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三团伙实施招工诈骗百余人 24名被告人获刑

如今,通过网络寻找工作的人不在少数,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主流招聘门户网站也是很多人信赖和倚重的平台,可也正是因为网络的传播迅速、信息不对称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招聘平台干起了招工诈骗的勾当。

从2017年5月起,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蝶湖湾商业街、昆山市花桥镇中茵国际商务广场、中寰广场等地多了好几家“劳务中介公司”,前往咨询的人络绎不绝,然而有这些“中介”存在的地方,警情也不断出现,好几次都是因为退还前期缴纳费用引发的“民事纠纷”,部分都以“中介”退费了事。但多发的治安事件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经侦查发现,这些所谓的“中介”通过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交电脑押金、验证银行卡、缴纳社保验资等名义诈骗他人钱款。该组织有明确的分工,先有人负责向平台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称为钓单或业务员),后有人负责接待(称为接待),有人负责面试和签约(称为面试),有人带被害人前往银行取款(称为加磁),有人负责以各种理由让求职者放弃签约工作(称为消化或走人),有人以求职者违约不予退钱(称为处理),最后有人负责如求职者报警就出面处理并负责退款(称为接警)。同时制定分成办法。经警方查实,在2017年5月到9月的短短4个月,分布在昆山的三个诈骗窝点的24名团伙嫌疑人共骗取来自上海、安徽、浙江、河南等省市的173名求职者,诈骗金额累计37万余元。

法院在审理中认为,三起案件的24名被告人共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其中部分首要分子诈骗数额巨大、其他参与成员诈骗数额较大,均构成诈骗罪,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至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不等的刑期,并处相应罚金三万二千元至一万二千元。

法官说法:

鉴于目前信息化时代的特点,不法分子开始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发布虚假信息、安排专人接待、面试签约、陪同前往银行取款(往往以预缴住宿费、伙食费为名),最后以各种理由让签约者放弃签约,已成为该类互联网招工诈骗的常见套路,实施诈骗的各环节环环相扣,在被害人急于应聘的心理前提下,往往很容易上当受骗。提醒市民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谨防招工陷阱,对未参加工作要求预缴保证金、食宿费的招工单位及互联网信息,一定要多多留心,可以通过查看单位资质、上门实地查考辨别真伪,防止受骗,一旦受骗就要及时报警,挽回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