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老小區樓道沒人掃,集體的事沒人管?看他們這樣自己管自己,四兩撥千斤

老小區樓道沒人掃,集體的事沒人管?看他們這樣自己管自己,四兩撥千斤

遇到火災,

要用毛巾捂住鼻子低頭迅速撤離;

發生踩踏時,雙手撐起保護胸口;

吃葡萄、果凍嗆到氣管立即這樣做;

心肺復甦正確的步驟是這樣的……

老小区楼道没人扫,集体的事没人管?看他们这样自己管自己,四两拨千斤

“人沒有空氣,一分鐘內就會窒息。今天教的幾招,就是最管用的有關呼吸的急救知識。”7月8日,一場生動有趣的暑期應急救護知識現場教學課在南京市建鄴區文體社區舉行。江蘇省城市應急志願總隊秘書長曹文親自教學,深入淺出的演示和互動,讓孩子和家長們在短時間內學到了一些非常實用的自救知識。

“這幾天中國遊客在泰國普吉島出事,給人們再次敲響防災應急救護的警鐘,居民來反映,說很需要學習自救知識。”南京市惠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王怡雯介紹,這次活動是由居民主動 “出題”,由駐點社會組織和他們一起主導策劃的。如今,這個老小區的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高。

文體社區是建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老年人口占社區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老人帶小孩以及困境家庭兒童很多。小區居民多為低收入群體,沒有物業公司進駐,完全依靠居民自我管理。

這幾年,由政府出資購買社會組織惠仁的專業服務,幫助老小區實現自治,效果非常明顯。

文體社區創新探索設立了10萬元“微基金”,經費怎麼花,居民說了算。社區居民共同商議決定,用居民提案、決議會審核、撥付使用的方式民主協商資金使用。審核通過的提案可獲得“微基金”支持,最高申請金額1萬元。

居民鞠錦霞提議,每兩個月給年滿70、80、90週歲的老人舉辦集體生日會,活動一直延續了四年不間斷。

居民黃誠提議,在每個小區設立公共閱報欄。

老小区楼道没人扫,集体的事没人管?看他们这样自己管自己,四两拨千斤

居民張秀英提交提案,為保潔員等困難家庭子女開設“助學班”,給孩子們開電腦繪畫課外課,帶小朋友外出參觀。

目前,社區已審核通過居民提案27個,共計申請使用資金63528.4元。

老小區治理還有一個共性,就是社區治理參與以老年人為主,年輕人不肯參加。居民“意見多,建議少;需求多,付出少;矛盾多,解決矛盾的手段少”。

其中一個“老大難”就是沒有物業。居民不花錢,沒人定期清掃,常有居民因為樓道髒亂差投訴社區、投訴鄰居,矛盾不斷。而社區在清理後,很快又被居民弄髒。

社會組織進駐後,決定逐戶走訪,製作宣傳海報,設立社區公號“文體e家”等,營造社區樓道衛生自我管理文化。

宣傳到位了,再由社區召開議事會議,形成樓道自管方案。以樓棟單元為單位,只要80%的居民同意,社區就協助這個單元形成自我管理方案。併成立“樓道衛生監督小組”,採取不定時抽查計分,每季度開展一次評比,每個小區前5名的單元樓道榮獲社區“樓道之星”稱號,並給予每戶一定的物質獎勵。

老小区楼道没人扫,集体的事没人管?看他们这样自己管自己,四两拨千斤

文體社區98個單元樓棟都實現了樓道衛生的自我管理,小區環境大為改觀,居民的榮譽感明顯增強,花錢買服務的意識也逐步養成。

老小区楼道没人扫,集体的事没人管?看他们这样自己管自己,四两拨千斤

經過4年的探索,一套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的方法在這個社區落地;自己提想法,自己做決定,自己解矛盾,自己享成果。王怡雯告訴記者,社區選舉了一批議事代表和決議會代表,制定“蘿蔔十三條”議事規則,解決了“想參與、不知如何參與”的問題。如今,這個曾經麻煩多多的老小區真正實現了從“配合政府”到 “當家做主”的意識轉變,真正實現自己管自己,四兩撥千斤。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江蘇有2萬多個城鄉社區,8000萬江蘇人就生活在這一個個“細胞”中。社區能否提供高質量服務,直接決定著城鄉居民能否過上高品質的幸福生活。

以南京市主城區建鄴區為例,該區正在高標準建設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現代化的社區治理也是國際化中心城區的應有之義。2015年,建鄴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該區的現代社區革新之路也開始從基本居委會的1.0時代、“一委一居一辦一站”的2.0時代、剝離街道經濟職能的3.0時代,正式跨入現代社區4.0時代。

為讓社區有錢辦事,有人辦事,讓服務真正“沉”下去,地方政府每年投入600萬元用於購買養老、未成年人保護等社會組織服務。截至目前,全區已有社會組織728家,社區社會組織達到每萬人16個。地方財政每年還安排不少於2000萬元的資金專門用於社區的基礎建設。每年每個社區都有為民服務專項資金20-30萬元、管理服務經費8-15萬元用於各項民生服務,無物管老舊小區社區再另外追加50%的為民服務專項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