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十大商帮各有会馆,陕商和晋商共建的会馆为啥被叫做“山陕庙”?

商人会馆最早起源于明朝,在清朝时期大行其道,相当于现在的“地域商会”。清朝时期徽、晋、陕、鲁、闽、粤、宁波、洞庭、江右、龙游这十大商帮确立,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各地客商相继合资成立了各自的同乡会,建有会馆。各商帮会馆都已本地省府州县命名,如福建会馆、江西会馆等。唯独陕西秦商和山西晋商多联合办馆,称“山陕会馆”。这又是为何?

十大商帮各有会馆,陕商和晋商共建的会馆为啥被叫做“山陕庙”?

【中国商帮】

陕西秦商起步要早于山西的晋商,丝绸之路就是秦商所开辟的一条通道。南宋时期,政治经贸中心南移,沿海商帮崛起。直到明朝建立,陕西秦商和山西晋商才重新崛起。当时为了防御残元势力,朱元璋在边塞设立“九边重镇”,为了解决边防要塞的军粮供应难题,明朝出台制度,借助商人用粮食物资从官府换取“盐引”,凭盐获得食盐运销许可证,当时食盐销售是朝廷专营,有暴利可图。正好山西境内有大同镇、太原镇两个个军镇,陕西境内有榆林镇。有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秦商和晋商获得食盐专卖,因此迅速崛起。

十大商帮各有会馆,陕商和晋商共建的会馆为啥被叫做“山陕庙”?

【中国商人】

到了清朝时期秦商以泾阳、三原为中心,晋商以祁县、太谷、平遥为中心,形成辐射大江南北的两大商业集团。明末清初的宋应星在《野议·盐政议》中论述:"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 。随着徽商快速崛起,为了抗衡徽商,秦商与晋商联手合作。

十大商帮各有会馆,陕商和晋商共建的会馆为啥被叫做“山陕庙”?

【山陕会馆】

陕西和陕西一河之隔,自古有“秦晋之好”之说,秦商和晋商都靠盐业经营快速崛起,后又开辟出茶马古道,为了维护同业利益,调解商业纠纷,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陕西秦商和山西晋商所到一处一般都联合建馆,这就是“山陕会馆”。秦商和晋商双方合作双赢,互通商情,所以被其它商帮统称为“西商”,所以山陕会馆也被也称为“西商会馆”。陕西秦商讲究“先义后利”,山西晋商讲究“义中取利”,双方共同膜拜的财神就是山西的武圣关羽。但凡山陕会馆都供奉关帝圣君,所以有时候也被称作“山陕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