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一城一味:临泉的味道

临泉,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古称沈子国。素有姜尚故里、美食之乡、杂技之城之美誉。三千多年的悠远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胜古迹,见证了这座城市数千年的文明。如今,临泉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一城一味:临泉的味道

历史孕育了临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赐予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临泉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依托着亦南亦北的地理气候和丰富多彩的食材资源,长官牛肉、瓦店羊肉、老集生姜、黄岭大葱等闻名遐迩,让勤劳的临泉人创造出了花样繁多的特色美食。

一城一味:临泉的味道

临泉河流密布,水产丰富,新鲜鱼虾亦是本地厨师最拿手的食材。一条鲤鱼,在厨师娴熟的刀工之下,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取中段鱼肉,切成块状,加食盐,生姜,花椒腌制入味。油加热至160度,放入葱段,大蒜,炒出香味后下鱼块红烧,加水煮至汤汁浓厚,淀粉勾芡,大火收汁。取鱼头鱼尾慢火油炸至金黄,与红烧鱼块一起装盘。鱼头鱼尾的酥香,红烧鱼块的咸鲜,一鱼两味,极大丰富了味蕾的享受。

一城一味:临泉的味道

一个城市的小吃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味道。临泉小吃,特色鲜明,风味独特,就地取材,反映了当地的物质文化及社会生活风貌,更是离乡游子们对家乡的思念和记忆。

从临泉县城出发,西南3公里,韦寨。路边一家小店,鸡汤面叶是这里的招牌面食,这种面食,在当地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百年一味,传承至今。老母鸡炖汤,手工擀面,面皮薄如纸片。有面有汤,汤的鲜美,面的润滑,家的味道,是这道面食的独道之处,因而远近闻名。

一城一味:临泉的味道

同样是面食,在距临泉26公里之外的姜寨镇,老李和妻子正忙着打烧饼。姜寨是姜子牙的故乡,人称“姜尚故里”。老李打烧饼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揪剂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炉烤制,在高温的作用下,面粉中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糊化反应,面与油的搭配,成就着烧饼不同的口感。出炉后的烧饼焦黄诱人,面香扑鼻。老李知道,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有因勤劳与坚守给一家人带来的幸福与满足。

一城一味:临泉的味道

临泉文化独特,底蕴深厚。地处三大流域之间,是多样文化的汇集地,中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融汇集聚,风情独特,古朴典雅。斗羊是当地一种古老的民间游戏。每逢庙会、集日,斗羊爱好者便聚集一起,牵羊轮番进场,驱羊角逐,围观者呐喊助威,甚是热闹。

一城一味:临泉的味道

中国的每一个节日都与食物有关。在临泉瓦店,有“六月初六吃炒面”的习俗。炒面制作简单,把刚刚收获的麦面直接倒入锅中加热翻炒,整个过程一点儿也不能马虎,火候要掌控得当,翻搅一定要均匀,颜色要恰到好处。食用时,加白糖,冲入白开水搅拌成糊状,送入口中,浓浓的麦香、甜甜的味道,随之充盈在唇齿之间,简单而香甜的食物,也许就是家的记忆。

一城一味:临泉的味道

烧烤,这种最原始的烹饪方式,无论是形式,还是味觉都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烤全羊,不仅仅新疆,临泉也有。瓦店镇,家家养羊,选当地农家山羊,腌制入味,上架炭火烘烤,使羊肉产生松脆的表面和焦香的滋味。烤熟后的羊肉外焦内嫩,不腻不膻,微辣中带着一种因烧烤而成就的独特鲜香。瓦店烤全羊,虽然少了草原上的浓烈,但临泉人照样吃的轰轰烈烈,有滋有味。

一城一味:临泉的味道

与瓦店烤全羊的浓墨重彩相比,临泉县城的金马羊蹄虽轻描淡写,却又耐人寻味。入锅前,反复清洗后,再一个个精心修剪,既为了保证味道纯正,更是为了品相更加端庄。无需添加过多的佐料,一锅老汤就会让羊蹄的味道变得鲜美,也让食材本身的鲜香充分发挥,最大限度保持了原汁原味。

一城一味:临泉的味道

农历六月十二,姜寨镇南王庄,一场婚礼即将举行。全村老老少少早已聚集在老王家。院子一侧,临时搭起的炉子炉火正旺,厨师们正在为中午的流水席忙活着,一旁的长条桌上,已经调制好的各色凉菜等待着客人们的检阅,煎炸炖煮之间,浓郁的香气开始溢满庭院。

一城一味:临泉的味道

唢呐响起,欢声笑语中,新媳妇终于被迎进了家门。流水席正式拉开了序幕。鸡鱼肉蛋一直在唱主角。与城市里的南北大菜、山珍海味不同,流水席属于民间,属于乡村。它们土头土脑、原汁原味,却自有乡村的清醇特色,滋养着勤劳善良的庄稼人。

一城一味:临泉的味道

一座城市的魅力,与这座城市的美食密不可分,散落在临泉大街小巷的菜肴都在无声中彰显着城市特有的味道,成为城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美食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烙印,刻在骨子里。醇厚而不张扬,一方水土、一方风情,无不表现在此,更会让每一位临泉人一生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