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學語文教師要求小學生每天必背並謄寫一篇作文,以提高其作文的水平,你怎麼看?

雲淡風輕hIm


我是翼翔老師,教育是我的主業。從個人觀點來說,我不贊成這種做法。

每天背誦,謄寫作文,確實可以讓孩子很快能夠寫出一些文字,效果明顯。

但是,這種方式,最大的副作用是破壞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創作的興趣。長期下去,很多孩子會對寫作徹底的沒感覺。


同時,因為每天的任務都是簡單粗暴的背誦和謄寫,很難喚起孩子的學習熱情。背誦對於不少孩子來說,是一個比較難完成的任務。如果讓這部分孩子每天接受這樣的作業,絕對是一個災難。不斷的挫敗,對自己失望,最後很可能就培養出一個“習得性無助“的孩子。


本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人都應該能寫作文,我們的教育把作文硬是變成了一個模版。我不排斥看一些參考作文,也非常贊同多閱讀,多模仿可以提升寫作水平。

但是在小學這個孩子想象力最豐富的時間段,讓孩子每天都是花大量的時間寫一些別人腦子裡面出現的東西,用別人的故事和感覺來表達自己,這絕對是毀滅自我的一個方法。這種方法只能培養出一個個不敢說自己心裡話的學生,培養出一堆跟屁蟲---別人是對的,別人說得好。

寫作是一種實用的能力,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都非常重要。寫作,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把事情說清楚,能夠通過文字傳達自己的意思,和別人進行交流。


而我們的作文考試,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產生了很大的誤導。

作文的要求從真實,準確,簡單明瞭變成了假大空,最終大家只能面對一堆詞藻華麗,但內容空洞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你看不出作者的個性,看不到作者的獨特思想,就算是故事,也是別人的故事,很難看到一個敢於書寫自己的學生。


提高語文能力,需要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背誦記憶,大量的模仿,但是同樣需要自己大量的自我練習,自我創作。相對於為了迎合考試,我更願意鼓勵自己的孩子通過寫作來表達自自己,真正做到把寫作當成一種實用工具來跟外界溝通。

以下列舉幾個可以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

1、聽書,聽故事:聽書和聽故事,絕對是一個能夠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在沒有圖像的情況下,人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能夠從語言的細微變化中感受出要傳達的意思,對文字的敏感度會大大增強。

2、寫日記,日常隨筆:鼓勵孩子把自己覺得好玩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再來讀這一段文字,孩子一定會發現不一樣的感受。

3、大量閱讀:這一點非常重要,經常閱讀絕對是個好習慣。

4、參加讀書會:現在很多地方都會組織一些讀書活動,可以交流自己的讀書感悟,也可以聽聽別人的看法,能夠讓我們的看法更加全面,思維更加活躍。

5、錄製音頻:可以錄製一些自己喜歡的故事,喜歡的文章或者古詩,通過模仿,能夠讓孩子對語言的把握更為準確。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是一名工齡22年的小學語文老師,如果是我以前的老師叫我這樣做的話,我肯定會怨聲載道;如果是我孩子的老師這麼做的話,我想首先我會一邊鼓勵孩子去完成,然後一邊和老師溝通。也許有人會說我有毛病。接下來我說說我這樣做的理由。

一、說說如果我的老師這樣,我為什麼會怨聲載道

每天背一篇作文,每天抄一篇作文,這對於愛自由、貪玩的我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這麼枯燥乏味的,勞民傷財的事我很不原意做。我寧可多看會書,寧可多積累幾個好的詞語和句子,寧可多觀察,再寫週記。

二、為什麼站在家長的角度處理方式不同

1、我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和配合老師的工作,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討論老師如何如何,因為我的這種做法對孩子沒有半點好處,反而會帶來壞處。

如果我當著孩子的面埋怨老師,孩子本來就因為作業多對老師有些反感甚至牴觸情緒,如果我再埋怨老師,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會大打折扣,甚至引起孩子的厭學情緒,對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學習都極為不利。

為了孩子,我甚至會告訴老師這樣做好處:可以幫你們積累語言,可以幫助你們拓寬寫作思路,可以打開你們記憶的閘門,找到寫作的靈感。

所以,如果我是家長,我首先會理解和支持老師。


2、然後就會跟老師溝通

老師這種做法有拔苗助長之嫌。雖然這樣做有一些短期的好處,但我覺得也有一些弊端。

a、加重了孩子的學業負擔,學習本應該是輕鬆愉快事,老師這樣一來,孩子的學習負擔大大加重。

b、容易引起孩子厭學情緒

如果長期下去,孩子負擔過重,記憶力好的孩子還可以承受,但是記憶力差的孩子勢必會討厭語文。l

c、影響孩子對作文的正確認識

孩子的作文應該是從生活中來,寫真話、實話、心裡話,這樣孩子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如果讓孩子通過背和抄來學習寫作,孩子正確的寫作方法的形成就會產生偏差。他不知道作文還應該做些什麼準備。以後一到寫作文,孩子就想到去謄一篇來充數。

d、有選擇性的抄和背

實在不會寫作文的孩子,可以又背和抄。但是實在不會寫,說明孩子本來語文基礎就不太好。再叫他背和謄,這得有多慢啊!

所以,我建議可以背經典的句段,不會開頭、結尾就可以背一下。謄的話更沒必要全文謄抄,可以抄美詞佳句,抄過渡句,抄動詞用得好的。

語文是母語,不能讓母語的學習脫離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寫作,學習語文。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為什麼要靠背會再寫呢?我兒子也是二年級馬上三年級,這個暑假裡我要求我兒子每天看作文書,然後隔一天讓他去寫一遍作文,但不需要背會,也不抄作文,但是看到的好內容讓他自己想象一下他自己的想法去寫,至於大概內容加他自己的想法和他自己的創造力去完成作文,到現在已經完成了30遍作文了,我感覺全部抄寫沒有意義,就算全部背會又有何用,難道天天就寫哪幾種文字嗎?所以這叫死讀沒有靈活性變通,也提高不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就算寫在多也是提高不了自己寫作能力的,只是目前有點點用處,到了初高中這些方法還有什麼用處,難道到了初中再重新開始學如何寫作文嗎?,我覺得現在主要如何培養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如何去觀察,我有時候故意帶孩子去農村觀察好回家讓他去寫,培養孩子觀察力,不過這些只是我自己教育我兒子的方法,也不知道對錯,請各位評論一下


A00Dizuo周


不得不說,這個方法短時間內肯定是有效的,但卻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這很明顯。讓我用修房子給大家打個比方你就懂了。

修房子是喜事,修好了更是一件樂事。但是修房子所要的磚、石、木、瓦怎麼來?土豪買,窮人自己背。土豪錢多,請來的幫手多、工具給力,於是他的房子很快修好了,大方美觀高端大氣上檔次,整個過程用時最多的是挖地基和搞設計。窮人呢?各方面能力有限只能依靠自己下苦力,修房子用時長、地基淺,安全隱患不少,唯一的優勢可能是得到了一身腱子肉。

寫作文就像修房子,要有字、詞、句、觀點的積累,才能寫出好的作文。不過,讓小學生每天必背並謄寫一篇作文,是意圖讓他成為“寫作窮人”。

背誦在你心裡是個什麼印象?你喜歡還是討厭?天天背呢?就揹你最喜歡的書,天天背一篇,你還喜歡這書嗎?如果還喜歡,那每天下班後,背完再抄幾篇書好了,這樣你總有一天會不喜歡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僵硬的手段破壞興趣,得不償失。

寫字屬於肌肉的精細化動作,小學生手掌部位的肌肉群雖然有很大發展,但是依然嬌嫩,使用過度會有不同程度的勞損。簡單點說就是,寫字那麼累,寫久了很難不產生怨氣,更何況天天寫那麼久。如果孩子的心中一想到作文,就想聯想到了背誦和抄寫的痛苦;一看到自己手指上被抄寫練出來的腱子肉,可能會條件反射似的產生“抄寫虐我千百遍,從此作文是路人”的想法。恨不得早點擺脫了才好,哪裡可能會真心喜歡?讓一個人長期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難度大、收效低,保護孩子興趣才能收穫良性發展。

寫作文靠積累,我有方法供參考。

由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每個學段的“寫作”作出了明確指導。

通過它我們可以瞭解到,背誦對寫作文確實有很大的助益,但是不能毫無節制。例如,

小學1~2年級: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5~6年級: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作文,實際是孩子當天對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的綜合表現,要想讓孩子寫好作文要從幾個方面入手:

1、生活積累

豐富多彩的生活、靈動萬千的大自然、千變萬化的學校、家庭、社會生活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所以才會有人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聯繫在一起。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每天口頭回顧事件的習慣,能堅持寫日記更佳。

2、閱讀積累

課外書可以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豐富視野,對日常事件做出總結。寫作文不是漢字和詞語的簡單堆砌,它展現的是人的綜合能力。不然你以為公務員考試為什麼要考“申論”?每個人僅僅靠生活經驗能夠站到的高度非常有限,現代書籍那麼多,不如站在巨人的肩上,將巨人的知識與經驗收為己用。

3、素材積累

要想迅速積累寫作素材,讓作文辭藻優美,成為“寫作土豪”,那麼閱讀的時候可以做筆記。可以直接在書上圈圈畫畫,可以背誦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我個人很推崇讓小學生每週寫一篇讀書筆記,因為孩子的理解力、方法、自覺性等都比較弱,通過寫讀書筆記能讓孩子學會怎樣蒐集好詞、好句等素材。等到以後他熟練了,相信他會總結出更加適合自己的素材蒐集方法。

總之,每天背誦並謄寫作文的做法太過簡單粗暴,短期內雖然有效但也很有限,它違反了教育規律,最後承擔後果的還是那個手指上有“腱子肉”的孩子。



本文方法部分寫得不夠全面,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歡迎探討。

關注優育說,關注兒童學習力,探討學習方法。


小語分分


小學語文教師要求學生每天必背並謄寫一篇作文,以提高其作文水平,我不看好這種做法。原因是:

1、機械背誦並謄寫作文,作文水平提高不快。

教師讓學生背誦並謄寫作文,目的是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認為,背誦並謄寫作文,在詞、句積累上有一定成效,但,他們不瞭解寫作方法,文章結構等,對提高寫作水平,意義不大。

2、把背誦與仿寫結合在一起,效果會更好。

根據大綱要求,教師有目的地選擇記人或寫事、狀物的優秀作文,與學生一起分析文章寫作方法,文章結構,表達的中心意思。然後,讓學生模仿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結合小組進行討論,把自己要寫的人或事等,分享給小組的同學們。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學生給同學們講一講自己想怎麼寫。課下,再仿寫作文,效果會好。

3、堅持每週分析一篇,仿寫一篇。一學期下來學生能仿寫近20篇作文。作文水平在學生不斷仿寫中穩步提高。

4、重視仿寫後的講評。

學生仿寫一篇作文後,教師一定要對每一篇作文認真批改。並做好講評。推薦仿寫優秀的作文讀給學生聽,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的文章再進行修改。反覆修改後的作文,水平一定會提高。

總之,小學階段,不能單純讓學生機械地背誦並謄寫,這樣作文水平提高會很慢。


臨溪撫琴


小學語文老師要求小學生每天必背並謄寫一篇作文,以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可行嗎?說說睿爸的看法。

只是鏡中花水中月

為什麼說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呢?這種做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孩子通過強化記憶,來提高寫作文的水平,實則是很難實現的。就像鏡中花水中月一樣,看著好看,就是拿不到。

極大的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

這種做法會極大的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

有多少孩子能堅持下去,並且圓滿完成老師的要求呢?更何況每天都要做這種枯燥乏味的事情。試問一下有幾個成人能做到?如果連成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小學生去做,是不是有些異想天開了呢?

時間久了,還沒等孩子的寫作水平提高,孩子就慢慢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了,這就叫做現實版的拔苗助長。

如何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

睿爸覺得,寫作不是一個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通過閱讀積累素材,通過不斷的寫來鍛鍊寫作能力。

讀的多了,寫的多了,自然寫作水平就上去了。


歡迎訪問我的頭條號“睿爸快樂育兒”,瀏覽更多育兒知識。睿爸和睿媽是一對真誠的爸爸媽媽,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睿爸修了工商管理和物理工程雙學位,我們育有兩子,一個10歲,一個3歲,老大學業優異,我們以親身經歷分享育兒經驗。所有回答全部保證原創,歡迎分享、收藏、評論、關注。


睿爸數學課堂


依我接近30年的中學語文教學經驗來看,這位小學老師的做法值得商榷。

首先,要搞明白作文是個什麼玩藝。作文是輸出,是表達。要表達,要輸出,就必須先有存貨。如果庫存很少,或者乾脆是零,那麼輸出就極難,或直接無法輸出。可見,要想寫好作文,事先的儲備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儲備?一個人接收信息和知識主要有兩個途徑:直接經驗和間接吸取。通過親身經歷而長知識的,是直接經驗。比如你想知道辣椒的辣味到底有多厲害,光聽別人講是無法有感性認識的,只要你親自嚐嚐,就清楚了。領袖教導我們: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那就親口嘗一嘗。這強調的就是親身實踐的重要性。有些事可以親身經歷,有些事無法經歷或者沒有必要經歷,這時候,間接手段就被派上用場了。讀書,就是一種良好的間接吸收信息和知識的手段——這就是人們普遍提倡讀書的原因!

問題又來了:讀什麼書?人們常說“開卷有益”,這對一個有著自覺選擇能力的人來說,是可以操作的。但如果對一個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小學生而言,不加選擇的隨便閱讀,則很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現在市面上書很多,但同時垃圾也多,其中不乏只注重追求商業利益而粗製濫造的讀物,其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未必經得起推敲。所以,小學生讀什麼書的問題,是大有講究的,閱讀之前用心選擇那些優秀讀物,大有必要!

為了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老師要指導學生重點做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多注意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二是注重閱讀,加強間接經驗的儲備和積累,積極高效地吸收前人古人留下的知識精華!

回到中心問題上來。這位小學老師讓孩子們背誦的作文,只說是“一篇作文”,沒說清楚是什麼樣的作文,我理解為“一篇普通作文”,至少不是名家名篇!這在所參照書目的選擇上,存在極大的盲目性,讓學生在這些未必著名未必十分優秀的“作文”上花費“每天必背並謄寫”這麼大的勞動量,有誤導學生的嫌疑。本來,老師完全可以引薦一些名家名篇給學生參照的,而不是什麼平平常常的”作文“!

再說,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光強調“每天必背並謄寫一篇作文”遠遠不夠!要想寫好作文,一要有“米”下鍋,二是作者要成為“巧婦”——前者強調的是素材原料的儲備積累,後者強調的是表達技巧的儲備積累。“讀萬卷書”只是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手段還有“行萬里路”,這個怎麼能忘記了呢?


擁抱大語文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不完全贊同這種做法。

何為作文?作文應是表自己所想,達思想本意。不論是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作家……文章當源自生活,源自內心,源自自我。

沒有思考的文章缺少鮮活,死記硬背的套路喪失靈動,機械套用的表述沒有生命!

文章最終是用來表達思想交流內心的,這也是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特點的體現。就日常教學來說,個人認為我們學習語文的本意並不是想培養頭頭是道、說話滴水不漏亦或是千篇一律的人,而是教給大家一個表達自我,交流思想的方法。讓別人知道我們想說什麼,想表達什麼意思就夠了。

當然,現在的學生確實存在寫不出來不會寫的情況,老師讓學生背誦範文的本意應該是讓學生積累素材,提高語文素養,我們應該理解性的看待這個學習任務,作為一名老師,絕對沒有故意給孩子增加負擔,給家長出難題的本意,只是為了孩子儘快的成長。當然這裡面還存在一個度的問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材施教。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其實就義烏教育階段來說,非常簡單!一是提高閱讀量,這個是硬性條件,沒有閱讀量的積累絕對談不上學習語文,學習習作,就相當於我們想中大獎卻連彩票都不買一樣。既輕鬆悠閒又收貨頗豐的學習不存在,不論古代還是現代,家長們一定要正視這一點,素質教育追求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這需要孩子付出比以前更大的努力,很簡單,因為學習的範圍大了,內容深刻,很多家長應當都有體會,小學裡的題都輔導不了了,這是時代發展得必然要求,無論從國家還是社會,都越來越需要更加高精尖的人才,一定要明白國家的良苦用心,孩子們都在努力,不要到孩子長大後才後悔!第二點是讀書要精,要會讀書。個人總結的讀書有四步,即讀準、讀熟、讀懂、讀好。把字詞弄準,把語句讀熟,把內容讀懂,把感情讀好!日積月累,學以致用,把讀書中的積累遷移到寫作中區去。第三就是豐富生活,把生活變厚,把閱歷變深,當然多讀書也是增加閱歷,豐富內心,沉澱思想的非常好的方法。帶孩子多走走多看看,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爭對錯,只求真實。

總之,每一個學生都有無限的潛力,每一個孩子都是明天的希冀,越每一個孩子都越來越好!


對焦線


小學語文教師要求小學生每天必備,並謄寫一篇作文,以提高其作文的水平。你怎麼看?

對這位小學語文教師每天都要求學生背誦優秀作文,並且謄寫出來,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的做法不敢苟同!

首先,是應試教育惹的禍呀!所謂的應試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對人才選拔,學生的命運都是靠一張試卷來決定。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儘快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成績,教師讓學生背誦優秀作文,可以說是一條捷徑。這種做法目的不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而是為了學生在考試中能取得優秀的成績。



第二,這種做法雖然是能短時間的提高學什麼作文成績,但是這種極端的做法會讓學生失去了作文的樂趣。請你試想一下,如果每天都讓你去背誦一篇文章,而且每天都有人檢查,你會不會感到厭煩!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第一老師。當然也是學生作文的第一老師。《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教學作文要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這種強硬的讓學生背誦優秀作文的做法將會嚴重的傷害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更讓在寫作文的時候已經失去了他的創造性。學生只能成為一種複印機!



第三,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提這種應試教育的思想。摒棄我國教育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要學生真正的做到我手寫我,學生觀察事物,觀察生活。寫出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我最推崇的是歷史上著名的古文運動,韓愈和柳宗元提出的作文的理論“不平則鳴,有感而發。作文就是寫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能咿呀學語,人云亦云。”。


我們知道學生的作文,應該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能因為追求成績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創新是一個國家前進的不竭的動力。如果因為成績兒抹殺的這種創造力,對於少年兒童的成長,遺害無窮。甚至危機我們國家的發展,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強則中國強。一個國家的少年沒有了創造力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我是松高尋鶴,專心教育研究多年。願意為您在教育上的問題排憂解難,期待您的關注!也歡迎您的轉發和評論!


景行說教育


小學語文教師要求小學生每天必背並謄寫一篇作文的做法,我認為是值得小學語文老師借鑑的。

一、從古代教育的傳統經驗來看:

古代小朋友一進入私塾,就開始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根本不懂什麼意思,但都能爛熟於心。古代教育就是這樣,並不對學生大談理論,而是充分地讓學生模仿、積累、訓練、自悟,老老實實地讀、抄、默、背,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最終學富五車,成名成家。有人做個有趣的統計:古代科舉考試的考生要想“金榜題名”,必須將《論語》、《孟子》、《書經》、《禮記》、《左傳》等四十多萬字的書,全部精讀背熟。可見,古人非常重視背誦和抄寫,並且成效顯著。


二、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來看

小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他們思想單純,心無旁鶩。生理、心理、性格都未定型,可塑性很強。頭腦靈活,接受新事物快。記憶力非常強,一篇小學生作文用不了多少時間就能背下來,還常常過目不忘。可見,小學生是最適合加強背誦的。

三、從現在作文教學的現狀來看:

現在的小學生成天關在“象牙塔”內,學習,學習,再學習,很少走出家門校門,去擁抱大自然,去觀察社會生活。因而寫起作文來,腦中一片空白,無話可說,東拼西湊,語言乾癟無味,甚至不知所云,老師感到非常頭痛。

現實教學中,作文教學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大部分老師重課文輕作文。一學期相當部分時間都在狠抓基礎,分析課文,留給作文的時間是很少的。一般一學期要求寫8篇作文,一篇作文2課時,學生打草稿、謄寫就會用去大量時間,留給老師引導的時間是有限的,著重強調的往往是字數和書寫。

四、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背誦作文能積累豐富的詞彙,豐富自己的語言素材,在培養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身邊有一個真實事例:我們學校當時四年級二個班,一班語文老師按部就班,每個單元寫一次作文,每次改作文的時候都叫苦不停。二班語文老師是個女老師,要求學生每週背一篇作文,還要求學生仿寫一篇,在作文上下足了功夫。2017年9月兩個班合成了一個班,由原一班的老師教語文,這位老師不止一次說,原二班的同學作文寫得好。這應該是“背”的功勞吧。

當然,每天背一篇作文,學生負擔顯得有些重,畢竟還有其它課程要學習,建議一週背1至2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