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書寫生活的旅途

書寫生活的旅途

生活,被一日日過。被寫成書的生活,總有萬般模樣。讀一本關於生活的書,是日常生活的調劑,也是為生活增添一種可能性,說不準書中人物的昨日就是某位讀者的明天。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近期出版了一系列與“生活”有關的書。歐文·斯通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傳記寫作,為生前並不如意,死後受人追捧的畫家梵高作傳。任曉雯以曲折的故事,展現普通人面對麻煩時的困窘,也讓讀者相信,生活總歸要繼續下去。餘華在書中發問,當社會面目全非,當夢想失去平衡,人們還能認識自己嗎?艾麗絲·門羅用細膩文筆講述並不陌生的生活故事,看“善意”對生活起到的神奇作用。

不管是雜文、小說,還是傳記,生活給予人們書寫的靈感和素材。人們喜歡閱讀這些書,也因為這些作家對語言的駕馭能力,賦予生活更為真切的樣子。

《渴望生活》

梵高的一生

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一生令無數人慨嘆。好在現在,人們或懂得欣賞,或單純覺得好看,已經少有人下“梵高作畫是在浪費顏料”這樣的判斷。

書寫生活的旅途

《渴望生活》的作者歐文·斯通(1903-1989年)是一位美國傳記作家,他一生創作了25部傳記小說,作品在歐美各國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渴望生活》是歐文·斯通的成名作,很多鍾情於文學藝術的年輕人將這本書視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從中汲取著藝術創作的勇氣與靈感。

歐文·斯通認為,能打動讀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輝煌,而是他們追求和探索的過程。全書梳理出梵高的生活軌跡,他生前的書信成為重要的資料。讀梵高傳記的過程,就是感受梵高靈魂的過程。他的生活細節,常撼動人心。

如今,這部作品被譯成80餘種文字,發行數千萬冊,感動億萬讀者。被譽為“傳記小說之父”的斯通先生於1989年過世,他當年主動提出要把他的全部傳記小說作品交由北京出版社獨家翻譯出版的願望,終於在1999年實現,近年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再版。梵高在人生的磨難中擺脫了傳統的桎梏而化入永恆的美麗靈魂,吸引了一代代讀者。《渴望生活》也許會因此而有幸成為一部可以傳之久遠的書。

《生活,如此而已》

被荒廢的青春

作家任曉雯日前推出新作《生活,如此而已》,這是時隔7年,繼《島上》《我們》之後,她重新執筆書寫的長篇小說。

《生活,如此而已》講述了一個另類的成長故事。幼年因父母離異,主人公蔣書看盡世態炎涼。青春期的蔣書深感孤寂,渴望溫暖與慰藉。大學時,畢業後,蔣書遇到的麻煩事更是讓她反覆陷進一籌莫展的境地。

這個女孩以及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總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大概是因為蔣書的塑造源於任曉雯遇見的一個胖女孩。“冬天的北京街頭,兩隻紅腫的凍手,捽一副煎餅果子。邊走,邊吃,邊哭。餅渣窸窣,落進羽絨服袖口。她留我一鼻子蔥花氣,和若干琢磨不清的感觸。”於是,兩年後,有了這部小說。

書寫生活的旅途

任曉雯寫《生活,如此而已》時所用的文字精細綿密雅緻。細節的精確與情緒的控制,顯示了一種與作者年齡不相稱的成熟與從容。在這種文字的背後,讀者能夠從主人公曲折的成長之路中,提煉出女性尤其要自立自強等積極思想,以及網絡時代的年輕人如何處理情感問題等啟示。

《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

看見變遷中的國家

餘華在生活中一定是個已經活明白的人,否則他怎能寫出複雜的生活面貌?《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是他自2003年以來的一部雜文集。十年來他走遍世界,以亦莊亦諧的筆鋒,將觀察深掘出的社會、時事、文化等現象一一記錄,如庖丁解牛般剖析,洞見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社會固有病灶,並對所生活的時代進行了由外而內的深刻反省,呈現出一個崛起、變遷中的中國。

書中有一段關於文學的力量的敘述,令人印象深刻。餘華在書中寫道:“如果文學裡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那就是讓我們在屬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環境的作品裡讀到屬於自己的感受。文學就是這樣的美妙,某一個段落、某一個意象、某一個比喻和某一個對話等,都會激活閱讀者被記憶封鎖的某一段往事,然後將它永久保存到記憶的‘文檔’和‘圖片’裡。同樣的道理,閱讀文學作品不僅可以激活某個時期的某個經歷,也會激活更多時期的更多經歷。而且,一個閱讀還可以激活更多的閱讀,喚醒過去閱讀裡的種種體驗,這時候閱讀就會誕生另外一個世界,出現另外一條人生道路。這就是文學帶給我們的想象力的長度。”讀來尤為經典。

書寫生活的旅途

回顧餘華的主要作品《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他的筆端總是可以從文學延伸到更遠的地方,戲謔的文字讓碌碌生活的人看見生活表層之下的種種面貌,進而戳穿生活的表象。正如餘華所說:“這就是我的寫作,從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出發,經過政治、歷史、經濟、社會、體育、文化、情感、慾望、隱私等等,然後再回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親愛的生活》

不按套路發生的事情

《親愛的生活》是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麗絲·門羅在獲獎前夕的作品。有人說,正是這部別緻而富有深意的小說,打動了諾獎評委會。全書講述了別離與開始、意外與危險、離家與返鄉的故事,故事中有歷史的投射、自傳性的素材、令人印象深刻的情境、偶爾的懷舊和愉悅的諷喻。當一個個故事或急或緩地展開,胸腔會被無法言說的細膩感受填滿。

書寫生活的旅途

這本書被認為是門羅最豐富、最完美、最具個性的“集大成之作”,行文間充滿智慧。在生活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會像人們希望的那樣發生。但到最後,這些都不要緊。人們若一直以善意對待生活,生活終將以善意回饋你我。這個世界總能獲得人們的原諒。

艾麗絲·門羅曾說過,希望讀者從《親愛的生活》開始讀她的小說。想必連她自己也認為,這是目前為止最具門羅個性的作品。這本書如一個精彩的禮物,提醒著我們門羅為什麼可以青史留名。

文 / 劉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