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曹魏的五子良将为什么没有曹仁、夏侯惇

曹魏五子良将的评价,化用自《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评语——“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指的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五位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然而,当时为曹魏立下殊勋的并不仅仅这五个人,还有属于曹操宗族的曹仁、夏侯惇,同属于战将的李典、许褚等人。为什么只把这五个人称为“良将”之“先”呢?

曹魏的五子良将为什么没有曹仁、夏侯惇

这其实要从《三国志》列传中合传的逻辑说起了,《三国志》中很少有单人的传记,不算各国君主只剩下诸葛亮和陆逊两人,其余都是合传。而合传就要考虑列入其中的人的地位、属性和专长。如东吴的三都督传,周瑜、鲁肃、吕蒙都当过东吴的都督,也就是某一时期的主要军事统帅。陆逊虽然也是如此,但后期担任过丞相,所以并没有加入合传。如曹魏的诸夏侯曹传则是考虑到宗族的属性,而这又不像是孙吴那样都能算是宗室,毕竟曹仁和曹操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血缘关系。

曹魏的五子良将为什么没有曹仁、夏侯惇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妥协的结果。比如将贾诩和荀彧、荀攸合传。荀彧、荀攸其实都类似萧何的位置,有点曹魏准丞相的意思,贾诩更多是谋士。然而,在曹魏时期,贾诩的地位明显高于后面的郭嘉、程昱,又不可能单独做传,因此只能与荀彧、荀攸合传。

曹魏的五子良将为什么没有曹仁、夏侯惇

五子良将中同样存在相似的问题,张辽、于禁、张郃、徐晃江湖地位明显高于乐进,且有分别领兵的机会,就好像关张赵马黄中的赵云与其他四位一样。但是,论地位,这几个人都封过前后左右将军等级的封号,就像赵云与其他四位同时被追封一样。而且,乐进有明显高于后面的李典、文聘等,也就只好将这五个人并列一传了。

曹魏的五子良将为什么没有曹仁、夏侯惇

那么,回到本文题目中的问题,为什么没有曹仁、夏侯惇等人呢?其实是否是宗室关系并不大(曹仁等只能算是宗族,而并非宗室),是否指挥过方面问题也不大(张辽长期坐镇对孙吴前线,后满宠也长期位居方面),关键是换一种合传方法就会显得更为诡异,比如夏侯惇这种位高而为将缺乏战绩的人就无法列在合适的传里了。

五子良将的称谓更多是出于合传便利的因素,将曹仁等列入其中反而会引起更多的麻烦,并不是说乐进做将领就比曹仁、夏侯惇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