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每個村莊都用一條土路與外面的世界保持著坑坑窪窪的單線聯繫,其餘的路只通向自己。每個村莊都很孤獨。——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

小時候,我就有個地理“大發現”:村前的小河驚似地理書上的長江。小河發源於西邊的西黃山,儘管海拔不過百米,但儼然是我幼時心中的青藏高原。我無從探源過路張村以上的源頭,那條小河自路張村東邊大坡以東,向東依次流經劉疃、楊崗、段曹、大河甸四個村。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劉疃村和楊崗村中間的那條支流,就像“大渡河”穿過楊崗村西的峽谷匯入小河。之後的這段小河相對平靜,直到楊崗橋,那是整條小河上最為雄偉的大橋,我以之為長江上的“重慶大橋”。橋為三孔,橋上還有半米多高的護欄,大橋同時也是一座水閘,只有在下雨的時候才打開,再往下,後來又新修了一道小水閘,氣勢上遠輸楊崗大橋。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順流而下,是一段峽谷,因為高岸與河床落差最大,有超過五米,而且河面最窄,這裡就是我童年的“三峽”。我們總是喜歡不走尋常路的,經常會在峽谷裡探險,這裡有蘆葦、水草,甚至還有最神秘的翠鳥的巢穴。每次讀到“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我總念起這段的小河。在“三峽”左側高岸上,曾經有幾棵大樹,在峽谷裡看起來異常高大。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經過“三峽”,已進入段曹村的地界。經過楊崗村東那個池塘支流後,右岸突然出現了一個墩子,墩子方圓不過五十米,但高過十米,很是突兀。小時候聽說是用來屯兵的,但實在想象不出來那個土墩子如何屯兵,後來讀過一些文章,我猜可能是個巨墳,僅是猜測。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段曹村落嚴格以河岸為界,村子在左岸,坐北向南,村西和村東各一條大路,在東西大橋處與河道交匯,兩條大路和一條河道構成了段曹村的基本輪廓。西邊大橋是單孔石橋,橋上有低矮的護欄。西邊大橋就是“武漢大橋”,而大橋連接著的西邊大路外側有一段水渠,正好類似於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

沿著西邊大路北走一百米就是段曹小學,校舍最初是王家祠堂,在1987年拆除後建成了新的校舍。曾經小河岸邊、西大路機耕道的樹木都被砍掉了,變成了我們的課桌和教室的門窗。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舊校總共三進,正大門的廳堂是教師辦公室,我就是在這個廳堂裡被錄取成為小學生的,前兩進之間是天井,我最喜歡下雨天,下雨天天井裡的兩個青石池子裡可以蓄滿水,我們可以在邊清洗雨膠鞋邊玩水,還可以背朝後面朝天空,看雨滴從屋簷加速向下,滴在臉上,留下微微的疼痛。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第二進的教室是最暗的,兩間教室分列左右,中間是學校的中軸通道。三年級教室在右側,是學校最暗的一個教室,我到現在還記得在那個教室的課間,我一人和班上其他所有同學爭論“一斤棉花和一斤鐵哪個更重”,只有我一人聲稱是一樣重,在被二十多人聲嘶力竭的聲音壓制之下,就在我快要絕望的時候,上課鈴響了,老師幫我解了圍,而我沒有覺得如釋重負,而是有強烈的被孤立的感覺。其實以後的人生路上,自己也難免會迷失,底線一再地被挑戰,迴歸常識和人性的本善都是奢求。第二進和第三進之間是原先祠堂的後院,左側一棵柏樹,是舊校舍拆毀後唯一被保留下來的遺蹟,右側是一個水泥乒乓球檯。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第三進是兩間教室,我沒有在裡面上過課,因為我升到四年級的時候,舊校舍已經拆除了。我們還參與來舊校的拆除,現場一度非常混亂,只記得自己雙手沾滿了小瓦片上的黑灰。這之後一年多的時間,我們一直在流浪,將近一年後才搬入了新的校舍。在這一年中,我們參與不少學校的勞動,包括前面提到的伐樹,還有教室地坪的整理,因為沒有水泥,我們每個班級要自己用草棰捶地,捶了幾天,然後通知我們教室更換了,我們又去捶了另一間教室,一直覺得挺可惜的,因為捶的第一間教室最平整。那時候,農村的教育投入,教師的工資由國家財政負擔,但校舍、課桌、電力、維護只能靠村子的“財政”,而村子的財政只能靠村民的提留和共同財產,小村子不僅沒有足夠的生源,而且無力承擔村小的支出。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如果西邊大橋是“武漢大橋”,那麼東邊大橋就是“南京大橋”,兩座大橋相聚500多米,而且兩座大橋內側都對稱設有臺階和石板,供村民淘米洗衣。兩段橋之間的位置恰好就是安徽的這段“皖江”,皖江這段的河堤最美,兩岸到處楊柳青青,可惜後來留下來的樹木已經很少了。小河流速更為平緩,左岸是村居,右岸則是一直綿延兩三公里到巢湖的地勢低窪的圩區。我曾經用Google Earth觀察過,發現從段曹境內的河道開始非常直,僅在段曹村西邊大橋的位置折線略微拐向偏東南一點。這正是60-70年代的水利建設的結果。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在新河右側還有一條老河,老河的舊河道還在,在那片圩區的最低窪地帶,穿過大小河甸村的中間注入巢湖。而新河地勢高很多,比河堤右側圩區高不少,其實是名副其實的地上河。每年春天開始的雨季,如果夜裡下暴雨,第二天河心裡一定會白茫茫一片。所以,在分田到戶的時候,村子裡就採用了風險共擔的策略,每家都會分到相同比例的圩區的水田,這樣大家都能旱澇保收。而圩區的水田,由於產量高,是真正的口糧田,儘管有差不多五年一次的澇災風險。河心的水田裡有很多螞蝗,那是巢湖孩子的三大天敵之一,另兩個分別是黃蜂和洋辣子。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1984年我開始記事,而記事之初,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年的水災,經過幾天的暴雨之後,河心的白茫茫一片已經擴展到新河岸,我們興奮地沿著新河的北岸奔跑,就像冬天下過雪那樣,全然不顧大人們臉上的愁容。新河裡漂浮起了很多水草、垃圾、農藥瓶,甚至還有水蛇昂著頭悠閒地有過。這種興奮一直延續到退水的日子,因為退水的時候,我壯起膽子,冒著被螞蝗叮上的巨大危險,在老河心裡徒手捉住了一條大魚,足足有二兩,那可是我為家裡掙到的第一筆財富。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1991年澇災則更嚴重,沿湖的堤壩全部破圩,我們的圩區也不例外,臨近幾個村子所有的壯勞力都參與了6月份的搶險,但徒勞無益,因為水位粗暴地漫過了巢湖的堤壩,一直淹到村子最南邊靠河邊的人家,直到將近10月洪水才退去。“武漢大橋“、“南京大橋“都被淹沒了,7月份水位降低後,”南京大橋“才露出水面,那裡一度成為”下關碼頭“。那年很多公路也被淹沒了,水運反倒更方便了,船通過原先的巢湖大堤可以直接開到”南京大橋“的河岸邊,每天從船上卸載的農資在這裡被轉運到拖拉機上,供應了那年黃麓全鎮的秋種。我爬上過那些機帆船的甲板上,在夏天的陽光暴曬下,光腳踩在甲板上足以把腳底燙出水泡,而水面上漂浮的”湖澱“(現在稱之為藍藻)的臭味,也能讓人暈倒。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段曹村坐北向南,背靠後面的斜坡,依次建築,村南枕水而居,面向巢湖。特別在傍晚時分,從河心的位置北望,炊煙裊裊,村南的燈光鋪在河面上,後面的建築逐漸展開層次,氣勢非凡。先人應該是嚴謹地規劃過這個村子的,村子既對稱工整又佈局合理,小河的內側各有幾眼小水池,收集村子裡的排水,實在是巧妙的設計,小池可以沉澱汙水,不讓汙水直接排入河道,而同時也可以用來蓄水防火,與徽州宏村的水系設計異曲同工。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從西到東,除了前面提到的東西兩條大路,自北向南還有六條巷道,巷道里原先既有陰涵(方言讀作yan han,為隱蔽的下水道,也有排水明渠,村子裡還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幹道,多是用青石板鋪成的,在東西幹道與第二、第五巷道的交匯處各有一眼水井,兩眼水井恰好處在東西幹道三等分點上,井臺上原先有石景,還有放置扁擔、繩鉤的石架,地面全是青石板,井臺旁邊就是排水明渠,雖然有些潮溼,但青石板上特別乾淨。夏天擔水的多,春節過來洗菜的多,每到傍晚時分甚是熱鬧。這裡被村民稱為“井上”,分東邊井上和西邊井上。而水井的這種建築佈局非常合理,可以使得大家挑水都不至於很遠。至於後來村子發展到坡上的“崗堂”位置,基本延續了坡下的巷道佈局,但因為地勢高,水井只能選址在能夠打出水的位置。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80年代以後,村民大量重新翻修房屋,房屋或多或少地越過了原先舊屋的界限,使得村子裡的巷道沒有原先那樣嚴謹,還是有些遺憾。我曾無數次走過那條青石板的東西幹道去西邊的村小去上學,也曾在傍晚時分去衝開水,拎著熱水瓶奔跑,在村東的小石橋上摔倒,燙傷了左胳膊,那是我至今受的最重的一次體傷。現在想來,先人們也的確細緻,在那些不足50釐米寬的排水明渠上還用青石板修了小橋。

“南京大橋”以東的小河,就義無反顧地直奔“大海”——巢湖而去。雖然段曹離湖不遠,但我小時候膽小,就像電影《天長地久》裡的那個劉星,我不會游泳,會盡量離水遠一點,所以我沒有能夠成為“流星”。後來年長些了,才敢在湖邊游泳。那個時候還沒有修濱湖大道,在小河入湖口那裡有道水閘,閘內湖堤內側平行於堤壩還有一道內河,閘外就是巢湖了,右側是一片平整的青草地,也是一片小樹林,經常有牛在那裡吃草,只有在夏天豐水期,那片青草地才被淹沒。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沿著堤壩外側,還有一道深水渠,那是東管電灌站的引水渠。閘門的左側是一段L形的湖岸,漁民的小船被倒扣在湖堤的斜坡上,那裡充滿了魚腥味。我暑假裡在傍晚經常會去那裡游泳,那個時候我已經學會了游泳,作為一個巢湖人不會游泳定會被恥笑的。我喜歡游到原先是草地的那片水域,腳踩在鬆軟的水下草地,是種特別新奇的感覺,那裡也是一段避風灣,而L形湖岸那邊,風浪就要大很多了,很難遊遠。那個時候,有不少附近的漁民划著小木盆,男人划船,女人下網,迎著風浪,來回辛苦穿梭,水鳥也會貼著湖面飛行,還有很多看不清的蜻蜓、昆蟲都湊熱鬧來聚會,天色再晚一些就可以看到螢火蟲,這時候回望段曹的燈光,所謂的故鄉應該大抵如此。

我曾經仔細觀察過段曹,在壓水涵的位置,天氣好的話,可以看到姥山的文峰塔,姥山島像盆景一樣長在湖面上,實在是湖天仙境。如果晚上站在村東的高處,可以看到巢湖東半湖對岸的巢湖閘的燈光,燈光倒映在湖面上,那是我能夠看到的最遠的燈光——城市的光。湖水通過那座唯一的閘,與長江貫通,也是祖輩遷徙來此的必經關口。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如果在秋夜,應該是漁季了,在家可以聽得見湖上漁民驅趕魚群時敲鑼打鼓聲,那是巢湖的心跳。冬天的夜晚最安靜,躺在床上可以聽見北方十公里外的火車行進的聲音,咔嚓咔嚓,聲聲銘刻在心底,那是遠方的呼喚。如果晚上抬頭仰望星空,除了漫天的星斗,還可以看到飛機閃爍的燈光。後來才知道,那是貫通中國東西部最重要的航線,我曾經在飛機上看到過巢湖,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段曹村,和Google Earth上看到的大致一樣。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多年以前,合肥機場還在駱崗,那次的航線恰好是穿越半個湖,可以在飛機上看清大半個湖,湖就是巢,巢就是湖。飛到臨近姥山島的上空,機翼斜轉向西北方向,平時浪花滾的湖水,在飛機上看起來是那麼的平靜,已經落日,暮色沉沉,我努力辨別著黃麓的方向,雖然光線實在太暗,我還是可以準確找到家所在的方位,也許近鄉情更濃,恨不得可以從飛機上跳到湖裡,撲騰幾下就可以游到家。那時父親還在世,如今他已靜靜地躺在小河左岸的坡地上了,面向巢湖,和祖輩一樣。


故鄉巢湖:段曹村前的“長江”


在外面,我的方向感極強,我無論走到哪裡,馬爾康、昆明、成都、重慶、武漢、西安、南京或是上海,我都會用記憶中小河的相應位置來刻舟求劍一下,那是我內置在心底的司南。(網絡配圖,圖文無必然聯繫)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