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离不开前六代国君的铺垫

在春秋战国时期正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变革,可是为什么在多年的争斗中最后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完成了大一统,成为了永世传承的千古一帝呢?今天小编就陪大家看看这究竟是为什么。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离不开前六代国君的铺垫

秦始皇想必大家都知道,本名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也是中国走向强大的领头者,可是在战国时期当时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都只是一个西陲小国。对整个华夏大陆影响是有限的。可是为什么在秦始皇继位之后就一点点的成为了强国并且在最后一统天下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短短的十年时间秦始皇为什么就可以就结束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年的诸侯分割局面,这里面又有着什么原因呢?

秦始皇之前秦国六代明君

1、秦孝公继位——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孝公继位以后,当时的秦国的发展其实比较落后,所以秦孝公决心让秦国变的强大起来,开始改革。于是他下令广招贤士。而商鞅便是当时从魏国进入了秦国,他频繁向秦孝公进言,最后用霸道打动了秦孝公。由此也正是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并且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施变法。商鞅变法先后进行了两次,商鞅提议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执法的变革。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离不开前六代国君的铺垫

正因为秦孝公充分的采用了商鞅提出的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和农业都不断的加强。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还是被旧贵族势力反扑,但新法却保持了下来,为秦国的后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继位(当时名号:秦惠公),在惠文王继位之后旧贵族对商鞅多有怨声。商鞅也曾因为惠文王为太子时因为新政很难进展用墨刑处置了太子的老师而得罪了惠文王,所以惠文王为了巩固自己政权和地位车裂致死了商鞅,并族灭其家。

后来在权利稳定了之后,秦惠文王继承了其父秦孝公的遗志东进攻魏,迫使魏国割让了上郡15县,把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攻下,还在黄河东岸建立了自己阵地。后有灭蜀、伐义渠(义渠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当时秦国西北部最强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等。惠文王还是一个慧眼的人,不光重用宗室秦人,也重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离不开前六代国君的铺垫

3、孔武好战——秦武王

秦武王天生就力大无穷喜欢武事,喜欢和军队的勇士们进行力量方面的游戏。正因为如此秦武王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锋锐的君主,重视武学好战,更有问鼎中原之志。

在武王刚上任不久就对韩国起了想法,在公元前335年,秦军攻克了宜阳,斩杀对方六万将士。为秦国入驻中原做了不可磨灭的一步。

不过力大无穷也害了秦武王,秦武王就是大家津津乐道举鼎被鼎砸死的秦国国君,他与孟说举鼎,砸断了自己的腿,伤重去世了。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离不开前六代国君的铺垫

4、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很长的一个君主,早年还是燕国的人质,在秦武王意外去世之后继承了王位。

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他重用了当时有名的战将白起为大将军。在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里,先后发生了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先后大胜了魏国、齐国、楚国、赵国,从而奠定了秦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离不开前六代国君的铺垫

5、只继位3天的人——秦孝文王

说到秦孝文王,大家可能觉得非常的好笑,在其父亲昭襄王去世之后为其父亲守孝,并将自己已故的母亲与昭襄王合葬在一起。在公元前250年丧期已满,正式继位之后却仅仅在位3天就去世了。虽然他只在位三天,但是在这三天秦孝文王先后表彰了其父亲的功臣,大赦天下,还优待了宗室亲属。三天虽然很少,但是也为后来的发展做出来不小的贡献。

6、千古一帝的父亲——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他作为秦始皇的父亲,在自己在位之前并不是很舒心。庄襄王名为子楚,可是开始他并不是国君的喜欢,还被送到赵国为质子。当时庄襄王受尽了苦难。在缺少钱财生活窘迫的时候却遇到了当时卫国的商人吕不韦,也是帮助他回到秦国的贵人。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离不开前六代国君的铺垫

后回国之后被华阳夫人收为养子,又被当时还在丧期的国君秦孝文王所喜爱,最后得到了秦国继承人的位置。因此庄襄王的声誉便在诸侯中越来越大。后来秦孝文王三天后暴毙,子楚便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君主,也就是秦庄襄王。

庄襄王继位之后励精图治,先大赦了天下。追封自己的生母为夏太后,后封给自己养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并且把吕不韦这位在苦难时候自己的贵人任命为丞相。公元前249年,东周和一些诸侯密谋想攻打秦国,这个消息被庄襄王得知,于是便命令吕不韦举兵灭掉了周王朝最后的残余势力,接着又陆续蚕食了三晋,为秦始皇的大一统继续铺垫。

秦始皇执政时期

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便因为父亲秦庄襄王去世而登上了秦国君主的宝座。嬴政重用了尉缭、李斯等其他国家的人民,并且积极的推行了统一战略。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平定了其他六国,从此结束了长达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完成了大一统进入了中国的新时代。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离不开前六代国君的铺垫

小结

经过了这一番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嬴政实现的统一六国一统天下并不单单的只是因为自己在位时期的强大和不失时机的发动对六国统一的战争,与他前几任明君是密不可分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嬴政统一六国并不是运气,而是时间问题,因为当时的秦国真的可以强大到傲视整个天下。虽然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很短的时间就轰然倒下,但是确实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正因为六代明君的韬光养晦,创立新政,才给后来秦始皇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西汉初代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贾谊,他曾写过《过秦论》,在这本书的上篇曾有一句话说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说秦始皇继承了前面六代明君的功绩,最后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任,如此可以说六代明君真的不是简单的事儿,也证明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基本操作!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