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親子關係真相如何?六條潛規則令你目瞪口呆


進門前請自動切換到紳士模式,那雙天真無邪的眼睛,時刻盯著你,你無處可逃。


自從建了寶媽群,每隔幾天就會掀起一次吐槽高潮,寶媽們一邊得意曬娃,一邊苦大仇深。

的確,養育兒女的繁雜和對人的折磨,超過任何職業;對參與人素質能力要求,比任何高頂級比賽更加高難;養育孩子的最後收益,卻不能像大項目那樣損益清楚明白,一目瞭然。

養育孩子這件事,到底是物種繁衍的動物性所驅,還是人類發展的必然使命?

是傳統觀念的沿襲,還是性價比衡量後的選擇?

讓我們看看親子關係裡面的水有多深,6條潛規則,你知道多少。

親子關係真相如何?六條潛規則令你目瞪口呆

潛規則一,不陪伴,等於零。

龍應臺說,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這個時期,在孩子眼裡,父母是天,是地,是一切的神話。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服帖和愛,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以生命相托付”。可是,我們很多父母卻辜負了孩子,把他看做孩子只知吃喝拉撒的小動物,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刻缺席。

12歲後,孩子有了自主意識,父母的影響力和操控力斷崖式下跌:

跟父母不親,跟養育人很親;

對父母的教育充耳不聞;

負性情緒上來,不再是娃娃時期的哭鬧打滾,而是動輒出走,罷課,跳樓,甚至弒親……

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於事。

唉!早幹嘛去了。

潛規則二,想當老子先當孫子

某上市公司高管,事業風生水起,夫妻恩愛甜蜜。唯有三歲的兒子晚上不睡,早晨不起,飯點不吃,每天洗漱就是一場仗。道理講了,規則定了,懲罰也施行了,就是跟你對著幹。恨意上來,真想扒下褲子,打他個破開肉綻。

諮詢專家,答曰:“不要把職場上的威嚴冷峻帶到家裡。你要學會與孩子共情。”高管明白了,一邊勞心勞力賺下不菲的家產,供他滋潤生活,購買學區房和各種班,一邊孫子樣取悅他,往他心裡說話做事,憑什麼呀?

共情是親子間親密關係的心理基礎,是解決親子問題的金鑰匙。

共情不一定能解決所有親子之間的問題,

但親子之間的所有問題,一定是共情不夠。

不會共情,孩子就不認為你跟他是一夥的,就不聽你的。所以一邊當金主,一邊當孫子,不認頭都不行。

親子關係真相如何?六條潛規則令你目瞪口呆

潛規則三,回家自動切換到紳士模式。

在外面看老闆臉色,奴才般伺候客戶,加班成家常飯。焦慮,緊張,鬱悶。可算回到家了,抽個小煙,打個遊戲,睡個懶覺,說句髒話,愛誰誰。

No!有了孩子就不行了。還得盤著夾著,做出一副文明禮貌,好學上進,舉案齊眉,溫柔典雅的樣子。因為地球人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終身老師。孩子是看著家長的背影長大的。進門前請自動切換到紳士模式,那雙天真無邪的眼睛,時刻盯著你,你無處可逃。

潛規則四,好的關係勝過好的教育。有些家長急火火讀書報班拜大神,希圖尋找到教育孩子的絕配良方。No! 心理學原理表明,孩子在大腦沒有發育完全之前,他們更多的是按照感受和情緒行事。當孩子感受到你的善意,才會放下戒備和敵對,對你打開心門,你的教育才有效。

著名歌唱家朱明瑛在接受採訪時說:“有一個觀念讓我獲益匪淺。就是要和孩子建立好的關係。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彼此信賴,尊重,欣賞的關係。”

潛規則五,父精母血+嘔心瀝血不等於孩子屬於你。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唯獨親子之愛,是以分離為最終目的。並且在童年養育期間,就要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和行為,否則,父母就是“邊界不清”,“過度干預”,養成的孩子要麼是巨嬰媽寶,要麼碌碌無為啃老。別想不開,該陪伴時,用心陪伴。該放手時毫不猶豫。拉拉扯扯,纏夾不清,只會害了孩子,自己徒傷悲。

親子關係真相如何?六條潛規則令你目瞪口呆

潛規則六,原生家庭的和解與改觀。我們都在原生家庭裡面經歷過忽略,粗糲與不堪,我們的缺陷裡面帶著原生家庭的印記。甚至當我們控制不住對孩子應激反應時,重複的都是原生家庭的原創絕版。

為人父母后的覺察,讓我們學著與原生家庭和解,寬宥以往。但我們也深深認識到,一定要加強修為,讓一個清明,豁達,智慧的自己,主導建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庭,並且以美滿幸福的原生家庭的形式,饋贈給我們的下一代。

有人說,父母不經培訓自然上崗,太可怕了

在愛的燭照下,在責任的驅使下,家長們自我加壓,以孩子的健康成長,向命運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有人說,如今養兒不防老,還費勁吧啦做這個父母幹什麼?

在愛的輝映下,在生命感召下,家長們甘於付出,只為見證生命的美好,只為陪孩子走一段人生路;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太難養了。拿這份投入住皇家養老院綽綽有餘。

用赤子之心,在陪伴孩子的同時,重歷童年,讓生命的曙光,重新照臨自己心田;

有人說,有了孩子女人成了鐵漢子,男人成了暖心奶爸,太苦了。

為人父母過程中,我們潛心學習,不斷提升,一步步修煉成為有擔當,有智慧,有耐心,有能力的人。

親子關係真相如何?六條潛規則令你目瞪口呆

感謝孩子,選我們當做父母,以生命相托付。

感謝自己,選擇了為人父母這一艱鉅光榮使命,自己的生命從此煥發出經久不息的能量和美麗。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