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發動機有多先進?

小桔子58158895


眾所周知,冷戰時期,蘇聯為了其霸權主義鬥爭向烏克蘭地區投入了大量資源,將其建造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航空工業基地。其中,以擅長研發、生產大飛機和中小發動機而著稱於世。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在其全部的航空企業和科研院所,成為獨聯體國家中航空工業僅次於俄羅斯第二大國家。

近年烏克蘭幫助中國在L15高級教練機的AI-222-25渦扇發動機、支線客機的D-436T等方面提供了大的幫助。

在國產飛機系列中,中國對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一直是一片空白,雖然目前有WS-20(渦扇-20)項目,但是這類機型技術要求高、風險大,開發週期長,如果憑現階段是很難滿足運20重型運輸機未來裝備國產發動機的。

而恰好烏克蘭方面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積累了豐富的裝備經驗,具備良好的技術和理論基礎。而D-18T發動機也已經運行多年,製造工藝、工序等問題也比較成熟,儘管和世界先進航空發動機相比並不很先進,但是如果中國從烏克蘭引進該型號發動機,通過快速的消化與仿製,很容易實現與國內工業的對接,從而解決掉中國目前無大發動機的情況。

大到遼寧號航母、野牛氣墊船,小到坦克發動機、R-27空空導彈、光學偵查吊艙等等全是烏克蘭製造。

而作為軍事大國的俄羅斯,由於其財政問題,軍事領域的發展長期處於“技術”支撐資金的現狀。

烏克蘭和中國在未來的發展,一定會在更多領域達成共識,從而推動兩國軍事、經濟的互推式發展。


刀v鋒


航空發動機對於一個國家的工業來講是頂端的,如果要打個比方的話就是航空發動機對於整個工業來講屬於金字塔的頂端。之所以只要難度之大是因為航空發動機的要求苛刻,設計到原材料再到生產工藝等都是極度保密的。在冷戰時期美蘇陣營的博弈促進了航空發動機的快速發展,讓雙方的戰機飛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快。大名鼎鼎的美國高空偵察機黑鳥和蘇聯的米格系列戰鬥力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所追求的一切就是讓對手知難而退不敢輕舉妄動。然而隨著軍備競賽的持續最終讓蘇聯經濟崩盤最終解體。

蘇聯解體之後由於蘇聯的飛機設計製造包括大型船舶的設計和製造就是我們說的航空母艦等很多重工業都在烏克蘭境內,所以烏克蘭順理成章的繼承了前蘇聯的衣缽。

說到烏克蘭的飛機發動機我們不得不說一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東諾夫_225也就是安225運輸機,起飛重量600噸以上,這架飛機的運載能力更是誇張到250噸!在油箱加滿的情況下可飛行14000公里左右。我們現在的運20的運載能力大概是60左右可見一斑。1985年由前蘇聯設計並建造的這架飛機至今仍然在服役且僅此一架!

烏克蘭手裡有前蘇聯對於飛機設計和建造的幾乎所有資料和工藝流程。烏克蘭之所以在飛機領域這麼厲害完全是繼承了前蘇聯的衣缽的緣故。

至於你所問的先進嗎?我卻不敢苟同了!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冷戰時期的飛機對於他們那個年代來講絕對了破天荒的成就,但是到了新的時代他們的老設計和材料都已經有點過時了。現在對飛機隱身的要求和超音速巡航的要求等都是那個年代所不能比擬的。完全照搬那個年代的設計和工藝要求完全是不可能的了,就好比一輛汽車安裝拖拉機的心臟,完全落伍了!但是前蘇聯的設計和工藝流程借鑑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們要上三樓必須經過二樓是一個道理的。二樓不停但是必須經過這是沒有疑問的!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評論!如果和你的觀點有重合請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