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孩子不願聽是你不會說,學會這樣表達,你的話再也不被當耳旁風

案例:孩子總把家長的話當耳旁風

不知道父母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在與孩子進行交流時你,孩子一臉不耐煩,或者是根本就不理我們,就相當於把父母的話語當成耳旁風。

比如說,大冬天的,孩子坐在地上搭積木,父母害怕和擔心孩子著涼,於是就對孩子說:"寶貝啊,你坐到沙發上玩好不好,地上可涼了,要是感冒了怎麼辦呀?"

結果,孩子一臉冷漠地對著父母,甚至是一個正臉都不給父母。

再比如說,和孩子一起吃早餐時,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父母覺得孩子可能太不小心了,於是讓孩子收拾好桌臺,拿抹布來擦擦桌子。然而,孩子竟然沒有反應。最終,父母只能是無奈地將桌臺擦乾淨了。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事例,似乎孩子已經養成了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的習慣。相信不僅僅是我,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和我一樣類似的體驗。一方面,我們被孩子氣著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禁開始反思自己身上的問題。究竟是父母身上出現了哪些問題,孩子才不願意與我們交流呢?

解決這樣的一個疑問,我們可以《P.E.T.父母效能訓練》得到一些啟發。

孩子不願聽是你不會說,學會這樣表達,你的話再也不被當耳旁風

孩子不願聽的原因:父母混淆"我句式"和"你句式"

P.E.T.認為,"我句式"在改善孩子行為上比"你句式"要有效得多,但"我句式"並不是萬能的。

"我句式"則專門對付屬於父母的問題,也就是直接困擾父母,但孩子不是特別在乎的問題,比如孩子不整理玩具,孩子吵著要你陪著玩兒,不讓你休息。

與"你句式"不同的是,"我句式"的重點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自己身上。在"我句式"中,父母最首要表達的是自己的感受,以激發孩子的同理心,給他們尊重,使他們做出積極的回應。

在P.E.T.裡,最有效的"我句式"包含幾大要素:

1、 擺事實

2、 談感受

3、 說影響

為什麼孩子經常忽視父母的"你句式"呢?主要原因還是"你句式"中包含了較多的負面含義:

1、命令或指示:比如說"你趕緊去寫作業!""等會兒只准看兩集電視劇!"

2、警告或威脅:比如說"你下次考試再考不好的話,我以後都不會再給你買玩具了!"

3、道德說教:比如說"小孩子懂什麼!""爸爸媽媽都是為了你好啊!"

4、提建議:比如說孩子正在搭積木時,父母干涉孩子,"你應該把這塊積木放在這兒才對啊!"

孩子不願聽是你不會說,學會這樣表達,你的話再也不被當耳旁風

"你句式"不僅不能達到良好的交流效果,還會傷害孩子的心理和阻礙孩子的成長:

1、 論斷和責備

比如"沒見過你這麼不聽話的孩子!""你怎麼這麼笨吶!這道題目我都已經說了多少次了,你怎麼就是做不對呢!"這些會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並且讓孩子變得沒有自信。

孩子很容易聽信於父母說的話,並且相信父母說的,認為自己就是"沒有用",自己真的"很笨",將來就真的只能去"掃大街"了。於是,孩子就會變得自卑,最終最有可能是放縱自我,隨波逐流。

2、 諷刺和挖苦

像是"跟你說你不聽,現在好了吧。""你可真是了不得啊,我都和你說了多少遍了,你就是不聽!""你以為你有多大能耐呢,我告訴你,你吃過的飯還沒有我吃過的鹽多呢!"

孩子聽到這些諷刺和挖苦的話語,容易懷疑自己,也容易失去自信。事實上,這種諷刺和挖苦的言語給孩子造成最大的傷害,還是與家人的疏離。沒有人會喜歡這種諷刺和挖苦的言語,這樣的言語只會離間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削減親子之間的信任感。

孩子不願聽是你不會說,學會這樣表達,你的話再也不被當耳旁風

相比之下,"我句式"的說服力有其更深層的原因。

1、 "我句式"表達的是感受

觀點可以反駁,但感受不能。如果父母對孩子說"你很不負責任",這是一個"你句式",同時是一個觀點。孩子當然可以反駁我的觀點,找很多論據證明我錯了,他其實很負責任。

但如果我對他說,你這樣做我很難過,孩子一般不會和我爭論我到底難不難過。

2、"我句式"能夠為孩子帶來正面的感受

"我句式"有說服力的第二個原因是孩子會覺得自己是負責並通情達理的人,這種自我認知進而鼓勵孩子努力成為一個負責並能情達理的人。

3、"我句式"讓父母變得更加真實

"我句式"使父母在孩子面前敞開自己,成為真實、有感情的人。人類普遍渴慕真誠、厭惡虛偽,而很多親子關係的問題也緣起於孩子認為父母虛偽。

孩子不願聽是你不會說,學會這樣表達,你的話再也不被當耳旁風

“我句式”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自從學習了《P.E.T.父母效能訓練》,明白了“我句式”和“你句式”的區別,我在日常生活中便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我句式”表達,以下是我的兩次運用:

  • 案例一:孩子出去玩沒有提前告知父母,很晚才回家

1、禁忌:運用"你句式"

"你知不知道你媽要被你擔心死了!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呢!你出去玩怎麼不提前和我說一聲呢!你要是出了什麼事情那可怎麼辦吶!"

2、負面的影響:

本來孩子的心裡是愧疚的,覺得自己這麼晚回家卻沒有告知父母是錯誤的,也許孩子想要道歉來著的。但是一聽到父母的指責,孩子的愧疚心情可能是完全消失的,反而可能產生憤怒,甚至是與父母頂嘴。

3、父母應該運用"我句式":

(1)擺事實:寶貝,你今天出門的時候並沒有和我提前打招呼

(2)談感受:你有沒有想過呢,媽媽很擔心你呀,都已經過了12點了,可是你還沒有回來,媽媽真的感覺到很不安,因為媽媽怕你出現危險啊。

(3)說影響:媽媽一直等你,都沒有睡覺。這大晚上的,一要是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你讓媽媽去找你啊。

4、結果:父母不僅沒有指責孩子,反而是抒發自己心中對孩子關注和愛意。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的錯誤,並且與父母關係更近一步。

孩子不願聽是你不會說,學會這樣表達,你的話再也不被當耳旁風

  • 案例二:孩子說自己要去同學家裡寫作業,實際上孩子是跑出去玩了

1、 禁忌:運用"你句式"

"好啊,你真是越來越大膽了,你竟然敢欺騙爸爸媽媽。你不是說你是去學習的嗎!沒有想到你竟然跑出去玩!哼!今天的遊戲機你別想玩了!你就給我待在房間裡,一直寫作業,直到把所有作業都完成為止!"

2、 負面的影響:

因為自己撒謊了,所以孩子的內心本是含有一絲心虛的,但是這些心虛在父母的責怪和懲罰之後,就變得無影無蹤了。孩子雖然接受了懲罰,最終也只是待在房間裡,生著氣地學習,最終學習效率很低。

3、 父母應該運用"我句式":

(1) 擺事實:我記得你今天和我說,你是要去同學家裡學習,但是原來你

是出去外面玩了。

(2) 談感受:現在,媽媽對你很失望。寶貝,你知道嗎?媽媽是對你很信

任,覺得你很自覺、很誠實,肯定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但是現在,你對媽媽撒謊我了,媽媽很傷心,也有點生氣,但是更多的是失望。

(3) 談影響:本來想著如果你今天學習這麼辛苦,媽媽晚上要帶你出去吃

飯的。媽媽連東西都收拾好了,想著直接去同學家裡接你的。

更重要的是,你向媽媽撒謊了,你不誠實!人和人之間的信任是相互的,就

像你小時候我給你講的《狼來了》的故事一樣,如果你欺騙我,那麼漸漸地媽媽也不會再信任你了。

寶貝,你希望看到這樣的後果嗎?媽媽希望你成為一個誠實的人。

孩子不願聽是你不會說,學會這樣表達,你的話再也不被當耳旁風

4、 結果:在父母冷靜和循循善誘的言語下,孩子更加容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那麼下次孩子至少就能夠減少這樣類似於撒謊的事情發生了。

在與孩子交流是,父母也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關愛、尊重與信任,減少"你句式"的使用,多增加"我句式"的使用。讓孩子丟掉將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的習慣。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