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268萬億銀行業迎來一份重磅名單!築牢防火牆,美國曾吃過大虧


268萬億銀行業迎來一份重磅名單!築牢防火牆,美國曾吃過大虧

抓住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牛鼻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果靜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突出環節在哪裡?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起草的《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指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牛鼻子”,首在系統重要性銀行。

系統重要性是指金融機構因規模較大、結構和業務複雜度較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較強,在金融體系中提供難以替代的關鍵服務,一旦發生重大風險事件而無法持續經營,可能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的程度。

在我國金融業中,銀行業佔據了“大頭”。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銀行業總資產268萬億元,在我國金融業總資產中佔比高達89%。目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4家銀行已經被納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名單。可以說,如果銀行業經營穩健,那麼我國金融業也就穩了。

但是,伴隨銀行業規模不斷壯大,銀行業機構的結構和業務複雜程度也隨之上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聯性日益增強,尤其是那些資產規模較大、影響較為廣泛的銀行,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其風險可能迅速傳染至其他金融機構,甚至在金融市場引發共振。

268萬億銀行業迎來一份重磅名單!築牢防火牆,美國曾吃過大虧


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美國五大銀行無一倖免,並在金融體系內產生了連鎖反應。危機期間的慘痛經歷警示人們,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經營和風險狀況直接關係到金融體系整體穩健性。如果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發生重大風險,受影響的不只是金融體系,還會對實體經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甚至引發系統性風險。正因如此,危機後,有關各國均針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建立了相應的制度安排,對這些機構設置了更嚴格的監管要求。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務。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我國正在快馬加鞭補齊制度短板。去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為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搭建了宏觀政策框架。此次《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落地,則是對《指導意見》的進一步細化,對系統重要性銀行實行評估和識別。

所以說,強化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是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的內在要求,也是防範系統重要性銀行“大而不能倒”風險的重要舉措,是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關鍵制度安排。對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這有助於督促系統重要性銀行形成合理承擔風險的意識,避免其盲目擴張,有助於推動其穩健經營,營造有利於金融業健康發展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的環境。同時,隨著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細則落地,系統重要性保險、系統重要性證券業機構實施細則也將加快步伐,儘快補齊監管短板,切實扎牢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火牆”。


268萬億銀行業迎來一份重磅名單!築牢防火牆,美國曾吃過大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果靜


(本欄目話題由今日頭條提供大數據分析支持)【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在今日頭條平臺優先發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