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俄戰爭到底有多殘酷?

徜徉在空氣中


日俄戰爭是日本和俄國兩個國家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地區的權益而開始的一場“不義之戰”,從本質上來說,無論是日本也好,還是沙俄也好,都是從獲得自身利益出發,兩個誰也不是好鳥。戰爭開始之前,中國東北其實已經完全成為了沙俄的面板上的肉了,日本出兵東北,一部分是本身領土擴張的需要,一部分是西方列強為遏制俄國熊的默許,不過日本人在贏得勝利以後,歸還了99%的東三省領土。



1904年,日本出兵東北,發動了對俄戰爭,戰爭的結果當然是日本勝利,不過也只能稱作“慘勝”,戰爭對於雙方都不能不說是殘酷的。

比如“203高地爭奪戰”中,日軍將領乃木希典率領六萬日軍衝擊203高地,當時日軍採用“人海戰術”,無數日軍悍不畏死的向俄軍陣地發起衝擊,短短三個小時便有5000日軍陣亡。然而乃木希典並沒有放棄的打算,隨後一週,日軍採用的都是這個戰術,為此付出了3萬人性命的代價,乃木希典自己兩個兒子也在戰役中陣亡。


這僅僅是戰爭一角,這種慘烈的戰局在後來的戰鬥中仍然發生,日本士兵的精神和俄國人的皮糙肉厚我是由衷的敬佩了。日俄戰爭結束以後,日本士兵傷亡人數高達25萬,軍費耗資高達15億日元,這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開支。為了緩解軍費壓力,日本政府只能向群眾收稅,導致日本國內經濟一度低迷。

可笑的是,日俄戰爭的戰場發生在中國東北,而清廷卻做“局外中立”,讓日,俄兩個帝國在中國掀起戰爭之火。而東北作為清廷的“龍興之地”,中國的固有領土,卻依靠日本來收復,收復完以後萬分感謝,部分主權仍然讓於日本,真正的“弱國無外交”。


是阿維啊


乃木希典

日俄戰爭和甲午戰爭,算是人類進入二次工業革命時代後發生的最早兩次比較大的戰爭衝突,現代 “總體化”戰爭的殘酷程度,無疑比以往也上了一個量級。日俄戰爭中,最為殘酷的戰鬥,估計要算日本陸軍第三軍試圖攻陷旅順口的作戰了。

1904年5月,日軍攻佔金州大連之後,大本營內部的戰略發生了變化,不滿足於僅僅圍困封鎖旅順,而是要求攻佔這一“遠東第一要塞”,任務就交給了乃木希典的第三軍,關於攻佔旅順的戰略與主攻方向,內部一討論研究,就是兩個月,困守旅順的俄軍得到了寶貴的喘息之機,開始拼命加固陸上防線,隨之讓日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到了7月,俄軍在雙臺溝,龍王塘,魚皮砬子一線,修築了多個混凝土碉堡,沿著山脊制高點,挖掘了密密麻麻的交通壕和散兵坑,西伯利亞第四第七步兵師麾下16000多人,守衛這條22公里的戰線,配備了30挺機槍和70門大炮。與此同時,乃木希典第三軍也得到了加強,下轄1,9,11三個師團,以及後備1,4旅團以及野戰炮兵第二旅團,另外,第1,3,12師團的工兵部隊也被抽調出來,組成了獨立工兵大隊,配屬給了乃木。到了總攻擊前的7月,第三軍總兵力達到6萬人,200門火炮。

7月26日,外圍攻擊開始,當晚,俄軍在魚皮砬子陣地上的防線和多面堡壘就告失守,俄軍全體總退卻,向旅順城下的狼山一線撤退,29日,狼山陣地也告陷落,俄軍總共傷亡5300人,但日軍傷亡更達到12000以上,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接下來的戰鬥更加血腥。

旅順要塞之所以被視為固若金湯,就是因為它得天獨厚的地形,一圈山丘圍繞,一面臨海,正東和東南是黃海,東北和北面是白銀山,北斗山,老頭山,碉堡山和東雞冠山,西北則是椅子山,大頂子山和日後大名鼎鼎的203高地。陸路進入旅順的通道只有兩條,通過龍河,從東北西北兩個山丘之間的谷地沿公路鐵路進入,如果日軍選了這條路,就會收到強大的山頂上的堡壘交叉火力打擊,另外在西南方向,在北大山和西太陽溝之間還有一條谷地可以進入,但此地地勢崎嶇,道路條件差,也遠在日軍攻擊範圍外側,所以也不能考慮。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道路就只有一條,正面硬剛,選擇旅順防禦環形帶上的一個點,突破。乃木將軍曾在甲午戰爭中參與過旅順之戰,依照上次的經驗,他選擇了熟門熟路的東北部,但很不幸,這裡現在是旅順俄軍防禦的重點區域。比起頑固的乃木希典和參謀長伊地知幸介,旅順俄軍陸地防禦總指揮康科拉琴科擅長防守,戰術多變,炮兵指揮官別雷少將是著名的要塞炮兵專家和指揮官,在康科拉琴科的授權下,他有統一調配旅順各要塞火炮的大權。

為了攻陷旅順,日軍動用了暱稱“大阪寶貝”的280毫米重型臼炮,但由於沒有可以觀測射擊效果,測量射擊諸元的制高點,被佈置在小孤山水庫後面的日軍重炮,只能採用盲射的方式來炮擊旅順,雖說觀測氣球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由於旅順周邊山地綿延,冬日氣候不佳,造成觀察效果大打折扣。

日軍攻擊的首要目標,是東雞冠山北部堡壘,乃木把總指揮部都搬到了附近的柳樹房村,因為一旦突破這裡,日軍就可以繞過旅順要塞的制高點望臺炮臺,直接進入旅順城區,但由於情報不足,日軍誤以為這裡的俄軍防禦工事不強,可以順利突破。

8月1日,乃木發動第一次總攻擊,投入兵力4萬人,但俄軍準備充分,在前沿陣地鋪滿了鐵絲網和高壓電網,還有堡壘裡的機槍大炮交叉火力,不僅有野炮和榴彈炮,還有從軍艦上拆下來的6英寸艦炮,而第三軍前線的壓制火器只有75毫米口徑31年式速射炮,根本無法嚴重毀傷俄軍混凝土工事,大批日軍步兵輾轉在俄軍鐵絲網之間,如割草一般在俄軍的機槍火力和榴彈炮轟擊中倒下,死傷慘重。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改用夜間突襲,第44聯隊第1大隊長吉永狂義少佐命令部隊,不放一彈,不發一言,暗中挺近,結果日軍在剪開鐵絲網,突入前沿戰壕後,與俄軍進行了肉搏戰,第一大隊慘遭全殲,吉永本人也被流彈打死,戰後日軍將突破口附近堡壘命名為吉永堡壘,用以紀念此次夜襲壯舉。

此後進攻進入膠合狀態,英國隨軍記者弗裡德里克.費里爾斯在日記中寫到“深夜一點,戰鬥仍未停息,俄軍探照燈不停在戰場上掃描,炸彈不斷爆炸,火光沖天,連月亮都黯淡無光,深紫色的山嶺,碧藍的天,慘敗的探照燈光,炮口的紅色火光,和爆炸的黃色火焰,形成了一種多彩而悽慘的畫面”。一名俄軍軍官則記載說“午夜23點,日軍又發動一次大規模攻勢,一道如同活體士兵組成的海浪,向我們撲來,在探照燈的指引下,我軍的步槍,機槍,火炮紛紛發射,這些日本步兵的軀體如同驚濤駭浪中的樹葉,飛起,落下,迴旋,少數幸運的臥倒到繼續向前衝擊,最終被擊中,蹣跚倒地....”

這樣打到24日拂曉,乃木一看,自己的第三軍已經傷亡15000人,東雞冠山炮臺前屍體累累,可戰線僅僅只推進了300米.........

8月底,遼陽會戰結束,日軍慘勝,而乃木在旅順的毫無進展就成了鮮明的對照,乃木希典和參謀長伊地知幸介不承認自己戰略有誤,拒不修改戰略,只是把戰術改成了土木工事作業,利用挖壕溝的方式,慢慢逼近俄軍防線,試圖最後用炸藥直接爆破。

終於,在9月,頑固的乃木和伊地知幸介,決定把主攻方向從東雞冠山。改為旅順西北面的制高點203高地,這是因為受到了來自海軍的壓力,控制了這裡,高地上的炮兵觀測所就可以引導陸軍重炮轟擊龜縮在港內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然後讓海軍聯合艦隊返回佐世保進行維修整訓,準備迎戰遠途而來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203高地,是老爺山的一部,俄國守軍稱之為高山,因海拔203米而得名,俄軍在此也修建了工事,包括安有6英寸火炮的堡壘等等

9月19日,日軍以大頂子山為前進基地,開始進攻203高地,次日奪取了附近的第二制高點,南山坡山。此時明治天皇也從國內大本營發來電報,要求第三軍在11月3日“天長節”之前攻克203高地。由於日軍已經距離日軍陣地過近,普通火炮已經難以發揮殺傷力,要塞炮兵技術副主任列昂尼德改裝了小口徑臼炮,使其彈道高拋,這就成了現代迫擊炮的原型,隨之,日軍在俄軍陣地前挖掘的壕溝和各種反斜面工事也失去了防護性,傷亡再度攀升。21日日軍再度攻擊一次,減員9000人,其中2000人陣亡。

乃木希典這種日後被日本軍國主義狂熱分子誇讚的“肉彈”攻勢,在當時的軍界引發了強烈的非議和牴觸,第三軍已經傷亡超過3萬,來自陣亡將士遺屬的譴責信如同雪片一樣寄到了他的指揮部,天皇已經考慮臨陣換帥,但軍界巨頭山縣有朋勸阻說,如果撤換乃木,乃木肯定會剖腹自殺,對前線士氣打擊更大。但陸軍內部由於和海軍的分歧,導致滿洲軍總司令大山岩還是聽了乃木的意見,在203高地繼續攻擊的同時,對東雞冠山俄軍陣地繼續突擊,試圖既滿足海軍佔領203高地的需求,也把“攻克”旅順這一功績記在自己頭上。11月26日,乃木發動第三次總攻擊,日軍工兵成功利用塹壕和地道逼近俄軍陣地,埋設炸藥,炸開了一部分胸牆,但衝入缺口的日軍再次被俄軍消滅。28日,日軍發動夜襲,第一師團中村覺少將組織了敢死隊,試圖突破松樹山俄軍陣地,所有敢死隊員胸前斜掛兩條白布作為敵我識別暗號,稱為白檋隊,結果夜襲時踩上了地雷,引發俄軍交叉設計,中村本人陣亡,敢死隊只有後續800多人倖存。

絕望的日軍採取了最原始的辦法,夜間靜默,匍匐前進,探照燈一來,就偽裝成屍體,但依舊會迎來俄軍的警戒射擊,村上正路大佐的28步兵聯隊試圖用這個辦法前進,1000人的隊伍到了集結地點後一清點人數,只剩200了......最終撤回陣地時,只有40個人

乃木將軍自己也很慘,壓力山大不說,自己兩個兒子,乃木勝典和保典也先後陣亡。勝典早在5月27日就陣亡於金州,根據日本陸軍規定,獨子可以回國存留血脈,但乃木堅決不肯,強令保典前往第一後備步兵旅團擔任旅團長副官,保典於12月1日在203高地附近,返回旅團指揮部請求支援時,被俄軍炮火擊中陣亡(寫到這裡,筆者想到,雖然乃木是個死腦筋八嘎,這份大義滅親的精神卻是很牛掰的)

到了這個地步,再加上俄軍主力正向沙河集結,眼看還有一場大戰,大山岩不得不命滿洲軍參謀總長兒玉源太郎前往旅順,正式接管第三軍的指揮,當然乃木還是名義上的軍長,要是罷免,老頭兒一激動切腹,事情太大,不可收拾。

兒玉源太郎的指揮,改變主要在兩個點,一是命令所有的280毫米口徑臼炮,都向203高地猛打,2是步兵發動衝擊時,炮兵也不停止轟擊,不給俄軍以反擊喘息的機會,哪怕誤傷到部分前鋒日軍。

12月3日,280毫米臼炮把203高地的俄軍攻勢如同犁地一樣翻了一遍,除了少數混凝土堡壘,其他工事破壞殆盡,俄軍一位倖存者軍官寫道“這不是人之間的戰爭,而是人和鋼鐵,燃燒的石頭之間的鬥爭”

5日,第三軍各殘部抽調兵力組成突擊隊,在炮火掩護下直撲203高地,俄軍在一片破敗中與日軍肉搏,終於,下午五點,炮聲和槍聲,喊殺聲平息了,日本陸軍的太陽旗烈烈飄揚在203高地上,炮兵觀測員激動地通過電話向第三軍司令部大喊“我們看到了整個旅順港,一清二楚!”而一位俄軍俘虜回憶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多死屍,沒有一具是完整的,在炮彈碎片,槍支,扭曲的鐵絲網和彈坑之間,到處是零碎的肢體。1月2日,旅順俄軍宣佈開城投降,此一戰,日軍總傷亡59000人,俄軍傷亡24400人,被俘32400人

打掃戰場的日軍,找到了乃木保典少尉的遺體,送回了第三軍指揮部,乃木希典一言不發,在日記中留下了一首詩:爾靈山險豈難攀,男子功名期克艱,鐵血覆山山形改,萬人齊仰爾靈山。”


用戶69792950182


提起日俄戰爭,大清朝實在是太丟臉了。日本和俄羅斯為了爭奪朝鮮和東北,在大清的土地上大打出手。清政府卻只能袖手旁觀,無恥的宣佈中立。其中,最為慘烈、最為血腥的一戰就是旅順的203高地爭奪戰。

當時的旅順號稱“遠東的要塞”,俄軍有50500人防守這座要塞,包括西伯利亞第4、7師和8000水兵。這裡有四十多座城堡、七十多座炮臺。其中,防線最東面的便是東雞冠山制高點,最西面的是203高地。一旦佔領了其中一個制高點,日軍便能輕而易舉的消滅其餘殘兵。俄軍當時猜到日軍的想法,於是提前在東冠山防禦,還把司令部設在了附近。

日軍指揮這場戰役的就是後來被吹成軍神的乃木希典,採用的是肉彈攻擊法。從肉彈攻擊這個名字上看就知道他打的仗有多血腥。他第一次攻擊的便是東雞冠山,派出了7個聯隊進行攻擊,總計15000多人。在日軍不計傷亡的攻擊下,俄軍的馬克沁機槍瘋狂殺戮,僅1天陣亡了3000多人,5天便傷亡了15000人。就這樣,日軍的第一次進攻便失敗了。

打不下東雞冠山,乃木希典便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203高地。因為乃木希典認為俄軍在東雞冠山防守嚴密,實在是難以攻佔。實際上203高地也同樣布有重兵,還有兩門加農炮,若干速射炮,以及半山腰上的戰壕,馬克沁機槍掩體,各種地雷。

乃木希典再一次組織軍隊進行自殺式衝鋒。日軍踩著自己戰友的屍體向俄軍的陣地進行反覆衝擊。三天,日軍傷亡6000多人。

之後,乃木希典也沒有什麼好的戰術,無非就是炮兵轟完,步兵衝,把士兵當成肉彈,向俄軍進攻。

據說當時203高地原本是有204米的,在雙方的炮轟之下,高地變成了203米。

日軍的5.6萬人在他的肉彈攻擊戰術指導之下,戰死了5萬人,甚至連他自己的兒子乃木保典都戰死了。他自己後來還寫了一首詩:

皇師百萬徵強虜,野戰功城屍做山。

愧我何顏見父老,凱歌今日幾人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毫無疑問,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並沒有客觀的給予日俄戰爭其應有的歷史地位,僅僅是作為兩個霸權在中國土地上的爭霸。

但從義和拳運動後,俄羅斯出軍霸佔東北由耍賴不走,如果沒有日俄戰爭,山海關以東就是今天的海嵾威。這才是日俄戰爭對於中國的意義。

理性而客觀的認識到,日俄戰爭,差點發展成為英美日對戰法德俄的世界戰爭,是第一次世界戰爭的預演。才是今天我們對日俄戰爭應有的態度和認識。


日俄戰爭為什麼發生

1、俄羅斯需要一個不凍港,很明顯海嵾威只能在夏季作為軍港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不夠的,遼寧半島的旅順,成為了俄羅斯的攻佔目標。

2、1895年日本擊敗大清,取得甲午戰爭勝利,取得遼東半島(即包括俄羅斯想要的不凍港旅順)。俄羅斯聯合法國和德國,逼迫日本退還遼東半島給大清。大清和俄羅斯簽訂聯盟條約,允許俄羅斯海軍使用所有港口和修建旅順到海嵾威的東清鐵路,將海嵾威和旅順連接起來。

如下圖:

3、1898年,因為俄羅斯在圖們江和鴨綠江的勢力發展,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提出和俄羅斯談判修好,但被俄羅斯拒絕。俄羅斯甚至要求在朝鮮半島北緯39度設立中立緩衝區,即要求日本割讓出今天的北朝鮮作為俄羅斯的勢力範圍。

4、1900年,大清爆發義和團運動,俄羅斯以20萬兵分六路軍前面攻佔東北三省。在義和團運動被平定後,俄羅斯依然保持10萬軍隊在東北。1902年4月,俄羅斯和大清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規定俄羅斯分三階段撤軍。俄羅斯在第一階段撤軍後,就在第二階段違約條約,在1903年4月18日另外提出撤軍的七個條件。之後,俄羅斯甚至在東北設置亞東大都督的職位去管轄東北。

大清外務部官員將俄羅斯的七個條件透露給日本,日本再次要求俄羅斯撤軍,但被俄羅斯拒絕。

5、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羅斯發出最後通牒,並宣佈日俄斷交。

6、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在未宣戰的情況下攻擊在旅順的俄羅斯海軍艦隊。

7、1904年2月9日,俄羅斯宣佈對日本宣戰。

9、1904年2月10日,日本宣佈對俄羅斯宣戰。

下圖為日本製作的反俄宣稱圖


開戰前日本和俄羅斯的部署計劃

日本:

1、海軍第一艦隊、第二艦隊負責封鎖俄羅斯旅順艦隊;

2、海軍第三艦隊控制對馬海峽,為陸軍登陸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提供安全環境;

3、陸軍第一軍登陸朝鮮半島,驅逐朝鮮半島上的俄羅斯軍隊;

4、陸軍第二軍登陸遼東半島包圍旅順;

5、陸軍第三、第四軍和第二軍聯合攻打在東北的俄羅斯主力

6、部署計劃也包含有攻打海嵾威俄羅斯海軍,和前來支援的波羅的海俄羅斯海軍。


俄羅斯:

1、集結主力在鴨綠江迎擊日軍,意圖在此擊敗日本的攻勢;

2、如果鴨綠江未能擊退日軍,則撤退到哈爾濱進行第二次決戰。

3、太平洋海軍艦隊,包括旅順艦隊和海嵾威艦隊,避免和日本海軍主力決戰,等待波羅的海海軍艦隊援軍到來,共同攻擊日本海軍。

簡單來說,日本採取海陸兩軍主動進攻的態勢,保護日本海和黃海的航海權,對於旅順俄羅斯海軍必須殲滅。俄羅斯要求太平洋海軍退縮保存實力等待援軍,陸軍則意圖和日軍進行決戰。

雙方部署大致如下圖



戰爭過程

1、由於俄羅斯旅順海軍龜縮不出,日本海軍對此也毫無辦法,相互都有損傷,反倒是海嵾威俄羅斯海軍主動攻擊在對馬海峽的日本海軍。日本海軍堅持獨自消滅旅順海軍,而拒絕日本陸軍合攻旅順海軍的要求,讓日本在攻下旅順方面耽擱下不少的時間。

2、陸軍第一軍在4月30日到5月1日,在鴨綠江附近輕鬆擊敗意圖狙擊日本的俄羅斯軍隊;陸軍第二軍登陸遼東半島後,也輕鬆攻下旅順南山地區,傷亡超過4000人;第二軍留下一個師團駐守,其餘的北上,在得利寺會戰中擊敗南下支援旅順的俄軍,又在大石橋會戰擊敗俄軍。

3、6月8日,陸軍第三軍和第二軍2個團聯合配合海軍攻打旅順俄羅斯海軍;8月7日,旅順俄羅斯海軍意圖突圍去海嵾威,但被日本海軍擊退;8月14日,海軍第二軍和海嵾威俄羅斯海軍在蔚山海戰中擊敗海嵾威海軍艦隊,自後海嵾威海軍艦隊再也不能騷擾日本海軍。

整體旅順會戰圖

4、8月19日,日本開始第一次的旅順會戰,日軍以1.5萬的傷亡仍未能攻下旅順要塞;8月24日到9月4日,陸軍第一軍、第二軍、第四軍聯合進行遼陽會戰,擊敗俄軍

5、旅順會戰在12月5日攻下203高地後,日軍才掌握了攻佔旅順的優勢。1905年1月5日俄羅斯旅順海軍投降日本。僅在203高地戰,日軍就戰死5052人。

局部旅順會戰圖

6、1905年2亖20日,陸軍第三軍、第二軍、第四軍、第一軍等合計25萬人,發動奉天會戰,攻打守衛奉天的37萬俄羅斯陸軍。此戰,日軍戰死16,553名,負傷53,475名,被俘2088名;俄羅斯8,705名(另外的說法是:俄軍戰死人數超過2萬名),負傷51,388名,被俘21,791名,失蹤7,539名。

7、1905年5月,從歐洲遠航7個月的波羅的海俄羅斯海軍,在對馬海峽和日本艦隊進行海戰,被日本艦隊以優勢擊敗,波羅的海俄羅斯海軍幾乎全軍覆沒,而日本海軍僅僅損失3只水雷艇。

9、1905年7月,日本攻佔庫頁島全島。


日俄戰爭雙方的傷亡情況

雙方投入兵力合計:日本30萬,俄羅斯50萬。

戰死:日本88429人(其中27192人是病死),俄羅斯是3.4萬到5.2萬人,病死有9300人到1.8萬人。即從戰死和病死人數來說,日本和俄羅斯基本相同。

負傷:日本153584人,俄羅斯是146032人。

投降:日本1800人,俄羅斯74369人。

日本戰死人數比俄羅斯高,大部分都是在攻打旅順時造成的重大傷亡。也就是說整個日俄戰中中,俄羅斯海軍利用旅順要塞的有利地形讓日本陸軍付出了慘重代價。當然這也是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將旅順拱手讓給俄羅斯的代價。

但從戰死病死合計人數,負傷人數等來看,佔有地利的俄羅斯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至於為什麼俄羅斯為什麼沒有按照計劃在鴨綠江戰敗後,將陸軍撤退到哈爾濱。也許是因為旅順海軍被日本海軍先發制人而動彈不得,離不開旅順。俄羅斯陸軍不得不意圖支援旅順海軍。

即日本海軍未宣而戰,打破了俄羅斯的全盤計劃。


日俄戰爭的影響:

1、俄羅斯失去了維持帝國統治的軍事力量,無力佔壓其內部革命,這直接導致了1905年血腥星期日世紀和後來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讓沙俄帝國崩潰;

2、日本確立了自己作為世界強國的地位,但日本付出的代價和收益完全不相等,這也導致了日本人越來越激進。

3、震驚大清,終結了大清因為甲午戰爭導致的對日仇視關係,轉而向日本學習;

4、和俄羅斯關係不好的波蘭、土耳其、芬蘭、伊朗感到振奮,更抗拒俄羅斯。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日俄戰爭,是日本和沙俄兩個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上開打的一場戰爭。新興崛起的日本希望擊敗沙俄,獲得對東北亞的控制權,圖謀進一步蠶食中華;而老牌帝國沙俄也同樣希望通過壓制日本這個新興對手,進一步蠶食東北。



因此,雙方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我們的土地上慘烈廝殺。其中的旅順之戰,是日俄戰爭期間最慘烈、最血腥的戰役。約3.3萬沙俄軍隊扼守于堅固的山頭堡壘陣地,構築工事。而日軍則動員了6萬主力像這裡發起瘋狂的進攻。



當時,日軍的指揮官,是戰術思想守舊的乃木希典。他不懂得合理的調配火力和攻堅策略,只懂得不斷驅使手下的士兵,冒著俄軍的槍林彈雨,源源不斷的向陣地發起猛攻。

從1904年6月到12月,整整半年的時間裡,日軍三個師團、兩個野戰炮兵旅團,配備大炮386門,無數次向俄軍發起猛攻,但始終沒能拿不下旅順。



此戰最慘烈的戰鬥,發生在203高地。乃木希典多次組織敢死隊,向高地發起多次衝鋒。結果每次都全軍覆沒,留下大量日軍屍體在俄軍陣地之前。悲劇的是,連乃木希典自己次子乃木保典的命都給搭上了。這足可見此戰之慘烈程度。



也正是因為乃木希典在此戰中的“出色”指揮,日本人都給他一個響亮的稱號—肉彈將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日本電影《203高地》來看看)


這些歷史要讀


日本雖勝,但卻是慘勝,連勝方都是一個慘字來形容,這足以見得當時的戰爭是多麼的殘酷。


1904年,日本與沙俄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的控制權,在我國東北進行了一場非人道主義的爭奪戰。

這場戰役中雖然只有俄、日,但列強也都參與了進來。英美因為不滿沙俄壟斷,站在了日本這邊,給日本進行援助。法、德雖然不和,但倒是都選擇與沙俄結盟,暗中支持沙俄。所以也不能僅僅定義是兩國之戰,他們各自的後面都有列強給他們支持呢!

這場戰爭持續了19個月之長,雙亡投入軍力過百萬,日軍傷亡約25萬;俄軍傷亡約20萬。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被俘的只有2000,沙俄則是有8萬之多。論傷亡來看,雙方都慘,日本還更慘重些。


說完總的,說細的。日俄戰爭中的很多戰役都很慘烈,裡面有一個203高地攻堅戰,雙方几乎是打的血肉模糊。

203高地是日軍為奪取旅順的一個戰略要地,若拿到它,旅順將收入囊中。日本“軍神”乃木希典帶領日軍第三軍團親自來攻,沙俄也知道此地重要性,在203高地上修建了防禦系統,使高地固若金湯,並有四萬俄軍堅守。

乃木希典知道沒有任何彎路可走,只能硬攻,於是讓日軍自殺式衝鋒,不敢上的用機槍掃死,用人數耗光俄軍,一換十的那種。他用上萬的日軍組建敢死隊,發動了四次硬攻,強上高地與俄軍展開了白刃戰,乃木希典的兩兒子也在衝鋒中陣亡。

這場戰役中無數日軍為了所謂的帝國榮耀沒有意義的戰死,俄國的四萬守軍則只剩一個人活著。此戰後,高地到處是屍體,簡直是第二個凡爾登絞肉機。此戰後,沙俄士兵幾乎被日軍這不要命的打仗,嚇破膽,患上了恐日症,軍心大損,但這是日軍用巨大的犧牲換來的。

日俄的犧牲還不算殘酷,最重要的還是我國的平民,本來與自己絲毫無關的戰役,卻平白無故的被牽連。由於打仗,幾十萬的百姓被迫流離失所,病死的、餓死的不計其數。有的百姓甚至是被日、俄拉去服勞役,死傷壓根無法用數據統計。就拿遼陽戰場來說,難民光跑到奉天的就不下3萬。


日本的《盛京時報》也在報道中承認,東北人民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人們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夏目歷史君


1904年,在神州大地上爆發了一場完全沒有中國人參與的戰爭。兩個國家在他國境內為搶佔該國的土地而大打出手,這可謂是戰爭史上少有的例子。這場戰爭便是日俄戰爭,交戰的雙方分別是深陷農奴危機的沙俄和當時新興的資本主義工業國日本。兩國都投入不少軍事資源在這場戰爭上,而這一場延續將近1年零7個月的戰爭,也讓雙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便踏上了擴張之路。甲午戰爭結束不到十年,他們便將中國東北地區列為下一個目標。而在甲午戰爭後,就遼東半島問題,日俄之間就有了隔閡。後來當日本覬覦中國東北地區時,沙俄也以鎮壓義和團為藉口謀劃著中國東北地區。因此,雙方就東北地區劃分問題漸生矛盾,最後二者兵戎相見。

日本作為參戰一方,其背後有美英的支持,並且它還以談判來拖延時間。畢竟日本也擔心沙俄通過西伯利亞鐵路,投入更多的軍事力量前往遠東地區。若是真的如此,那麼俄國能動員的兵力遠飛日本能夠比肩的。

▲日俄戰爭中主要戰役旅順戰役示意圖

一、戰事爆發,俄軍慘遭壓制

俄軍遭到壓制,一方面是戰術戰法的問題。當時的交戰雙方,雖然已經有了工業化力量,但如何使用上還有一定差距。沙俄這邊,陸軍的第一方案為:以人數優勢在鴨綠江畔阻擊日軍。若失敗,則順次撤退,誘敵深入。沙俄海軍這邊則力主主力避免與日軍交戰,待波羅的海艦隊到達後再集中優勢會戰。日軍這邊,海陸配合明確:第一第二艦隊封鎖俄海軍旅順艦隊。確保制海權後,陸軍與朝鮮登陸,驅逐俄軍。

另一方面俄軍領導階層意見不合,俄軍統帥戰場上的抉擇並不果斷。一開始俄軍的財政部考慮到鐵路修建,便建議等到實力充足再作戰。可內務大臣卻輕視日軍,認為俄國只要一根手指 ,不用很費勁就可以將日軍碾壓。俄軍如此麻痺大意,日軍一眼就察覺到了先發制人的機會,所以他們計劃先偷襲旅順外港的俄軍艦隊。1904年2月8日,日軍魚雷艇率先偷襲俄軍艦隊。戰火燃起後,雙方均在陸上港內外佈置了水雷。不過,俄軍顯然不是日軍的對手。18日,俄羅斯艦隊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觸雷沉沒,艦隊司令斯捷潘·馬卡羅夫遇難。至此,俄海軍主力被直接封鎖在了旅順港內。這一幕對於國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之後戰況的發展一如甲午海戰那般,俄海軍想要突圍,卻被日軍的火炮和艦隊聯合殲滅在了港口內。

▲停在港口內的俄軍旗艦

此外,俄軍當時出任陸軍統帥的人並沒有實戰經驗。負責增援的海軍統帥,也並不是擅長鐵甲戰艦作戰的人。而西伯利亞鐵路也還沒有通車,俄軍的增援部隊要經過6個星期才能到達東北戰場,這麼一來除了兵力消耗很大之外,後勤補給也是一度混亂。

奪得海上優勢後,日軍先從遼東半島登陸。相對的,俄軍的兵力是逐漸集中上去的。因此,當戰事爆發初期,俄軍還沒有加強防禦工事,連日軍的進攻方向都不明確。而日軍熟知俄軍準備不足,每次交火,都派出高於俄軍幾倍的兵力進攻以及數倍於俄軍的火力進攻。交戰初期,俄軍也是幾乎不採取掩護溝塹,完全暴露在那空曠的岸上。日軍則在優勢位置直接炮轟俄軍的火炮陣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開了東北的大門。在眾寡懸殊的戰鬥中,日軍步步逼近,陸地上的步兵團陷入包圍圈後傷亡慘重。

▲日軍炮擊旅順要塞

推到俄軍在旅順外的設防處,日軍準備將所有的攻城炮發起第二次進攻。在外圍,日軍還阻擊俄軍前來增援的西伯利亞第1軍,直接切斷了城內外俄軍的聯繫。儘管俄軍有70門火炮和戰艦支援,還是節節敗退,連天然屏障都放棄了。俄軍之所以敗得這麼快,就是因為當時低估了日軍的實力,造成防禦工事幾乎沒有,也不做嚴密的偽裝。指揮的統帥見狀不妙就退卻,各部之間銜接不暢,又過於分散;至於後勤補給就是完全癱瘓的。

日軍之所以能一再推進,就是摸清楚了俄軍的底細。並且從一開始,俄軍統帥除了戰死就是再三退卻。這完全浪費了俄軍原本有相對優勢的火力和兵力,導致主動權被剝奪。儘管偶爾俄軍有白刃突擊戰扳回一點局面。可惜從一開始的失利,還有整體的戰略指揮出錯,就奠定了之後的局勢。

二、知根知底,日軍步步為營

原本沙俄計劃打算生擒日皇。可惜一再的失利,讓勝利都難以企及。俄軍並非完全就此放棄,他們還是主動性伏擊過一次。在遼陽會戰時,拼上了刺刀跟日軍展開白刃之戰,但是當時的俄軍指揮部不敢乘勝痛擊敵人,錯失機會。

每一次的反擊都在被日軍搶先夜間偷襲給破壞了,並且這樣陸軍司令也有了藉口放棄反擊,就這麼一直在有利的情況下錯失良機。

▲日本影視劇中描繪日俄戰爭的場景

最為慘烈的應該是在沙河地帶還有對馬海戰的時候。當時日俄在沙河對峙時,俄軍的兵力、火炮差不多是日軍的兩倍。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陸軍司令也僅僅是迫於沙皇的壓力而進攻。並且在戰死的士兵身上,日軍發現了進攻計劃。於是這般,日軍將計就計利用地形優勢猛攻俄軍的薄弱側翼,還將機槍投入了使用。

當東北主力被殲滅後,俄軍打算髮起反擊。那是一場沒日沒夜的血戰,俄軍連胳膊上都繫上了辨識的白布,防止夜間刺刀白刃之戰誤傷戰友。

三、對馬海戰,單方面的屠殺

對馬海戰出戰的俄軍海軍統帥只有帆船時期的作戰經驗,並且當時的俄軍艦隊是倉促拼湊而成的。甚至有些艦隻設備還沒有安裝好就開始出海,官兵也是臨時上陣。他們在沒有德國技術員的指導下,就不會用船上通訊設備。

▲對馬海戰中的日軍旗艦“三笠”號

並且航程近3萬公里,220天的遠航,俄軍在航行途中船上人員就已經痛苦不堪、十分疲憊了,這樣千里迢迢趕過去的俄軍也沒有時間去計劃作戰方針。反觀日軍,卻是養精蓄銳:在俄軍來到之前的時間裡,東鄉平八郎督促各艦頻繁使用實彈進行射擊訓練,以保證交戰的準確度。

1905年5月27日,海戰一觸即發。俄軍沒能掌控好各艦之間的航速,導致調整隊形時出現混亂;並且俄軍海軍司令看到情況不對就馬上下令撤退。但聯合艦隊這邊卻展露出尖銳的獠牙。

▲“丁”字形戰法簡略示意圖

為了一舉殲滅俄海軍艦隊,日軍首次用上了“丁”字形戰法:將戰艦垂直於敵艦隊航行方向一字排開,用一側火炮依次轟擊航行而來的敵艦。在這種戰法之下,俄軍艦隊共戰損各型戰艦21艘、被俘6艘、逃跑或突圍的艦隻僅有9艘。可以說。俄軍艦隊主力基本在此役中消耗殆盡。而日軍,僅損失三艘魚雷艇。

日俄一戰之後,兩國共計傷亡54萬餘人。俄海軍麾下的三支艦隊,僅餘黑海艦隊。為了進行這場戰鬥,俄國幾乎動員了國內所能使用到的所有軍事力量。這一次慘敗,也為俄國日後的十月革命埋下了伏筆。


WarOH協虎


這場戰爭中沒有誰比誰更殘暴,而都很殘暴。(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薩莎說史)

日俄戰爭,中國人成了代替羔羊

(日俄作戰圖)

日俄戰爭,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

這場戰爭日本:陣亡82847人,傷153584人,被俘約2000人

俄羅斯:陣亡42628人,傷146032名,被俘79454人

這場戰爭在中國東北進行,受害最深的是中國人民。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順的工廠被炸燬,房屋被炸燬,就連寺廟也未能倖免。耕牛被搶走,糧食被搶光,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日、俄都強拉中國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藥,服勞役,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慘遭殺害。僅就中國東三省部分地區而言,“自旅順迤北,直至邊牆內外,凡屬俄日大軍經過處,大都因糧於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馬料。縱橫千里,幾同赤地。”“蓋州海城各屬被擾者有300村,計遭難者8400家,約共男女5萬多名。”遼陽戰場“難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萬餘人”。“烽燧所至,村舍為墟,小民轉徙流離哭號於路者,以數十萬計。”甚至連日本人辦的《盛京時報》(1906年10月18日)也不得不承認,東北人民“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世界上第一次將完成工業化的兩個國家的戰爭

(漫畫,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可以說是第一次將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在戰場上的破壞力展現在人們面前,速射炮、機槍、卡賓槍等當時高新技術產物大規模應用於戰爭,在不到一年時間的大規模交戰中造成日俄雙方軍隊近40萬人的傷亡,這在此前的戰爭中是絕無僅有的。另外日俄戰爭的主戰場是在中國東北,為了籌集糧食等物資,雙方一路燒殺搶掠,戰場方圓千里幾成白地,滿目瘡痍。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新興國家日本一戰全滅清朝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簽訂《馬關條約》獲得兩億三千萬兩白銀鉅款;最重要的是日本在甲午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戰鬥力獲得了英國的青睞,英國為了讓日本有能力抑制沙俄在亞洲的擴張,要錢給錢、要技術給技術,讓日本迅速完成工業化。日俄兩國完成工業化後,使得雙方能夠快速的投入更多的軍隊,日俄戰爭中雙方集結兵力近百萬,日本四十多萬人,沙俄五十多萬人,更多的兵力自然帶來更大的傷亡。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戰爭最後是以沙俄慘敗而告終。 (漫畫,日俄戰爭)

另外,鑑於中日《馬關條約》帶來的“可觀戰果”,日本人也試圖從俄國手中獲得戰爭賠款來充實國庫,但沙俄政府的強硬態度遠遠超過了日本人的想象。面對日本提出的戰爭賠款要求,沙俄政府派出的代表不僅一口回絕,還表示並不介意再來一場“日俄戰爭”。雖然當時的俄國人是在“打腫臉充胖子”,但日本顯然也不具備再戰的實力,所以獲取戰爭賠款的想法落空了。

(日本軍人)

(我是小編薩莎)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第一次的日俄戰爭雖然被史書上記載的相當慘烈,但是本編在多方採集資源期間,合成到一個秘密,那就是當年的沙俄與日本兩軍戰力懸殊,當時正是日本軍事力量正盛時期,而沙俄的內政則是沙俄多方面分散注意力的重大原因,日軍與俄國在我國東北為搶奪鐵路的控制權,大打出手,然而在日軍擊敗俄軍後,有人有了另外一個說法,那就是如果說東北鐵路的控制權被俄國奪走了,那麼有可能就是俄國佔領東北,並且很有可能會俄國也會對其我國實施侵華行動。

本編對俄國一項印象不好從古至今我國與蘇俄的關係都不是一語能夠解釋清楚的,就現如今來說美國帶著歐盟進入我國南海耀武揚威之際,俄國表面上嘴上支持我國,結果卻在我們背後賣武器給印度,其用意讓人髮指,當時我國發言人迅速去指責俄國的做法。

而且在侵華戰爭中美、俄兩國在不同程度上幫助我國打擊日本,俄國派出大量的死囚犯作為援軍,在我國東北部燒殺搶掠,一邊搶著我們的一邊幫我們打日本人,相反在雲南的美國“飛虎隊”卻被我國當地民眾稱之為在中國最尊敬的美國人,可見俄國軍隊政府與美國軍隊懸殊十分明顯,如今局勢仍然在改變,我國如果有一天軍事超越了美國,美俄也遲早會聯合在一起牽制我們。


記者肖正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日俄戰爭是日本和沙俄這兩個列強強加給中國的戰爭,是一場不義之戰,但是深究日俄戰爭,除了西方列強如英、法、美、德的推波助瀾,當事國的政府――清政府其實也沒有置身事外。(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而是與日本達成了秘密出兵的協定,那就是清政府請求日本出兵,擊退駐紮在中國東北,尤其是旅順、大連的俄國軍隊,使得東北地區重新歸入到清政府的版圖範圍之內。

這裡說到“重新歸入”的問題,東北不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土地嗎,怎麼還需要重新納入版圖,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列強在滿清時期利益稍微再和諧一點,恐怕東三省就真的被分裂出去了。

1900年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義和團運動,沙俄以保護東北境內的俄羅斯人為由,出兵中國東北,佔領了整個東三省,雖然清政府屢次要求沙皇撤軍,但沙皇答應的快,賴賬賴的更快,從來都是口惠而實不至!


再說日本這頭,自從1895年之後的日清戰爭,從三國干涉還遼就與沙皇俄國結下了樑子,滿清政府賠付給日本的戰爭賠款,80%以上的錢都被日本用來準備軍火,與俄羅斯人開幹做準備。

等到了1904年下半年,日本人已經按耐不住的想要與沙俄開戰了,因為沙俄要在西伯利亞修建鐵路,計劃連通中國東三省腹地,一旦沙皇的計劃成真,那麼日本想要與沙皇在東北一決雌雄,傷亡只會更慘更重。

由於沙皇與日本都是一隻腳踏入文明的先列,另一隻腳深陷封建泥淖,因此雙方一方面用工業文明下的武器大炮武裝自己的軀體,同時也不忘用封建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


打起仗來可以說是兩個愣頭青碰一塊了,又都想讓對方見識見識彼此的粗野和卑劣。日本將領乃母希典因為指揮戰役死傷過多,被日本人成為――肉蛋,意思是說就知道拿日本人腦袋的去送命。

由此可見戰爭殘酷之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