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旅途没有花样,在摩洛哥遇见不一样的非洲(2)

这,不是一篇正儿八经的旅游攻略;

这,也不是一篇收了赞助的宣传软文;

这,只是大森的摩洛哥特派编辑,用他完全主观的视角,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被大森吐槽过无数次的文笔,混合了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对一个崭新世界的看法,自以为是的生活鸡汤和他从零开始的自由行筹备经历的真实记录!

建议阅读时间:想去旅游的朋友看看Dasen’s tips,不用管他在bb些什么…

马拉喀什,是“神之领地”,也是荒漠中的美食绿洲(第三天中午抵达下午游玩,第四天游玩,第五天早上离开)

在卡萨布兰卡港口火车站,被大西洋的海风裹挟而至的清凉显得尤为珍贵,因为我们即将踏上前往下一站——马拉喀什的火车

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马拉喀什,一个不折不扣的沙漠气候内陆城市,作为帝国的前帝都,这座坐落于阿特拉斯山脚下的城市物产丰富、古迹众多,曾是一座著名要塞,被称为”南部的珍珠“。

这里有摩洛哥最大的露天市场,有北非最繁忙的集市,也有由此衍生出来的美食天堂!这里是马拉喀什,这里是“神的土地”。

Dasen’s tip:

马拉喀什的英文名称Marrakesh来源于柏柏尔语(Berber words),其意为“Land of God”,国内有些攻略和游记,包括维基百科中文都会翻译成“上帝的故乡”,但是大森觉得在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出现一块“属于上帝的土地”,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但无论翻译如何,都可以看出这座城市在当地原住民心目中的地位非比寻常。

虽然她现在只是摩洛哥的第四大城市,但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马拉喀什和摩洛哥这两个词几乎是划等号的,国外的旅人甚至会称马拉喀什为“Morocco City”(摩洛哥市),另外,它还有“ Red City”(红色之城), the "Ochre City"(赭石城) and "the Daughter of the Desert"(沙漠之女)等诸多称谓,总之,这是一座你去摩洛哥绝对不可错过的城市。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乘着火车一路向南,沿途的植被一点点变得稀疏,不停地提醒着,我们真正要进入非洲这片神奇大陆的内部了!有点可惜的是,沿途并没有野生动物相伴相随的画面出现,只有令人心悸的荒凉。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典型的荒漠景象,生机寥寥

Dasen’s tip:

摩洛哥的火车晚点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在搭乘火车时千万注意车次和目的地,时刻表几乎没什么作用,最好听从站台工作人员指挥,以免错乘。另中途停靠站点时间很短,没有特殊需求的话不建议随意下车走动。

抵达马拉喀什,一出火车站,就有一阵“热浪”袭来,不仅仅是气候,更是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不知是否刻意而为的深红色路面,朱砂色的土壤,卡其色的房屋,目力所及大多是温暖的颜色,缀上棕榈树点点的绿,用这种明媚到近乎失衡的配色方法,这座深处荒漠之中城市给我们展现了她蓬勃到快要燃烧起来的无限生机!看,远处的天都被灼成了淡淡的白。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而在传统的建筑外表下,内部装饰却意想不到的现代化,小伙伴们在马拉喀什享受到了整趟旅程之中最为舒适的住宿条件。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实际体验大概要比不会拍照的房东发来的照片好一万倍吧

人均一晚100元左右的价格,小伙伴们在airbnb上订到的是带屋顶露台的顶层别墅,空调,浴缸一应俱全。在通常意义上,摩洛哥不是个发达国家,基建水平也是无法入天朝人民的法眼,但是毕竟“穷人的活法大抵相似,富人的生活却有千万种”,预算稍微富余一点,就可以达成在沙漠地带拥有私人游泳池的奢侈成就。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图片来自爱彼迎房源

价格:每晚人均200RMB

Dasen’s tip:

摩洛哥整体物价较国内而言较低,尤其是住宿方面。近些年来当地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推动让当地的许多酒店、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住宿选择大多是近几年刚刚装修完成,而房东一般也都热情友好,因为主要是面对国际游客,他们都很在意各种预定平台上的客户评价。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正如一些宗教典籍所说,“神的存在从不因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马拉喀什这座神的城市的美,也充满了神性的永恒。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传统的庭院式设计,让你在浏览马拉喀什博物馆(Musee de Marrakech)的时候,更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公共休息室的漫步,复古的仿古瓷砖和雕刻完美的还原了安达卢西亚风格建筑的精华,千年的时间仿佛凝成成了实质从中央喷泉中汩汩而出。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在庭院一角的小摊上,售卖的是伊斯兰书法作品,用30-50迪拉姆不等的价格,就可以买到写有自己阿拉伯版姓名的纪念卡片。与其说是书法,更像是一副画作,又是一个千年的传承,用现代艺术的手法,完成了又一次新生。永恒不意味着停滞,是“修旧如旧”的博物馆,也是文字艺术代代传承之后的焕然新生。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Dasen’s tip:

在伊斯兰艺术中,伊斯兰书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流传于穆斯林分布广泛的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中。由于根据伊斯兰教教义,一切有形的都会湮灭,故真主也绝不能以具体的偶像形式来表示。因此,文字以及其衍生的书法就成为了表露对真主感情的重要渠道,使得今日伊斯兰书法字体种类繁多。实际上,在《古兰经》中约有一百多处提及书法,书法被赋予了宗教的神圣色彩。

宗教,也和文字一样深深扎根这片土地之上。对于虔诚的穆斯林而言,一天五次的祷告只是入门级别的仪式。宗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甚至,是一种职业。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在麦地那弯弯绕绕的小巷子中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兜兜转转,终于看到本·优素福神学院(Ben Youssef Madrasa)的入口。第一印象和神学院这三个字给人固有感觉极为不符,没有“神”的庄严肃穆,没有“学院”的清高雅致。大门上方的石刻同600年前一样,向人轻诉着“入吾门者,愿你不断超越自我”的古老戒训。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走进这座曾是北非地区最大的高等学府,穿梭在一个个低矮狭小,3到6平米见方的教室中,很难想象鼎盛时期这里曾有900多学生在这里学习包括神学在内的各种知识,平均一个房间要容纳7-8名学生。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几间小教室共享一个天井

修行的终点是心灵,但是在路上的是身体。基督信仰中有苦修派,誓言要亲身经历过耶稣所受过的痛苦;佛教信仰中也有苦行僧,历遍天下难,得修心中佛。当年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大学生们”也一样,并不寻求肉体在物质上的满足,从现在的眼光看甚至有些苛刻地对待自己,但是在精神世界上获得的巨大欢愉,在诵读《古兰经》时内心的宁静,想必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水池映出的是影子,也是内心

除了作为学院这样的附加意义,这座建筑本身也是一座极其精美的艺术品。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大小不一的马赛克瓷砖组合成各种精致的图案,与精致的传统木质雕花装饰相得益彰,在局部以繁复迷人双眼,在整体则由用色彩的过度让人倍感宁静,让人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平和感觉。自14世纪初建,岁月的打磨,几代人的不断修缮,不夸张地讲,已经让它成为了一座能够充分展示当地建筑、装饰的技艺的瑰宝级殿堂!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Dasen’s tip:

马拉喀什博物馆(Musee de Marrakech)和本·优素福神学院(Ben Youssef Madrasa)都位于老城区麦地那中心,出租车不能直达,司机会将你送到距离最近的麦地那入口,进入麦地那之后一般都还要步行约20分钟。另外,有部分游记上给出的神学院地址是错误的,这两个建筑其实离得很近,小伙伴们亲测Google map在麦地那区域的导航是正确有效的。

我不知道马拉喀什到底属于哪位神明,但是可以明确的是,有一位神在这里有一座专属花园——马洛雷勒花园(Jardin Majorelle),它属于著名时尚设计师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无数拥趸们心中的神。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Dasen’s tip:

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时尚设计师之一,一手创办了同名品牌Yves Saint Laurent,现名Saint Laurent Paris,缩写是,YSL。

1980年,大师与传说中的同性恋伙伴Pierre Berge在马拉喀什发现了Majorelle花园,立即买下了这个花园。之后将近30年时间,每年春天,大师都会住进Majorelle花园,或是度假,或是为下一件设计寻求灵感。2008年大师逝世后,按照其遗愿,他的骨灰撒在了花园里,生前居住的别墅也变身为博物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世界各地的小姐姐都慕名而来

她是一座花园,在我看来,她本身更是马拉喀什的一朵奇葩。与这座红色城市的绝大多数建筑温暖的色调不同,马洛雷勒花园内部以深蓝色为主色调,静谧而清凉。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纯蓝色调中偶尔会有一抹调皮的黄,让整体氛围不会显得死寂。是否觉得,蓝黄的对比,很像理性思考与灵感涌现的碰撞呢?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大量水系的运用让凉爽的感觉不仅停留在心灵,更是让每一位步入花园的访客都有切肤的清凉感受。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超过30种的各类奇花异木生长在这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当地品种,有的甚至原产地都不在非洲,主人们付诸的心血可见一斑。

这些水系和植被,将炎热完全隔绝在了锗红色的围墙之外,让人不得不感慨设计大师天马行空的想象,竟在荒漠烈日的炙烤下,打造出这一方“静”土。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花园里还有太多好看的背景墙

我真的很喜欢这一方天地,她像一个冷酷的冰雪美人,在阿非利加的热浪里茕茕孑立,每一个在沙漠里被阳光鞭打过的旅人,邂逅了她,也就止了身上热,也灭了心头火,仿佛入了神赐的绿洲。

Dasen’s tip:

同行旅伴中有小姐姐的话,马洛雷勒花园绝对是你们不可错过的一站。另外想要体验荒漠城市的清凉,还可以去巴伊亚王宫——建于十九世纪,属于当时苏丹国大维齐尔的私人宫殿,意为智慧之宫。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王宫内的大广场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传统马赛克装饰喷泉

Dasen’s tip:

相较于马洛雷勒花园,巴伊亚王宫就显得有些乏善可称了,但是对于对当地传统建筑有兴趣的朋友,时间充裕的话,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说各色建筑是这种“神之城”的外在,那集市就是马拉喀什的灵魂。

德玛吉广场(Djemaa el-Fna),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广场,马拉喀什乃至摩洛哥最大的夜市所在地。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随意漫步在广场之上,每一段探秘路途都会恍似误入《天方夜谭》里的魔幻市集,古老的乐声里藏着关于欢愉的符咒,苍老的杂耍艺人逗弄着嘶嘶吐着信子的眼镜蛇,摩肩接踵的人群穿行在千色万彩间,只有色彩是破空而来、泼天而至,纷涌似百川归海。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而当华灯初上,夜市开启,美食就成了生活完全的意义!广场,就成了美食的天堂!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完全现场制作的鲜榨橙汁仅售4迪拉姆,完全不用担心会有黑心商家往里面兑水,因为水在这里可比橙汁贵!你甚至可以从摊位后面的小楼梯爬上去,亲手用三四个小橙子榨出一杯橙汁来。再一次感慨造物的神奇,在摩洛哥的荒漠上,却盛产橙子,这里的橙汁,简直醇得像酒!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类似土耳其式的烤肉串其实是正宗的非洲风味,放了超多的孜然,配上当地特色的酱汁,一口下去,酸、辣、辛、香数种味道在嘴里爆炸开来,这完全是肉食爱好者的至高享受!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相较之下,经过了本土改良的蜗牛汤几乎找不见法式料理的影子,显得有些“暗黑”,留给够胆的朋友们自己去尝试了~

而广场美食中的王者桂冠,则属于羊肉!宗教的缘故,当地饮食中没有猪肉的影子,而这个空白让羊肉完全填补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及当地的居民都围坐在周围,老板身后的大锅里咕咕地冒着热气,羊肉汤的浓厚香气充斥着整个摊位。烤好的羊肉、卸下的羊头就摆放在食客面前,烤至焦黄的外皮上,油一点点地渗出来,反射着灯光形成了一片片高亮区域,紧紧地抓着你的眼球!光是这种嗅觉和视觉的诱惑就勾起了人的无限食欲,身旁催促老板快点上菜的声音不绝于耳。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摊主的工作台也是近在咫尺,食客们可以目睹他操作的全过程。半个羊头,一大块羊肉,两根羊排,加上若干羊杂碎,剁碎后拌在一起,装盘,从身后盛满羊肉高汤的大锅里舀出一勺浇上,一份地道的马拉喀什羊肉料理就摆到了面前。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当你真正面对这盘羊肉时,首先闻到的是一丝丝羊膻味,就像一根尖针刺进了鼻腔,让人一个激灵,紧接着一阵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瞬间又让你感觉被温热滋润的羊肉高汤所包围,两股味道在纠缠中都放大了彼此,让人欲罢不能。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然后插起一块羊肉,沾上摊主自家配制的孜然调味粉,一口下去,酥软的羊肉很轻松地被咬下了一块。刚入嘴,孜然的辛味首先被味蕾捕捉到,这样的刺激让每一个味觉细胞都兴奋了起来,所以开始咀嚼的时候,羊肉的膻味混着孜然的味道就像一个炸弹,boom地在口中炸开,OMG!(可能因为我不是个吃货,之前从未吃过这种刻意保留羊肉膻味,而且还能不令人恶心的菜肴)。它将羊肉的本来面目完完全全地展现了出来,不夸张的讲,在这盘羊肉里,你可以吃到野性的力量!羊肉细腻的口感使得你需要多咀嚼几次,而随着咀嚼的进行,嘴里迎来了味觉一波接一波的大爆发。就算是已经吞咽下去,回味也在嘴里久久不能散去,仿佛不断地催促你快去咬下一口。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如果你能够像当地人一样,拿着随羊肉一起送上的面包,朝着羊肉汤锅的方位向老板比划一下,他就会帮你把面包拿到汤锅里浸泡一下。被浸泡过的面包里,每一个空隙都充满了羊肉高汤,一口下去,油从你嘴角直接溢了出来,而面包则伴着高汤在你嘴里迅速地融化开来,一股温暖滋润的感觉瞬间从你的舌头传遍全身,这简直是满满的幸福感!

最后,完全不需要担心吃太多重油食物会被腻到,当地特色的薄荷茶,伴着薄荷的清香和一丝丝甘甜,让你的口腔瞬间摆脱油腻的感觉,做好吃下一盘的准备!

Dasen’s tip:

德玛吉广场全天24小时的人流量都很庞大,游玩时千万注意财物安全。虽然广场上有很多的街头艺人,但并不能随意给他们拍照,一般都会收取小费,甚至一些果汁摊或烧烤摊都会拒绝游客拍照。广场上的夜市虽然美味,但卫生条件其实一般,介意的朋友可以去广场旁边的商业街,也有很多吃饭的地方可供选择。最后,羊肉虽然美味,但也要注意饮食安全,请勿暴饮暴食!享受美味,不要难为你的胃!

以上就是《马拉喀什篇》的全部内容,接下来,小伙伴们就要正式踏上撒哈拉沙漠之行了,敬请期待!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Ps:按照惯例,最后还是让大家来吸一下猫,这次出镜的主子是小伙伴在巴迪亚王宫遇见的,大概算是御猫了吧。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摩洛哥 · 马拉喀什|去摩洛哥看这一篇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