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边干边学,还中上了状元,学习真的不能停

虽然科考上“屡战屡败”,但是张謇没有灰心,该怎么学还怎么学,仍然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同时,他也不好意思增加父母的负担了,就边工作边考举。可见,张謇在前半生始终有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为此,他全力以赴,历尽艰难考秀才,直至于不惑之年高中状元。

边干边学,还中上了状元,学习真的不能停

张謇旧照考场失意,职场得意,工作找得还不错。经人介绍,他到淮军大佬吴长庆府中当秘书,1881年,袁世凯也投奔吴长庆,吴长庆嫌袁世凯文化低,就让张謇辅导他读书,并让袁对张执弟子之礼。袁世凯虽然学习不好,但是张謇通过与其交谈,发现此人头脑清醒,办事精明,于是与朱铭盘商议,向吴长庆推荐袁世凯,袁才得以出头。可以说,张謇还算得上袁世凯的恩人。

边干边学,还中上了状元,学习真的不能停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二月,礼部会试,张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月,礼部复试时中一等第十名,“初定十一,常熟师改第十”;四月二十四日,殿试时翁同龢命收卷官坐候张謇交卷,然后直接送到自己手里,匆匆评阅后,竭力加以拔擢。翁同龢不但做了其他阅卷大臣的工作,把张謇的卷子定为第一,还在光绪帝引见时,特地介绍说:“张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由此张謇得中一甲一名状元,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说是皇上钦点,其实皇上很少改动阅卷大臣拟定的结果,一般都是批个“同意,请酌情处理”完事。除非准状元名字太不吉利,叫“王国钧”(亡国君)或“傅明”(反清复明),呵呵,那可能就是杀头还是充军的问题了。可见,中进士,靠考生的本事就行,因为卷子是密封的,但要中状元,那可不仅是本事了,还得凭运气。有句特宿命的话:“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说得过了,但也不是没道理。这彰显着一种人生态度。

边干边学,还中上了状元,学习真的不能停

至此,张謇算是第一次登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他此时的角色,已经是万人瞩目的新科状元。那时代的状元可不同于现在的高考状元,不用靠巡回报告挣点小钱,而是可以堂堂正正地站在紫禁城里,捏着银子,抑扬顿挫地讲着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