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早期的一代明君,为何到了晚年却变得昏庸腐败

读过很多君王的历史的人们都会发现,虽然史上的明君不少,他们留下的功绩让人佩服,他们创下的盛世让人铭记。但是不管这个皇帝早年如何明智简朴,到了晚年却往往变得贪婪,不仅仅贪婪权财,贪婪享乐,更是贪婪长生。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为什么历史上几乎没有皇帝能够避免晚年的昏庸呢?

早期的一代明君,为何到了晚年却变得昏庸腐败

首先,小编认为,一个人的贪婪都是有原因的。第一,入奢容易从简难。一个皇帝早期还是崇尚简朴的话还好,他没有欲望去感受奢侈带给他的东西。因此,一直简朴下去也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但是,一个皇帝在皇位上坐久了,面对的诱惑就越来越多,直到晚年便没有了最开始的那种简朴之心了。相反的,甚至这个时候的他们比平时就贪婪的皇帝过得更加奢靡。

早期的一代明君,为何到了晚年却变得昏庸腐败

第二,也是因为一个创造了盛世的皇帝往往对于自己建下的功劳特别满意,因此对自己更加自信。以前还会选择纳谏,现在却是忠言逆耳了,因此,皇帝就越加专断独行,变得越来越昏庸。比如李世民就是这样的情况,早年是一代明君,晚年却让人失望透顶,变成了一个昏君。

早期的一代明君,为何到了晚年却变得昏庸腐败

我们都知道,唐朝是李世民与自己的父亲一同打下来的。而在他继位之前,也有一个抹不去的黑点,那就是杀了他的兄弟,逼着自己的父亲把皇帝的位置给了自己。这件事情暂且不提,不可否认的是,李世民确实是一个适合当皇帝的人。唐朝在李世民的治理之下,越来越繁荣,甚至达到了一个顶峰。而李世民早期能够取得这么大的作为也是因为他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

早期的一代明君,为何到了晚年却变得昏庸腐败

李世民虽然可以说是篡位的,但是意外的,他却是深得很多大臣的心。他对治理国家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他认为,君王要为百姓着想,不仅仅要为百姓取得一个和平的生存环境,更要让他们生活得越来越优越。因此,他一上位便开始减轻了百姓的赋税压力,自己也以身作则,生活比较简朴。

早期的一代明君,为何到了晚年却变得昏庸腐败

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善于纳谏。这个时候,他要求群臣对自己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出来。而魏征就是李世民身边最敢于纳谏,却特别聪明的人。魏征能力不错,也受到了重用,对于他的很多意见,李世民都接受并且采纳了。有了这么一个例子,很多人就发现,这个皇帝是自己想听听群臣的意见,于是便经常进谏。这个时候的国家也因此发展得越来越好,很多东西都在慢慢的完善。

早期的一代明君,为何到了晚年却变得昏庸腐败

但是,随着国家的兴旺,晚年的李世民便觉得这是自己的功劳,几乎忘记了在身边提供建议的各位大臣。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的李世民,对那些整天给自己提建议的大臣心生不满。而很多大臣也不是没有看到皇帝的改变,在多次进谏没有被采纳之后,他们便知道了,皇帝不再是以前那个明君了。因此,为了保命,很多人便不再进谏了,以免皇帝觉得自己碍眼,到时候连累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包括整个家族了。

早期的一代明君,为何到了晚年却变得昏庸腐败

李世民到了晚年,不仅仅在处理政事上发生了变化,之前的简朴生活更是一去不复返。他开始大修宫殿,各种重修新筑,奢侈至极。更离谱的是,一旦宫殿觉得不满意便会推了重新盖。这种情况放在现在来说,就是在刷GDP啊。除此之外,晚年的李世民还想着长生,实在是昏庸。

早期的一代明君,为何到了晚年却变得昏庸腐败

李世民可以说是很多皇帝的缩影,不管一开始多么为百姓着想,到了晚年,他们都会迷失自己,想要的越来越多,人也变得越来越贪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皇帝一般都是在早期会出现盛世之治,而晚期却越来越衰退的原因了。一个好的君王决定了能不能有一个好的国家,明君是所有人所崇敬的,前提是这个人不要昏了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