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太陽系誕生46億年了,為何沒有和其它星系發生碰撞?

瓣瓣瓣瑪瑪


不要說對於我們渺小的人類而言,就連對於大如太陽的恆星而言,宇宙空間仍然極為廣袤。天體在宇宙空間中猶如相隔很遠的塵埃一樣,想要讓它們發生碰撞極為困難。在銀河系中中,雖然聚集著至少1000萬顆恆星,但銀河系的尺寸達到了10萬光年。因此,整體而言,銀河系中恆星與恆星之間的平均相隔約4光年。

1光年的長度就是以光速前進1年的距離,即9.5萬億千米,那麼,4光年就是38萬億千米。相比之下,太陽的直徑只有139萬千米,4光年的距離上可以並排放下2700萬個太陽。此外,銀河系中的恆星大部分都是比太陽小得多的紅矮星,並且我們的恆星要比95%的恆星都要大。對比起來就知道,恆星的尺寸對於浩瀚的星際空間而言還是太小了,在這麼空曠的空間中,恆星很難剛好對準而發生碰撞。

雖然在46億年來,太陽沒有與其他恆星發生過碰撞,但太陽系確實有與其他恆星系統近距離接觸過。太陽引力的主宰範圍至少有1光年,在太陽系的邊緣是奧爾特雲。大約在7萬年前,曾經有顆恆星帶著它的伴星穿過奧爾特雲,進入太陽系中。主星肖爾茨星是一顆質量很小的紅矮星,伴星則是一顆更小的褐矮星。這個恆星系統在距離太陽最近時,僅約為0.6光年。但不久後,它又從奧爾特雲中穿出來,遠離太陽系而去,現在已經在20光年之外。

另一方面,太陽系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一圈大約需要2.3至2.5億年的時間。由於太陽系已經誕生46億年,所以它已經繞銀心轉了20圈左右。


火星一號


太陽系誕生46億年期間,是否發生過恆星之間的碰撞,目前看這樣的碰撞是沒有,但是擦肩而過還是有的,概率也是極低。其他恆星的引力肯定對太陽系產生過影響,銀河系內部也存在著不少相對小型的恆星系,然而它們承受著銀河系附帶的強大引力以及小型恆星系間的牽引力。碰撞也分兩種情況,合併和撕裂。

從星系的角度看,合併的話出現基準必須是兩個規格相當的星系,在碰撞時因為沒有足夠的動能脫離彼此之間的牽引力,兩個星系間的物質將會交相融合,最終合併成一個相對以前較為大型的星系。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撕裂,出現的基準是一個較小型星系遇上相對大型的星系,較小型的星系承受不了相對大型星系的引力從而被撕扯碎裂,撕裂過後的物質成為了那個較大型星系的組成成分。

眾所周知,太陽系誕生甚至於太陽誕生時,就位於銀河系的獵戶臂上。銀河系規格在太陽系的幾百個數量級上,不存在合併的情況。且太陽系一開始就是銀河系的組成成分,太陽系是圍繞銀心進行公轉的,並不是外來想要侵入銀河系的星系,也不存在撕裂一說。

再者,宇宙中各星系的運行規律看似無序,但它們所處星系團的距離也是在按照穩定的速率增長中(也就是哈勃提出的星系紅移),碰撞概率簡直微乎其微。至於恆星系之間的碰撞,那就不是這樣了,將徹底顛覆兩個恆星周圍的行星,太陽系也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深空電報


太陽系誕生46億年了,為何沒有和其它星系發生碰撞?

這個就是相傳30億年後銀河系與仙女星系相撞的想象GIF圖

宇宙中恆星之間的距離非常大,即使真的兩個星系相撞,其實用合併形容更為貼切一些,太陽系最有可能的情況下會被引力重新分配繞新的核心旋轉或者分配到新的星系的其他懸臂或者直接被拋出銀河系,變成一個孤立的恆星系,然後經過數百萬年或許會再次被新的信息俘獲。

太陽系已經誕生了40多億年,之前是否有別的天體進入過太陽系我們無從得知,但並不代表以後不會有奇怪的天體進入太陽系,下面我們用娛樂的態度嚴肅的討論下這個問題

哪一類天體可能會闖入太陽系

闖入太陽系的天體有很多,比如彗星、小行星不過這些都是太陽系的常客,可能大家都提不起興趣來哈。我們來假設下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闖入了太陽系,這個或許大家比較感興趣一點

中子星示意圖

黑洞吞噬恆星的吸積盤

闖入的後果有多嚴重

後果有多嚴重?如果是中子星闖入太陽系的話,兩種可能,以是擦肩而過,二是被太陽捕獲成為太陽的伴星,其強大的引力會與太陽構成一個雙星系統,八大行星的軌道會被重新分配繞這兩顆天體的質心公轉或者輪流八字行公轉

如果變成如此雙星運動的話,估計太陽系裡的行星有得受了,中子星其超強的輻射時不時的輪流照射行星。而且這還只是開始而已,中子星的強大引力會導致太陽活動進入高發期,太陽的超強磁暴會使近地軌道上運行的衛星全軍覆沒,會讓地球磁場劇烈變動而導致全球大停電,高能粒子進入中低緯度形成全球極光,即使地球擋得住中子星超強的符合,基本地球科技可能會倒退100年回到20世紀初

太陽風影響地球示意圖

上面還是比較好的情況,極端情況是中子星進入地球附近,其強大引力會導致地球地殼隆起,全球超級火山噴發,上億噸的物質被噴發入大氣層,地殼大變動,各大板塊會重新分配,地球文明從此滅絕!

如果闖進太陽系的是一個黑洞......那麼請將如上嚴重的後果×1000+,或許太陽系就此滅絕!

地球附近出現黑洞,地球用不了多久就會被黑洞吞噬

吞噬了地球后的黑洞繼續吞噬太陽

太陽系不再存在!

如何來解決

以現在人類的科技尚無辦法處理這種“大場面”,除了逃跑之外!記得國家地理拍過一部偽記錄片,片名就是《撤離地球》,劇情說的就是中子星闖入太陽系裡倒了地球附近,地球人除了逃跑沒有別的辦法!

撤離地球劇照

如果真有這樣一天,各位自求多福吧,沒有什麼好辦法,不知道你們誰能擠得上逃離地球的恆星際飛船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在河內引力的束縛下,再加上彼此之間空間尺度太大,太陽系與其他恆星系撞上的機率幾乎為零。

為什麼呢?下面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為例子說明。

1、太陽系受到河內中央引力作用下,圍繞銀河系中心做公轉運動,這種運動跟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是一樣的運動模式。

2、地球與其他太陽系內行星之間各自維持一個平衡的引力束縛向心運動,而且彼此之間距離足夠遠,被其他行星虜獲為衛星的可能性不存在。

3、太陽的壽命按照目前科學家的估算,還有50億年左右,等到太陽壽命走到盡頭,地球等系內行星才會按照其原來的運行方向運行,或被已經成為紅巨星的太陽強烈的高溫作用下被炙烤,然後蒸發。

以上,太陽的壽命還沒到期(才46億年,還處於壯年時期),太陽系繞銀河系將持續下去。


一點科技工作室


我看到過一個最形象的比喻,說是在一個空房間中,你基本是看不到空氣中的灰塵的,而打開窗子,一縷陽光照射進來,你可以在某個角度看到光路上飛舞的灰塵,我們的星球就像這灰塵一樣,雖然數量眾多不計其數,但與宇宙空間比,宇宙還是太空曠了,碰撞不是沒有,而是幾率很低。


Chinsong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反向思維,為什麼幾十億年來太陽系沒有和其他星系發生碰撞?是因為太陽系在誕生初期發生過太多的碰撞!

兩者並不矛盾。科學家們推測太陽系在形成初期處於一個動亂時期,那時候無論是太陽還是行星們都不斷經歷著各種碰撞,也正是因為那些碰撞塑造了我們今天的太陽系,而塑造的最終力量就是太陽,它用自己無窮的威力慢慢地把混亂變得有秩序!

如今我們的太陽系內部已經非常穩定,那麼為何太陽系長期以來沒有與其他星系碰撞呢?

一是因為太陽系在形成初期就基本上避免了碰撞的可能性,一顆新的恆星在誕生過程中,它的附近很難誕生第二顆恆星,即使出現了,兩顆恆星也會以伴星的形式共同塑造周圍環境!

二是因為宇宙間的空間太過遙遠,說點直白點,很多時候想撞都撞不上。太陽系的範圍可以延伸至1光年的距離,但我們距離下一顆恆星系統有4.3光年遠,也就是說,宇宙大部分都是虛無的空間!

說白了,恆星系統形成的過程就是塑造周圍環境的過程,這種塑造包括內部和外部兩種環境,一旦塑造完畢就會很穩定。再加上宇宙間浩瀚的星際空間,兩個星系想要碰撞真的很難!


宇宙探索


宇宙,我們稱它為太空。但它並不空,而且它塞滿了物質(包括我們已認識到的物質和尚未探明的暗物質)。就像一個塞滿東西的盒子,它沒有多餘空間讓裡面的東西自由運動,而只能整體隨著外界的規律保持運動。


仗歌行



老楊66890026


博主的問題按我的理解有點歧義,如果理解成和太陽系碰撞,是有過很多了,最近的一次大概是7萬年前,據說是導致小冰期的魁首,未來也可能有。



據說歐洲航天局的天文學家研究了30萬顆恆星,畫出了它們在過去與未來500萬年內離太陽最近的點。有一顆恆星非常特別,它的名字是Gliese 710,它在130萬年後與太陽的距離將縮短到2.3萬億公里,相當於16000倍日地距離。而太陽系最外緣的行星海天星與太陽的距離是日地距離的30倍。 屆時Gliese 710恆星將位於奧爾特星雲以內。奧爾特星雲是一團巨大的冰狀天體,位於太陽系最邊緣;它與太陽的距離是15萬億公里,相當於100000倍日地距離。 瞭解接近太陽系的宇宙天體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甚至可能預防全球性的災難。科學家認為太陽系的大多數彗星來自奧爾特星雲,其它恆星的引力有時會將這些彗星拉入太陽系內部,於是它們可能會與地球等行星相撞。


如果理解成和太陽相撞,那機會和比你中彩票都難的多。舉個例子,現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就是半人馬座的比鄰星了。這兩貨距離4.3億光年,這個距離大家只知道很大,也沒什麼具體概念。如果距離同比體積一起縮小後,這兩貨就好比太平洋上隔2000公里的兩個易拉罐,所以你覺得這兩個易拉罐相撞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別說2000公里了,就20米放在一個池塘,你一輩子可能都見不到他們相撞。



因此,50億年後的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相撞,基本沒太陽什麼事。


史學天下


科學已經證實與我們臨近的仙女座星系正在以每秒110千米的速度向著銀河系衝過來,按照這種速度,大約40億年左右,兩個星系就會來一次親密接觸了。不過你不用把這件事想得過於恐怖,事實上這是一種有趣的天文奇觀,當然,我們是沒有機會目睹了。因為星系之中雖然有大量的恆星,但是由於恆星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即使兩個星系發生碰撞,恆星相撞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與其說是星系相撞,倒不如說是穿插而過。

在宇宙之中,總是會發生星系之間穿插而過的事情,至於我們的太陽系以前是否和其他星系發生過此類事件,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即使發生了也不過就是穿插而過打個招呼,不過像想象的那樣一堆天體撞在一起噼裡啪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