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講觀點:且看昏了頭的航旅社交化企圖

講觀點:且看昏了頭的航旅社交化企圖

------本期內容導讀------

管航旅縱橫手頭有了號稱“全中國最優質的乘客實名信息與準確行程”。可是,大數據講究的是不同場景下的相互印證。而無論航班信息多準確、多精細,事實上就是一塊價值不大的信息孤島

------以下正文詳情------

知名的航空出行專用APP最近辦了一件非常不地道的事情,就是在新版本中悄悄上線了所謂了“飛行社交”的功能。在部分航班中,使用該APP的用戶發現,可以點擊查看同艙乘客的相關信息並能與其發起私聊。關鍵的問題在於,乘客的這些信息包括對方的暱稱、頭像、飛行習慣所產生的個性標籤,甚至還有其最近兩三年來的歷史飛行地點與頻率。

講觀點:且看昏了頭的航旅社交化企圖

首先,不論航旅縱橫的此舉目的何在?理由如何?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用戶隱私濫用的行為。因為所有用戶都沒有意識到,就在這樣一次毫不注意的升級之後,包含有我們上述個人隱私信息的所謂個人主頁,就開始默認被系統開放給了任何同艙的其他乘客了。這就相當於國家電網APP突然把你的歷史電費表公佈給了你的鄰居、銀行APP把你的帳目流水發給了你的同事……所以,這根本就不是這個功能“好不好”的問題,而是“該不該”的問題。

有人評價:正是因為航旅縱橫多年來一直是中國民航下的全資實體,有著完全掌握並可使用所有航班數據的官方身份。因此也就繼承了對於數據不加思索、拿來就用的官方習氣,出了問題的第一反應不是深刻反思,而是隻想著修改默認選項、繼續堅持辯稱是“為了出行服務的創新”。

剛剛作為在具有壟斷性質的體制單位內呆過的人,倒是有一點點能夠想像得出航旅縱橫內部想要開發社交功能的動力與初衷。正是因為這麼多年來,上級集團一直將最核心、最優質的航班數據全盤交給他們,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更多的內部期望與要求 :你看看,都給了你如此優質的數據、詳細的信息這麼多年?你們怎麼著也要想辦法創造出一些能適配的收益呢?

而實際情況卻是,儘管航旅縱橫手頭有了號稱“全中國最優質的乘客實名信息與準確行程”。可是,大數據講究的是不同場景下的相互印證。而無論航班信息多準確、多精細,可是它們卻是被嚴格限制在飛行始末這個十分特殊的空間及時段之內,事實上就是一塊信息孤島,其價值無法體現。要想開發,最直觀的方式也就是社交了。這就是阿里巴巴、滴滴等號稱已經建立了大數據體系後,仍然會痴心不改地嘗試進軍社交的根本原因。

換句話說,無論是支付寶上做社交、滴滴出行做社交、還是今天的航旅縱橫做社交,其根本原因並不是這些APP的運營者認為他們的用戶需要社交,而是他們自己希望用戶之間建立起社交關係,並期待進一步地利用這些新建立起來的社交關係幫助他們把手頭已經積累蒐集到的用戶數據進行變現。

我們打一個比方,每一個學生,學校在理論上掌握了他們在校園裡的所有上課、下課、作業、考試、獎懲、操行等等方面的數據。有成千上萬個學生,學校就有了成千上萬組數據。可是,這些數據之間相互獨立,聯繫甚少,並且被嚴格限制在校園這一孤立的環境之內。而所有的學校學生之間建立起社交關係,哪怕它們並沒有利用到原先的數據,它就已經成為了當年的Facebook,這個品牌的價值有多大?能不利那些手握資源寶藏的APP們浮想連翩嗎?

只可惜,社交平臺資源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這種稀缺是由於社會需求量並不大。說句實話,無論是之前最終失敗的米聊與來往,還是最近也未成功的滴滴與航旅,最實在的原因就是:新社交平臺是一個絕對的偽需求。是開發者們自己想像出來的虛幻需求。

而是不是真實需求,更加進一步地決定了用戶對於自我隱私權的敏感程度:

大家簡單回憶一下,在微信最早的推廣中,並沒有強調手機號碼的綁定,而是主推QQ的註冊。除了寄託QQ原先的影響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QQ號並不屬於用戶隱私的敏感範圍,在大家尚未對微信社交平臺地位認可時,根本不太會有人貿然地動用手機號去註冊帳號。即使是如今手機號成為微信註冊新帳號的唯一依據,微信依舊小心地給予了用戶是否同意別人“通過手機號添加自己為好友”的隱私設定權。

講觀點:且看昏了頭的航旅社交化企圖

而反觀航旅縱橫在此事被曝光後,雖然發佈了道歉與解釋,但其言辭毫無誠意。剛剛就得知此信息的第一時間,就去航旅縱橫APP上尋找關閉個人主頁的地方,反覆查找了很多遍都沒找到。既不在常規的個人中心的設置裡,也不在個人信息的顯示界面。幾經琢磨,試著點開個人信息右上角的編輯圖標,這才發現可以關閉相關隱私的設置選項。從用戶體驗角度來講,這種體驗設計的根本目的:就是儘可能存心讓你不要去關閉!

而這,幾乎是五年前的新業務圈地思路,不就是用了一整套過時且愚蠢的手法,去推行一個虛幻且不存在的新業務需求,捱罵是必然的,徒勞無功也是註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