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讲观点:且看昏了头的航旅社交化企图

讲观点:且看昏了头的航旅社交化企图

------本期内容导读------

管航旅纵横手头有了号称“全中国最优质的乘客实名信息与准确行程”。可是,大数据讲究的是不同场景下的相互印证。而无论航班信息多准确、多精细,事实上就是一块价值不大的信息孤岛

------以下正文详情------

知名的航空出行专用APP最近办了一件非常不地道的事情,就是在新版本中悄悄上线了所谓了“飞行社交”的功能。在部分航班中,使用该APP的用户发现,可以点击查看同舱乘客的相关信息并能与其发起私聊。关键的问题在于,乘客的这些信息包括对方的昵称、头像、飞行习惯所产生的个性标签,甚至还有其最近两三年来的历史飞行地点与频率。

讲观点:且看昏了头的航旅社交化企图

首先,不论航旅纵横的此举目的何在?理由如何?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用户隐私滥用的行为。因为所有用户都没有意识到,就在这样一次毫不注意的升级之后,包含有我们上述个人隐私信息的所谓个人主页,就开始默认被系统开放给了任何同舱的其他乘客了。这就相当于国家电网APP突然把你的历史电费表公布给了你的邻居、银行APP把你的帐目流水发给了你的同事……所以,这根本就不是这个功能“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该不该”的问题。

有人评价:正是因为航旅纵横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民航下的全资实体,有着完全掌握并可使用所有航班数据的官方身份。因此也就继承了对于数据不加思索、拿来就用的官方习气,出了问题的第一反应不是深刻反思,而是只想着修改默认选项、继续坚持辩称是“为了出行服务的创新”。

刚刚作为在具有垄断性质的体制单位内呆过的人,倒是有一点点能够想像得出航旅纵横内部想要开发社交功能的动力与初衷。正是因为这么多年来,上级集团一直将最核心、最优质的航班数据全盘交给他们,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更多的内部期望与要求 :你看看,都给了你如此优质的数据、详细的信息这么多年?你们怎么着也要想办法创造出一些能适配的收益呢?

而实际情况却是,尽管航旅纵横手头有了号称“全中国最优质的乘客实名信息与准确行程”。可是,大数据讲究的是不同场景下的相互印证。而无论航班信息多准确、多精细,可是它们却是被严格限制在飞行始末这个十分特殊的空间及时段之内,事实上就是一块信息孤岛,其价值无法体现。要想开发,最直观的方式也就是社交了。这就是阿里巴巴、滴滴等号称已经建立了大数据体系后,仍然会痴心不改地尝试进军社交的根本原因。

换句话说,无论是支付宝上做社交、滴滴出行做社交、还是今天的航旅纵横做社交,其根本原因并不是这些APP的运营者认为他们的用户需要社交,而是他们自己希望用户之间建立起社交关系,并期待进一步地利用这些新建立起来的社交关系帮助他们把手头已经积累搜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变现。

我们打一个比方,每一个学生,学校在理论上掌握了他们在校园里的所有上课、下课、作业、考试、奖惩、操行等等方面的数据。有成千上万个学生,学校就有了成千上万组数据。可是,这些数据之间相互独立,联系甚少,并且被严格限制在校园这一孤立的环境之内。而所有的学校学生之间建立起社交关系,哪怕它们并没有利用到原先的数据,它就已经成为了当年的Facebook,这个品牌的价值有多大?能不利那些手握资源宝藏的APP们浮想连翩吗?

只可惜,社交平台资源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这种稀缺是由于社会需求量并不大。说句实话,无论是之前最终失败的米聊与来往,还是最近也未成功的滴滴与航旅,最实在的原因就是:新社交平台是一个绝对的伪需求。是开发者们自己想像出来的虚幻需求。

而是不是真实需求,更加进一步地决定了用户对于自我隐私权的敏感程度:

大家简单回忆一下,在微信最早的推广中,并没有强调手机号码的绑定,而是主推QQ的注册。除了寄托QQ原先的影响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QQ号并不属于用户隐私的敏感范围,在大家尚未对微信社交平台地位认可时,根本不太会有人贸然地动用手机号去注册帐号。即使是如今手机号成为微信注册新帐号的唯一依据,微信依旧小心地给予了用户是否同意别人“通过手机号添加自己为好友”的隐私设定权。

讲观点:且看昏了头的航旅社交化企图

而反观航旅纵横在此事被曝光后,虽然发布了道歉与解释,但其言辞毫无诚意。刚刚就得知此信息的第一时间,就去航旅纵横APP上寻找关闭个人主页的地方,反复查找了很多遍都没找到。既不在常规的个人中心的设置里,也不在个人信息的显示界面。几经琢磨,试着点开个人信息右上角的编辑图标,这才发现可以关闭相关隐私的设置选项。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讲,这种体验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尽可能存心让你不要去关闭!

而这,几乎是五年前的新业务圈地思路,不就是用了一整套过时且愚蠢的手法,去推行一个虚幻且不存在的新业务需求,挨骂是必然的,徒劳无功也是注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