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心理学学透的人是不是社交无敌了?

天才小R哥


哈哈哈,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啊,然而并不是这样。。。

学了心理学,就要变成社交无敌的样子,题主大概把心理学以为成读心术了。心理学中的确会很关注感同身受,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想法和动机之类的,但这些技能并不是为了读取或者知晓别人的想法。没有人做得到这一点!

心理学怎么理解人的各种行为呢(注意,可被观察的永远只是行为和外在,而不是直接读取心理活动,我们只是从外部观察,对内在活动进行理解)?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会说,从外在情境因素进行解释。一个名人捐款真的是出去慈善之心吗?不,也许还会是外在的社会压力使然。一个候选人被选中,真的是因为他的能力吗?不一定,也许只是因为他的外表。人格心理学的观点会从动机和需求理解,人格心理学家常会把人看成是一只可爱呆萌的兔子,前面有胡萝卜引诱,后面有棍棒驱使,胡萝卜和大棒促成了人的行为。比如说,一个人产生了愤怒攻击的行为,这个行为中的胡萝卜可能是为了释放自己的受到挫折的不愉快,大棒可能是这个人的情绪控制水平比较差,两者综合因素造成的。临床心理学家则会从更广泛的成长经历和心理特点来理解人,一个人的抑郁寡欢也许来自于他童年早期遭到的忽视,一个人的愤怒可能是他采取保护自尊的一种方式。

所以呢,心理学学着学着,你其实会积累许多对于人的行为的各个角度的解释和机理。更会去思考“为什么他会这么做”,“他为什么会这么想”,“我为什么会这么想”诸如此类的问题。身边的心理学大咖好像也不是那种社交无敌的人,更多的时候像个睿智的观察者,有时候嘴角会展现出一丝神秘的微笑,大概是在说:我理解了,原来是这样吧。


鹈鹕心理陈小康


常看到这两种论调,每次看到就忍不住进来答一下。大众对于心理学的认识是比较直观的,心理学是对于人内心的洞悉和了解,当一个人心理学学的好了,他就能看透人性,进而了解人的思考和内心动态,进而能看透人情冷暖,解决一切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但事情的真相不是如此,对于学习心理学的人而言,他们学习的是理论,是关于人内心如何运作的理论,而不是洞悉人的本质和内心。所以心理学缺失帮助我们来理解别人,但更多的是解释、预测、控制。而不是读心。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觉得心理学毕业的学生和居委会大妈相比,谁更擅长调节家长里短的矛盾?显然是居委会大妈,因为他们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么变化的,她们是局内人,她们有经验,而毕业的学生,她们有的只是理论,缺乏实践,更不了解人的算计和本心,她们只是知道人的心理的本质的运作逻辑,但对表面的行为变化却一无所知。因此,对于大部分来说,心理学看似玄妙,其实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学了她,你会多一条看人的门路,但不意味着,你就成为了个中老手。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个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主观认识,但其实很多事物的本质与她的外在不符,特别是在看人的时候也更是如此。一个人虽然看着凶恶,但为人敦厚,有的人看着和善,实则笑里有刀,不论是哪一种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别人,而不是单纯的想着去读别人的心,或是控制别人。


Miss张小豆


如果真的学的恨透,并且掌握一定社交技巧,那一定是这样。

但是学心理学最大的好处是让自己接受自己、了解自己,这才是根本。

接受自己,了解自己之后,才会清晰准确的了解自己在生活环境中的位置,才不会盲从,不会自卑,不会自傲。而社交方面只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应用而已,当你把自己研究透了,你会发现研究别人其实很简单。

不过心理学的研究学习是一方面,会不会用,怎么用是另一个方面。

举个例子,你通过心理学理论的“出丑效应“,知道一个带有小缺点但是又完美的人才是最受人欢迎和喜欢的,那你就可以带上这个面具。不过前提是你是一个有点小缺点的完美人类,你需要在各个方面把自己包装的滴水不漏,谈吐和行为举止都要严丝合缝,这做起来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如果你身边刚好有这么一个有一点小缺点完美的人,那你要如何跟他交际?怎么说话比较合理?怎么做事恰到好处?这些都需要深厚的经验和技巧的。再者,如果你被激怒了,你能做到克服情绪,克服本能,理智沟通吗?

所以说,把心理学学透只是社交无敌的基础,但同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 具备经验丰富说话技巧。

2. 具备言行合一的行为举止。

3. 强大的情商,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独家视角观察


这个问题真的是我从学习心理学开始回复率前三甲之一的问题,这样的题目就像是对方得知你是学心理学的之后,惊诧而好奇地问道:“那你猜猜我现在心里想什么?”的问题如出一辙。再次并没有指责题主之意,只是想借此机会告知题主,这个问题十分大众化,也是大家都十分好奇想了解的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借此机会向题主科普一下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之所以研究动物心理,是因为根据动物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可以更科学的认识、解释和预测人类的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从狭义上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而心理过程主要是指人的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行动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心理发生、发展和活动的变化规律;个性心理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心理过程,其又包括个性心理特质,如气质、性格、能力,还包括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和动机。心理学经历了从哲学到生理学再到科学心理学的演变历程,就目前而言心理主要从事两个大方向的研究:基础心理学(认知、人格、情绪、记忆、变态、实验、动物心理、神经科学等)和应用心理学(教育、咨询、临床、管理、工业、军事法律、消费等),因此心理学既需要研究者具有自然科学的知识,也需要有社会科学的素养,由此可见心理学也是一门中间科学。

根据上文对心理学基本情况的阐述,相信题主对心理学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据此再来回答题主的问题,我想题主也明白了,不是所有学心理学的人都可以了解别人的内心想法,同理也不是心理学学透的人就会成为社交高手,社交能力的高低与心理学或心理学学习的好坏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夯七婚恋指导


社交无敌,换个说法就是人际关系很好,别人都很重视你,很尊重你,推崇你,或者再换一种说法就是德高望重,众人钦服?

那学个心理学恐怕不够吧?!

德行高了,名望才能高啊!

学心理学能让你德行变得很好么?显然没有直接关联。

能让你问出这个问题,将学好心理和好的人际关系联系在一块的内在原因可能是,你错误地认为,学习了心理学,可以让你通过对社交对象的情态、动作、音声等行为,判断出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然后自己可以摸到了对方底牌似的,以一种掌控全局的眼光来跟对方交流?

大错特错,甚至适得其反!

与人相交,不是投其所好,重点不在于对方怎么样,重点在于自己是否真诚。

不能小看真诚二字,一个人失了真诚,还会有朋友么?或者说,关键时刻,会有好朋友么?

而一开始就揣测对方,摸对方底的行为,更适合总在对抗相争上面,用在交朋友上?简直是南辕北辙,徒惹人笑罢了。

其实真诚二字,还有许多延伸,与朋友交说来也很简单,但也很深奥,此处却无讨论之气氛,我只是看这个题目不顺眼,有点堵得慌,随便说几句没什么意思的话。



小圣孙履真


我认为自己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因为我个人认为心理学很好的人跟别人相处更加困难,如果他们跟一个人相处的时候,很快能猜出别人的心理,那还会有什么意思

?人与人相处之间,新鲜的地方就是每个人的心理变化和表情变化,这些会让两个人之间的相处更加有意思。

但是如果当两个人相处之间没有这些,当心理学很好的人能够猜透别人的表情,那相处的时候就会少很多乐趣,这样他就会不想继续下去,长期以来他就会不想去跟别人交谈,这样的话他的社交就会变差。


情感生活录


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大众对心理学有很多的误解。在人们的想象里,心理学是一门很神秘、很神奇的学科,好像学心理学的人都会读心术,或者是特别善于说话,很会搞人际关系,或者很善于取悦别人。在很多公众号作者的笔下,似乎高情商就是善于说话,善于取悦别人,但在心理咨询师们的理解里,善于取悦别人,恰好是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特质,因为他们在取悦别人时,很可能是在压抑和忽略自己的情绪感受。

所以,心理学领域理解的“社交无敌”,和社会大众理解的“社交无敌”通常是完全不同,甚至是有些相反的层面。

心理学理解的“社交无敌”,更多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很好地平衡自我、他人和环境的需要,不会过于有攻击性,不会忽视自己的需要,也不会不顾场合地做出不恰当的举动。

而社会大众理解的“社交无敌”,通常是指如鱼得水地在各色人等之间穿梭,能够盘活一个场子,能够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成为众人瞩目的视觉中心。

事实上对心理学领略很深的人,通常都不会做社会大众理解的“社交无敌”的人,因为他们更加尊重自己的感觉和需要,不会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而去做什么。越是成长得较为完善的心理咨询师,越不会热衷于“社交无敌”,而更多愿意和自己呆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但更多的是研究人的无意识动力,以及行为背后的心理和情绪因素。但社会层面的人际交往,却很多时候都是关于世俗化的人情往来,这些都跟心理学没什么关系,所以一个对人的无意识动力很了解的心理咨询师,也不一定就擅长世俗化的人情往来,前者需要的是思考和感受能力,后者需要的是说场面话做场面事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方向。




心理师肖雪萍


用最简单通俗的逻辑为您解答疑问,点赞转发是对您对我的奖励。

  学透心理学社交就无敌了?答案肯定是否。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和行为心理的科学,它是你在产生某种心理行为后,对这种心理行为加以研究和解释,进而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再提出指导建议。注意哦,心理学是对某人先进行心理行为研究,然后才能对他心理进行预测。而社交你面对的是形形色色不熟悉的人,除非你和他一起生活,了解他的行为习惯,否则,蜇学家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根本无法判断对方到底在想什么。

  社交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活动,虽然很多时候需要考虑对方的心理感受,但这只是一方面,决定你社交成败,更多的是你的职业素养、行为礼仪、讲话技巧、学识才华以、兴趣爱好等等等等,列举这么多啥意思,蜇学家就是想说一句,社交重点不在于别人心理怎么想,而在于你个人怎么做,懂得别人的心理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关键在于你个人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最后,简单问题一句话概括:

  任何知识都在于运用,纸上谈兵和实战是两嘛事。一个坏男人大多时候比蜇学家这样的好男人更懂得怎样抓住女人的心理,因为他不需要懂得女人的心理,为什么不需要懂得女人的心理呢?因为嘛,想真正懂女人的心里想什么,你得有大海捞针的本事。                         ———一個蜇學家

鄙人不敢保证每篇都是精品,但是敢保证每篇都是接地气让你有略有所悟的原创作品


油馍蛰学家


我弗爷镇个楼!哎嘛,这么久,终于看到邀请我回答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问题了,真高兴!

我05年学习心理学,至今十二三年了,题主限定说心理学“学透”的人,这个我不敢说,我相信也没人敢说,哪怕是业内名宿、学派领军人物。但我自认为还学得不错,也一直在持续学习中……

题主问的是,心理学学透的人是不是社交无敌了?其实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对心理学学习者的主观推测,或者就叫误解吧!

就像有些人总对我说:

学心理的,来猜猜我在想什么?
唉,你是不是一下子就看出我在想什么了?你会催眠,来,催眠我看看?要是真的给你50块!他学心理学的哦,小心点,一下就看穿你了……

如此种种!这是对学科的误解。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学科。具体作用是什么呢?关键就两个词:解释和预测。

解释:解读人类,解读自我。曾看到一句话“除了心灵和宇宙,这个世界没有秘密。”宇宙是向外的,心灵是向内的,这是我们探索世界、了解自我的两个方向。

预测:总结本质的客观的发展规律,防患于未然。

其实讲通俗点:心理学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而生活是一种能力!艾玛,一扯就扯多了,忍不住又开始普及了。

回到问题,社交无敌太夸张了,学了心理学,不止对社交、对人生的其他方面都会很有助益,毕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嘛!

我需要澄清的是,不要神化学心理学的人,他们也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人,经历着和大家一样的经历。

国内比较著名的武志红老师,差不多40了吧,没有结婚;华人NLP大师李中莹老师,有三段婚姻经历;世界著名的家庭治疗师萨提亚也有过失败的婚姻;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读书时的伙伴是个不太说话的弱智儿童,晚点他的学生评价他说:老师毫无幽默感,不屈不挠,极具攻击性,对于他的毕业生,他关怀备至,也十分专横;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30岁没有经济独立,啃老一族,36岁在老爸的逼迫下去相亲才成了家……

甚至很多心理学大师,本是就是很严重的病人,都体验过深刻的痛苦。我很推崇萨提亚说的话:

“我去过地狱,并从中走了出来,如此,才能带你们走出来。”

所以,讲了这么多:心理学大师或学心理学的人,抑或是普通人,我们经历的东西一样。不一样的是,心理学会教给我们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提供一种看待世界新的的思维或认知。

我的人际交往模式是偏被动式的,直到现在,陌生美女跟我聊天,我依旧会面红耳赤……心理学带给我什么了呢?它让我变得更包容、更圆融,让我能看清楚别人行为模式背后的原因,能读懂身边人的情绪背后的需求……的确能让人觉得,跟我相处很舒服!

仅此而已!

当然,我说的好处远不止社交!

苏幕延。一直心理学的学习者、践行者、受益者、传播者!将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作为终身事业!

欢迎交流……


苏幕延Psy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你只是懂了很多心理学的道理和原理,并不是你,心灵层面,或者身体层面就能够领悟的。知识只有融化在心灵里,练就在身体上,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智慧。所以,往往,学心理学本科的同学,就算是科班出身的,也不一定社交就好。但是,如果他一旦,把这些运用到生活里,不断的去测试,去调整,去实践出真知,去反思。


比如,心理咨询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练习的过程,相当于一对一的练习。但是,这个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算是一对一关系中的训练,平时你和朋友聊天,也可以在练习,你学到的关于人际关系的心理的知识。


包括心理咨询,除了1对1 ,还包括团体咨询,10个人,一起在咨询师的带领下,进行一个团体的练习,练习人与人关系的相处,练习你的感知,练习你的情商,这个也算是,你不断的把知识修炼到你自己身上。还包括,你出去社交的时候,有意识的去反思,觉察,然后,学习。学习,学习,就是不断学了要习。这样的人,学了心理学,就会比以前社交更加强大。


当然, 不排除,天生就有那些社交高手,但是学习心理学,尤其是关于人际关系,包括心理咨询,团体咨询,这些我都有过体验,都是有助于,提高你的人际关系能力的。因为,人的关系,在某个心理学派的观点看来,就是,你自己内在关系的外化。这个和我们中国文化的,相由心生,是有点类似的。


所以,所谓的学透应该是,真正的得心应手,才算学透。祝大家都能够学习有所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