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800年前,莆仙东湖村的祖先,为免遭权倾朝野的南宋宰相丁大全的诛杀,携家人翻山越岭定居于此,一块山水奇佳的风水宝地,有古树守护,涓涓流水,繁衍生息。如今,游子归乡,心中乡愁无限,他们说:“走千里路,拜万千佛,不如在祖先面前上一炷香。”山村户户相连,门门呼应,即便足不出户也可闻得邻里之间锅碗瓢盆的和睦与温馨,如同当年一样。

1、仓皇逃京,鬼使神差的留在一方山水间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约八百年前,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黄逢圣正在春阳和煦的杭州西湖畔流连吟叹,兄长镛的家奴急匆匆而来,告诉他,其兄镛等人上书“极陈丁大全之奸,遭削籍”,叮嘱逢圣务必即刻起身返乡退隐,以免遭株连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图:丁大全

丁大全乃南宋理宗时的宰相,“专权自恣且贪财好色”,权倾朝野,如此晴天霹雳,黄逢圣岂敢怠慢,携带家眷连夜仓皇逃离京城。


不知熬过了多少饥寒交迫,经历了多少严寒酷暑,踏过了多少山山水水,这一天,当他一脚踏进一块土地,深感大山如此厚重,风水如此温润,鬼使神差地停下了脚步,如今的东湖村,就是他们驻足停留将近八百年的地方。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传说,“逢圣乘间逃邑东湖”,暂住于山洞之中,因周围群山环绕,其形似湖,便取名“洞湖”,后来朝东建造房屋以表感恩,改名“东湖”,一直沿用至今。宋元明清朝时期,东湖一直为福州府永福县管辖。民国三年,“永福县”恢复“永泰县”称谓,隶属永泰嵩口镇。据传,东湖、白岩两地曾合并为湖岩乡,乡政府设在东湖。1954年,考量山岭水系的自然走势和山民们的生活习俗,划归仙游县管辖。


2、贴壁穿行,山路尽头安放百年老村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东湖村地处仙游西北部山区,位于海拔1684米的东湖尖山麓脚下,开车进村,需经过悬挂在峡谷两侧的半山腰的村道,即便有茂盛的树木遮挡,汽车贴着崖壁穿行,仰望,俯瞰,还是远眺,依然叫人心惊胆战


峡谷绵长,待到最幽深狭窄处横过一座石拱桥,汽车就转了个一百八十度弯,再看看对面时隐时现的山路像一串长长的虚线划过陡直的山腰,脚底不由地抽搐起来,好不容易驶出峡谷,期盼着能有一块开阔的天地舒缓下紧绷的心,一拐弯便又钻进另一条峡谷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就这样如复制般的进进出出,一座又一座山螺旋而上,便怀疑起山路的尽头能否腾出一块平坦地来安放一座百年老村,心就悬了起来。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汽车终是驶出了山谷蜿蜒上大山之巅,再沿山脊行驶不久,几棵高大的古树便豁然眼前,点点瓦房隐约可见,再回头看看,几棵古树一字排开如一扇绿色的屏风与大山形成合围之势,

整个村庄显得隐蔽而又安稳


3、状如宝座的村落,藏着珍稀树种和淳朴的村民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古树如守护神一般矗立,树旁一桥横跨,溪水潺潺,一树立于溪床之中,树干直径约一米,针状叶子苍翠欲滴,这便是

珍稀树种红豆杉,树龄约数百年,矍铄而又安逸。


与红豆杉并排的是几棵高大挺拔的油杉,须几人方可合围的古拙枝干直指苍穹,气势雄伟。不远处便是百年古枫,枝体苍劲,交相错杂,树叶婆娑已显淡淡金黄,暗透着几分沧桑老成。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走过古树群,分明是一个三面环山状如宝座的凹地,凹地两旁黑瓦白墙依着山势错落有致,沿着凹地谷底,碧绿的农田一直往大山高处漫延开去,大山上的树木青翠欲滴。一条溪流从谷底中央划过,便将静谧的村庄流淌得叮咚作响。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几百年的繁衍生息,积淀了

十分质朴纯善的民风和极具特色的习俗。进得村来,村民虽是寥寥无几,但即便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不打个招呼则罢,一打个招呼满脸都是山野的率真和亲切,心里那一堵为立锥之地而高高筑起的墙一下子便轰然倒塌,不自觉地厌恶起那一张张游走于都市之中油腻造作的嘴脸。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土木结构的瓦房基本保存完好,紧挨连建的建筑风格和敞开式的厅堂结构让整座村庄显得尤为古色古香,错综复杂的小巷通道将一座座看似独立的大厝小屋十分巧妙地串成整体,户户相连,门门呼应,即便足不出户也可闻得邻里之间锅碗瓢盆的和睦与温馨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全村几百人口几已外出谋生,从紧闭的大门一家家走过,古厝小道或霉味扑鼻或青苔点点,依然可见鸡犬相闻,蒲扇翩翩。要是哪位阿嫲从屋里探出头,轻轻的一声,“你今天回来了!”思绪一下子便破碎般地哗哗坠落。

多年失修的老房子已显破旧,而立于村庄中央的家族祠堂却修葺一新,这个象征着根的建筑,每年元宵,千里迢迢赶回来的乡亲们都聚集在这里畅叙宗族亲情,生于兹,长于兹,身上流淌着一样的血。


4、走千里路拜万千佛,不如在祖先面前上一炷香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村头的昭灵宫以其奇特的造型在满目青翠的大山里显得十分神秘而又悠远,以一种符号和地标的形式令人浮想联翩,对神灵的崇拜概因源于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据传,昭灵宫建于明朝初期,木质结构,飞檐高翘,古朴典雅。飞檐下四周有红色挡板呈四十五度角向下倾斜而出,状如红缨飘扬,挡板下红漆美人靠椅环绕,将整座宫庙紧紧包而围之,极具异域风情。四周墙壁绘有“七仙女下凡”、“李天王训子”等壁画,栩栩如生。宫殿与走廊两侧均奉有神灵塑像,正殿中央奉黑脸、红脸、青脸三尊神灵,怒目威严,令人不寒而栗。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相传,这里本是座坟墓,神灵看中此地乃是极佳的风水宝地,便授意乡亲择此地建造宫庙。而今不知古墓可犹在,唯见墓碑在宫庙右侧几米开外的杂草中寂寞又孤冷。乡亲说,当年昭灵宫建完以后,因为“风水”定位不准,一夜之间,居然自动向右移动一尺。

昭灵宫正上方原来有一块巨石,有一天风雨大作,轰的一声,巨石突然顺势滚下,眼看着就要砸向宫庙,说时迟,那时快,一道闪电飞过,巨石打了个旋转,径直避开宫庙,昭灵宫丝毫无损。传说如此神奇,足见乡亲们寓情于物的浪漫情怀,到如今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昭灵宫供奉的是何方神灵,善良虔诚的乡亲们谁都不热衷于神灵的前世今生,但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灵。

5、依稀可见的枪林弹雨,说着一段辉煌历史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因东湖毗邻永泰与德化两县,地属闽中要地,可北上福州,西出长汀,南下厦门,又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隐蔽性强,独特的地理位置

早在革命早期就有共产党人在东湖开展武装斗争。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东湖村民众自觉为闽中革命斗争捐资捐物,砍树拆门为部队搭建住所,给部队引路望风,参加斗争。1943年,国民党调集重兵对闽浙赣边界发动第三次围攻,省委书记曾镜冰从建阳突围后,到达仙游钟山上湖底,考察了闽中山区、平原和沿海据点,决定将省委活动中心南移闽中。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随着闽中地区党的活动与影响不断扩大,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恐慌遭到“搜剿”,省委机关从永泰青溪迁到德化坂里,坂里人烟稀少后勤保障极为困难,又从德化坂里经乾头、毛厝、柳园迁到东湖村,东湖村成为革命战争时期省委机关的驻地之一。黄周光祖厝是省委机关的办公场所,早已倒塌大部,祖厝上厅屏风依然见得当年被国民党当局严重破坏的痕迹,令人痛惜。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村民们精心收藏的锈迹斑斑的马灯与水壶默默地诉说着老一辈革命者的信仰与艰辛,曾经的枪林弹雨依稀可见,残垣断壁处早已杂草丛生,守候在百年古村的老人,还在喋喋不休那一段辉煌的历史

莆仙人仓皇逃京!800年后,沿着峡谷穿行,去寻找当年的山村

青山依旧,却换了人间。“每每回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伤。东湖村,八百年不变的东湖村,唯一变化的是近几年因为山高路远,加了个顶字。”这是何等刻骨铭心的乡愁。从村子出来已是黄昏,古村的瓦房顶一两条淡淡的炊烟袅袅而起,白发苍苍的阿嫲在夕阳中默默地打扫晒场,八百年古村的前世今生一下子就写满了那张慈祥而又安闲的脸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