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老小区楼道没人扫,集体的事没人管?看他们这样自己管自己,四两拨千斤

老小区楼道没人扫,集体的事没人管?看他们这样自己管自己,四两拨千斤

遇到火灾,

要用毛巾捂住鼻子低头迅速撤离;

发生踩踏时,双手撑起保护胸口;

吃葡萄、果冻呛到气管立即这样做;

心肺复苏正确的步骤是这样的……

老小区楼道没人扫,集体的事没人管?看他们这样自己管自己,四两拨千斤

“人没有空气,一分钟内就会窒息。今天教的几招,就是最管用的有关呼吸的急救知识。”7月8日,一场生动有趣的暑期应急救护知识现场教学课在南京市建邺区文体社区举行。江苏省城市应急志愿总队秘书长曹文亲自教学,深入浅出的演示和互动,让孩子和家长们在短时间内学到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自救知识。

“这几天中国游客在泰国普吉岛出事,给人们再次敲响防灾应急救护的警钟,居民来反映,说很需要学习自救知识。”南京市惠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怡雯介绍,这次活动是由居民主动 “出题”,由驻点社会组织和他们一起主导策划的。如今,这个老小区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

文体社区是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老年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老人带小孩以及困境家庭儿童很多。小区居民多为低收入群体,没有物业公司进驻,完全依靠居民自我管理。

这几年,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惠仁的专业服务,帮助老小区实现自治,效果非常明显。

文体社区创新探索设立了10万元“微基金”,经费怎么花,居民说了算。社区居民共同商议决定,用居民提案、决议会审核、拨付使用的方式民主协商资金使用。审核通过的提案可获得“微基金”支持,最高申请金额1万元。

居民鞠锦霞提议,每两个月给年满70、80、90周岁的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活动一直延续了四年不间断。

居民黄诚提议,在每个小区设立公共阅报栏。

老小区楼道没人扫,集体的事没人管?看他们这样自己管自己,四两拨千斤

居民张秀英提交提案,为保洁员等困难家庭子女开设“助学班”,给孩子们开电脑绘画课外课,带小朋友外出参观。

目前,社区已审核通过居民提案27个,共计申请使用资金63528.4元。

老小区治理还有一个共性,就是社区治理参与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不肯参加。居民“意见多,建议少;需求多,付出少;矛盾多,解决矛盾的手段少”。

其中一个“老大难”就是没有物业。居民不花钱,没人定期清扫,常有居民因为楼道脏乱差投诉社区、投诉邻居,矛盾不断。而社区在清理后,很快又被居民弄脏。

社会组织进驻后,决定逐户走访,制作宣传海报,设立社区公号“文体e家”等,营造社区楼道卫生自我管理文化。

宣传到位了,再由社区召开议事会议,形成楼道自管方案。以楼栋单元为单位,只要80%的居民同意,社区就协助这个单元形成自我管理方案。并成立“楼道卫生监督小组”,采取不定时抽查计分,每季度开展一次评比,每个小区前5名的单元楼道荣获社区“楼道之星”称号,并给予每户一定的物质奖励。

老小区楼道没人扫,集体的事没人管?看他们这样自己管自己,四两拨千斤

文体社区98个单元楼栋都实现了楼道卫生的自我管理,小区环境大为改观,居民的荣誉感明显增强,花钱买服务的意识也逐步养成。

老小区楼道没人扫,集体的事没人管?看他们这样自己管自己,四两拨千斤

经过4年的探索,一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方法在这个社区落地;自己提想法,自己做决定,自己解矛盾,自己享成果。王怡雯告诉记者,社区选举了一批议事代表和决议会代表,制定“萝卜十三条”议事规则,解决了“想参与、不知如何参与”的问题。如今,这个曾经麻烦多多的老小区真正实现了从“配合政府”到 “当家做主”的意识转变,真正实现自己管自己,四两拨千斤。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江苏有2万多个城乡社区,8000万江苏人就生活在这一个个“细胞”中。社区能否提供高质量服务,直接决定着城乡居民能否过上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以南京市主城区建邺区为例,该区正在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现代化的社区治理也是国际化中心城区的应有之义。2015年,建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该区的现代社区革新之路也开始从基本居委会的1.0时代、“一委一居一办一站”的2.0时代、剥离街道经济职能的3.0时代,正式跨入现代社区4.0时代。

为让社区有钱办事,有人办事,让服务真正“沉”下去,地方政府每年投入600万元用于购买养老、未成年人保护等社会组织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已有社会组织728家,社区社会组织达到每万人16个。地方财政每年还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资金专门用于社区的基础建设。每年每个社区都有为民服务专项资金20-30万元、管理服务经费8-15万元用于各项民生服务,无物管老旧小区社区再另外追加50%的为民服务专项资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