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突然急於上市,海底撈的“不差錢”時代真的結束了嗎?

從四張桌子組成的小餐廳到如今的火鍋集團,不差錢的海底撈在大規模擴張後,還是決定上市籌集資金了。

5月17日晚間,海底撈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海底撈近兩年一直在迅速擴張,店面數量由2015年年底146家增加至2017年年底273家,其預計,2018年將開設180家~220家新餐廳。

與此同時,海底撈這一擴張步伐也帶來了鉅額流動負債,2015年~2017年三年流動負債淨額分別為6040萬元、3.86億元和11.56億元,到2018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已經擴大到14.42億元。

海底撈認為,為擴充其餐廳網絡,其資本開支預計會繼續增長,因而必須保證足夠的現金流量以抵禦財務風險。這也是海底撈選擇今年上市的一個原因。

突然急於上市,海底撈的“不差錢”時代真的結束了嗎?

海底撈火鍋

海底撈最早傳聞上市的時間是2012年。

據當時數據顯示,2011年年底,海底撈營業收入已達22.46億元,淨資產7.25億元,淨利潤2.92億元。2012年,海底撈實現收入人民幣31.2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按照2011年13%的淨利潤率計算,海底撈2012年淨利潤高達4億元,相當於同期全聚德的2.7倍。

因此,外界一直猜測,海底撈是否將計劃上市以便取得更大的成功。

而張勇本人亦曾多次透露上市的願望,不過均表示“時機未到”。張勇認為,當時並不是上市的最佳時間,而且有些中國企業上市後幾乎馬上就失敗了。“等商業模式能夠盈利並可以更輕鬆地複製後,海底撈才會上市。”

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嚴明航也曾經提出了海底撈上市將面臨三大風險。“其一,季節性風險,火鍋一般冬季為旺季,夏季為淡季;其二,食品安全風險,食品安全是餐飲業普遍面臨的重要風險;其三,潛在競爭對手,雖然海底撈目前在火鍋市場的市場佔有率較高,但是不排除出現新的進入者瓜分海底撈市場份額。”

而香港交易所亦在2013年1月在其網站上掛出《香港交易所登載有關從事餐飲業務的申請人在上市文件中的披露的指引信》。在指引信中,港交所對欲在港IPO的餐飲企業披露文件提出了新的七大要求,包括:“供貨商、“食材來源及其價格”、“同店銷售額及桌/座流轉率”、“現金管理”、“商標”、“擴充”、“定價政策”,以及“食品安全質量監控及投訴”―這意味著有意赴港上市的內地餐飲企業將變得困難重重。

突然急於上市,海底撈的“不差錢”時代真的結束了嗎?

海底撈的特色服務

時隔六年,海底撈終於要上市了。但在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海底撈還需要保持它開發新品和優秀服務水平的能力。

海底撈在招股書上把“用餐體驗下降,餐廳無法持續成功”列為風險之一,而造成這一後果的因素為“無法開拓或引入受顧客歡迎的新服務和無法滿足消費者口味和喜好的變化等。

而且根據海底撈在招股書上提供的以往數據,一家餐廳一般在一到三個月內達到首月盈虧平衡,現金投資回收期一般為六到十三個月。

目前火鍋市場已是紅海,海底撈在投資新店後,新店達到盈虧平衡以及收回投資成本的時間可能會進一步變長。

因此,可以從招股書中可以明顯的看出,海底撈的“不差錢”已經時代結束了。上市是目前的當務之急,只有通過上市才能解決擴張所需的資金,讓海底撈繼續維持較高的盈利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