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踩雷投資人親述:從抱團維權到放棄,自己的錢該怎麼拿回?

六月以來,網貸圈暴雷的平臺越來越多,就在最近自稱央企、高額返現的唐小僧也崩了。而在當下,更多的平臺則傾向於選擇清盤,但兌付方案長且無保障,讓投資人驚呼“中了套路”。

在前期的憤怒、不安到後期的麻木無所謂,“佛系”討債的不良現象成了很多在監管中被“拖垮”的平臺心安理得清盤或跑路的理由,而投資人則表示,不是不想拿回本金,只是錢進了“老鼠洞”,很難再掏出來。

清盤平臺動輒36期(3年)的兌付期限令投資人無法接受,但維權道路也是漫長而艱辛的。筆者接觸過很多投資人,從剛開始的“鬥志昂揚”到最後“洩了氣的皮球”,這其中的坎坷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打碎的牙帶著血嚥進了肚子。

  • 從抱團維權到逐漸放棄:投資人“討債”保衛戰不好打

冷超(化名)是筆者見過很能聊的一位投資人。他在四川有一家自己的火鍋店,店面不大但是生意紅火,5、6年的店面經營下來有了一筆積蓄,2015年跟著朋友進了網貸行業。在當時,網貸行業還未被嚴監管,很多平臺的“羊毛”非常可觀,短時間嚐到甜頭的冷超便一發不可收拾,轉移戶頭上的大半資金一頭扎進了網貸平臺。

但是好景不長,因為盲目投資,從不對投資平臺的背景做調查,冷超“踩雷”了——一家上線不到半年的平臺突然失聯,他和幾位投資人按照該網站給出的辦公地址找了過去,才發現自己投資了5萬本金的平臺宛如小作坊,門上掛著臨時做的牌子“XX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大門緊閉,從門縫隱約望見屋內亂糟糟的,桌椅雜亂擺著,地上鋪滿文件紙,像是不久前遭過賊,門口看門大爺說,這間屋子房東欠了錢,搬走好幾天了,之前像是個搞金融的騙子公司。冷超和同伴心裡頓時涼了半截,最後決定報警。但是由於沒有足夠的證據(借款合同、資金流水不全面不能作為證據)等多方面原因,警方沒有立案。

這次他“痛定思痛”,立刻撤出其他平臺在投資金,做了很多功課,在2016年又回到了網貸行業。這次他選擇了有銀行存管的國誠金融。然而當年的9月份,受國陽財富1.9億元兌付危機影響,國誠金融陷入擠兌風波,有了前車之鑑的冷超,立刻撤回在投資金,但為時已晚,在國誠金融此次大面積逾期事件中,冷超成了“犧牲者”,平臺之後以本金打折的方式將投資人賬戶清盤(3折、5折、8折不等)令他十分抗拒,而在之後長達半年和投資人抱團維權過程中,他終於精疲力盡,再次選擇放棄。

這之後,冷超投資的拉拉財富、雅堂金融、善林金融、巨如意、沃時貸均沒有善終。他跟其他投資人一樣,在平臺所在辦公樓試圖堵人,搭帳篷吃泡麵守著公司大門,以為抓住了平臺負責人就能拿回自己的資金。他也報過案,求助過警方和經偵,但是結果無非是兩個:不了了之或是平臺實控人被抓,立案、開庭審理到宣判,漫漫長路他早已疲累。

他跟筆者講述自己的這些經歷時,已經很平靜,當筆者詢問他,沃時貸已經在5月底兌付了一期回款,有沒有收到?他表示,沒去看了,投資出去的錢能回來就是幸運不能回來就當倒黴了。當筆者提示他,沃時貸的其他投資人說,需要登錄自己的投資賬戶簽訂相關協議才能拿到回款,他也表現出不是很在意的樣子,但是卻補充說,經歷了這些“劫難”,頭髮白了很多,但是日子還得過,火鍋店的生意得照應著。

在過了幾天之後,冷超找到筆者,說自己抽空去簽了沃時貸的還款協議,已經收到了1/36的兌付款,但他仍然很消極,沒有去維權,彷彿投資的不是自己的資金。

在筆者看來,冷超只是很多踩過雷的投資人的縮影。從對平臺抱有希望到失望報警再到最後疲累而放棄,這就像一場漫長的心理戰術,最終敗下陣來的多數是投資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這種心理在當下複雜的很容易被相關平臺利用,“跟風”清盤或成為不好的發展趨勢。

  • “是我的錢當然要討回,不論過程艱辛,時間太長”有投資人始終不放棄

凡事都有對立面,王司傑(化名)就站在冷超的對立面。王司傑跟筆者坦誠自己是個“有故事”的人,在高聳的寫字樓裡做了幾年白領覺得特沒勁,辭職“下海”,做過餐飲生意,做過網紅小吃,什麼來錢學什麼(合法的)。他2015年9月才接觸到網貸投資,因為在股市沉浮過幾年,有一定的風險識別意識,相比冷超,他要理智一些。

在擬要投資的平臺中,股東背景、平臺資歷、歷史信息、發展軌跡是否符合當前政策等,他都會仔細翻查資料,但是再縝密的思維也有一時疏,偶爾也會抵不住誘惑跟風投資,覺得“韭菜”不會是自己。

王司傑重倉的12家平臺中,暗埋過幾個雷,他踩到了,包括早前爆雷的E租寶,到之後的快鹿、好好理財。78萬的本金眼看是打水漂了,但是他並不這麼認為——是自己的錢,憑什麼就不能拿回來?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態,他覺得要“死磕”到底。

在E租寶案爆發那會兒,他很快按捺住自己的憤怒和震驚,多方求證消息的真實性,在確定E租寶真的被“端了”之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了維權組織,並蒐集齊了證據向當地警方報案。從2016年12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到2017年9月法院公開宣判,再到2017年11月二審公開宣判,這近一年的等待長得像一個世紀,但惡徒被繩之以法,資金在逐步清退,這樣的結局之於王司傑再好不過。他表示,自己還在等待E租寶的清退款,雖然全款拿回幾乎無望,但是自己拿起法律武器捍衛到自己的權益,結果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而談起近期“踩雷”的好好理財,王司傑表示,很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早前查過好好理財的國資背景,覺察出哪裡不對,本想等5月下旬投資項目到期就遠離這家平臺,沒想到對方動作如此“快”。他說起,在好好理財的第一個兌付方案出來時,自己“耿直”了一把,與平臺周旋了幾個回合。

他公然在好好理財的客戶群裡提出要平臺負責人出面和投資人簽訂協議,保證按時還款,結果被群主踢出了群;去平臺辦公樓找過人,雖然被敷衍了但也全程被他錄音了。他說到,自己目前加了5個維權群,積極號召其他投資人保存好手上的證據,此種情況下,很難說不會鬧到“魚死網破”的地步,但是他強調,現在不會去報警,平臺在6月13日出了新的清盤計劃,這次擔保方也出面了,而且兌付期限也從之前的三年縮到兩年,似乎還能看到黎明的曙光,再等等,還或許不是一盤死局。他似乎胸有成竹。

冷超和王司傑是筆者在調查沃時貸和好好理財兌付進展時認識的兩位投資人,他們像是眾多投資人的縮影但也不盡是。冷超說自己已經不再投網貸了,轉戰幣圈,等備案後再回來看看。而在交談中筆者發現他甚至不清楚網貸行業已經有幾家平臺在美股掛牌上市了,雖然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幾年,但似乎還是停留在表面。

王司傑卻說,網貸還是很有“搞頭”的,只要國家不“一劍封喉”,未來不見得會糟糕,即便踩雷過對無良平臺很是不解,但這也不失是一個經歷,不論股市或是其他,有投資的地方就有虧損,小投怡情,不要指望發家致富,能跑得貨幣通脹,就是大贏家了。

延伸閱讀:

網貸投資人親述:我們是怎樣踩上了這些雷的

願意將曾經令自己痛苦的踩雷故事分享出來並非易事,但同時也只有敢於直面曾經的失敗,才更有希望獲取未來的成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真實的踩雷故事:

高返雷吉匯金融給我深深的上了一課

我的第一次踩雷是吉匯金融,投之前就簡單的瞭解了下平臺,看到網站展示了“網貸互聯-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優秀成員單位”、“2016年度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優秀示範企業”、“互聯網金融行業實名網站認證”、“可信網站 中網認證”、“ICP網站徵信證書”、“品牌寶企業信譽評級證書-實名認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等影像資料,同時不斷聲稱其為國資入股,所以就相信了平臺。

回款後選擇了繼續投資,平臺又是國資又是存管使我相信了平臺,最重要的就是高返現徹底把我給迷住了。直到4月28號到期日沒有回款,當然心裡就咯噔一下,可能要出問題,詢問客服,給出的答案是對接存管系統,數據異常導致還款延誤。使我相信了一次。

29號客服還是這麼回覆,這時我就確定了吉匯已經雷了,只是不知道是資金問題還是別的問題,30號的時候平臺大戶就已經到了合肥,這時我才知道老闆跑路了,錢是不好要了。因為這段時間比較忙,請假請不下來,就沒到現場去報案。

這次踩雷的主要原因就是迷了心智,看中了推手高返現,還有後來的平臺返現,1萬能返到將近600。只看了返現沒有想到本金會回不來。原本以為這是平臺做的活動,誰知這是老闆跑路前的圈錢。

閉眼亂投的結果就是踏上漫漫維權路

剛接觸網貸是去年9月份,無意中在自己小區門口開了個叫“元泰金服”的門店,進去看了下,原來是關於理財的,裡面的業務員很是熱情,說現在要賺錢就靠互聯網金融,銀行的利息是越存越虧,想想也是,自己2萬元錢存了一年只有300多,看到這裡的利息比銀行高好多,不覺有點心動。

晚上我在電腦上關注各種平臺,網上平臺好多啊,密密麻麻的不知選哪個,看到在第三方排名最靠前的互聯網巨頭陸金所,我就決定先在這裡試試水,放了幾千在靈活寶裡,看著每天在漲的利息我欣喜若狂,後來陸續選了幾個平臺,都很順利的回款了。後來漸漸發現,有好幾個QQ群裡做單可以返現,天啊,我一個小白簡直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原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啊,投資還有返現,有這等好事?

於是我加入了一個叫“穩健羊毛返現群”,裡面的群主說自己2年內沒有踩過雷,他推的平臺閉眼上,於是利益的慾望膨脹了,10月份開始就在這個群裡做單,E周行、房金網、多彩雲、君享金融、51快影、穩銀在線、恆貸網、同江金融等,挺不錯的,做了10來個平臺單單返現就3000多了。

因為自己對網貸一點都不瞭解,想想推手和渠道接近,比較瞭解內部情況,索性就全聽他的吧,每次做單都讓他定,他說做哪個我就做哪個,到了12月份,因為家裡有事只留了5萬在網貸,群主建議我投資珠寶E貸和理財團,說這兩個平臺實力很強,下面門店也多,錢燒都燒不完,完全可以安全過冬,那就上唄。

然後到了一月份,這兩個平臺先後出現逾期,我前面投資過的平臺也陸續跑路和炸飛,當時的心情真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嚇得是魂飛魄散,到現在還是心有餘悸,於是加入了各種維權群,到處打印資料維權,因為兩個平臺都在北京,路太遠,踩雷又瞞著家人,有個維權群讓我們每人交100元資料費,我們都紛紛上交,心想只要早點立案交點錢也值得。

結果是交了資料交了錢後卻了無音訊,當時的那種恐慌和無奈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現在想想還是後怕,要不是當時家裡等錢用,我還不是炸的雞飛蛋打啊,辛虧前面的幾個跑得快,同江金融是出來第二天炸飛的。

總結:新人要以投資穩健平臺為主,不要追求高收益,多學習網貸知識,投資平臺前應該多收集信息,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跟風,經過這次血的教訓,在以後的投資生涯裡我會調整自己的策略,一定要以穩健平臺為主,投機是萬萬不能的,對於有些平臺的正常活動可以適當考慮,拒絕無腦跟風。

老司機帶錯路,來財街讓我本金盡失

我是從16年1月開始投資P2P的,在8月份的時候,在一個老司機的帶領下,走上了打新之路,通過不斷註冊投資新平臺,獲取新手福利的辦法,來提高投資收益。也跟著很多老投資人,學習自己看平臺,其中一個人的經驗就是,成立1年以上的平臺,跑路的幾率比成立1年以下的平臺要小,更安全,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來財街也是他推薦的平臺之一,成立於14年,是上海市互金協會的會員單位,在16年12月份的時候,還有一個A輪的融資,在第三方上的各種指數也不算低,說是二線低風險平臺了,老投資人的推薦+各種利好消息和增信措施,讓我覺得這個平臺還可以,我還加了這個平臺的客戶群,客服很熱情耐心(和客服私聊,客服不是愛理不理的那種,有問必答,不光是工作問題,私人的問題也聊,給我的感覺就像朋友那樣),群裡的人聊天也很活躍,沒人擔心平臺會跑路。

我自己也查了一下工商信息,12月份更換法人的消息我也是看到了,但是當時不懂法人更換帶來的影響,沒有意識到這是跑路的先兆。當時還看到一個感覺有點怪怪的地方,A輪融資的投資方之一,金戈資本,成立於16年2月,地址在上海市金山區的朱涇鎮(金山是上海的郊區,從市區過去要坐高速大巴,朱涇是金山下面的鎮,從區中心到朱涇,公交車也要坐1個多小時的,類似於北京的延慶這種地方),只投資了來財街一家,感覺有點量身定做的。

在我看來搞金融的公司怎麼會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呢,我問了一下其他的投資群裡的人,群裡的人說公司註冊地址是隨意的,哪裡有優惠政策就註冊到哪裡,這個解釋打消了我的疑慮,加上我從其他方面看的信息,我在1/5號的時候,在這個平臺投資了11000元,然後每天就在官群裡面和其他投資人們一起聊天。

平臺的跑路其實很突然,在我投資之後,平臺不斷出現利好消息,關於開始對接銀行存管的,關於尋找新的有實力的股東什麼的,官群裡的投資人都很鼓舞,覺得平臺很安全。1月18號的下午15點,很多人在群裡問上午的提現為什麼沒到,平臺是每天處理2次提現的,13點前的,13點會處理,一般都會在一小時內到賬的。

客服一開始在安撫大家,說會去詢問下財務的,看看是怎麼回事,過了會告訴我們財務在處理中,請大家稍等,因為之前沒有出現過提現不到賬的情況,大家就相信了,繼續等待。到了16點的時候,還是沒有到賬,群裡就吵起來了,客服也不說話了,場面很混亂了。

到了接近17點的時候,平臺突然出了一個公告,告知因有國企要入股,需要清點平臺的債權,所以平臺從1月19號開始放假,到2月11號開始重新上班,還留了法人代表的手機作為緊急聯絡電話。

公告一出,官群譁然了,有當地的投資人在一小時內趕到了現場,已經是人去樓空了,有人打了公告裡面留下的法人代表電話,對方說19號會有人去公司上班的,平臺並沒有跑路。但是19號公司並沒有開門,投資人代表於19號下午去了當地經偵部門報案,目前尚無任何回款的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