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曾国藩最倚重之人一生6次辞官淡泊名利,年近70竟伸手要官

曾国藩最倚重之人一生6次辞官淡泊名利,年近70竟伸手要官

先讲一个小故事,曾国藩曾经问人对他两位爱将的评价,一幕僚说:“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国藩一听,那我呢?曾国藩身边的小书记员说了一句:曾帅仁德,人不忍欺。”这是一个著名的拍马屁故事,这里的李公当然指的是李鸿章,而彭公就是彭玉麟。

彭玉麟是安徽省安庆府人,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人称雪帅、彭青天,是“湘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曾国藩、左宗棠一起被称为大清三杰。曾国藩湘军以水师起家,湘军水师统帅就是彭玉麟。彭率领水师屡建奇功,在与太平军的作战过程中,彭玉麟展现了其卓越的指挥才能,率领水师五营在湘潭大败太平军,使得在湘军中蔓延颓废情绪立即转换为高昂的斗志,稳定了军心,取得了湘潭之战的胜利,后又多次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屡立奇功,攻打南京时,统帅长江水师的彭玉麟截断太平军的水上供应,与陆路围城的曾国荃密切配合,为湘军建立“天下第一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曾国藩最倚重之人一生6次辞官淡泊名利,年近70竟伸手要官

这样一位功勋卓越的主帅,在同僚们迫不及待的升官发财时,他却六次主动辞官,以至于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彭玉麟拼命辞官,李鸿章拼命做官”。

第一次。咸丰十年四月,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早年深受官僚制肘之苦的老曾此时懂得重要位置一定要有自己人,于是,他将江苏交给他的学生李鸿章,将江西交给他十分器重的沈葆桢,而最重要的湘军大营所在地安徽决定交给他最信得过的彭玉麟,朝廷批示同意,彭玉麟却不同意,说他是一介武夫,只懂打仗,不懂行政,不干。朝廷原来以为他是客气客气的,后来越看越像真的,只好作罢,让他做兵部侍郎。

第二次。同治四年,朝廷老感到欠他点什么,逼着给官他做,给什么呢?天下最肥的肥差,漕运总督,统管苏、浙、赣、皖、湘、鄂、鲁、豫八省漕运,做这官手稍稍一抖,就有源源不断的白银进入口袋。彭玉麟还是不干。

第三次,天平天国灭了,仗打完了,彭玉麟连兵部侍郎的官也辞了。

第四次,同治皇帝结婚,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做大婚庆典的弹压大臣,朝中论德行,论威望非彭玉麟莫属(曾国藩同志默默的擦了擦汗),朝廷借机恢复了彭玉麟的兵部侍郎职务,这次彭玉麟不得不接受。但是婚礼一办完,彭玉麟马上坚决请辞。

第五次。在给彭玉麟加官进爵的艰巨任务上,晚清的各位皇帝可谓前赴后继。这次轮到光绪皇帝。光绪七年七月,朝廷任命彭玉麟为署理两江总督并兼南洋通商大臣。两江辖地既广,又兼物产丰茂,南洋通商大臣一缺更是权大责重,一向非名宦宿臣不能当此重任。但彭玉麟依然毫不领情,接旨后即上疏请辞。

然而,光绪八年,68岁赋闲在家的彭玉麟却在焦急的等待一旨委任,如果再不来,他就要伸手去要了。这一年,中法战争发生。彭玉麟临危受命,领兵部尚书一职,这一次,他坚决的服从朝廷任命。以六十八岁的病弱之身奉命赴粤,坐镇广东海防最前线,并大胆启用老将冯子材,在中法之战中取得著名的“镇南关大捷”。这是清政府在东南边防与西方列强打的唯一一次胜仗,这次胜利直接导致了法国总理茹费理内阁的倒台。

曾国藩最倚重之人一生6次辞官淡泊名利,年近70竟伸手要官

不过,军事上胜利并没有转化成外交上的优势,由于当时主政的李鸿章坚决主和,彭玉麟愤而再次辞职,这是彭玉麟的第六次辞官。

古往今来,多得是求官、跑官、钻官、买官,像彭玉麟这样一连六次辞掉千万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位大官,古今官场,实在是凤毛麟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