李密的谋划,上策是趁着隋炀帝东征高句丽之时,率众北上,长驱入蓟,抄了杨广的后路,使其退无归路,不战而擒;中策是率兵西进,出其不意,占领长安,然后据守险要,天下便可徐徐图之;而下策才是集中兵力,袭击洛阳,以洛阳为中心,号召四方起兵响应。

可缺少战略思维的杨玄感却取其下策,率兵围攻东都洛阳。之后的事儿就众所周知了,杨玄感在率军围困洛阳后不久,杨广的东征军也从高句丽撤出,回师中原,面对隋军的反包围,杨玄感仓皇而逃。直到八月一日,杨玄感于阌乡兵败被杀,而李密也被抓归案,随后李密用黄金贿赂押送官员,乘机逃脱,投入了其他义军的怀抱。

其实当我们细细想来,李密的第一次造反以失败而告终,也是必然。一方面,李密的谋划或多或少都有纸上谈兵之嫌,就拿李密说的上策和中策来看,就算高句丽没有勇气一路追击隋军,就以杨玄感这些既缺乏训练又无武器装备的乌合之众,如何能够抵挡得住东撤下来的隋军;就算杨玄感能占领关中,据险而守,可他能够抵挡得住宇文述、来护儿、卫文昇等狠人的连番进攻吗?所以说,李密的这些谋划有很大的水分。

另一方面,要从杨玄感义军的人员结构来说了,杨玄感是开国功勋杨素之子,后担任礼部尚书的重职,说到底,杨玄感就是一名官二代,可后来随着韩擒虎之子韩世咢、观王杨雄之子杨恭道、来护儿之子来渊、虞世基之子虞柔等一大批功勋二代的加入,一时间政治影响力可谓大的惊人,但说到底这些人也就是撑撑门面而已,不可能发挥什么实际作用,所以以这样一群毫无建树,只靠祖上蒙荫的纨绔子弟,如何能够推翻隋朝的统治呢?

所以说,人和人是有差距的,就如李密一般,他的才学,他的谋略在数年之后,将在帝国的内部爆发出不可估量的威力,直至“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给了隋朝更加致命的一击。

2.瓦岗大佬的炼成之路

从追捕中逃脱的李密,本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从此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可没想到,理想是彩色的,现实是灰色的,全国通缉,图上有影,任何一个公开的行业都无法从事,想要糊口,就只能继续在造反圈里混了。

他先是投奔了平原郡的义军首领郝孝德,可郝孝德对他“不甚礼之”。随后,李密又投到齐郡的义军首领王薄的帐下,没承想王薄也是如此,就这样怀才不遇的李密就像一只漂浮不定的扁舟,飘啊飘,后来迫于生计,只能避居淮阳,隐姓埋名,以教书度日。

在教书期间,李密时常因怀才不遇而抑郁寡欢,所谓“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公元616年十月,在颠沛流离中,绝望的李密在挚友王伯当的荐引下,投靠了翟让的瓦岗军。


瓦岗大佬是怎样炼成的?看农民起义专业户李密的上位之路

现实生活中的“瓦岗寨”


与之前一样,起初,翟让对李密不以为然,可这次李密吸取了教训,他先帮着翟让收编了岗附近的多股义军,扩大了瓦岗军的势力。

之后李密便向翟让建议:当今主昏于上,人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京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以足下之雄才大略,士马精勇,席卷二京,诛暴灭虐,则隋氏之不足亡也。”

利用大兴和洛阳守备空虚,从而釜底抽薪,成就大业,计策倒是好计策,可在翟让看来“吾侪群盗,旦夕偷生草间,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听完翟让的解释,李密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像翟让这种胸无大志的井底之蛙,最终也只能不进则退,自取败亡。想到这里,李密的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翟让的目光如此短浅,何不取而代之?”

有些事要做到看似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虽然,比武力,自己不是翟让的对手,可要是耍心机和谋略,瓦岗寨可谓无人能敌,对此,李密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两步走”计划。

第一步——智取为主,舆论先行。遍观古今,古人多迷信,就像陈胜吴广起义时的各种谶言一样,李密事先找了一个叫李玄英的托儿,让他一边唱着《桃李章》,一边宣扬着“李密当得天下”的谶语,让一帮大老粗信以为真。除了对下层军士的忽悠,李密还对上层领导进行了忽悠,为此李密将翟让的军师贾雄忽悠到自己的阵营里,在贾雄持续的影响下,翟让对李密更是器重,言听计从。

就这样,经过一番处心积虑的炒作,李密的知名度和人气迅速攀升,成了瓦岗寨的明星人物。

于是李密就开始实施第二步——建立战功,树立威望。

这次他向翟让提出了扩张计划:今兵众既多,粮无所出,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弊,大敌一临,死亡无日矣!未若直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勇马肥,然后与人争利。”

翟让当即采纳了这一建议,在李密的指挥下,瓦岗军主动出击,攻克了荥阳附近的许多县邑,炀帝闻讯,便命骁将张须陀前来讨伐。

公元616年十月,荥阳之战打响了,李密利用张须陀的骄兵心理,设下埋伏,最终将张须陀斩于阵中。经此一战,瓦岗上下对李密可谓佩服的五体投地,而翟让也为李密建立了“蒲山公营”,随后,李密严饬军纪,整顿部队,攻陷城池,获取了大量财物、粮草和物资,势头更胜于往昔。

此刻,李密的威望、军功、才能都已居于翟让之上,俨然已是瓦岗寨的领袖人物。然而,李密并不满足于此,他要向那头把交椅进发。

公元617年二月,李密又向翟让提出了“偷袭洛仓,占取东都”的计划。翟让依计行事,率领精兵占领了洛口仓,随之开仓放粮,使得瓦岗军声势大振,部众也发展到了十万之多。

听说洛仓被攻占,越王杨侗大为恐慌,急令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崱率领两万五千人马讨伐李密。

面对着如乌合之众一般的瓦岗军,刘长恭本以为能够一战灭之,可没想到却打了自己的脸,二月十一日,在李密的亲自指挥之下,瓦岗军在石子河大败隋军。大胜后,李密的影响力也达到了顶点,经过翟让的提议,众人一致推举李密为盟主,尊号魏公。


瓦岗大佬是怎样炼成的?看农民起义专业户李密的上位之路

瓦岗军第一任首领——翟让


公元617年二月十九日,李密选择良辰吉日,设坛即位,改年号为永平元年,并设立“三司”、“六卫”,对手下部众也各有任命。

自此赵魏以南、江淮以北的义军纷纷响应李密,接受李密的领导,而李密尽数授爵,设立《百营名册》,操纵各部,就这样,李密完成了自己的上位之路,成了天下“反隋”事业的大佬。

3.覆灭与身死

隋末年间,瓦岗寨是一个乌托邦的圣地,天下豪杰集聚于此,共同杀豪强、除恶霸、拯救苍生,建立太平盛世。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兴衰的过程,就连瓦岗寨也无一例外,曾经风生水起的瓦岗寨也在内乱之中,走向了历史的尽头。

公元617年四月,李密率军攻占了隋朝的另一粮仓——回洛仓,并对东都洛阳实行了有效包围。眼看着东都唾手可得,李密发布了讨隋檄文,历数隋炀帝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十大罪状。

可没想到,自四月开始,李密的数十万大军将洛阳围攻数月,却依然一无所获,就连身边的谋士柴孝和也及时向李密提出了先进攻大兴的建议,可李密却固执地要先攻下洛阳城,也正是李密的这次选择,不仅让他走上了杨玄感的老路,也让瓦岗军深陷入洛阳围城的泥沼之中,彻底地走向了衰落。

就在李密对洛阳围城的同时,以王世充为首的十万隋朝援军也已在东都完成了集结。从九月开始,李密的部队就和王世充的联军开始了双方的大混战,在这场交战中,李密总是胜少败多,无奈之下,李密只得率军渡过洛水,退往月城,在王世充的穷追不舍下,李密用了“围魏救赵”的险招,才暂时解了月城之围。

而在此时,一场严重的内乱来到了李密的身前,而挑起这场内乱的就是瓦岗寨的创始者——翟让,原因便是随着瓦岗军的壮大,翟让及其亲信对权力的欲望也一天天增长起来,或许在众人“天子汝当自为,奈何与人!”的劝说下,翟让也动了夺权的心思,但翟让还是太嫩了,其实当风言风语传入李密的耳朵里时,李密就决定先下手为强了。

公元617年十一月十一日,一场“鸿门宴”将翟让、其兄翟弘及其侄翟摩等人,全部设计杀死。虽说之后,李密便掌握了义军的最高权力,但“勿伤同类,兔死狐悲”之感笼罩在每个人的头顶,离心离德已是必然,这也成为瓦岗从全盛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


瓦岗大佬是怎样炼成的?看农民起义专业户李密的上位之路

瓦岗内乱


诛杀翟让之后,李密和王世充的混战仍在继续,直到公元617年十二月,李密和王世充的河边决战打响了,最终,王世充带着残部,溃散而逃,虽说这次瓦岗军这次占据了主动,但败亡的危机却在底下悄悄酝酿。

公元618年三月,江都事变发生,杨广被杀,整个隋朝的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越王杨侗被立为帝,面对来势汹汹的宇文化及,杨侗无奈之下,选择和李密联手对抗宇文化及的进攻,于是双方在童山展开大战,最终“二拳难敌四手”的宇文化及败退,李密的实力更是大减,而随着偃师之役的惨败,李密被迫寄于李渊的篱下。

为了能早日脱离李渊的控制,李密便主动请命前往关东招抚旧部,可脱离了李渊的控制后,便一不做二不休,将李渊的使者杀死,就这样一边跑一边招兵买马,直到公元618年十二月三十日,当李密逃至熊耳山的时候,被唐朝的将领盛彦师斩杀,年仅三十七岁。


瓦岗大佬是怎样炼成的?看农民起义专业户李密的上位之路

李密的传奇一生


当我们熟读隋唐的这一段历史,我们在历史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密,看到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李密,从死攻洛阳开始,李密个人身上的矛盾就被无限放大,放弃洛阳,西进关中,或许是害怕军中内讧,或许是害怕丧失手中的权力,所以明知洛阳的危险,西进的明智,可他却宁愿陷入到矛盾之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也在历史中看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李密,从前半生遭遇起义失败,东躲西藏,颠沛流离的悲苦,到后半生带领着瓦岗军和无数英雄豪杰争霸天下,李密给了渴望美好生活的百姓一点希望,也给后人带来了无数的向往和追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