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们那里大年初一有什么习俗?

电子维修


大年初一各家各户的习俗其实差别蛮大的。

初一早上一般都是家里的老人或者大人起床比较早,小孩子,还有十几二十岁的这些娃娃们,起床比较晚。原因就是头一天熬夜了。

坐标宝鸡西府某县,大年初一早上起来,老妈已经把饺子煮好了,我经常是吃的第一碗,不是因为我有多牛逼。而是因为我需要端着饺子去门口和院子浇汤,就是把汤倒在门口的门墩两侧和院子里。寓意是给逝去的先人们分享,保佑来年平平安安。

然后呢,家附近有庙的,就成群结队去庙上烧香拜佛了。

不喜欢去庙上的,可以在家窝着。

我们那边由于距离扶风法门寺比较近,所以初一这一天很多人开车或者三轮车,拉着一家老小去法门寺。为啥呢,因为法门寺大年初一一般都是免费的,所以人是非常多的。

然后呢,很多在外地工作或者上学的人,基本上就是在一起聚会了。有可能会在某个同学的家里,也有可能到县城去。聚会其实没有啥实质性或者风俗性的内容,大多数还是吃吃喝喝。一般都是小规模的聚会,大规模的同学聚会非常的没有意思。

有的人初一还会走亲戚,比如刚结婚的新人,新婚第一个春节会非常忙,因为双方都增加了很多新的亲戚,不过这些很多新的亲戚,一些关系比较远的,也基本都走一次就结束了,不会年年都走动。

等初一的夜幕降临,基本上一天的生活就会快结束了。所有的人都会去准备第二天走亲戚的礼物了。从大年初二一直到大年初十,都有可能走亲戚。可能很多人觉得诧异,因为农村很多人家的亲戚是非常多的,比如我舅舅家,每年过年得走40多家亲戚,基本走亲戚就跟天女散花一样快。


不二旅途


大年初一,我们的习俗一般。

除夕熬夜。天快明,家里的长辈会先起来检查点了一夜的火,添几把柴。

我记得从小时候起,我爹都在火上烧红一块铁,然后端着一碗醋,在家里来回走动,把醋泼在铁片上,随着“刺啦”的响声腾起一股白烟和一阵酸酸的醋味儿。尤其是角落一定要到,我爹说这叫“迎喜”,其实这是杀灭感冒病菌。

天快明时饺子包成了。一边下饺子一边准备几碗菜——主要是几块猪肉、几个丸子(我们那里俗称“油疙瘩”)和几根白菜菠菜的。把这些放到神像(天爷、灶爷、土地、门神这些家家都供奉的,以及其他的像钟馗、观音、老母之类)和祖先牌位先,点上香烛、放上半碗煮好的饺子,“供飨”就完成了。

然后就是放一挂鞭,吃饺子。

放鞭前,不能大声说话。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天睡醒了想说话,我二哥说“不敢说话今儿过年下”我就不敢说了。

吃过饺子,孩子们开始出门玩耍放鞭炮。过去一年没几身好衣服,新衣服新棉鞋经常做好后放到初一才能穿,这也是盼过年的原因之一。

我小时候没有得压岁钱的印象,我也不太喜欢放鞭炮,新年的印象非常浅。

我们这里,初一一般要请新媳妇。前一年娶的新媳妇初一中午会到关系好的人家去,也是摆一桌菜几个新媳妇一起去基本只坐不吃。

有些男子会挨家挨户读春联。现在也基本没有了。连贴春联都没多大讲究,过去邻居还常要我看上下联,现在我自己都贴错过——我按文字的内容、平仄看,邻居们看的是画的图案,最后我错的多,因为印对联也不讲平仄了。

每个人说起往日时光,都有很多忆旧情怀。但是日月如流水逝去不会再回头,我们只好珍惜生活。


卫宏胤


我们那里过年初一那天一直保留着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我们初一早上6点就起床了,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我爸先给祖宗牌位上柱香,烧点纸钱,放一挂鞭炮。我们起床第一件事在老祖宗牌位下磕头拜年,在给爸妈磕头才个年,然后洗下头发,开始办正事(拜年)我爸会带着我和我儿子,咱们一起到村上挨家挨户给村上人拜年,说几句吉祥话,送上几句新春祝福。主人家会给大人发一支烟,给孩子发糖果或者红包。我们村一共100多家,拜完年得要一上午。虽然累但也很快乐!

初一那天还有一个习俗,如果村里有去年刚过世的人。我们一个村子每家都要凑钱由村长买几个鞭炮烟花带过去。然后一家去一个男人过去祭奠一下!

不知道你们哪里初一又是怎么过得呢?


小周周的平凡生活


我老家是上饶市信州区的,上饶过年的习俗每隔十里就有不同,以下仅对信州区的初一习俗做描述。

临晨放鞭炮迎新:上饶人大概在90年代初期就兴临晨0点时分放鞭炮迎新年,大概是从那是起人们便开始有进取意识吧,谁都希望抢在最早迎新。

守岁:放完鞭炮,部分上饶人还是保留了守岁的习惯,一般守岁会到3、4点钟,实在熬不住了就去睡觉。

初一饺子:记得儿时没有初一吃饺子的习惯,大概也是在90年代初期才开始兴起的,大概是受电视宣传的形象吧。

电话、微信拜年:上饶人初一是不外出的,一般上午会电话或者微信拜年,一圈下来估计也就到中午了。记得儿时,大人会带着孩子们逛大街,这一天是孩子们的节日,因为孩子向大人提出什么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大人们都会答应;孩子们在这天即便很调皮,大人也不会打孩子,大年初一挨打叫“开印”,一般大人不会这么做。所以,孩子在这一天是最开心的。

打麻将:初一下午只要家人能凑齐一桌,最常见的娱乐方式就是打麻将了,一家人来点刺激,一糊块把钱或者几块钱,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

现在有了手机、电脑等,方便是方便了,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缺少了,远没有以前的年味重了。

记得80年代,会有滚灯、社火等娱乐,可惜现在很多孩子可能都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了,希望这些习俗还能得到继承,这是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后天就是初一了,在这给老家人拜年,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用户111059590110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大年初一的习俗都不尽相同,我来说一下我老家的习俗。

开门:大年初一开门要选个吉时,一般都比较早都在凌晨,开门放上一串长长的鞭炮,寓意一年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门大吉。

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大年初一,必须男人做饭,我们大年初一要吃五顿,前两顿要吃素,吃饭的时候不能用汤勺,只能用筷子,每吃完一次饭,必须放一串鞭炮。



大年初一洗脸刷牙的水不能当天倒掉,而且也不能扫地,需要等到初二才行,而且衣服裤子不能晾在外面。

大年初一不能去别人家串门,因为这一天是自己家聚财的日子,要是外人去串门,财气就会给别人带走。

总之大年初一这些习俗都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彩头。新的一年有一个好的开始。


梦醒视界


我老家四川农村的,除了全国都通用的贴春联、放鞭炮习俗外,还有以下几个地方特色的习俗:

1、初一早上吃汤圆。在北方初一天可能是是饺子,而在四川的习惯则是吃汤圆。而且初一这天,最好吃素不吃荤。初一天吃素,意味着心中向佛,吃一天素代表就这一年都算吃素了,菩萨会保佑的。

2、初一天忌打扫,忌往外倒水,这两点就是和财运有关,因为打扫了就有垃圾,要往外面扔,这一天是所有的东西能进不能出,意味着财源广进,否则就会丢财。

3、摘树枝或菜叶回家。也是“抱财归家”的意思。

4、初一天不能用秤,以前农村的秤都是杆子称,秤杆上的刻纹,就象蛇一般,初一天用了秤,就说这一年容易遇上蛇,甚至蛇会进家中吃小鸡啥的,带来危险。

5、吃完早餐就去逛庙会,烧香拜佛。求佛祖菩萨保佑。

6、逛完庙会回来,一般大人打牌,小孩吃零吃,放鞭炮玩耍。庙会一般都比较热闹,但是家长们都说,这天不能花钱乱买东西哦,只可带提前买好的零食。

    四川农村大致就是这些风俗,你们老家还有什么不一样的过年风俗呢?



静月斋读书


我的老家是东北吉林省四平市,我们这边的风俗好像还真的没有什么特殊的风俗。我记得我们以前是一直在除夕的时候守着春晚一直等到第二天的零点然后家里的长辈舒服的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然后我们这些小辈挨个磕头拜年领红包,哪怕是我父母大舅舅妈都挨个给长辈磕头拜年,然后我和我老妹在给我爸妈大舅舅妈磕头拜年。然后各回各家睡觉等到早上初一的时候再回到姥爷家呆着等待我姥姥爷过来拜年然后继续磕头拜年,然后初二初三初四等等的就是继续去亲戚家走亲戚磕头拜年这些天里面穿插着偶尔放鞭炮,这么一算每年过年的时候对我来说好像最大的习俗就是磕头了吧。


肉之殇


我们家是满族,一个地区住的都是同族同宗,我们的活动都是集体的,很是热闹。一个地方全是亲戚,因为子子孙孙太多,好多都不清楚,需要宝爷爷一家家介绍。为了怕别人笑话我们年轻不知同宗,我都提前写个简易的五代家谱,和宝爸孩子普及一下,省的闹笑话。因为我爷爷是三房人,和大房二房家差好多年龄,所以辈特别小。年轻的叫姑姑叔叔,小孩子叫弟弟妹妹。而我的孩子还要把小孩子们叫姑姑叔叔,整日问我什么情况。普及家谱时才发现家族的人多记这个忘那个,好多还是需要爷爷介绍。

初一早上辈分大的长辈带领家族去祭祖。女人不用祭祖,只负责祭品,男子的老老少少都要去祭祖。然后回来拜年,长辈给我们准备零食,给小宝宝们压岁钱。互相商量着初几该谁家请客的事宜,商量妥了族里的大娘婶子都过来帮忙。都是半成品,一会就能上桌。男女分席而坐,男桌要喝酒划拳上菜不能快,否则凉了,都是先吃凉菜等喝的差不多了,才上热菜。女桌不喝酒还照顾孩子,吃饭快,上菜就快,上慢了就吃完下桌了。

吃过饭年轻的坐炕上打麻将,年老的去外面看秧歌,我和宝爸都是陪宝爷爷一起去的,虽然不太喜欢秧歌,但是很热闹。小孩子们都很粘我,走哪追哪,所到之处可谓浩浩荡荡。都邀请我去家里做客,我都是追着孩子去,到谁家还没进院小孩子就喊家长,妈快出来,我嫂子来了。好热情,长辈赶紧出来迎接,孩子迅速把吃的瓜子糖拿出来,不吃走了都给我装兜里。孩子玩够了就去下一家我也追着,到下一家还是如此热情。宝爸很吃醋,说他是本地的,同时去玩,怎么我人缘这么好。其实很简单,我都把孩子们当朋友,到我家一起吃一起玩,一起讨论话题。现在的孩子可不能小瞧,个个都是人精,会的懂得一点也不比大人少,在我家绝对有人权。只要我回家过年,我家就是孩子的乐园,我的厨艺不好,哪怕我家是清水煮挂面,孩子也选择在我家吃,都是亲戚,我家孩子也到处吃。

初一这一天,穿新衣戴花帽,做好事说好话,家家欢声笑语,彼此祝福。中国地大物博,你的家乡习俗如何,欢迎讨论!





锦绣影视


我是山东济南南山区的,大年初一我们一般是5点多起床,洗漱完毕后,下水饺祭天,然后祭房屋里面的财神爷,还有其他的神仙,祭拜完后,每个祖家的人集合,挨家串门拜年,两个多小时后拜完年回来吃饭,也就是8点多回来下水饺吃。


小诺锐妈妈


我是河南北方人,大年初一,各家各户男女老少一大早就起来了,特别是父母要晚上12:00起来放鞭炮,早上5:00起来做饭,还要准备祭拜祖宗的贡品,烧香磕头,等到天一亮,就一起去自己家的亲戚送饺子等拜年,当然都是穿上新衣服,先拜完自己家的近亲,再去挨家挨户给邻居拜年,一户一户的挨着拜年,小孩们会收到很多红包,瓜子糖果等零食,拜完之后都自由玩耍了,有的打麻将,打牌,有的去旅游,玩的不亦乐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