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美國再次“退群”彰顯美外交政策的顛覆

美國再次“退群”彰顯美外交政策的顛覆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莉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莉19日在美國國務院宣佈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稱該機構“偽善自私,愚弄人權”。國務卿邁克·蓬佩奧站在她身側,指責該機構“無恥偽善”,保護的是那些壓制人權的國家,已是“進步與變革的阻礙”。

這一“退出”動作本身並不令人意外。自特朗普2017年初上臺伊始,美國政府反覆威脅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稱如不改革美將退出。既往一年多,黑莉本人多次斥責,“人權理事會通過針對以色列的70多項協議,針對伊朗的僅7項,這兩國人權記錄天差地別。” 19日的正式退出是對此前威脅的兌現。

美國再次“退群”彰顯美外交政策的顛覆

美國“價值觀外交”邊緣化

這一動作背後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思路,以及這一思路折射的美國處境令人深思。在退出人權理事會問題上,特朗普政府斥其“無法有效保護人權”、持有政治偏見、且相關成員國人權狀況堪憂,當然僅是表象。深層次原因在於特朗普時期美國政府的執政思路突出特徵之一即是將所謂“價值觀外交”邊緣化。

2017年5月3日,特朗普上臺後的首任國務卿蒂勒森對美國國務院全體工作人員發表講話時就已明確表達將價值觀外交邊緣化、注重實利的務實主義信條。他說:“儘管自由、人權、尊嚴這些根本價值觀引導美國外交政策,但這些只是我們的價值觀,不是我們的政策。價值觀不變,但政策會變,政策需要因地制宜。”由此可見,所謂人權問題從一開始就被踢出特朗普政府外交考量的優先項。

特朗普政府的執政思路與前任相比是顛覆性的。回顧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歷史,自2006年成立伊始,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什就拒絕加入。奧巴馬上臺後姿態反轉,美國成為理事會成員國之一。如今特朗普政府主動退出,與小布什時期對人權理事會的不滿有一定相似之處。但根本區別在於,特朗普時期的外交政策思路發生了重大轉折。

美國再次“退群”彰顯美外交政策的顛覆

以美國主義取代全球主義

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宣佈退出,又在退出時留下餘地:“如若理事會啟動改革,美國或可考慮返回理事會。”原因在於特朗普政府對於“價值觀外交”毫無興致,他們要摒棄的是國際體系規則本身,要以實力取代規則,以美國主義取代全球主義。這是真正的、徹底的不按常理出牌。特朗普政府想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拋棄美國所謂“責任與義務”,該忽略的忽略,該分攤的分攤,降低成本,單刀直入,撈取美國利益,增加美國實力。

除了在與人權理事會的衝突上,“用絕對的利益取代規則,用絕對的美國優先取代全球考量”這一思維在亞洲、歐洲以及全球治理的多個領域一脈相承。在亞洲,特朗普政府強調與亞太盟友的防務分攤,強調將多個議題打包談判。在歐洲拋出北約“過時論”,要求歐盟承擔更多防務支出,宣告“搭便車”的時代已經結束,保護與被保護都只是一場交易。而在區域與全球治理領域,接連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協議,以及退出在巴以問題上同樣與特朗普政府尖銳對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面對冷戰結束以來的權力轉移,曾經陷入單極世界狂喜之中的帝國如今進退維谷,戰略擴張已然難以為繼,而退回孤立主義亦不可能。美國需要盟友承擔更多責任,卻希望盟友仍然對其百分百俯首忠誠;他需要美國的實力優勢,但不願承擔成本。而在這一切背後,美國需要首先想清楚的是如何克服美國可信度透支本身帶來的關卡和矛盾。(陳晨晨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宏觀研究部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