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古錢幣上面的字極具神韻,但是你知道哪些字是誰寫的嗎?

秦丞相李斯


一掃書法上的繁複冗贅之氣,筆法古樸端莊,工整秀麗,挺拔自然。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小篆“半兩”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命令這個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一書體。統一後的中國急需一種統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製作這種標準字樣,這便是小篆。而關於小篆的由來,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製作標準字樣時,“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稱也是為了尊崇大篆而卑稱其“小”的。緊接著,為了推廣統一的文字,李斯親作《倉頡篇》七章,每四字為句,作為學習課本,供人臨摹。

不久,李斯又採用秦代一個叫程邈的小官吏創造的一種書體,打破了篆書曲屈迴環的形體結構,形成新的書體——隸書。從此,隸書便作為官方正式書體,始於秦,盛於漢,直到魏晉楷書流行才漸被取而代之。但作為書法藝術,篆書、隸書因其獨具一格,深受後人喜愛。中國書法四大書體真、草、隸、篆,隸、篆佔其半壁江山,這全是李斯的功勞。

西漢曹喜

“懸針篆”書體,堪稱古錢"三絕"之一:結體舒展雅緻,上密下疏,字型狹長,住筆尖銳,有如鋼針倒懸一樣。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懸針篆“大泉五十”錢



在西漢著名的“王莽改制”中,王莽在第四次貨幣改革(天鳳元年暨公元14年)時,廢大、小錢,另作貨布、貨泉兩種。王莽的十布、貨布和貨泉的文字都有懸針篆。除布泉外,懸針篆比較突出的是貨布和大布黃千兩種。這兩種錢的懸針篆很具典型性。

懸針篆是小篆的一種,也叫垂針篆,是篆書的異體,懸針是指“豎畫收筆出鋒”,鋒就像鋼針倒懸一樣。南朝宋王愔的《文字志》說:“懸針,小篆體也,字必垂畫細末,細末纖直如懸針。”宋朱長文《墨池篇》說:“懸針之書,亦出曹喜。”宋僧夢英《十八體書》說:“懸針、垂露曹喜所作。懸針篆,抽其勢,有若針之懸鋒芒。”看來,前人對懸針篆早有議論,而且上述二人肯定懸針篆是曹喜所創。

唐代歐陽詢


“開元通寶”錢,行文端正古樸,法度嚴整,勁健含蓄,飄逸險絕。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開元通寶”錢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

宋太宗趙光義


楷書筆力遒勁,渾厚端莊。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淳化元寶”錢



“淳化元寶”是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所鑄的第二版貨幣。此錢一套三枚,錢文是太宗皇帝用楷、行、草三體親筆書寫,楷書渾厚端莊,行書雋永流連,草書奔放流暢。“淳化元寶”創下中國錢幣史上兩個第一:即第一個“御書錢”和第一個“對文錢”。

“御書錢”即皇帝親自書寫的錢文;“對文錢”是指同一年號錢,大小、重量、形制、和幣文內容完全相同,但幣文的書法則不同。另外,此後歷朝歷代直到至民國,“以年號元寶為文”的年號錢也成為一種慣例。

宋仁宗趙禎


九疊篆“皇宋通寶”錢,九疊篆原是一種流行於宋代的“國朝官印”字體,主要用於印章鐫刻,其筆畫摺疊堆曲,均勻對稱。每一個字的摺疊多少,則視筆畫的繁簡確定,有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十疊之分。之所以稱為“九疊”,則是因“九是數之終,言其多也”,將九疊篆用於錢文,“皇宋通寶”錢為第一例也是最後一例。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九疊篆“皇宋通寶”錢



皇宋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北宋仁宗趙禎,寶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鑄,非年號錢。錢文有篆書,楷書對錢,光背。有小平、折二兩種,有鐵錢。篆書中另有九疊篆者,極其罕有,為古泉大珍。

在版別眾多的皇宋通寶錢幣中,有一種俗稱“皇宋九疊篆”的錢幣尤為珍貴。九疊篆又稱上方大篆,秦漢無此制,唐宋以來多用於官印上面。九疊篆是以小篆為基礎,筆畫反覆摺疊,盤旋屈曲,點畫皆有縱橫兩個方向,填滿空白部分,求得均勻。“曲屈平滿”是九疊篆書法最大的特點。摺疊多寡,每一個字的摺疊多少,則視筆畫繁簡而定,有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十疊之分。稱之為九疊,“乃以九為數之終也,言其多也,”形容其摺疊之多。九疊篆盛行於唐、宋、元、明,一直延續至今。將這種“九疊篆”用於錢文,在數千種古錢幣中,“皇宋通寶”僅為孤例,故被歷代收藏家視為稀世珍品。關於皇宋通寶九疊篆的鑄造背景,現今錢幣學家一般認為該錢幣為“置樣錢”,或“開爐錢”,應不是正用品流通錢幣。

北宋蘇軾


相傳北宋大文豪蘇軾曾經題寫過"元豐通寶"和"元佑通寶"錢文。蒼勁豪放,態濃意淡,體勢秀偉。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元佑通寶"錢


宋代是中國經濟、文化、科技的鼎盛時期,書畫名士與文學大家濟濟一堂,就連宋太宗與宋徽宗都是著名的皇帝書法家,因此,宋代的很多錢幣的文字都是皇帝與當時的一些書畫名士與文學大家書寫的,蘇東坡能夠為宋代錢幣題字也便不足為奇了。上海錢幣學家葉世昌先生認為蘇東坡寫“元豐通寶”一說是極不現實的,他書寫的只能是“元祐通寶”而不是“元豐通寶”。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蘇東坡因反對新法,並在自己的詩文表露了對新政的不滿。李定等人拿其詩文大做文章,蘇東坡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坐牢103天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蘇東坡是不可能有機會書寫“元豐通寶”的。直到元豐八年三月,朝廷啟用司馬光為相後,蘇東坡才被召回朝廷重新啟用,歷任翰林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從元豐八年冬到元祐八年秋的將近九年時間裡,才是蘇東坡生平最春風得意的歷史時期,也只有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蘇東坡才有資格與機會為朝廷書寫“元祐通寶”錢文。

金朝党懷英


金楷書“泰和通寶”,党懷英 俊秀端莊,挺峭清新。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泰和通寶”錢



党懷英能屬文,工篆籀,當時稱為第一,學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與鳳翔府治中郝俁充《遼史》刊修官。凡民間遼時碑銘墓誌及諸家文集,或記憶遼舊事,悉上送官。懷英詩文兼擅,尤長詩。性樂山水,詩文碑記不尚虛飾,因事遣詞,通達流暢,平易自然,格調沖淡。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懷英工書法,世稱“獨步金代”,尤愛玉箸篆書。泰和四年,書“泰和重寶”,鑄於錢幣之上,是為“金泰和”。

宋徽宗趙佶


瘦金體"大觀通寶"錢。運筆挺勁犀利,輕落重收,筋搖骨轉,俊逸挺拔,揮灑自如,不拘一格,剛健有力,有“鐵畫銀鉤”之稱。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瘦金體"大觀通寶"錢



隸書"宣和元寶"錢,筆劃神采雍容,舒展開朗。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隸書"宣和元寶"錢



北宋貨幣大觀通寶,是由徽宗御題錢文。宋代與歷朝有所不同,每換一種年號就開爐鑄新幣,若年號與寶文相重,則更鑄非年號錢。終宋三百年,通行以小平折二錢為主,其間也有大錢流通、錢幣的輪廓,尺寸都有一定標準。因此宋錢版別極多,歷代罕有,錢文除真、草、隸、篆,行外,還有便是北宋徽宗的“玉劃銀勾”瘦金體。

在文化、藝術等領域裡,宋徽宗曾做出過重要貢獻。在貨幣文化的創新上,他也身體力行,不遺餘力。人們常說,書法在運用上有三難:篆刻難,書匾難,制錢文難。此三難中方印、書匾還比較容易,而在圓錢上鑄字則要難得多了。但是宋徽宗趙佶卻“因難見巧”,在錢幣的方寸之間把他自創的“瘦金書”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把書法藝術推上了峰巔。趙佶的書法初學黃庭堅、薛稷和褚遂良,後自成一體,被稱為“瘦金體”,鐵劃銀鉤勁瘦淡雅,風韻別緻,堪稱一絕。

元末朱元璋


元楷書“大中通寶”錢。元末朱元璋為吳王時所鑄,錢文端莊。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楷書“大中通寶”錢


明初期貨幣大中通寶的來歷具有相當文化價值。確切而言,大中通寶是在元末反元鬥爭中產生的,是反抗元統治秩序的手段之一。元末社會動亂,紙幣支持的經濟體系嚴重破壞,元境內各地先後恢復了銅錢的流通。六支反元軍事集團先後發行了自己的銅幣,如韓林兒的“龍鳳通寶”錢,張士誠的“天佑通寶”錢,明玉珍的“天統通寶”錢,以及朱元璋“大中通寶”錢。 六支錢幣中,唯有“大中通寶”取得成功。戰爭期間,朱元璋是韓林兒的部下,他採用謀略,一方面協助韓林兒發行“龍鳳通寶”,另一方面籠絡民心,在戰爭期間答應老百姓繼續使用元代交鈔,規定交鈔一兩值作“龍鳳通寶”四十文使用,十兩交鈔作一貫使用,作為補充。朱元璋還在應天府設置寶源局,開始鑄造“大中通寶”,與其它貨幣一起參與流通。直到至元二十四年始大規模發行。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改元洪武,鑄行“洪武通寶”,“大中”錢遂即停造。 “大元通寶”幣有穿部,內外部均勻,正面書有“大中通寶”四字,佈局疏朗,“通”字為單通。幣背上穿鑄有一“十”字。除寶源、寶泉兩局外,朱元璋還陸續發行帶有地名的貨幣,如鄂、京、浙、廣等簡稱,鑄於銅幣背面,因之形成了多種等級的大中銅幣系列。 “大中通寶”背十錢價格很平,而部分紀地錢為了昭示朱元璋的豐功偉績,只象徵性發行,傳世極少。

古錢幣上的書法都是誰寫的?一起來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