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有兵有将有援军的情况下,刘禅为何要开城门投降?

只是一只鱼


据三国志裴注蜀汉当时有将士十万两千。我个人推测汉中有两万多,当时汉城乐城南郑城等城池尚在。(据三国志汉城、乐城各五千人)钟会强攻不破只得留下人马围城,当时因阳安关守将之一蒋舒投降魏军。钟会于是率十余万直扑剑阁。姜维当时有三万人左右的精锐,张翼董厥各一万人跟姜维汇合一起守剑阁。剩下成都有一万多人、永安近万人、南中和各郡备兵近两万。



阿斗会投降,我认为原因有:

第一蜀汉根本没有准备

公元262魏国决定伐蜀,为迷惑蜀汉派人造船装作伐蜀。据三国志钟会传:景元三年冬(公元262年),以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姜维得知钟会到了关中,认为魏国的实际意图是伐蜀汉。据三国志姜维传: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阿斗根本不信,去问太监黄皓。黄皓去问巫师,巫师讲魏军不会来。于是阿斗并没有派人去,并压下姜维上书。蜀汉的官员都不知道。三国志: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等到魏军真的伐蜀时才派董厥廖化张翼率军前去。

钟会从阳安关进入蜀地,邓艾从阴平桥进入蜀地。阿斗开始根本不信魏军会打过了,蜀汉官员也不知道。所以也不可能进行战时动员。据三国志谯周传: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第二内无大将


邓艾率三万人偷渡七百里阴平道,江由守将不战而降。 当时邓艾到江油只有一万人,而且是疲惫不堪之师。

蜀汉这时派诸葛瞻统军,诸葛尚、黄崇、李球、张遵等将领前去抵御邓艾。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这时三十八岁。公元234年诸葛亮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讲: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加上诸葛瞻从未带兵打仗。但诸葛瞻跟邓艾首战还是赢了,气的邓艾要斩两员将领。据三国志邓艾传: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邓忠是邓艾儿子)说明邓艾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

诸葛瞻始终未带兵打仗,而且犹豫不决。当时黄崇建议诸葛瞻抢占险要。据三国志黄权传:到涪县,瞻(诸葛瞻)盘桓未进,崇(黄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崇至于流涕。(黄崇是黄权的儿子)后来李球也建议诸葛瞻分兵据险要,不要出城跟邓艾战。诸葛瞻不听执意出城战。诸葛瞻、诸葛尚、李球、黄崇、张遵皆战死。

蜀汉也并非没有能打的将军。但那时阿斗昏庸,黄皓乱政。有识之士得不到重用,谁讨阿斗黄皓欢喜就升官。像罗宪公元264年在永安以两千人挡住东吴名将陆抗半年。据襄阳记: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不与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像卻正就连司马昭都欣赏的人,为官三十年只是六百石的小官。据三国志卻正传:自在内职,与宦人黄皓比屋周旋,经三十年,皓从微至贵,操弄威权,正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於忧患。



第三阿斗无战心(群臣无战心)

诸葛瞻败后,阿斗召群臣开会。三国志:后主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一派认为跑去东吴,另一派认为跑去南中。谯周反对:1那有到了他国能当天子的,何况东吴迟早会让魏国灭的。难道我们再投降一次。2去南中的话要早准备,现在那里来的及。

阿斗还是想去南中,谯周讲南中以前是丞相发兵压下来的。平时要交税他们已经有点不满了。我们这么多人要吃要住,那就要加税了。那么他们更加会反了。陛下放心投降魏国后,魏国不裂士封疆给您。我会亲自到洛阳以古礼争之。于是阿斗决定投降。北地王这谌知道了讲: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阿斗不听。

当时阿斗要是坚守,胜败未可知。当时邓艾只有万人翻山越岭而来,根本带不了什么攻城器械。成都蜀汉经营五十年,是一坚城。在魏国伐蜀时阿斗召了右大将军阎宇从永安率军西还,留两千人给罗宪守永安。(没有记录这支军队到那里了,数目不详。个人猜测不下五千人)南中霍弋在魏国伐蜀时曾上书阿斗要率军入成都,阿斗不让他来。个人猜测霍弋部队当在万人。如果阿斗能坚守成都召霍弋、阎宇(已经在路上)、各郡勤王。蜀汉有四利:1邓艾并没有大型攻城器械疲惫之师,成都城坚。2钟会大军在剑阁因粮尽准备退军。3东吴正在救援蜀汉,一边派将领伐魏一边派将军率军入蜀。这时东吴是真心救蜀汉的。(公元264年东吴想攻入蜀地,那是因为蜀汉已经亡了)4蜀汉大部分城池尚在、军队精锐尚在。损失的只是诸葛瞻部、阳安平守军、江油守军。汉中诸城尚在,南中七郡、巴郡、巴西郡、巴郡、涪陵郡、江阳郡、犍为郡、汉嘉建、蜀郡等还撑握在蜀汉手里。丢掉:阴平郡、武都郡、广汉郡(部分)汉中阳安关(汉中的乐城、汉城、南郑、黄金围等尚在蜀汉手里。)

晋人袁子讲: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锺会以二十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三军之士已饥,艾虽战胜克将,使刘禅数日不降,则二将之军难以反矣。

而据三国志魏国大军已经面临断粮了,钟会都准备退军了。三国志邓艾传: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钟会传:进攻剑阁,不克,引退,蜀军保险拒守。姜维传:会(钟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这时诸葛瞻大败的消息传到姜维军中。诸葛瞻要是能坚守多几天不跟邓艾野战,魏军必因断粮而退军。姜维在剑阁听说阿斗可能奔吴和奔南中、和坚守成都。于是姜维率军经广汉,准备救成都。钟会率军直扑涪城,邓艾率军向成都。但这时阿斗投降了,投降的命令到达姜维军中时:将士咸怒,拔刀砍石。(三国演义:吾等死战,何故先降)



第四阿斗失去了人心

在魏伐蜀之战,保卫蜀汉的都是官二代。诸葛瞻(诸葛亮儿子)、黄崇(黄权儿子)、李球(李恢侄子)、张遵(张飞孙子)、赵广(赵云儿子)、霍弋(霍峻儿子)、蒋斌(蒋琬儿子)、傅佥(傅彤儿子)等。其余姜维、董厥、张翼、廖化等皆是诸葛亮时期任用的人。但这些人并不是为了阿斗,而是为了报先主刘备、丞相诸葛亮。出师表讲: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就是这个道理。

自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先后去世,特别是董允去世。蜀汉朝中没有任何人能管的住阿斗了。据三国志:皓(太监黄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蜀人无不追思允(董允)。公元240年至公元263年二十年多间蜀汉进行了九次大赦,平均两年一次。蜀汉已经到了频繁大赦来维护统治了。

董允死后阿斗频游观、增广声乐、广选美女。蜀中孔子谯周谏言:愿省减乐官、后宫所增造,但奉脩先帝(刘备)所施,下为子孙节俭之教。(原文很长)

谯周是劝阿斗投降的,所以有人讲他卖国。但蜀汉投降后司马昭、司马炎因谯周有功,所以加官赐爵赏物。谯周都推而不受。说明他卖国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蜀汉的百姓。据晋阳秋:周临终属熙(儿子)曰:久抱疾,未曾朝见,若国恩赐朝服衣物者,勿以加身。当还旧墓,道险行难,豫作轻棺。殡敛已毕,上还所赐。

阿斗宠信陈祗、黄皓,以致亡国。据三国志:1陈祗代允(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2景耀元年(公元258),宦人黄皓始专政。3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



阿斗对陈祗、黄皓宠信的程度:1永(刘永,阿斗弟弟)憎宦人黄皓,皓(黄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阿斗不见弟弟十余年)2景耀元年卒(公元258年陈祗死了),后主痛惜,发言流涕,乃下诏曰:“祗统职一纪,柔嘉惟则,干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明。命不融远,朕用悼焉。夫存有令问,则亡加美谥,谥曰忠侯。在阿斗眼里陈祗才是忠臣。也不知道诸葛亮死时阿斗有没有流泪。

第五阿斗乐不思蜀

刘备纵横一生一直到四十六岁才有阿斗这个儿子,之前一直都没有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汉朝是以孝治天下的。公元200年后四十多岁的刘备可能觉得自己没有儿子的了,于是收养刘封为儿子。可是没有想到过了几年有了儿子。阿斗可以说是没吃过什么苦的。刘备常年在外征战,手下的人肯定处处顺阿斗意。

公元264年阿斗去了洛阳,有次司马昭宴请阿斗。期间舞女跳蜀舞,原蜀汉的官员纷纷流泪。只有阿斗禅喜笑自若。司马昭都看不过眼,对贾充讲:人没有心肝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就算是诸葛亮在也不能保他长久。何况姜维?过了一天司马昭问阿斗:思念蜀地吗?阿斗回:这里很快乐,不思蜀。

既然投降,魏国依然保证他的富贵。干嘛不投降。阿斗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广选美女,当时受到董允的反对但没有阻止到。诸葛亮、董允去世后就频游观、增广声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