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4年6月6日,二戰中最大規模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打響,盟軍開始反攻歐洲。一直衝鋒在前的巴頓卻沒有參加這次偉大的戰役,他因“打耳光”事件被停職了。更讓他沮喪的是,昔日的部下布萊德雷居然成為他的上級。
好在艾森豪威爾等人的幫忙,巴頓躲過了這場“輿論譴責”。但作為誘使德軍上當的“誘餌”呆在英國,眼看著盟軍大舉反攻歐洲,而他的第3集團軍卻按兵不動,這也讓巴頓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坐立不安。
布萊德雷“抄襲”巴頓的進攻計劃。
盟軍成功在諾曼底建立了前進基地,但向內陸的進展差強人意,盟軍損失近7萬人,依然未能突破德軍的防線。盟軍的大量傷亡讓布萊德雷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巴頓著急上火的是,因為防線不能突破,他的第3集團軍只能原地不動。
他一邊大罵蒙哥馬利膽小無能,嘲笑布萊德雷瞻前顧後,一邊在法國地圖上設計自己的進攻戰術,即:在瑟堡半島狹窄的正面以裝甲部隊實施強攻,沿公路線一舉攻佔阿夫朗什。此舉可能付出一定的代價,但能確保向內陸的推進速度。
7月6日,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終於秘密進入歐洲大陸,準備參戰。他向布萊德雷報到,商討下一步的行動,並將自己的想法提了出來。布萊德雷按照他的想法制定了“眼鏡蛇計劃”,巴頓儘管有些不滿,但所屬部隊能夠參戰,也就不再過多計較了。
但巴頓手下卻不這麼認為,對布萊德雷的抄襲行為十分抵制,並公開地宣稱“眼鏡蛇計劃”的首創是巴頓,這讓布萊德雷大為惱火,並開始給巴頓“穿小鞋”。他將巴頓排除在戰役指揮外,同時限制他實施對第3集團軍的指揮權。
布萊德雷的“小人”之舉,巴頓一干人等非常氣憤。但巴頓不想去據理力爭,在他看來,參戰是重要的,更何況事情鬧大了,吃虧的一定是自己。為了實現“眼鏡蛇計劃”,他前往所屬的第8軍進行督戰,只一天就突破德軍防線。
通道被打開了,在巴頓“我不要堅守陣地,只要不停地前進”的鼓舞下,第3集團軍開始向縱深發展,速度之快,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布萊德雷高興地手舞足蹈,也為巴頓的以德報怨而感到羞愧。從此,兩人關係更加緊密。
“隱姓埋名”的第3集團軍勢如破竹。
1944年8月1日,美國第12集團軍群正式成立,布萊德雷任司令,下轄第1集團軍和巴頓的第3集團軍。但此時的巴頓依然需要“隱姓埋名”,所有行動都是機密的,他的部隊沒有肩章符號。這是艾森豪威爾實施諾曼底登陸計劃的一部分。
首先,巴頓的另一個對外的職務是“第1集團軍”司令,以此來牽制德軍的精銳第15裝甲師於加萊地區。在德國人看來,巴頓就是美國的“隆美爾”,他在哪裡,那裡就是盟軍的主攻方向。所以,巴頓參戰的消息是嚴格保密的。
其次,第3 集團軍是作為德國佔領軍進行組建的,雖不適合登陸作戰,但其部隊的參戰性質一定會讓對手高度重視。一旦德軍防線被撕開,這將是一支突擊力量,為達到戰術突然性的效果,必須隱秘的行動。
更為重要的是,巴頓依舊是輿論媒體熱議的中心。為“息事寧人”將他“留守”在英國,也是對他進行的“懲罰性舉動”,過早的顯露巴頓的行蹤,國內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一定會大做文章,讓美國陸軍處於尷尬的境地。
但巴頓自然不會這麼“四平八穩”,他的一舉一動都是“驚天動地”。第3集團軍迅猛出擊、所向披靡的“巴頓式”的作戰風格,很快引起了德國人的懷疑。唯一不懷疑的是巴頓夫人,她太瞭解自己的丈夫了,這支部隊在她面前無秘可保。
不服氣的是第3集團軍官兵們,他們在14天內向縱深挺進了240公里,卻要把榮譽讓給別人,這對軍人來說是一件無法忍受的事情。終於,在公眾的強烈要求下,艾森豪威爾解除了第3集團軍的秘密狀態,巴頓及部下欣喜若狂。
巴黎近在咫尺,但巴頓不能進。
解密後的第3集團軍立刻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而巴頓也終於“揚眉吐氣”,“打耳光”事件的陰霾一掃而光,他的虛榮心再次得到了滿足。受到鼓舞的巴頓,一口氣指揮部隊打到巴黎附近,距離這座名城只有2小時路程。
巴頓認為攻佔巴黎非他莫屬。一是他的部隊對巴黎形成了半月形包圍,攻佔是遲早的事情;二是他是美軍高級將領中唯一會法語的人,熟悉巴黎的一切。更讓巴頓激動的是,征服巴黎是他軍事生涯的里程碑,能給自己帶來莫大的榮耀。
可艾森豪威爾等人不這麼認為。首先,巴頓的部隊是先鋒,不能讓巴黎拖住後退,而此時的德軍主力已撤離巴黎。也就是說,巴黎解放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應該繞過城市,將重點放在追擊德軍主力上。
其次,作為有著400萬人口的巴黎城,一旦解放,將給盟軍帶來不小的後勤壓力,會拖累整個戰役的進程。而且,法國未來的政局還不明朗,戴高樂並不是美國人理想的人選,現在解放巴黎,時機不成熟。
要知道,巴頓是個“給點顏料就能開染坊的人”,而他又在政治上極其“幼稚”,不分輕重、口無遮攔,再鬧出個政治風波,這是艾森豪威爾等人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於是,命令巴頓繼續前進,其下屬的法國第2裝甲師留下來攻佔巴黎。
令人氣憤的是,該師劃歸第1集團軍的第5軍。也就是說,解放巴黎的榮譽和桂冠在艾森豪威爾等人的運作下,要戴在他人頭上了。然而,軍人間的義氣他們不懂,8月25日,該師師長在歡迎的人群中大聲喊到:“我們是巴頓的第3集團軍!”
巴黎的解放,標誌著盟軍諾曼底登陸戰役的結束。巴頓的第3集團軍在參戰1個月多的時間裡向前推進了800公里,造成德軍損失10萬人,而他們僅付出1.6萬的傷亡。第3集團軍的官兵們以他們的司令是巴頓而驕傲。
“是金子永遠會發光”。巴頓的“氣場”是任何人都無法遮蓋的,跟過巴頓的人都被他軍人品質所吸引,在這樣的集體中他們有更多的歸屬感。儘管壓制的是巴頓一人,但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有些事不用巴頓叫屈,手下就已經替他喊冤了。
恐怕艾森豪威爾等人都要羨慕巴頓的“人緣”太好了,有時候“民意不可違”啊。
參考文獻:《巴頓》、《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