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专家:孩子要多夸努力忌说聪明?卡耐基:我就是被聪明改变的孩子

当我们一旦有了孩子,有一个词就开始如影随形,它就是

“聪明”。

如果你是孩子的老妈老爸,相信你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话:“这孩子真聪明,学习不错吧!”

如果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着看孩子,相信我们经常会得到这样的通风报信:“这孩子就是聪明,今天如何如何……”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学,在学校出过小插曲,或许你还听到过老师说:“这孩子聪明,如果用心,学习一定不会差。”

如果你遇到了一些小麻烦,比如,孩子的成长和你印象或期待中的有点偏离,或许,你还说过这样的话:“这孩子特聪明,就是不用心。”

这些本不是什么大事。但这些年来,“夸孩子聪明其实是害孩子”、“我们要更多的夸孩子努力,而不要表扬孩子聪明”的呼声越来越高,让一些父母茫然了。

明明自己内心期望孩子聪明、也喜欢别人说孩子聪明,但却要压着这份冲动,正儿八经的引导。

专家:孩子要多夸努力忌说聪明?卡耐基:我就是被聪明改变的孩子

为什么专家建议“不要说孩子聪明”?

这个建议,来源于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一个实验。

当时选了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在进行完简单测试后夸奖他们聪明,而另一组夸奖他们努力。随后又进行了自选难易测试、超难测试,最后回归简单测试。

结果表明,被夸聪明的孩子,会在有选择时挑选简单的,在遇到无法解决难题时归因为天资不足,而在受到打击后在遇到简单问题成绩也会明显下降。

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会在有选择时选择难得,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归因努力不够,而在受打击后在遇到简单问题,成绩会大幅提升。

这个实验重复了很多次,不论家庭背景如何,孩子会为了保持聪明的评价,而躲避出丑的风险,也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学龄前孩子也是如此。

所以,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建议,我们要更多的夸孩子努力,而不要表扬孩子聪明。“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专家:孩子要多夸努力忌说聪明?卡耐基:我就是被聪明改变的孩子

聪明真的是烫手山芋么?

1、人天生都喜欢被夸聪明

心理学——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都以目的为导向,而所有行为的首要目标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而对于孩子来说,首要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不光是孩子,其实每个人都很喜欢别人夸自己聪明。这样会让他觉得自己的受到了重视,显得自己天生就比一般人强,因而获得极大自我价值感。

2、赞美聪明可以激活人的潜能

20世纪伟大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曾在《人性的弱点》写到自己小的时候母亲过世,父亲娶了继母,并指着自己对对继母说:“这个孩子是全镇最坏的孩子,你要提防着他,他可能会给你捣蛋。”但卡耐基的继母却责怪父亲:“你怎么能这样说自己的儿子呢?在我看来他可能是全镇最聪明、最快乐的孩子。”而这句话打动了卡耐基,让他不断地按照继母的期望和鼓励成长,最终成为了很优秀的人。

卡耐基的成就并非个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所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人际期待效应”指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让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行为发生变化,并逐渐成为你期待的样子。

所以,期待和表达孩子聪明,并不是毒害孩子的罪责,而是托举孩子成功的翅膀。

专家:孩子要多夸努力忌说聪明?卡耐基:我就是被聪明改变的孩子

3、“聪明不努力”才是危害孩子的根源

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提出:社会交往就像戏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某个角色,在社会互动中每个人都竭力维持一种与当前社会情境相吻合的形象以确保他人对其做出愉快的评价,即“印象管理”

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都会进行“印象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有些人为了避免或减轻失败的消极印象影响,会提前给成功设置障碍,提高失败外因的影响,心理学中称之为“自我妨碍”。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学习越不如意时,孩子越容不努力。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把失败的原因归在没有用心,进而保护他不是Loser的自尊。

其实罗尔·德韦克提出不要夸孩子聪明,也是为了提醒大家,避免孩子因此陷入印象管理的“自我妨碍”状态。

而作为父母,说出“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努力”的话,其实也是印象管理不佳时“自我妨碍”的一种表现。这反映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我”不愿意承认我的孩子不行(不聪明=不行)。

二是,“我”对改变孩子目前的状态表示无力。

这两个问题均源自于家长在管教孩子上的自卑与逃避,而这种消极的暗示,一是会引导并加强孩子的“自我妨碍”,同时也会产生“期待效应”的结果。

专家:孩子要多夸努力忌说聪明?卡耐基:我就是被聪明改变的孩子

用聪明启动,靠努力前行

聪明——天性——自信努力——品质——自强

聪明让人自信,但只以聪明自赏的孩子,会畏惧困难、害怕失败;努力让人自强,但只能低头努力的孩子,会容易陷入没有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抱怨。

其实,聪明和努力,本是同胞兄弟,只有两手都抓,才能让孩子自信与自强共存,内心充满力量。这样,他在印象管理时,就会更关注于自身的成长,而非他人的评价。

那么,我们到底该引导孩子面对失败与不足呢?

1、在夸孩子本人时,大胆的使用聪明

卡耐基的人生转折,就在于父亲否定他的为人时,继母用“聪明”支撑住了他的自尊,获得了自我价值感,这点对孩子非常重要。

孩子一生下来,就要不断的面临学习、挑战、失败再挑战。一个人何以拥有巨大的勇气,不断的跌倒还能不断的爬起来?主要靠他最在乎的人,始终对他的信任和陪伴。

当孩子受挫时,一个微笑,告诉孩子,“你很聪明,你能做到”,比一本正经的帮他分析前因后果,一百种解法,更能给他破解的能量。

专家:孩子要多夸努力忌说聪明?卡耐基:我就是被聪明改变的孩子

2、在孩子行动时,卸掉你对结果的各种预判

要让孩子宠辱不惊,最重要的是我们对结果宠辱不惊——不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进行指责。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不能犯错误,犯错误会让人感到羞愧。

然而,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犯错误就是不完美的最真实体现。

简·尼尔森最有名的一句话是:我们究竟从哪里得来的结论,想要孩子变得更好,先要让孩子感觉更糟?当我们自己都不能从训斥、惩罚中受到鼓舞的时候,我们又如何要求孩子从训斥中感受到令人鼓舞的进步?

所以,当孩子被“聪明”启动,开始行动时,我们要有勇气面对他们的“不完美”,这样才能让孩子在遭遇不完美时,专注于如何改变,而非如何逃避。

专家:孩子要多夸努力忌说聪明?卡耐基:我就是被聪明改变的孩子

3、对于具体的事情,关注孩子的努力

当我们把孩子扶上马,心无旁骛的前行时,还需要“送一程”。这时候,就是“努力”的主场了。

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用“我发现+孩子进步,一定是+努力的行为(可以是你的期待)”,来帮助孩子持续的提升某一种能力。比如:

“我发现这次你做这道题时有了一些进展,一定是刚才你特别努力的去思考还有什么办法。”

“我发现今天你的字写的比昨天快了,一定是你刚才特别努力的去集中你的注意力。”

“我发现今天你和弟弟吵架时没有扔东西而是选择了画画,一定是你很努力的告诉自己我很生气,但我可以不扔东西”。

专家:孩子要多夸努力忌说聪明?卡耐基:我就是被聪明改变的孩子

我是甜娴,80后二胎老妈一枚。迷恋游戏力,追逐阳光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