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他是春秋時期小霸王,被毛主席評價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世界盃)

春秋時期,雖然不如戰國那麼刺激,兼併那麼激烈,但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一直以來我們只知道春秋五霸稱霸中原,卻不知道在他們之前還有一個春秋三小霸。

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其中鄭莊公是春秋三小霸之首。,這個霸主可不得了。當年毛澤東曾說:“春秋時候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歷史上名號響噹噹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不過被毛澤東用“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一筆帶過,而名號一般的鄭莊公,卻能出人意料的成為毛澤東眼裡的“厲害”人物,讓人匪夷所思。下面就讓我們瞭解一下他吧!

他是春秋時期小霸王,被毛主席評價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世界盃)

偉大領袖毛主席

鄭莊公一生功業輝煌。他在位期間,分別擊敗過周、虢、衛、蔡、陳聯軍及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御燕、侵陳,大勝之;伐許、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戰必勝,可謂戰績顯赫。先不說這些戰績,毛主席最佩服的是他的天才外交政策:滅掉宋國,別國拍手叫好。大敗周天子,周天子感激涕零。做事能忍,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共同的利益。可以說鄭莊公是智商與情商兼備的人才。

他是春秋時期小霸王,被毛主席評價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世界盃)

春秋第一霸 鄭莊公

第一,鄭莊公雄心壯志,他為發展鄭國制定了詳細的計劃,他的計劃裡擴張的第一步就是滅掉宋國。為了實現對於宋國的軍事勝利,鄭莊公實行了以下的戰略方針:第一,和齊、魯建立穩定的同盟關係。齊、魯處在宋國的東北部,建立了和齊、魯的同盟關係,就形成了對宋的牽制和包圍,他幾次和齊、魯二君約會,在攻取宋國的郜、防二邑後將其送給魯國,都是為了鞏固三國的同盟關係。(戰國時秦國的遠交近攻可以說是完美複製啊)第二,假借王命伐宋,號召列國。(這樣既能號召別國,又能達到目的,滅掉宋國後,別國認為鄭國在為天子著想,還能提升鄭國的威望,可以說是一石三鳥之計)。於是莊公宣稱宋公久缺朝貢,自己以卿士的身份,承王命率兵討伐。鄭國通過這種方式糾合了更多的國家,又形成了對宋國的輿論壓力,事後還對不追隨出兵的許、鄖小國以“抗命”的罪名予以教訓,幾乎滅掉許國。

他是春秋時期小霸王,被毛主席評價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世界盃)

琅琊榜(帝王胡歌)

第二,周桓王一心想恢復周天子對天下的統治地位,極力打壓當時的強國鄭國,這引起鄭莊公的不滿。桓王先削弱後免去了莊公王室卿士之位;鄭莊公也搶先割收了周室之麥;結果雙方最終兵戎相見。前707年,周桓王統周軍及陳國、蔡國、虢國、衛國四國部隊討伐鄭國。結果聯軍大敗,周天子受傷。戰後,鄭莊公為了表示尊王,還特派大夫祭仲去慰問受傷的周桓王及其左右隨從。弄的周天子都不好意思了。(自己先發動戰爭,本來就是自己的過錯,戰敗後,讓戰勝國來慰問,實在是羞愧)。從此以後,周天子再也沒有理由滅掉鄭國了。鄭莊公說:打擊王室是為了抵制王室對自己的限制,是為了向列國示威;親近王室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卿士身份,或保持自己對若干國家的號召力,我們要保持平衡。(曹操,你說當年你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不是學的鄭莊公)

他是春秋時期小霸王,被毛主席評價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世界盃)

諸侯爭霸

第三,公元前719年,宋國糾集了包括衛、陳、蔡、燕、魯在內的多國聯軍,先後兩次圍攻鄭國。在這種情況下,鄭莊公冷靜沉著、毫不屈服。他一方面在軍事上加強防禦,頑強抗敵;另一方面在外交上處理好與列國的關係,不計前嫌,化敵為友,儘可能聯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比如,陳國雖曾與宋國一起侵鄭,但鄭莊公在擊敗陳師之後主動與陳和好。魯國曾在伐鄭之役中出兵援宋,但鄭莊公並未因此忌恨於魯,而是主動向魯示好求和,直至結為同盟。(在國家大義面前,不計前嫌。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共同的利益)。

他是春秋時期小霸王,被毛主席評價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世界盃)

春秋鄭國(很小但很強)

鄭莊公春秋初期可以算是“四方是維,稱霸諸侯”。當時的強國齊國也跟著鄭莊公東征西討,和小弟一樣。當時鄭莊公打完勝仗之後舉行了一次隆重的慶祝會,他自信十足地問大臣:“寡人賴天地祖宗之靈,諸卿之力,戰則必勝,威加上公,於古之方伯如何?”方伯,即一方之長,是古代諸侯中的領袖之稱。莊公此語,吐露了他的志向,表達了一生事業的追求目標,可以說鄭莊公是開春秋霸主之先河。

鄭國處於周圍強國的中間地段,鄭莊公死後,由於沒有了這麼厲害的君王的統領,鄭國漸漸地消失在周圍強國的擴張之中。從這也能側面看出鄭莊公的厲害。

下一章我們討論一下,當初瓜分晉國的明明是四個國家,怎麼最後卻只剩下了韓趙魏三國了?大家可以關注我期待下次更新。

大家有什麼不同見解可以關注並私信我,我一定認真解答。也可以在下面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