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他如果不死在陈玉成和李秀成之手,或许可以把咸丰打造成一代明君

张爱玲在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有这么一段话: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他如果不死在陈玉成和李秀成之手,或许可以把咸丰打造成一代明君

其实,不止谈恋爱,研究历史时,很多人也绕不开红白玫瑰的思维怪圈。

比如说,面临A和B的选择时,如果历史的走向是A,结果不尽如人意,那么后来人肯定会无限抬高选项B。

在太平天国史上,绽放最美丽的红白玫瑰莫过于是否定都天京了。正因为太平天国最终覆灭,所以有很长时间,定都天京都被评价成为蚊子血和饭粒子;而全军北上,攻打北京则变成了朱砂痣和白月光。

不过,小编在这里并不准备多谈太平天国花园里的玫瑰花,而是准备把目光聚焦在清廷一边。众所周知,在太平天国之战前后,爱新觉罗家族的红玫瑰是咸丰,白玫瑰则是恭亲王。

他如果不死在陈玉成和李秀成之手,或许可以把咸丰打造成一代明君

道光皇帝立储诏书和封亲王的诏书

道光选择了哥哥咸丰作为下一任皇帝,结果我们看到了太平天国的崛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肆虐。偏偏咸丰死的又早,没有足够的寿命熬到太平天国覆灭。所以,这枝爱新觉罗家的红玫瑰毫无悬念的枯萎成了蚊子血。甚至,有这样的奇谈怪论出炉,咸丰样样不如恭亲王,却靠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被道光选为了继承人。

其实,历史复杂的多,它不是一道只有两个选项的选择题,代表红玫瑰的A答案不正确,白玫瑰B就是满分的标准答案了。如果继承皇位的是恭亲王,他一样得面对与咸丰相同的困境。若是非得假设不行,与其用白玫瑰替代红玫瑰,不如假设一下,身为红玫瑰的咸丰如何能改变命运。在小编看来,吉尔杭阿或许是能够改变咸丰命运的那个人。

他如果不死在陈玉成和李秀成之手,或许可以把咸丰打造成一代明君

咸丰皇帝

啥?吉尔杭阿!看到这里,有人可能已经惊掉了下巴。

相信看过小编之前文章的人,都不会对吉尔杭阿其人留下什么好的印象。

吉尔杭阿出身于满族小姓奇特拉氏,笔帖式出身,因为机缘巧合被咸丰皇帝一眼看中,从此开始了青云直上之旅。咸丰皇帝用人,与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有的一拼。杨秀清喜欢用广西人,咸丰则喜欢用满人。杨秀清喜欢从基层官员中提拔人才,咸丰也喜欢抬举微末之员。

我们可以把汉人曾国藩、满人八大姓之一的瓜尔佳·胜保与小姓奇特拉·吉尔杭阿做一个比较:

咸丰年间,曾国藩估计会默默羡慕胜保。因为咸丰三年,胜保在太平天国之战中一亮相,就捞了个钦差大臣。曾国藩则要等到咸丰十年,即咸丰死亡的前一年,才获此殊荣。胜保则会默默仰望吉尔杭阿,因为胜保直到死,也从未担任过一天封疆大吏。吉尔杭阿呢?他投身太平天国之战仅仅一年多,就在咸丰的栽培下火箭升为了江苏巡抚。

他如果不死在陈玉成和李秀成之手,或许可以把咸丰打造成一代明君

吉尔杭阿担任江苏巡抚之后,依靠洋人的扶持,平定了上海小刀会起义。之后,吉尔杭阿挥师西进,来到了天京以东的镇江战场。很多人对他心生厌恶,正是因为他在镇江的瞎指挥。

原来,余万清是吉尔杭阿之前的镇江方面清军统帅,主要对手是镇江城中的太平天国检点吴如孝。余万清打仗不行,是个十足的战五渣,然而,他有另外一项本事却无人能及,那就是招降纳叛。在余万清的怀柔政策下,镇江太平军纷纷投降。如果不是吴如孝机变无双,手段酷烈,恐怕镇江早就丢了。饶是如此,镇江也是分分钟不保的节奏。

他如果不死在陈玉成和李秀成之手,或许可以把咸丰打造成一代明君

现在的镇江

谁知,吉尔杭阿下马镇江,拜帅伊始便把余万清的招安政策撕成了碎片。他对铁杆太平军自然是一个“杀”字。而对于身为太平军,却心向清妖,打算投诚的人员也是一视同仁,挥舞屠刀。这么一搞,自然没有人再敢投降。

其实,看小编文章的,有人站在太平天国一边,有人站在清朝一边,还有人中立。但无论立场如何,对一个脑门上写着“愚蠢”二字的历史人物,相信任何人也不会对他有什么好感的。

所以,在吉尔杭阿愚蠢的杀降政策下,尽管他比战五渣余万清展示出更凶猛的战斗力,却依旧攻打不下镇江。不久,太平天国的援军到了。这支援军可非同小可,秦日纲是主帅,手下还华丽丽的阵容下,吉尔杭阿的结局也就没有任何悬念了。他被太平军包围,最后,李秀成在自述中颇具喜感的描述:“吉帅自己用短洋炮当心门自行打死。”

他如果不死在陈玉成和李秀成之手,或许可以把咸丰打造成一代明君

陈玉成与李秀成

然而,吉尔杭阿尽管在镇江战场上混招百出,却是一个足以改变咸丰皇帝命运的人物。

其实,对咸丰来说,平定太平天国是迟早的事儿。我们先来看一幅地图。

他如果不死在陈玉成和李秀成之手,或许可以把咸丰打造成一代明君

图中粉红色区域的是太平天国定都后占据的全部地盘。注意:是11年中先后占据,不是同时占据。所以说,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太平天国的疆域要小得多。

清帝国就像汪洋大海,包围着这支粉红色的小舟。显而易见,清政府能够调动比太平天国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说到底,打仗不就是pk双方的财力吗?

咸丰如果不是三十岁就挂掉的话,熬死太平天国真不在话下。而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皇帝,咸丰享受着全天下最好的医疗服务,本不应该仅仅三十岁就驾鹤西去的。

那么,是什么让咸丰早死,分不到因平定太平天国产生的红利,从而让后人因为他的缺席质疑他的能力,导致他在清朝皇帝中评价极低,因此从红玫瑰变成了蚊子血呢?

自然是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咸丰不得不逃亡热河。郁闷使得他病情加重,避暑山庄的医疗条件又不如紫禁城。最后,咸丰皇帝悲惨的死去了。

其实,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昏招百出,最终导致战争在最不利的状态下爆发。咸丰及其统治下的中国都为自己的无知结结实实交了一笔巨大的学费。

追根究底,当时的清朝没有这样一个人,他既对外国势力有足够的了解,有能有一定的影响力左右皇帝相关政策的制定。

很不巧,这个人恰恰是吉尔杭阿。

他如果不死在陈玉成和李秀成之手,或许可以把咸丰打造成一代明君

赫德像

英国人赫德是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曾经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赫德掌管的海关是清政府中最廉洁的部门。赫德退休的时候,73岁的他已经是正一品了。然而,老赫德也有过青春无敌的19岁。

1854年,19岁的鲜肉赫德以编外译员的身份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同年10月10日,赫德作为小虾跟着大鱼阿礼国、李泰国等英国官员访问了吉尔杭阿的大营,并在日记中为吉尔杭阿画下了一副速写。

当时,吉尔杭阿作为江苏巡抚正负责攻打占据上海县城的小刀会,得知外国人参观大营,他“当门而立”迎接客人,并以西方礼仪与每一位来访者握手。

1854年的中国官员,面对外国人往往有一种天朝上国的傲慢,即便同样信仰上帝的杨秀清,办外交时也满口我天朝,你夷狄的,如吉尔杭阿这样有礼有节的,据小编所知,也就只有太平天国驻镇江的罗大纲和吴如孝了。

接下去,双方开始交谈。19岁的赫德是个严控,因为吉尔杭阿的外貌和卫生,赫德对他没有什么好感。然而,在谈话中,赫德也不得不承认,吉尔杭阿聪明、反应敏捷,口才极好,看起来完全胜任他现在所任的高位。最后,英国人请求女眷能来参观吉尔杭阿的大营,吉尔杭阿慨然应允。

他如果不死在陈玉成和李秀成之手,或许可以把咸丰打造成一代明君

这么一比较,赫德眼中的吉尔杭阿开明、睿智,与镇江城外残忍愚蠢的清军统帅完全是两个人。其实,吉尔杭阿还是吉尔杭阿,他之所以在外国人面前摆出另外一副面孔,那是因为他知道对方强大的实力,而且也懂的如何借用这股力量。我们知道,吉尔杭阿平定小刀会,和洋人的帮助息息相关。

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吉尔杭阿不死,那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他必然能够用自己的经验为咸丰皇帝出谋划策,尽量避开与外国势力硬碰硬的对决。那么,这场战争或许可以避免,而咸丰皇帝也能多活几年,他的历史评价,自然会提升不少。

不是有很多人看曾国藩,都喜欢看他跳水,被包围,几次死里逃生吗?其实,假如曾国藩当时死去,他也就变成了吉尔杭阿,默默无闻,除了如小编这样专门研究近代史的,恐怕没有几个知道历史的夹缝中有这么一个人。所以说,每一个吉尔杭阿的裙摆下面,或许可都藏着一个“千古完人”曾国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