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小儿保健推拿(按摩)的范畴内容和特点

小儿保健推拿(按摩)的范畴内容和特点

小儿保健推拿是专门为小儿设计的用于预防疾病、保护身体,促进生长发育的推拿方法。

它有助于小儿生长发育、体质调节和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对提高人口素质有意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灵枢·逆顺》将治未病者称为“上工”。

隋代《诸病源候论》记载了预防多种疾病的按摩导引术。唐代孙思邈重视优生优育,提出“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介绍了膏摩法,囟门保健法等。

小儿保健推拿可分为保育、强健、塑形(矫正)及体质调理四大类

1.保育即保护和养育

“保”为以手怀抱孩子,通“褓”(包裹婴儿的衣服)。“育”为养育。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不能趋利避害,客观上需要呵护。保育好似设立一个具有保护作用的屏障,使小儿不受伤害。保育包括了对形体、五官、皮肤、脏腑、气血,甚至心理等的呵护。如哺乳法、保脐法、眼保健操等。

2.强健指强身和健体

与保育不同,强健指一类具有促进与增强小儿组织器官功能,或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方法。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旺盛。强健法顺应这一趋势,增强小儿体质和各器官的功能,使小儿能获得更好的定向发展空间。健脾法、益智法、增高助长法等归属于强健类。

3.塑形包括塑肢体之形和塑造良好生活习惯

小儿在发育过程中,难免有时出现肢体或器官畸形,如脊柱侧弯、“O”型腿、肌腱粘连等。一些小儿表现出某种异常姿式、动作和习惯,如坐、立、视物、跑跳等不协调。都需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小儿推拿以其机械力学特征和双向运动特征(医生主动运动操作,患儿被动接受运动)在纠正肢体与器官畸形,以及纠正某些异常姿式、动作和习惯方面有优势,值得探索。小儿正处于各种生理反射、功能活动及行为习惯等的建立时期,如排便、睡眠、进食、运动、作息、学习和思维,以及视觉形成、声音辨识、嗅觉发育等。作为一种良性刺激,小儿推拿对于正常反射、功能的建立和塑造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积极意义,应当重视。

4.体质调理

出生时刻和父母、家族血源关系,以及后天环境共同决定了小儿的体质特征。对照标准,具体的小儿体质都偏颇。因为偏颇,人与人才不同,世界才多元化。偏态体质不是疾病。体质可以偏,但不能偏得太过。偏离太过就会酿成疾病。因此,平常积极调整体质,使小儿五行属性不致太偏,从而减少疾病发生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意义非凡!

小儿保健推拿的特点是手法轻、取穴少、套路化、配伍寒热不偏、操作简单和需要长期坚持。

廖品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