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当时诸葛亮辅佐的是曹操,曹操能统一中国吗?

孙悟空说


历史不能重来,诸葛亮辅佐曹操,是否能够统一中国?个人认为还是不行。



诸葛亮加入曹操阵营,无非是提供战略参谋和内政治理,实际上曹操本人就是一等一的战略家,而内政方面有荀彧在侧,我相信诸葛亮也做不到更好,反而会因为自己的出身遭受青州武士、颍川文士集团的排挤,空有才华无法施展。

曹操统一中国的战略并没有犯下任何错误。


曹操未能统一中国,直接原因是赤壁之战的失败,而这种失败几乎是必然。曹操当时已经收拾了袁绍、公孙瓒,统一了中原和辽东地区,只剩下四个半对手:荆州刘表、扬州孙权、凉州马腾、益州刘璋和豫州刘备(半个)。

曹操此时的战略方向只有两个,要么西进,要么南下,西南益州因为地势原因攻占难度极大。当时荆州牧刘表病入膏肓,荆州军政出现动荡,是收服的大好时机,曹操不可能错过这个机会。事实上,刘表一死若被枭雄刘备占住荆州,日后想要统一就更加难上加难。此种历史背景下,曹操选择南征。出发之前,曹操先把马腾扣押了,暂缓了西北造反的可能、罢三公自立丞相。这个策略没有任何毛病,即便是诸葛亮,也不会做出更好的选择。


公元208年七月曹操挥师南下,征讨有归顺意图的荆州,八月刘表病死荆州内部分裂,蔡瑁张允带着刘琮投降而来。曹操采纳荀彧建议,轻装快进打击荆州反曹派代表刘备,很快攻下宛、叶、樊城、襄阳四座重镇,又亲自率骑兵追击逃跑的刘备,在长坂坡杀的刘备只剩下几十人仓皇逃窜。

曹操占据重镇江陵之后,荆州基本上已经不是威胁了,现在直面劲敌东吴孙权。双方借长江对峙局面基本形成,以当时科技水平而言,长江就是不可跨过的天堑。但是经过连续数月的行军作战,曹操将士人困马乏,到了江汉流域遭遇严重的疟疾传播,军队战斗力大损。这是天灾,按当时医疗保障水平,也是没法避免的。退一步讲即便没有瘟疫,曹操未必就收得了东吴,长江是一个问题、东吴内部空前团结是一个问题。即便诸葛亮来了,也不会做到更好。


最终双方在赤壁展开决战,曹操的确被莫名东风烧了一把,但是那场火烧赤壁前后,被烧的兵马主要是刘表旧部,这帮人本身就不想给曹操卖命。曹操的嫡系青州兵几乎没有太多损失,曹操之所以火急火燎的回北边,是因为西北的马超不顾他老子马腾的死活,已经决议起兵攻打曹操的大本营,曹操必须回去解决。而等他解决了马超势力,南方的孙权政权继续巩固、刘备势力也得到空前发展,南征统一的先决条件已经不复存在。

因此笔者认为,曹操之所以未能统一中国,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不具备统一的历史条件。曹操可以击败袁绍,因为当时群雄割据,消灭其中1-2个,其他诸侯无非是坐山观虎斗;但到了统一战争的后期,各地割据势力危机感很足,抱团取暖意识强烈,不论曹操是南下还是西进,只要没能速战速决进入长期相持阶段、或者遭遇重大挫折,马超和孙权一定会袭扰曹操大本营,以曹魏的半壁国力还做不到鼎定统一。


这也是曹操在得知刘表病重,火速决定南征的重要原因,不费吹灰之力拔下战略要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三国真正统一,必须等待时机,曹魏占据中原只要休养生息继续壮大国力,等待蜀汉(前期蜀吴火并、后期人才凋零)、东吴实力(孙权死后陷入内斗、交趾叛吴降魏)自行分化瓦解,然后一举成功,只是那时曹操早就逝世了。诸葛亮虽然天纵英才,但是并不会比曹操、荀彧英明多少,历史的滚滚车轮下,个人影响力也终究有限。

不过要是没了诸葛亮的大智慧,三国格局可能很难形成,至少另一国不太可能是刘备,或者是孙权坐稳荆州逆水而上取得西川,中国历史提前进入南北对峙。


足球大玩家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非要做这么个假设的话,小编认为不一定。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每个团队需要的角色不同,就算一支NBA球队,也不可能都是大牌明星,也需要角色球员和替补球员,毕竟球权是有限的,不可能总在一个人手里。

大家看看蜀汉中诸葛亮和刘备的定位,刘备给了诸葛亮很大的授权,自己基本只在关键的时候才会出现进行决策,平时的存在感是很差的。

而曹操则是雄才大略,在他麾下效力的智囊团很多人都无法掩盖这个主公的才华,所以如果诸葛亮进入曹操的阵营,恐怕曹操对他的猜忌会比当初的司马懿更严重,而且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也不会选这么个有受迫害妄想症的主公,随时都可能因为猜忌把自己弄死。所以即便是诸葛亮进了曹营,恐怕也会和司马懿一样蛰伏待机,不会真心实意的帮曹操统一天下的。


时胖纸说诡事


诸葛亮是个优秀的CEO,传统知识分子,遇到刘备这样的管理外行,一拍即合,相得甚欢。刘备父子放权,疑人不用,全力支持,诸葛亮才能有所作为。

刘备手下缺高明的谋士,诸葛亮站在糜竺孙乾这群人当中,如鹤立鸡群,马上就能显出才干,领袖文武。可诸葛亮要是到了曹操帐下,就没那么好混了。曹操本人老板兼任ceo,对自己公司有非常明确的规划,不需要再招ceo.曹操本人多疑,不会放权,诸葛亮也就没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郭嘉荀彧贾诩荀攸程昱等人与曹操智谋不相伯仲,司马懿文武双全,诸葛亮投身曹操阵营,会和徐庶一样,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但刘备缺了诸葛亮,蜀汉就建不成了,曹操平汉中,定巴蜀,再从上游顺长江而下,东吴不保。所以诸葛亮投靠曹操,曹操是有可能一统天下的。


董狐笔


诸葛亮如果辅佐曹操,会是什么情况?

这是一个很难为答题人的提问。因为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这二位缘分差点,很难恰好合作,主要是年龄差距过大,但既然提问,再难也得试探一下吧!

各位先生知道,无论是期盼明主的人材,还是渴望人材的枭雄,双方都需要一个最佳切入点(时间或时期),否则,就可能遭冷遇,有人不计较,也有人很在乎,特别是高端人材,有时更突出。在曹操最需要人材的初平年,兴平年,建安初年(190-196)时期,诸葛亮是个儿童,少年没啥名气,才能。那就参考司马



懿加入曹操集团吧!因为司马懿比诸葛亮还大两岁。司马懿是建安六年末到建安七年初,进入曹操集团的,当时司马懿和曹操之间,还有一层关系,即司马懿父亲司马防,曾经是曹操的老领导,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也在这前后加入曹操集团任职,尽管司马懿本人并未利用这些资源。司马懿加入曹操集团时,曹操已经文有荀彧,荀攸,崔琰,刘晔,郭嘉,程煜,贾诩,满宠,毛玠,陈群,武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典韦,许褚,张辽,张郃,徐晃,于禁等,堪称人材济济。司马懿在下层待了至少十多年,直到曹操去世,也没有大用。在曹丕上台之后,司马懿才得以翻身。诸葛亮如果与司马懿同时加入,因为两人寿命差异很大,命运就差太多。



诸葛亮的本来意愿,是“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田园生活,并不愿出仕为官。这在诸葛亮答复徐庶那段话中,表现的很清楚。但是,徐庶已经推荐给刘备,刘备又接二连三,不依不饶,三顾茅庐,最后临终又赋予托孤重任,这既是荣耀,地位,更是责任和压力。

诸葛亮之所以名声大噪,主要因为:一是责任心,使命感;二是三国演义的广泛宣传。但这同样有两个前提,一是刘备充分信任,尊重,二是刘备早早腾出位置,给了诸葛亮机会。试想:如果刘备在世,诸葛亮未必能有如此辉煌人生。

由此可见,曹操不可能给予诸葛亮过多关注,因此,风云际会,英雄逢时,诸葛亮在曹操集团,可能令人大失所望,表现会很一般般。(12:36)


流誉后


那就看是什么时机了。

如果和刘备一般在平定荆州的时候归降曹操,恐怕也不能阻止赤壁的惨败发生,因为当时即便手下资历最高的谋士之一的程昱都没有拦住曹操攻打江东,凭借诸葛亮恐怕更不行。

赤壁之战后曹操自知统一无望渐渐有取代汉室,固权守位的想法,和荀彧一般有匡扶汉室想法的诸葛亮恐怕难逃曹操之手。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如此


月色忧郁


很简单,刘备没了孔明,赤壁之战时投靠孙权,做客将,假设赤壁之战孙权还是赢了,孙权在前线给刘备一个地方驻扎,防备曹操,孙权取的荆州大部,但是孙十万,北不能过长江,西不能取巴蜀,然后汉中投降,西蜀基本都是投降派,也是望风而降,然后从巴蜀顺流而下,基本可以胜利了,就算有情况,曹丕也能统一了,然后也没司马懿的事了。然后孔明对曹操的帮助就不好说了,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是,先闲置在一边,然后让曹丕去用他。汉朝传承600年,最后毁灭的时候也特别的璀璨。


有个卖衣服的人



冰路化工


曹操手下精兵良将太多。诸葛亮去了也不一定能官居要职,当然曹操也从来没有迫切的希望诸葛亮辅佐自己,曹操把徐庶弄到自己门下,也没起太大作用,一个帝王不需要太多谋臣,谋臣太多容易乱,朝中议事的也就几个,而且曹操自己足智多谋,别人也只是辅佐,只是让谋臣来印证自己正确的决断罢了,统一天下是必然完成不了的事情。因为他们都是汉臣,从来不是推翻前朝暴政的那种。


匪宜有所思


不会统一中国,曹操一代霸主,身边能人谋士自然不在少数,和诸葛亮一样厉害的人估计也不在少数,他统一中国了吗?问题根源不在诸葛亮在于曹操,身边谋士多,各抒己见,到底哪个说的对哪个说的错,无从知晓。只有决断者下的命令是最终的。刘备可以和曹操一拼就是因为刘备只有诸葛亮一人,诸葛亮的话就是刘备最后下的命令。假如诸葛亮在曹操身边,同曹操其他谋士一样,说的未必遭曹操采纳


民以农为生


孔明如在曹营,就是累死曹操可能被别人所灭。因曹营一流谋士大多,岂能孔明一人独论?孔明心气高不善与人团结共事,曹众谋士定可远走或出工不出力。孔明鞠躬尽瘁帮曹操,死而后已看助曹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