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做事拖拉磨蹭,孩子成“拖拉大王”?家長要教孩子“吃青蛙法則”

小聰今年十歲,活潑又開朗,在學校,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他。但是小聰媽媽卻和我抱怨說道:"我的孩子哪裡都好,就一點,做事太拖拉磨蹭了!"在學校,永遠都要是催交作業了,他才慢吞吞拿出來;在家裡,無論是要吃飯,寫作業他的前奏都要準備很久,同樣的,也會在那裡磨洋工;要出門了,總是最後一個,每次都被人催。

這讓小聰媽媽很苦惱,"等會吧,飯有點燙!等一下,我看完這個電視嘛!"這些都是他的口頭禪。最頭疼的就是叫孩子起床上學,小聰總要磨磨蹭蹭到最後一刻才出門,早飯不能好好吃,孩子還會遲到!

這些小事導致了媽媽破口大罵,催促,這都讓小聰感到很難受自責。媽媽覺得現在學業還不太重可以應對,以後都這樣拖拉還得了?睡不好吃不好,學習成績能上去嗎?成績不好考不上好的大學,孩子以後的人生會幸福嗎?以後工作又能夠適應嗎?

孩子變成拖拉大王,是多數父母頭疼的問題,特別是現在很多熊孩子讓父母陪寫作業到12點,當代父母表示"我太難了"!

做事拖拉磨蹭,孩子成“拖拉大王”?家長要教孩子“吃青蛙法則”

其實這是孩子沒有掌握好時間管理的方法,來了解一下吧!

孩子為什麼磨蹭,你真的瞭解嗎?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拖拉大王,沒有時間觀念:無論做什麼都是慢吞吞,拖拉;經常遲到;寫作業三心二意,一會翻翻數學一會看看語文;家長要時時刻刻都緊守著督促、提醒;做事有頭無尾,三分鐘熱度;不會珍惜時間,總是在玩遊戲看動畫……

那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有三大類原因:

  • 情緒類原因

有一類孩子性格本身較緩和,跟不上也不喜歡父母和周圍的快節奏;本來是想要做好的但是父母朝夕令改,催促。讓孩子思維被拉扯,被斥責,沒有動力之後就會破罐子破摔。表現得不配合,被動,消極。

另一類孩子則是除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之外,其他事都會磨蹭。他是抗爭的,想通過拖拉來向父母贏得主權。渴望自主權和相對寬鬆的成長環境。

  • 認知類原因

這一類孩子往往是在父母長輩的溺愛中成長的,不良的示範導致孩子覺得拖拉很正常呀!責任意識很淡薄,散漫沒有約束性。

做事拖拉磨蹭,孩子成“拖拉大王”?家長要教孩子“吃青蛙法則”

  • 能力類原因

孩子年幼,沒有較好的自控力。雖然主觀上想要改變磨蹭,有時間的概念,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能力不足以讓孩子不拖拉,自然就養不出好習慣,久而之久成了惡性循環。

時間的認知和管理能力,兩者結合才能做事又快又好。在孩子有了這個能力,動力也就會加強,相互作用才會形成良性循環!

"吃青蛙法則"可不是簡單的吃青蛙!!

"吃青蛙法則"最早是美國著名的演說家博恩·崔西提出來的,他花了20多年時間去研究時間管理的問題,嘔心瀝血作出《吃掉那隻青蛙》一書。用書中的原話來解釋"吃青蛙法則"那就是:

"你要找出一天、一週、一月、一年甚至是一生的最重要的三件事,它們就是你必須要吃掉的三隻青蛙。不要長時間盯著它看,如果你必須連著吃完三隻青蛙,請記得把最大、最醜的那隻幹掉吧!"

崔西用幽默詼諧的方法告訴我們,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得從最重要,難度最大的事情下手。往往都是這類事情拖住我們的腳步,太過棘手,想要逃避。越是這樣就連開頭還沒有就終結了,時間一點點去,我們依舊惡性循環什麼也沒做。

讓孩子把最為令人頭疼的那隻青蛙吃掉,接下來一些都會變得輕鬆。也不要害怕,告訴孩子一定可以戰勝的!

做事拖拉磨蹭,孩子成“拖拉大王”?家長要教孩子“吃青蛙法則”

父母用好吃青蛙法則,讓孩子管理好時間!

1)養成列計劃表的習慣,找出青蛙

計劃表可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羅列任務的"流水賬",要讓孩子自己制定好可實施適合自身的計劃表也是一件不易之事。

它必須是對事情有重要性和緊迫性的排序,讓孩子瞭解到事情的輕重緩急,才會正確的將精力集中在那些事上。

我們父母不要幫孩子強硬的寫計劃表,但是要知道孩子按照以下的準則,找出最重要的青蛙,來給要做的事做出排序:

· 重要並緊迫的事情。

這是第一任務,不能拖延,緊急且重要,例如明天要講的卷子,那麼今天晚上就必須做完。孩子應該當機立斷馬上執行,保持高度的專注力,用最好的狀態完成。

·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雖然很重要,但是時間還是比較充裕。例如孩子的課外習題,練字,練習舞蹈等。如果孩子當天身體不太舒服,時間緊張,精力不足,就不要硬逼孩子去做了。在週末,孩子精神充足,學習興趣很高或者更有用。

· 不太重要但是很緊急的事。

這類事的時效性可能很高,但是不是特別重要。家長可以在孩子手忙腳亂的時候給以一定的幫助,例如:老師要求孩子明天上交一個手工作品,考慮到孩子其他學習任務很繁忙,家長可以找好圖形和素材,幫孩子減輕一些擔子,但是不是代勞,創意設計和主控權要讓給孩子。· 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

做事拖拉磨蹭,孩子成“拖拉大王”?家長要教孩子“吃青蛙法則”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瑣碎的小事,這類事無關緊要,例如:看一集動畫片、拼圖、玩會手機、看一會書等等。這屬於消遣類的事情,孩子不能花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在上面。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在完成好前面三類事情,將其填充到碎片時間做到放鬆的作用,勞逸結合。

2)鼓勵孩子要勇敢面對最大的青蛙

孩子年幼,沒有很大的能力和自控力,因此遇見困難指數高的事情只想著逃避和拖延。我們要鼓勵孩子專注於他們最不想面對的"青蛙",這就是崔西的"最醜最大的青蛙"。

例如孩子下週就要考試,還要參加文娛比賽,孩子焦急卻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試題和書本一點也沒看,覺得很難,不想開始。

萬事開頭難,引導孩子帶著破釜沉舟的勇氣,"是不是覺得很難開始,乾脆一點我們今天花兩個小時看習題!"當孩子認真的投入其中,很快就會發現,分解後的任務也不是特別難。

做事拖拉磨蹭,孩子成“拖拉大王”?家長要教孩子“吃青蛙法則”

3)記得提醒孩子,留足吃青蛙時間

在孩子已經開始吃掉青蛙的時候,我們要時刻關注,提醒孩子留足吃青蛙的時間。堅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充分利用好寶貴的時間,不能被白白浪費。

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讓其可以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務。

讓干擾因素暫時遠離孩子,將手機,電視,平板電腦、漫畫等收走,讓孩子沉下心去做好某件事情,而不是邊玩邊寫。

告訴孩子,做事得有頭有尾,把一隻青蛙吃完後,才能應對下一隻。可不能寫著數學作業,想著英語題目!

"吃青蛙法則"不僅僅可以用在孩子學習方面還可以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而不是被時間趕著跑,成為時間的主人。按照以上的方法訓練,孩子對於把握時間絕對是從容不迫!

做事拖拉磨蹭,孩子成“拖拉大王”?家長要教孩子“吃青蛙法則”

我是小A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