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我不是藥神 理智與情感

專供非心血管專業人士閱讀

非原文轉載概不負責!

汪芳心語:

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只有擁有執著信念併為此艱苦付出,才有機會收穫最後的成功。旁門左道終究一敗塗地!

最近,電影《我不是藥神》火遍了全國,颳起一陣“藥神”風。該劇聚焦醫療題材,探討的是老百姓最關心的“用藥”話題,所以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我很少去電影院看電影,一是比較忙,二是不太習慣。此次諸多好友力薦,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走進了電影院。

做臨床大夫三十多年了,除了看病我還有大量的藥物臨床試驗研究工作。可能是比較熟悉這一領域,所以看完之後思緒萬千,有感動,更有感觸。

我不是药神 理智与情感

感動是因為真實

《我不是藥神》講述了一個關於“仿製藥”真實且感人的故事。

影片最後一群人帶著口罩的畫面還是非常震撼的,體現了人們對生命的渴望,對健康生活的嚮往!對於大部分經濟實力沒有那麼強的患者來說,“仿製藥”成為他們接近甚至實現這個夢想的唯一途徑。

我不是药神 理智与情感

仿製藥是與原研藥具有相同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的藥品。我在十八年前讀碩士研究生時,開始接觸仿製藥的一致性評價——對已經批准上市的仿製藥品,評價其質量和療效與原研藥是否一致。這些年我一直在做相關的工作,也見證了我國仿製藥質量不斷提高的過程。

現在仿製藥的生產工藝越來越先進,即使在原研藥生產重鎮的歐美,仿製藥依舊佔了臨床用藥的半壁江山。而我們中國也有少數高質量的仿製藥,不僅廣泛應用於國內的廣大患者,甚至還能夠返銷並熱銷歐美。

總之,在沒有開發出原研藥的背景下,積極發展仿製藥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關鍵在於仿製藥的療效和安全是否可靠,因此需要從生產到上市及上市後的應用均進行嚴格監管。

我不是药神 理智与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藥政管理部門於2015年啟動了史上最嚴格的新藥管理核查,並對已經在我國上市的仿製藥重新進行一致性評價。2017年6月,我國正式加入了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

這些“大動作”均是為了確保安全、有效、高質量、高效率的藥品研發、生產和應用,這是一大進步,也為患者帶來了福音!

原研藥,何以這麼貴?

在我看來,《我不是藥神》最大的淚點或者焦點在於“死亡”來臨時,人們的無助和歇斯底里;其次,就是面對糾紛時法與情的雙重考量。

影片中的原研藥昂貴得“不近人情”,以至於有好朋友給我發來大篇幅觀後感進行各種控訴。

我不是药神 理智与情感

無須為任何外企或原研藥辯解,但是要說明一個事實:任何原研藥的開發都經歷了10餘年甚至數十年極其漫長和曲折的過程,這其中包含成百上千醫學科學家以及從動物試驗到I-IV期臨床試驗中大量動物和普通人的參與。而且在這一過程中,還有更多的原研藥來不及上市就夭折了,開發公司為此賠得血本無歸……從這個角度講,原研藥特別是療效確切的原研藥貴點也是理所應當的。

說到底,藥品不是一般的商品,不論是原研藥還是仿製藥,既然有規則,我們就要嚴格遵守。

創新,是一切的源動力

前段時間的中美貿易摩擦,給國人上了非常嚴肅的一課!一個小小的芯片,就能卡住無數產業的命門。但是這個小小的芯片蘊藏著最大的智慧——創新,如果不能創新,就只能惟命是從。

反映到藥品上也是一樣。原研藥除了昂貴,還有專利保護期,即便是仿製,也要等到一定期限之後。因此普通老百姓要麼花大價錢購買原研藥,要麼就只能等到仿製藥上市。但是嚴格來說仿的畢竟是仿的,其療效也只能維持在一定的區間之內,且還得等到原研藥的專利到期後才可合法仿製。

仿製藥是否合格,需要用“生物等效性試驗區間“來核准(一般認為藥效正反差異不超過20%,在臨床上應用即基本達到相同的效果)。以前我國的標準為70%-143%,現在的標準為80%-125%。可見新標準更為嚴苛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再嚴苛也還是有“浮動空間”,說明其療效還不能與原研藥完全相提並論。

我不是药神 理智与情感

可見,最萬無一失的辦法就是自主創新。現在我們的國家和政府非常鼓勵創新,併為此進行了政策上的傾斜,只要大家有恆心,相信還是能有一番作為的。

藥物研發與全民意識

正如前文所述,研究出一種新藥非常不容易。可是為什麼國外在這方面做得就特別好呢?難道外國人比國人聰明?還是說外國人更有錢?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一方面,藥物研發絕非有捷徑可走,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難以估量的時間成本和商業風險;另一方面,普通百姓的參與必不可少,數據庫的充盈與否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實驗結果的成敗。

我不是药神 理智与情感

對於前者,暫不贅述,後者則是值得討論的。在此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

心血管界家喻戶曉的Framingham研究,源自美國波士頓旁的一個5000餘人、名叫Framingham的小鎮。從第一批志願者加入到今年已經70年了,很多人已經不在人世。但是這個研究始終在進行,參與其中的志願者不僅涵蓋全鎮人口,且己觀察到了第四代人。既使部分志願者已散落在世界各地,到了隨訪時間大家都會自費回到這個小鎮繼續研究。正因為志願者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選擇了堅持,所以才能夠為該研究提供持續的、真實的、寶貴的臨床數據,更是由此才奠定了我們現在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戒菸限酒等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策略。

讓人汗顏的是,類似的研究在咱們國家幾乎不太可能做成功。就連我自己的一些小研究小測驗,想招募受試者都很難。我不能隨便批判任何人,但是要呼籲大家要有奉獻精神。我們受試者今天提供的任何臨床數據,都有可能促成幾十年後某種新藥或新理念的問世。

生與死,其實沒有那麼沉重

面對生死,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恐慌,或悲憤,或釋然,我見過太多病危中的患者對世界深深的眷戀……誠然,中國人是最講究孝道和親情的民族,但是面對生死時還可以更理智和平靜一些。

對於危重症患者,無論是腫瘤還是心血管病,就算能夠及時應用一些進口藥,可能也只會延長一年半載的壽命。而且在延長壽命的這段時間內,不少患者依舊非常痛苦。有很多家庭為此不惜變賣家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不計其數。

其實,與其掙扎著延長生命的長度,倒不如在有限的時間內拓寬生命的廣度。來不及說的話去說,來不及做的事儘可能去做。比死亡更遺憾的是在還活著的時候沒有好好的活著。

真正讓我感動的是影片最後一幕,藥物進入了醫保,減少了稅收和部分流通環節的費用,我不由自主地為其鼓掌……原來,“希望”是最好的一種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