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防治眩暈症發作調養是關鍵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因發作性眩暈而深感苦惱,尤其是當臥床變換體位或頭頸無意識第左右旋轉時,眩暈感更為明顯。其中一些老年人還同時伴有耳鳴、頭重、走路不穩等症狀。以往一般醫生只是在眩暈發作期,應用脫水、鎮靜、止嘔藥暫時緩解急性症狀,間歇期無藥服或只限於西比靈、眩暈停,普遍感到控制再次發作不理想,即不能有效的治療該病的原發病灶。並且有些人尚會對藥物產生依賴,病者深以為苦。

防治眩暈症發作調養是關鍵

  加強調養是防治美尼爾綜合症發作的關鍵

  1.調暢情緒 患者應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既不要“無所謂”的態度,但亦不要憂心忡忡,提心吊膽。長期憂愁、緊張心理更易加重植物神經功能的失調,從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平日裡患者應保持樂觀的情緒,並適當多參加文娛活動,多與親戚朋友及同事交往,以清除自己的緊張心理。患者的臥室以整潔安靜、光線稍暗為好。

  2.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本病是一種發作性疾病,可以在無明顯誘因及先兆的情況下突然發生,因此患者平時生活工作宜注意安全,不要登高,不要在擁擠的馬路上及江河塘水邊騎車。

  3.注意飲食調養 一般說來,患者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可常食用魚、肉、蛋、蔬菜、水果等食物,而肥膩辛辣之品(如肥肉、煙、酒、辣椒、胡椒等)不宜多食。此外由於本病的特殊性,還要求患者進低鹽飲食,並注意少飲水。

  4.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患者宜注意加強鍛鍊,並根據身體情況制定合適的鍛鍊方案,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從而達到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患者的鍛鍊方式可選擇跑步、散步、打球、舞劍、太極拳、氣功等。病人平時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睡眠要保持充足、避免情緒波動。因為著急、惱怒、緊張、恐懼、焦慮等,都有可能引起眩暈。眩暈發作時要絕對臥床休息,頭部不要左右擺動。

防治眩暈症發作調養是關鍵

  遵循醫囑,酌情用藥

  關於眩暈症的治療,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方面,但手術治療是在藥物治療不能控制病情的情況下,不得已才行手術以破壞內在的結構,有些病人術後仍然有病症發作的表現。給予手術治療眩暈症,其適應的範圍很小,臨床效果也不理想,在臨床上遇急性發作的眩暈症患者,用鎮靜劑、血管擴張劑、輸液加利尿劑類藥等治療,只能緩解症狀,長期應用這些方法治療,還不能從根本上治癒該病。

  中醫學認為,眩暈症與風、火、痰、虛、瘀有關。《丹溪心法-頭眩》提出"無痰不作眩",《景嶽全書》提出"無虛不作眩",旨在說明本病的發生多為脾胃運化功能不足,聚溼生痰,痰濁中阻,矇蔽清陽。《素問-至真要大論》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為風木之髒,其脈挾督脈上匯於巔,開竅於目,故諸多肢體動搖、頭目眩暈之症多與肝有關。頭為諸陽之會,耳目口鼻皆為清空之竅,若痰濁挾肝風上泛矇蔽輕竅,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則發為眩暈。

  本病以痰濁中阻最為常見,治療以健脾助運、燥溼化痰、定眩止暈為法,採用三眩定暈湯方劑加減辯證施治,具有益肝、補腎、健脾、利溼、和胃、化痰的作用。

  三眩定暈湯基礎方:天麻、白朮、半夏、陳皮、川芎、雞血藤、赤白芍、茯苓、鉤藤等十多味。伴見頸項強直,轉頭或改變體位加重者,加葛根、紅花以活血通絡;伴見耳塞聽力障礙者,加澤瀉、橘絡以化溼通絡;伴大便乾結者,加大黃以通腑瀉熱;伴見心煩意亂者,加牡丹皮、炒梔子以清心除煩;伴見失眠者,加酸棗仁、珍珠母、蓮子心以清心安神。

  具體用法:每日1劑,水煎後將所有藥液混合,即每日服用2次,每次120ml,1個月為一療程,觀察期間停用其它同類中西藥物。

  功能主治:主治痰溼中阻、肝腎不足引起的眩暈。尤使用美尼爾氏症。而從西醫的角度來講,能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解除血管痙攣,降低血黏稠度和血脂的代謝,最終改善供血。具有益肝、補腎、健脾、利溼、和胃、化痰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惡心、嘔吐、耳鳴、頭脹、眩暈等症狀。

防治眩暈症發作調養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