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小米迴歸A股:一場盛宴的前菜還是又一次殺戮的開始?

郭臺銘的運氣不錯,聽說臺灣人比較講究風水,工業富聯的上市想必找高人算過,6月8日甫一上市便大漲44%,當仁不讓地坐上了A股科技股龍頭寶座,總市值直逼4000億關口。

富士康的一眾高管站在鎂光燈下,笑靨如花,他們的身價正隨大屏幕上的紅色數字一起跳動。

如果晚幾個小時,這很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小米迴歸A股:一場盛宴的前菜還是又一次殺戮的開始?

當天亞洲股市閉市後,日經新聞發佈報道稱,蘋果已通知供應商將今年新手機所用零件縮減兩成,從原來的一億部手機規模降至8000萬部。受此消息影響,全球一些蘋果供應商在隨後開盤的歐美股市上股價大跌。

而蘋果正是富士康的主要客戶之一,在五大客戶中預計居於前1-2名位置。

為了成功上市,富士康為自己標上了“工業互聯網”、“工業4.0”、“智能製造”、“5G”、“物聯網”等一系列熱門標籤,但扒開皇帝的新裝,工業富聯只是一家規模宏大的代工廠而已。

“發行人主要從事各類電子設備產品的設計、研發、製造與銷售業務,依託於工業互聯網為全球知名客戶提供智能製造和科技服務解決方案。”在招股書中,工業富聯說得隱諱但誠實。

小米迴歸A股:一場盛宴的前菜還是又一次殺戮的開始?

蘋果對訂單的大幅調整,對於富士康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或許仍然擋不住接下來的漲停板架勢,但至少能讓那些還沉浸在對工業互聯網和獨角獸嚮往中的投資者能夠稍稍冷靜一點。

今年以來,由於CDR的落地,公眾對新經濟、獨角獸表現出狂熱的追捧。除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網易等5家已在境外上市且符合試點條件紅籌企業外,螞蟻金服、滴滴等逾20家尚未上市、估值超200億元的公司也在蠢蠢欲動。

但是,不是每一頭看起來像獨角獸的傢伙都是獨角獸。

小米迴歸A股:一場盛宴的前菜還是又一次殺戮的開始?

2013年,美國著名Cowboy Venture投資人Aileen Lee將私募和公開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稱為“獨角獸”。在投資界,大家對成長性、利潤率這些基本指標均心知肚明,她並沒有提及。

這個概念傳到國內後,創業者及相關利益方往往只強調估值這個單一指標,卻有意無意忽略其他因素。事實是,離開成長性與利潤率這些關鍵指標,空談估值完全是耍流氓。

如果對照獨角獸的應有之義,富士康跟這個概念不沾邊。

小米迴歸A股:一場盛宴的前菜還是又一次殺戮的開始?

據工業富聯招股書,2015年度、2016 年度及2017 年度發行人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0.50%、10.65%和10.14%。最新發布的今年一季度財報則顯示,2018年Q1實現營收776.95億元,同比增長近20%,而淨利潤同比僅增長4.5%。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幅約6.8-13.1%,淨利潤預計同比增幅則為0.9-5.1%。

“發行人的綜合毛利率保持相對穩定,”這意味著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相當長時間,工業富聯的盈利不會為投資者帶來驚喜,或者說,投資者更應該祈禱這個毛利率不要下滑才是。

小米迴歸A股:一場盛宴的前菜還是又一次殺戮的開始?

第一家急不可耐地提交在國內發行存託憑證並上市申請的小米手機同樣稱不上是真正的獨角獸。雖然雷軍竭力為小米編織一個“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一家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的謊言,但在枯燥的數字面前,這個謊撒得一點兒也不漂亮。

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創造的營收在其總收入中比重為8.6%,過去三年平均佔比則為7.7%,且尚未形成規模,增速已驟降,而硬件總營收佔比則超過九成,毛利率最高不超過8.7%,請注意,不是淨利潤率,這些硬件產品大多是平均單價為881元的低端廉價手機。

從估值上看,小米確實達到幾十個十億美元的量級,在過去的8年時間裡完成了9輪融資,總金融超過15億美元,但這並不意味著雷軍取得了業務上的成功。

小米迴歸A股:一場盛宴的前菜還是又一次殺戮的開始?

長江商學院會計學教授薛雲奎認為,小米是一家實業成功綁架資本的經典案例,之前九輪融資的投資人大部分融資早已化為“灰燼”,在找到接盤俠之前,他們必須無條件陪著這家企業往前走,不然就得面對血本無歸的命運。所以,這些投資者不是認同雷軍而心甘情願陪跑,而是完全出於無從選擇。

現在,我們的A股或許正是雷軍和他的豪華投資者團隊期盼的那個英雄。

獨角獸的到來,可能是一場盛宴的開始,人們可以分享到一些優質資產的投資機會,不過,也有不少公司試圖魚目混珠,在這個泥沙俱下的時代,投資者應該借一雙慧眼,準確分辨出真正的獨角獸。否則,360的故事將反覆上演,那就成了一次新的殺戮的開始。


【互聯網沉浮錄】是一個鮮活的深度商業分析陣地,如果喜歡,請關注、轉發、點贊、收藏或參與討論,思想的火花總在碰撞中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